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曾三起三落,為什麼每次都能成功復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0-12-17 歷史憶往事

蔣介石作為上個世紀國民黨最有實力的政治家,他一生經歷了風風雨雨。在輝煌的時刻領導全中國武裝力量,顯示了戰鬥到底的決心和勇氣;朦朧瞬間退守孤島,終日夢見春秋反攻大陸。輝煌過後,愁雲慘霧最寂寞。蔣介石,退到臺灣,應該比誰都深刻。曾經威武,現在卻在和平的角落裡,人生跌宕起伏。其實蔣介石掌管國民政府的時候是下野三次,是一種策略,一種無奈。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從1927年8月13日到1928年1月4日,持續了四個多月。下野的整個故事可以追溯到1927年,當時「四一二事件」、蔣介石,在江浙財團和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向曾經並肩作戰的共產黨揮舞屠刀。其實早在1926 蔣介石國民黨在黨、政、軍奪取政權後,獨裁的野心就日益暴露。「四一二事件」、蔣介石後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被稱為國民黨右派。

蔣介石南京新國民政府成立後,觸及了另一個國民黨領袖的利益汪精衛。汪精衛當時控制武漢國民政府,主張與共產黨合作,被稱為國民黨左派。他下令蔣介石立即下野,否則他會發動武力討伐,蔣介石,掌握著軍事大權,自然不會讓汪精衛如願。於是汪精衛派唐生智領兵討伐蔣介石,軍閥孫準備行動。在南京國民政府,李宗仁、白崇禧、賀也對蔣介石有不良看法,並面臨來自內外的如山壓力,蔣介石/被迫第一次投奔下野。

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之後,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如願以償。他們率軍打敗孫、後,又與武漢國民政府合併為汪精衛,稱為「寧漢合流」。但是李宗仁不想把國民黨的政權讓給汪精衛,所以汪精衛,唯一可以依靠的唐生智被「通敵叛國」,逼走了,但是汪精衛,也向東去了日本,於是國民黨的軍政大權就落到了廣西手裡。蔣介石 下野之後就沒有閒置過。他一方面贏得了日本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嫁給了宋家,穩定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後來國民政府中的蔣介石小集團逐漸掌握了權力,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蔣介石第一次回來重新掌握了權力。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從1931年12月15日到1932年1月28日,持續了一個多月。之所以這樣下野是因為蔣介石和胡在條約上有衝突。當時,蔣介石整合了國民黨的軍政力量。在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院長胡·看來,國民黨已經成了蔣介石手中的工具。1931年2月,蔣介石突然將胡軟禁,致使國民黨內許多反對蔣介石的派別擰成一股繩,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並邀請汪精衛從香港主持大局,造成南粵對峙。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提出了「先留在國內再出國」的政治策略。一方面,它命令張學良的東北軍撤出東北,把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交給日本人。另一方面,我們加強了對共產黨的圍剿,忽視了國內要求抗日的呼聲。這時反對蔣介石的國民黨領導人也給蔣介石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迫使蔣介石交出權力。為了給國民黨內外一個交代,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而且蔣介石,財政部長宋子文也宣布辭職,於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錢和人都用完了,政府一片混亂。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想到了蔣介石所以蔣介石自然第二次回來。

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從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日,持續了一年零一個月。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數百萬國民黨軍隊被殲滅,依靠他們維持統治地位的蔣介石,自己的部隊傷亡慘重。隨著解放軍步步逼近,國民黨內主力戰士與兩派爭論不休,廣西白崇禧手持大軍,拒不服從蔣介石分配。程潛和其他國民黨元老也以有利和談為由強迫蔣介石 下野。另外,美國不再支持蔣介石,而蔣介石 下野已成定局。

最高指揮官蔣介石對國民黨的撤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平息民憤,安撫民眾,蔣介石公開將國民黨事務交給副總統李宗仁,卻暗中控制了奉化的局勢。在下野宣布之前,他還任命自己的陳誠為臺灣省主席,執掌臺灣軍政大權,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蔣介石下野一直在暗中策劃穩定倉位。隨著國內形勢的進一步發展,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國民黨內形勢一片混亂。李宗仁代理總裁也去了美國。

