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關鍵時刻出賣朋友,即使沒有韓非,秦國也不會放過韓

2020-12-26 騰訊網

正當趙國久攻不下,秦國君臣開始將目光轉向實力最弱的韓國時,韓非在殿外大吼一聲,不可攻韓!

於是又一次,韓國為了自保將趙國給賣了。

不錯,又一次。在戰國七雄中,韓國最善於做這種出賣朋友的勾當,而且坑得最慘的還是同樣出自三晉的趙國。

經過了六十多集的宮廷鬥爭,觀眾終於盼到了《大秦賦》中嬴政正式開啟滅國大戰,而首滅的目標——「韓」也已出現,這讓大家終於輸了口氣。這回總算對了!

此前的劇情中,編劇一直都在挑戰觀眾認知的一點便是,明明連中學生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滅國順序是韓第一個被滅,為何《大秦賦》花了那麼大篇幅來講述秦趙兩國之間的拉鋸戰?

按照電視劇中的架勢,似乎一直以來秦始皇頭一個想剿滅的國家就是趙國。可歷史書上卻沒有太多關於這方面的描述,只告訴我們韓國是第一個死在秦軍鐵騎下的諸侯國。難道堂堂歷史大劇,儼然要魔改歷史?

但歷史劇和架空劇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管過程如何離奇曲折,在結果上一定不會出錯,一定要回歸到史實。

儘管現在《大秦賦》的豆瓣口碑已經慘跌到了6.9分,但這點原則底線總算保住了。

為了能從趙國的岔路上將劇情搬回來,編劇祭出了韓非這個眾所周知的人物,通過他一段神操作,讓劇情得以反轉,引向我們所熟知的滅國大戰次序。

在劇中,相傳口吃不善言辭的韓非(張皓越飾演)儼然變成了以利口覆家邦的蘇秦張儀,在趙偃的喪禮上扛起了遊說諸國合縱抗秦的大旗。

這個說話相當流利的韓非不僅在齊國與李斯爭雄,說服齊王加入合縱,還私下串聯趙國春平君、燕太子丹和魏霑,幾次三番地識破秦國的計策。

雖然每次在秦王嬴政(張魯一飾演)和諸位文臣武將的周密配合之下讓韓非的勸說失效,但也著實讓秦國君臣頭痛了一番。

所謂「槍打出頭鳥」,既然你韓非(張皓越飾演)蹦得歡那就先收了你這隻笨鳥。於是,王翦大軍回家前往韓國門口站了站,韓就慫了。

韓王忙不迭地獻上韓非,以為可以丟車保帥。韓非入秦後仍不知收斂,拒不合作,還在秦國內到處搞串聯玩陰謀,於是嬴政忍無可忍殺了韓非。然後的事大家便也都知道了——滅韓。

在《大秦賦》中,儼然將韓非塑造成了一個陰謀家。

在他眼中,不管是對六國商賈推行秦篆還是秦國哄抬銅鐵價格導致六國私鑄、荒廢田耕,都是秦國的陰謀。而他的對策則無非是唆使別人來抗秦。

先是哄著齊國公子激起齊王的爭雄之心,後來又在春平君面前出主意,讓他去請呂不韋出任趙相。入秦後又搖唇鼓舌地將秦之禍水引向趙國,同時又暗自給韓王通信提醒備戰。

總之只要不死貧道,死誰都可以。幾乎讓觀眾相信,韓國成為第一個被滅的國家完全是因韓非一人。

但這其實和史書上記載的完全是兩碼事。根據《史記》記載,韓非此人一生都未受韓國重用,也從未將自己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儘管他寫的文章令始皇帝欣賞,但要說他和秦國滅韓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顯然也過於誇大了韓非此人的作用。

