若說此行,其實緣於華鎣山隧道旁的一座廟,每次路過那都會想:能不能讓我停留一剎那,讓我好好看一眼那山、那煙、那廟,於是就有策劃了此行,當然,跑那麼遠,不能只計劃一座廟,於是,湯巴丘列入了行程主線。
湯巴丘,地處銅鑼山內槽,位於鄰水縣冷家鄉,平均海拔1000米。車過白龍灘,遠山淺淡,碧樹簇擁著白龍橋與民居倒映於清凌的御臨河,靜!心情莫名的舒展開來,繼續往大山深處前行,山路盤旋而上,山林蓊蓊鬱鬱,春天特有的綠覆蓋了綿延的山體,豐厚的植被讓人感覺進入了天然氧吧。山腳的梯田勾勒出一根根線條,層層疊疊堆疊而上,與山腰上的村落相連。
山路一彎又一彎,大山裡的地名很有意思,老灣、跳樓灣、李家灣,譚家灣、吳家灣.不知鄰水綿延的山脈裹挾著多少條灣,那一條條山灣灣裡又有著多少庭院。進入老灣,290年樹齡的楓香樹高聳入雲,它就像湯巴丘的靈魂駐守在村口。
湯巴丘有著很多古民居院落,大多是穿鬥木結構,小青瓦屋頂,幹欄式吊腳樓,院落多以家族式聚居。和大多數鄉村一樣,木門上鎖、庭院人稀,留守的是老弱婦孺。種地的吳大娘說春節時年輕人都回來,那時就熱鬧了。
涼橋的吳家院子老老小小到是不少在家,晌午時分,三三兩兩的端著碗倚牆長凳上坐著吃飯,孩子們端著碗邊吃還邊跑著,狗狗沒套鏈子,院壩裡曬著太陽。年紀最大的已92歲,最小的還在背簍裡坐著,幾世同堂的老院子,那種親熱與和諧的氛圍就像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農家大院。
譚家灣譚家大院,胡廣填四川時遷入,解放時曾辦過掃盲班,文革時曾作食堂。傳說修牆築院時,有路過的人說這個地頭修房子要遭火燒,譚家人費時三年,燒制土磚建了厚重的院牆防火,天井裡全用石頭箍造,箍到天井右邊還剩下一角時沒石頭了,就留下了一個凼凼。老院正堂屋同治與光緒年間縣太爺送給譚老爺的兩塊匾額高懸,大院裡一百零八道窗雕花精美、皆不同樣,院子裡曾修築有一人高的院牆,每一道門後都有耳門,戶戶相通,亂世時棒老二來搶,外門一關,人人可從耳門互通。如此建築工藝,可想見其智慧與匠心獨具。
湯巴丘的美,不只是庭院深深,其溝谷兩邊的森林鬱鬱蒼蒼,各種珍稀林木遍布,古樹參天,溝谷的風挾帶著春天的氣息襲來,林間鳥鳴花香。村民們說夏季的湯巴丘涼意幽幽,風扇都不需要,秋季層林盡染,稻穀飄香。今年的新冠疫情,好多居住城裡的都回到鄉下躲避疫情,有些人,已經回鄉重新維修重建頹敗的老房。如此隱世桃源般的湯巴丘,希望能有更多人發現你的美。
離開湯巴丘時去了就近的老龍洞,老龍洞位於鄰水三古鄉,屬於喀斯特地貌天然石灰巖溶洞。老龍洞有雙牌坊,洞口斑駁蔭蔽的牌坊字跡風化模糊,「澤潤眾生」倒是清晰可見,左右聯「用汝作霖雨故稱龍焉 承天而時行可為王矣」已有些模糊。旁邊伴老龍洞的殘廟牌坊高立,石階數步幾進幾重,一進,橫聯「慈航普渡」之上有「賽香山」字樣,左右聯為「但有龍吟何須別求洞府 雖無虎嘯即此便是蓬萊」;二進,橫聯「真波羅」左右聯為「洞口盤旋普陀岸 廟貌端座雲臺山」。應是百姓祈雨敬神之處。
老龍洞洞內彎曲幽深,如老龍盤旋延伸,頭頂鐘乳石遍布,千奇百怪的形狀,蝙蝠吱吱尖利的叫聲不時傳出,有攝友同行,倒也沒覺得陰深恐怖,就著手機的微弱光線,幾個人一直往裡前行了一裡多地返回。不知洞深幾許,不知老龍遊向何方,洞外山澗水淺,灌木蔥蘢,夏季,這裡是個消暑的好地方。
暮色靄靄時回返,經過觀音洞寺時,只見紅牆廟宇在暗綠的山腰間影影綽綽,暗想;迷人的湯巴丘,你的靜美讓人沉醉,只嘆時光短短,你的全貌尚未得觀,惦記的廟也無緣又錯過錯過,且等再再下一回..
(同行攝友與譚家大院合影)
往期回顧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交河故城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吐峪溝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賽裡木湖
行走的風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行走的風景——鄉城印象
行走的風景——香格裡拉松贊林寺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庫車掠影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我是塔克拉瑪幹的一尾魚
行走的風景——走進新疆之獨庫公路
行走的風景——彭鎮老茶館
行走的風景——亞丁,從你的世界路過
行走的風景——行走在念湖湖畔
行走的風景——麗江往事
行走的風景——醉在雙廊的慢時光
行走的風景——蒙自、碧色寨
行走的風景——元通古鎮
行走的風景——西行 尋夢年寶玉則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西江印象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烏東村印象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貴陽八公裡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格頭村
行走的風景——大連印象
行走的風景——六盤水掠影(一)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六盤水掠影(二)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板萬村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丫他印象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興義兩三日
行走的風景——福寶古鎮
行走的風景——塘河古鎮
行走的風景——中山古鎮
行走的風景——走進貴州之貴州苗族姊妹節
轉載請提前告知
文字 圖片 配樂 編輯
雲中漫步唐唐
喜歡行走的風景
可以掃碼關注公眾號
原創不易,打賞隨心,感謝支持
打賞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