相關焦點

  • 民國最有權力的人:蔣介石三次下野,為何每次都能成功的復出?
    1948年底,國民黨解放戰爭全面失利,此時的蔣介石宣布下野,這是蔣介石第三次宣布下野,每當局勢不利於自己時,他都會採用這招以退為進,來躲避政敵的攻擊,但蔣介石都會做出萬無一失的準備,來保證自己東山再起,每一次的下野和復出,都使得他手裡的權力進一步擴大。
  • 看一看蔣介石的三次下野,每次必回歸家鄉
    從192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國民黨敗退大陸,蔣介石一共統治了中國22年。在這22年的統治中,蔣介石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在政敵的逼迫下,他曾三次下野,回歸故鄉。這三次下野,有的是被逼無奈,有的是以退為進,有的是迷惑敵人。
  • 他畢業黃埔一期勇猛善戰,到底做了什麼,蔣介石要槍斃他?
    1938年六月,龍慕韓在湖北武漢被槍決,龍慕韓現在無人知曉,在當年也是響噹噹的抗日名將,他是黃埔一期生,蔣介石的嫡系,可是他的槍決也是蔣介石下令執行的,這一切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龍慕韓,安徽人,1898年出生,抗戰爆發的時候,他已經是第88師的中將師長,第88師可不一般,這可是當年國民黨部隊僅有的三個精銳德械師之一。龍慕韓參加過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勇猛善戰。龍慕韓能在抗戰一開始就成為第88師的師長,可想而知他的能力,以及受信任程度。
  • 閻錫山的背後只有整個山西,他到底是有什麼底牌敢和蔣介石叫板?
    山西人都喜歡說山西最幸福的時候就是閻錫山當山西王的時候,因為那時候,閻錫山一心思的想把山西建設好,讓山西的人民生活的幸福。閻錫山反對蔣介石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太過分了。作為一個堅定的反對蔣介石的人,他還成立了一個反蔣聯盟,他自己當了這個聯盟的盟主,雖然每次閻錫山和蔣介石的較量都是閻錫山處於劣勢,但是蔣介石仍然那他無可奈何,那麼,背後只有一個山西的閻錫山到底是用什麼來和蔣介石叫板呢?
  • 蔣介石為什麼最信任陳誠?只因他有一項本事,無人能及!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陳誠多少也算得上是個「能臣」,按他的水平,加上王牌18軍的實力,絕對不至於連紅軍的影子都找不著。那麼,他究竟在幹什麼呢? 實際上,陳誠並沒閒著。首先,他派第52師去跟紅軍主力交手(可見他知道紅軍的行蹤),為什麼自己不去打,卻派52師去呢?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1934年的蔣介石、宋美齡 馮玉祥聯合閻錫山等人,一再請蔣介石復出。蔣介石復出後提議和馮玉祥拜把子,馮玉祥也就同意了。按理說應該是馮玉祥吧,結果蔣介石讓閻錫山去接管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蔣介石生性多疑,而馮玉祥的西北軍力量強大,嫡系部隊總人數有40多萬人,蔣介石怎麼能容忍他繼續壯大自己的力量呢?他想玩弄以閻治馮的策略。 馮玉祥對此大失所望,也很不甘心。
  • 蔣介石的三次下野,以退為進的典範
    同時有兩路大軍夾擊蔣介石,蔣介石一籌莫展,有被剿滅的危險。到最後,甚至連他的親信何應欽都不再支持他了,認為蔣介石已經是窮途末路了。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只能無奈的選擇下野。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她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沒人陌生了吧。為了迎娶倪桂珍的小女兒宋美齡,蔣介石甚至皈依了基督教。蔣介石為什麼費盡周折,非要娶宋美齡?因為宋家不僅是江浙的大財閥,與美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中原大戰,張學良到底多「厲害」?可以讓蔣介石都要給他面子
    30年蔣介石和馮玉祥、李宗仁等展開了新軍閥混戰,而蔣介石無力對戰,然後失敗了。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父親死後,張學良繼承了奉系,而當時已經是出於東北軍,實力依舊非常強大,張學良不僅顏值高,而且在軍閥中也有極高的地位,風流倜儻的他憑藉自己的力量做上了總司令的位置,名聲可謂是與日俱增。
  • 酒井隆到底做了什麼事?讓蔣介石在日記中反覆提到他,並說必須槍斃
    1945年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了調查組,專門懲辦漢奸,順便列出戰犯名單,並統計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我們所遭受的經濟損失。一個月後,蔣介石向遠東軍事法庭提交了這份戰犯名單。但根據美國的意見,甲級戰犯由法庭處理,而剩下的戰犯則交給蔣介石處理。據史料記載,蔣介石在處理這批戰犯時頗花了一些心思。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1946年6月,蔣介石在國民黨高層會議上忘乎所以地說:「我們部隊的長處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有特種兵以及空軍、海軍,而共產黨沒有這些兵種。」因此,他提出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聲稱「因為我們有空軍、有海軍,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種兵」,「我們就一定能速戰速決,把共黨消滅」。