可要說《大秦賦》中關於韓非的情節完全是無中生有,也不盡然。

對於這個第一個被滅的韓國,喜歡玩弄陰謀耍心機的確是韓國成為首個被收拾的國家的重要原因。

韓非身上所體現的心機和手段與其說是出自韓非本人對陰謀的熱衷,到不如說是整個韓國廟堂的縮影。即使沒有韓非,韓國也一直在耍心機的路上不停地作死。

戰國七雄中,韓國的實力其實從來都排在末流。

儘管韓國的軍隊也曾一度稱為「勁韓」,但其戰力用來防守還行,向外擴張卻難,完全無法與曾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和趙國的「胡服騎射」相提並論。

而著名的申不害變法,其施行的新政也屬於劍走偏鋒,提倡以術治國,非法家正道,總透著一些陰毒。

這樣的國內政治傳統讓韓在戰國後期的列國攻伐中,所幹的事常常就是那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勾當。

比如,秦趙間著名的長平之戰,起因便是韓國這種嫁禍他人的伎倆。

上黨地區原本是韓國的領土,只是由於秦軍常年的蠶食,早就成了韓國的一塊飛地。

這種事若發生在其他國,無非是打得贏就奪回來,打不過就割地給戰勝國。

可韓國廟堂的腦迴路卻是清奇。韓軍打不過秦軍,卻向趙國投降,將上黨郡這個燙手的山芋丟給了趙國。為的不過是把趙國拉下水,以求自己能從秦軍的鐵騎下全身而退。

長平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趙國四十萬精銳灰飛煙滅,從起一蹶不振,可韓國也沒討到半點便宜。

韓國本意是讓秦趙兩虎相爭,同時削弱兩國,從而免得自己不是被秦國欺負就是被趙國欺負的局面。

沒想到,這樣做的結果卻是韓國同時開罪了秦趙兩國。等秦趙兩國冷靜下來,發現最可惡的就是這個韓國。於是秦國反手就幹掉了韓國數個城池,而趙國則再沒有幫過韓國。

之後,韓國的廟堂為了遲滯秦國東出的腳步,憋出一條奇謀,派鄭國去秦國修渠,藉此來實施所謂的「疲秦之計」。

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僅給秦國輸送了一個水利人才,解決了關中水患,讓秦國國力大增,還讓秦國又狠狠地記了韓國一次仇。

可即便如此,韓國依然沒停下它作死的節奏。總希望拉別人當擋箭牌擋在自己前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撥趙、楚與秦國的關係,希望用這兩個強國來牽制秦國,轉移秦國的目光。但物極必反,當秦國發現每次搞合縱都有韓國在其中挑事兒,實際實力卻不堪一擊時,不先收拾這個跳梁小丑收拾誰?

