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部隊的忙碌,官兵們常用「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來形容。忙是幹事的表現、成事的基礎。每一名官兵都忙起來,生活才會充實,工作才會推進,強軍事業才會進步。古往今來,能者多忙,忙者多能,凡事業有成者,多是忙碌之人;凡碌碌無為者,多是悠閒之輩。
然而,忙什麼、怎樣忙,卻大有門道。忙「無謂」之忙,忙不到點子上,難免忙而無功、忙而無益。近日,一名領導在談到忙什麼時說,「忙」字左邊是豎心旁,右邊是一個「亡」字,就是告訴人們,忙時須帶上「心」,沒了「心」的忙,就成了「亡」。對官兵來說,「忙」字左邊的「心」應該是「中心」「重心」「兵心。」
楊業功生前在一次機關交班會上說,「戰備訓練是部隊的中心工作,大家都要圍著這個中心忙。偏離了這個中心,忙就會南轅北轍。」為國鑄劍41載,楊業功始終聚焦備戰打仗這個「中心」而忙,「恨不得一天有30個小時」,帶領官兵在忙碌中為祖國鑄起一枚枚倚天「神劍」。
部隊是要打仗的,拋開戰備訓練這個中心工作而忙別的,是真會「亡」的。當年,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後,手下的將領更忙了,忙什麼呢?丞相牛金星忙著籌辦登基大典,招攬門生,開科取士。將軍劉宗敏忙著拶挾降官,搜刮贓款,嚴刑殺人。而對近在肘腋的關外大敵,他們全不在意,結果起義軍兵敗如山倒。
國外一名管理學家在其著作裡寫道:「那些取得成就、獲得成功的人,都不會在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耗費時間。」打仗更是如此,只有抓住重點、扭住關鍵,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如果丟了這個去忙一些次要的問題,那就難免要吃虧了。」
現實中,有的官兵忙得團團轉、連軸轉,連續「五加二」、不斷「白加黑」,但成效不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和「落一子而全盤活」的緊要點,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沒有盯著「重心」忙。而那些真正會忙的人,都會在忙什麼上分出輕重緩急,知道輕其所輕,重其所重。
許世友一次在視察部隊時對參加座談的領導幹部說,領導要是總忙著想升官,忙著住大房子,吃白面饃,而不忙普通士兵的事,那打起仗來兵咋能跟你一條心?「不愛徵戎兒,豈可執帥印。」像老一輩將帥那樣把愛兵作為當幹部的基本資格,把士兵的事看做自己的事,才能暖兵心,勵兵心。
「為基層解難的領導最有魅力。」當前,部隊建設處於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基層官兵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任務調整難適應、婚戀問題難解決、兩地分居難團圓、老人小孩難照顧……樁樁件件都很棘手,疊加起來就更難應付。只有為兵辛苦為兵忙,多為官兵丟掉累贅、卸去包袱而忙,讓官兵少些「負重前行」,官兵才能擼起袖子加油幹、心無旁騖抓緊幹。
周恩來同志曾說,那種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的行為,是庸庸碌碌的瞎忙,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廣大官兵忙碌時把「心」帶上,忙在點子上、忙得有價值,這樣的忙,才會忙並快樂著,忙並收穫著。
(劉德成 作者單位:武警北京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