  • 為什麼宋美齡在蔣介石過世沒多久就返回美國,併到死都不再回來?
    當時蔣介石還是一介無名小卒,在經歷了軍閥混戰落敗後,蔣介石几乎一無所有,而那時宋家在國內的聲望卻如日中天,美麗端莊的宋美齡會看上蔣介石,任誰都不相信。 都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可有時候就連當事人都有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當年蔣追送追了宋美齡快五年的時間,不僅宋家堅決拒絕這門親事,連宋美齡本人也是模稜兩可,不置可否。
  • 臘月二十四,他請蔣介石吃大甲魚,老蔣怒不可遏,大聲斥責
    蔣介石長期居於國民黨軍政核心,擔任過許多要職,如:國民黨總裁;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政府主席;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民國總統等。蔣介石從一九二七年登上權力頂峰,到一九四九年兵敗去中國臺省。期間,他三次從最高位置上辭職、下野。而辭職、下野後,每次他都是去老家奉化溪口鎮居住反思,意圖東山再起。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在歷史的描述中,蔣介石是一個容易猜忌和多疑的人,他雖然惜才卻把忠誠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面對這樣一個幾次三番變卦的部下,蔣介石卻數次原諒張發奎,並且也有過對他委以重任的經歷,足見張發奎的手段不一般
  • 李智楠到底經歷了什麼 李智楠為什麼不紅
    ,從原來積極向上的帥小夥,變成了現在的憂鬱男人,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呢?李智楠為什麼不紅呢?一起來看一下。1李智楠到底經歷了什麼曾經憑藉著一部青春偶像劇《十八歲的天空》中的石延楓一角,可謂是紅遍大江南北,但是成名之後的他卻很少出現在熒幕當中,在近段時間播出的《演員請就位2》節目當中,李智楠給人是一種憂鬱和自卑,在這十幾年時間裡,李智楠到底是經歷了什麼讓他變化如此之大?
  • 在烈日和暴雨下,他一生三起三落窮困潦倒,成功需要格局能力並存
    在烈日和暴雨下,他一生三起三落窮困潦倒,成功需要格局能力並存一個反雞湯的故事,從1936-1937年曾在林語堂的《宇宙風》雜誌上連載24期,從1953-2008年,一共印刷了406萬冊,期間閱讀量超過2000萬人次,他就是老舍先生筆下的《駱駝祥子》。
  • 蔣介石家族秘史:蔣緯國到底是不是他的兒子?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一共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蔣經國和蔣緯國,名字有「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蔣介石當年的心志之高和對兒子的殷切期望。長子蔣經國是蔣介石的原配髮妻毛福梅所生,而蔣緯國的身世一直存疑。
  • 他是蔣介石家的夥計,娶了蔣介石的親妹妹,蔣介石發跡後當上肥差
    由於歷史原因,關於蔣介石的家人大部分人都知之甚少。蔣介石是浙江奉化人,他的母親名叫王採玉,二婚嫁給了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蔣肇聰在娶王採玉之前已經結過一次婚,前妻給他留下了一兒一女,這兩個孩子分別是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哥哥與姐姐。
  • 在蔣介石心中,他最喜歡的是哪個國家?
    比如, 蔣介石於1924年5月3日正式受命為黃埔軍校校長後, 5月16日即下令軍校舉行清潔檢查, 並對第一期學員講演:「第一要注意衛生, 使得全校學生的體育發達, 沒有疾病;二要保存物品, 使得學生整理一切事情, 珍惜物質, 養成習慣為戰時作準備。」 1925年4月, 他對第三期學員訓話時, 再次強調:「內務要整齊清潔……軍隊內不講清潔, 什麼精神都振作不起來, 懶惰的心思就一天重一天。」
  •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上,蔣介石為什麼要三次臨陣換帥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自古以來臨陣換將都是犯了兵家之大忌,除非是主將戰死,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找人替換,不然的話,一般來說都不會換將。臨陣換將有許多不利之處,第一個說明,最高決策者用人失誤,從而導致士氣低落,對戰場上的估計不夠全面。
  • 重慶談判時,蔣介石為什麼放走了毛主席?
    重慶談判時,蔣介石為什麼放走了毛主席? 1945年抗戰勝利了,毛主席前往重慶參加和平談判,當時的蔣介石絲毫沒有一絲絲誠意,那最後為什麼會放毛主席走呢? 歷史上有曹操放走許昌的前例,現在又有蔣介石放走毛主席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