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的孩子依然不會停止愛你,受傷的心,放棄的是自己
責罵孩子、向孩子發脾氣,這些行為每個家長都做過。成績不好要懲罰和責罵、調皮搗蛋要挨罵、心情不好嫌棄孩子……,總之可以找到無數種理由,對孩子發火,儘管每次家長也非常後悔,看到孩子越來越厚的臉皮,也在自欺欺人告訴自己孩子沒有受傷,其實他們內心已經翻江倒海。
《少年說》中的王紫曄在銀幕前,將對媽媽的不滿都說了出來,在她的心中一直認為媽媽生活得非常苦,要不然嘴巴問什麼那麼"毒"。
數學考了50分的王紫曄,嚇到不敢和家人聯繫,奈何三天後媽媽的電話還是如期而至,電話那頭的咆哮聲、挖苦聲和王紫曄想像的完全一樣。
媽媽說:你真是個人才,竟然考成這個鬼樣子
你這個智商真是一點都不隨我
你要是在這樣就不要去學校了,還是到一邊去涼快吧。
關鍵是王紫曄學習媽媽的表情太過於形象,坐在臺下的同學紛紛地笑出聲來,但是從王紫曄的語氣可以感受到,她的內心非常非常難過的。
反觀王紫曄的媽媽,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已經給孩子造成了傷害,並不認為自己的嘴巴"毒"。
很多家長總是以"愛"的名義,不斷地傷害孩子,出口成"髒"的家長,看到孩子無動於衷,家長更是百倍地釋放自己的"毒舌",痛快的是家長的嘴,傷害的是孩子的心,然而他們無法割捨父母的愛,他們能放棄的也只有自己的人生。
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會產生哪些好處
良好的溝通可以減少親子之間的距離,也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最好的指引,哪怕孩子的人生不能達到家長期待的高度,卻會因為父母正確的指引,賦予未來的人生更多種可能,而且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相對也是比較健康和陽光的。
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良好地溝通
01、以同理心對待
一旦孩子有任何行為,引發家長的不滿,此時盲目的責備,只會使孩子距離你越來越遠,最好站在孩子的身邊,感受此時他們是身體和情緒的變化,同理心會使他們減少對父母的牴觸,更願意與父母交流,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02、責備不是第一位
孩子的失敗,並不會延續一生,一旦孩子經常遭受父母的責備,他們的內心會受傷,在父母的心中認為是挫折教育,是為了能激發孩子的羞恥心和奮鬥心,殊不知傷害的威力遠遠超過了家長的想像。劉大偉說過: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堅強品質,培養孩子堅強品質的最好做法,一定不是採用責備的方式。
孫蒲遠說過:關心孩子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找到對孩子成長最有力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互相傷害,讓孩子在健康、有序的溝通中,陽光、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