所謂邦交,所謂計謀,不過是大國政治的表現形式。在戰國末,秦國的強盛不僅僅是軍事,而是綜合國力。

軍事攻伐配套以外交手段、經濟手段,文臣武將配合默契,秦國的勝利是全面的實力碾壓。

身為弱國,不老老實實地修內政,卻偏愛耍些陰謀詭計以求在亂世中分杯羹,即使沒有韓非,韓國也免不了成為秦國首先殲滅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大秦賦》:韓非作為李斯的同學,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韓桓惠王十五年(前257年) ,韓非憤怒於賢才在韓國朝廷沒有得到任用,於是開始埋頭著述。韓桓惠王十九年(前253年),荀子離開稷下後,來到楚國,春申君任命其為蘭陵令,繼續收徒教學。在此前後,韓非投奔荀子門下。 二 對於《大秦賦》中的李斯,也曾拜在荀子門下,所以,韓非和李斯是同學關係。
  • 《大秦賦》第61集:韓非正式出場,才華橫溢,但初次交鋒敗給姚賈
    姚賈隸屬秦國,是戰國時代最強外交官;李斯是嬴政心腹,和韓非師出同門。 而韓非的死就和姚賈和李斯有關。 在央視播出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裡,雖然還沒有講述這段歷史,但劇情已經開始展開韓非的故事。
  • 大秦賦:被李斯下毒,被姚賈下套,韓非的家國大義,賺足眼淚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有人說呂不韋下線之後,就不再追劇了,但韓非的下線,值得一看,太催淚了。
  • 《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三晉因大肆私鑄銅鐵,導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流民紛紛入秦。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
  • 《大秦賦》睡獅韓非倒下了,猛龍吐血淚目,秦王真需要刀下留人
    《大秦賦》當年頭角崢嶸的少年,沒想到會以這種方式分開,話說細心的李斯,也真是太暖心了,為了不讓舊友受苦,送來了一碗可以快速領盒飯的好湯。 睡獅韓非倒下了,他倒在李大哥的懷中,仿佛是睡著了,看起來很舒適,而他的手,卻是出賣了他,他那宛若鋼鐵一般堅硬的手掌,緊緊地抵住了李斯的身軀,似乎捨不得這位好朋友,在這世間,韓非還有太多心願要去完成。
  • 《大秦賦》寧騰,歷史上的著名間諜,千年後挖出竹簡,讓後人欽佩
    前幾日,歷史劇《大秦賦》終於播完,爭議不斷,但劇中的場景道具還是不錯的,另外,劇中有幾個配角,刻畫得十分深刻,例如秦國謀士姚賈、趙國名將李牧等。筆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另一個小人物,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寧騰。歷史上的他,是著名的間諜,他幫助秦王嬴政滅掉了韓國,而且,在兩千多年後,考古學家曾挖出了寧騰的公文,讓後人對他了解更加深刻。
  • 《大秦賦》韓王派水工到秦國修水渠,無異於飲鴆止渴
    《大秦賦》韓國被滅,是情有可原的,韓王竟然派水工鄭國,去給秦國修水渠,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當時,秦國國力穩居七國之首,秦國數次東出徵戰,韓國皆遭受重大損失,但是剿滅六國,尚不具備那樣的能力。
  • 韓非之死只因他對韓國愛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大秦賦》中,韓非不顧李斯再三勸說,在初次面見秦王嬴政時,暢談天下大勢和君王之法,語調抑揚頓挫,口才甚是了得。 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韓非很難達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境界,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結巴。
  • 《中國》三句話就把78集《大秦賦》比下去,不過這嬴政有點眼熟
    《大秦賦》一部長達78集的歷史正劇,史詩級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部劇並沒有達到觀眾的心理預期,口碑相比於前幾部而言有所下滑,這時候一部紀錄片,突然闖入了觀眾的視線中,也是說的是大秦時期的故事,但是和《大秦賦》相比,這部名叫《中國》的紀錄片沒有78集的篇幅,臺詞只有短短的3句,卻讓大家對秦朝的那段歷史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大秦賦》:李斯欲先滅韓,王翦欲先滅趙,嬴政如何選擇?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嫪毐的叛亂平息以後,嬴政也開始親政了。因為嫪毐、趙姬太后、呂不韋長期把持秦國朝政,導致嬴政一直無法執掌大權。在此基礎上,親政之後的嬴政,無疑是迫不及待的要一統六國了。所以,在《大秦賦》中,嬴政就將王翦、李斯、渭陽君、昌平君等秦國的文臣武將召集到自己身邊,以此商討消滅山東六國的具體計劃。
  • 《大秦賦》評分跌至6.0分,解密大秦王牌精銳京師軍團
    《大秦賦》人物小傳:1 #大秦賦#人物小傳之頓弱——由趙入秦,促秦滅趙。@趙成順 2 [cp]#大秦賦#人物小傳之姚賈——出身「世監門子」,秦國拜為上卿。@一兵人 。3 韓非:[cp]#大秦賦# #大秦早安# 《韓非子·揚權》:道不同於萬物,德不同於陰陽,衡不同於輕重,繩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溼,君不同於群臣。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這個在前期沒有任何個性描寫的人物,本應該在這個時候對人物個性有挖掘。然而編劇放棄了這個過程。為了配合歷史發展來講故事。也不告訴觀眾為什麼。因為歷史上趙和嫪有一腿,所以劇裡馬上也要發生這些。這不禁讓人懷疑,什麼是歷史正劇,什麼是歷史劇改編。而大秦賦究竟是屬於哪一類?第三,對主角團過譽。這點我不細說。整部劇的風格就是貶6國褒秦國。以至於讓人感覺是理想社會一樣。
  • 大秦賦:韓非客死,並非李斯逼迫,是他詆毀姚賈丟了最後救命稻草
    2020-12-23 17:40:08 來源: 娛樂快遞哥哥 舉報   電視劇《大秦賦
  • 《大秦賦》中甘羅的死法到底對不對?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天才,甘羅12歲出使趙國便不戰而屈人之兵,為秦國要來了五座城池。 在歷史上,他因此而被秦王封為上卿,同時繼承了祖父甘茂此前在秦國的所有封地。 如此天縱之才,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卻被年少的嬴政一劍刺死!
  • 《大秦賦》韓非子隻身入秦視死如歸,鄭國渠歷時十餘年終於修成
    《大秦賦》播到第67集,鄭國渠歷時十餘年終於修成,韓非子隻身入秦視死如歸,韓趙兩國面臨滅國危險。千古之作鄭國渠終於竣工鄭國是個韓國人,被秦王相中,將滿腔抱負和才幹都揮灑在了為秦國修建水渠上面。韓王曾想以大修水渠來疲秦弱秦,卻沒有想到水渠一旦修成將是利國利民的千古工程。秦王則高瞻遠矚,舉傾國之力協助鄭國興修水渠,大力發展農業,鞏固國民根本。歷時十餘年,水渠終於竣工了,秦王下詔,浩浩上天,冥冥大地,三百餘裡水渠貫通,命名為鄭國渠。竣工當天,隨著渭陽君的一聲雄厚有力的高呼「開渠」,滔滔之水在鄭國渠中滾滾而來,兩岸聚集了萬千臣民,無不拍手稱快,大聲喝彩!
  • 《大秦賦》他是嬴政欣賞的人,是李斯同窗好友,卻因才高八鬥被害
    感謝轉發分享文章的朋友!點擊右上角「關注」,共享更多有趣的文字旅程!01《大秦賦》中,有兩對令人倍感惋惜的朋友,他們曾有最好的友誼,可因為人生走向、政見的不同,最後成了死敵,成了對手,國讎家恨,幾千年來留給後人評說。
  • 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必死的韓非,找死的李斯
    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必死的韓非,找死的李斯 《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隨著劇情的推進,各方人物次序登場。眾所周知,大秦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根源在於兩點:變法,用人。變法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再來就是用人,秦國用人無國別之分,只有有才便給予高官厚祿。
  • 演員僅有3句臺詞,紀錄片《中國》只用1集,就拍出了「大秦賦」
    為了還原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導演延藝、顧其銘集結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尤勇智、李洪濤、王慶祥等多位實力派演員,拍了一部長達78集的史詩級電視劇——《大秦賦》。一直以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是展現秦歷史最好的光影記錄,哪知紀錄片《中國》只用1集,就拍出了「大秦賦」,而且演員竟然只有3句臺詞!12月9日,紀錄片《中國》第一季更新了第3集,扒姐看完,迫不及待地要向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 《大秦賦》沒講明白的故事,紀錄片《中國》一點就破!這就是差距
    這不,導演延藝、顧其銘、劉永濤聯合了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尤勇智、李洪濤、王慶祥等諸多老戲骨,就是希望能拍出一部關於秦掃六合的歷史正劇《大秦賦》。在該劇開播之初,精緻的服裝道具以及恢宏的戰爭場景都為其加分不少,評分也來到了8.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