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龍承菲
編輯 | 顏宇
《鬥羅大陸》也出女團了。
12月5日,《鬥羅大陸》動畫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預告視頻,人氣女性角色小舞、寧榮榮、朱竹清組團出道,被定位成電音女子偶像組合,身穿短裙式樣的打歌服,像偶像女團一樣以唱跳形式表演了出道單曲《萬華回溯》中的片段。
毒眸注意到,鬥羅女團等虛擬偶像的陸續推出,已經成為動漫、電競、偶像等行業共同牌桌上的一張「明牌」。
虛擬偶像界「頂流」初音未來,早在2009年就召開了第一場線下演唱會,之後推出的線下巡演現場一度達到上萬人次;2018年基於《英雄聯盟》出的虛擬女子偶像組合K/DA,不僅成為其世界決賽的固定表演嘉賓,今年推出的單曲《The Baddest》和《More》也都登頂了Billboard流行數字歌曲銷售榜。
虛擬偶像成團的背後,是騰訊視頻在「下一盤大棋」——2019年,騰訊視頻在動漫年度發布會上宣布了「國漫BANG計劃」,提出將藉助動畫VR、虛擬角色開發等技術打造「國漫英雄宇宙」,線下也會給予漫展演唱會等資源扶持,無疑是抓準了動漫角色虛擬偶像化運營的策略。
如今推出鬥羅女團,昭顯了騰訊視頻更大的打算。
緣起:虛擬偶像的「藍海」生意
為什麼虛擬偶像會那麼火?這是因為其背後蘊藏了一片「藍海」——在Z世代逐漸掌握話語權、二次元文化「出圈」的當下,虛擬偶像擁有龐大的市場基礎。
根據艾瑞諮詢的《2020年中國動漫產業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泛二次元用戶數高達3.9億,2020年有望突破4億。相關數據也顯示,全國有3.9億人正在關注虛擬偶像和關注虛擬偶像的路上,二次元圈層人數逐年增加,其中95後至05後用戶滲透率達64%,善於接受新鮮事物的「Z世代」顯然是虛擬偶像的重要受眾之一。
同時,2018年《創造101》等系列,為大眾帶來了「唱跳愛豆」「團體偶像」等新的娛樂形態,讓虛擬偶像更容易走出原本的受眾圈層,被大眾所接受。
《創造101》
真人構成的偶像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訓練時間,而且人無完人,會因為很多意外因素失去人設。
相比之下,虛擬偶像自被推至臺前的那一刻起就是「完美」的,不會讓粉絲產生偶像戀愛、陷入醜聞等擔憂。
不過,沒有內容基礎、憑空誕生的虛擬偶像,很難讓市場接受。紮根於原有內容IP基礎、以其中人氣角色打造的虛擬偶像,似乎更容易觸動粉絲。早在1984年誕生於日本的虛擬偶像林明美,就是動畫《超時空要塞》中的人氣角色,由其聲優飯島真理獻唱的劇場版動畫主題曲,一度躍居當時的Oricon排行榜TOP10。
K/DA女團的名字也起源於遊戲定義中的「kill」、「death」、「assist」,深諳遊戲文化的玩家們自然更容易接受同類文化起源的虛擬偶像。
K/DA女團
騰訊視頻是擁有大量動漫、電競IP庫存的平臺,布局虛擬偶像運營領域本身,能很好的形成協同效應。
以此次推出的鬥羅女團為例,《鬥羅大陸》小說本身就是早期網文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擁有大量粉絲群體,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動畫《鬥羅大陸》也常年保持其動漫頻道播放首位,站內累計播放量達到237億次。
此外,進行虛擬偶像化運營這一布局本身,也能反哺內容IP本身。
2018年K/DA女團推出、單曲《POP/STARS》大受好評後,在隊內阿卡麗等角色已經不是版本強勢英雄的情況下,K/DA女團的系列皮膚仍然成為了當年銷量最高的系列皮膚之一。虛擬偶像IP能夠融合動畫、漫畫、遊戲等多種內容路徑,受眾會願意為虛擬偶像本身和與其聯動的衍生周邊、商務產品付費,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多個產業鏈的系列化開發,從而拓寬IP的內容邊界,延續內容IP的生命力。
虛擬偶像這門藍海生意雖大有可為,但也競爭激烈。
運營:「破圈」的方法論
如何運營虛擬偶像,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一大難題。
當下的虛擬偶像運營中,較為普遍的運營方式是IP的基礎上,打造以音樂偶像團體為主的虛擬偶像,發布音樂作品,像真人的男團女團一樣拍攝雜誌、接商務代言,甚至登上綜藝節目和線下演唱會舞臺。
此前比較突出的案例,是手遊《王者榮耀》推出的衍生虛擬偶像團體無限王者團。
出道伊始,無限王者團便在《創造營2019》決賽舞臺亮相,並為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電影《緊急救援》等影視作品演唱了推廣曲。此外,無限王者團還與知名彩妝品牌MAC推出了聯名限定彩妝系列,並與紀梵希達成合作、登上時尚雜誌《superELLE》的封面,達成商業價值的多方拓展。
無限王者團
此次推出的鬥羅女團,無疑也是主打團體音樂偶像形式。出道曲《萬華回溯》的製作人之一,便是VOCALOID系列知名的日本作曲家八王子P。
但與宅文化、偶像文化基礎較為廣闊的日本不同的是,國內並沒有那麼濃厚的二次元文化氛圍,初音未來等日系虛擬偶像的運營經驗無法全然「照搬」。想要讓虛擬偶像進一步走向大眾,必須與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內容進行結合。
因此,「國風」成為當下虛擬偶像運營中普遍的推廣元素。
作為虛擬偶像最主要的受眾群體,「Z世代」用戶擁有較強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更加青睞傳統文化以及圍繞其打造的國風音樂、國潮彩妝等。根據今年7月底發布的《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季度報告》,國風音樂以53.8%的佔比,與民謠、嘻哈、R&B、電音一起成為「Z世代」音樂用戶最青睞的5大非流行樂。
年輕群體對「國風」的熱愛,讓虛擬偶像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有了情感支撐的落點。
4月,騰訊視頻與中國科舉博物館達成合作,讓《魔道祖師》男主魏無羨成為「國風合伙人」,首次由虛擬偶像擔任博物館宣傳大使,在微博發布由魏無羨的Q版形象作為主角的講解短視頻視頻,進行科舉制度等歷史知識科普。
「國風合伙人」魏無羨
在受眾圈層內部,騰訊視頻對虛擬偶像的運營也較為注重C端運營。
10月,為了慶祝魏無羨的生日,騰訊視頻為魏無羨舉辦了線下生日會,並包下了武漢、宜昌、蘇州三地的戶外廣告大屏,正好與原作中魏無羨、藍忘機的故鄉雲夢和姑蘇相對應。大屏廣告投放和線下生日會等運營,不僅能夠對IP本身進行宣傳,還能增強粉絲的交互體驗,鞏固核心群體。
不僅在動漫領域積累經驗,騰訊視頻還對原創虛擬偶像IP進行開發。與動漫同屬亞文化群體的電競,同樣是受到大量年輕用戶喜愛的領域,並且對虛擬偶像的接受程度也較高。
騰訊視頻在今年7月與原力數字科技、角川青羽聯合推出了由5名成員組成的虛擬女子電競戰隊「千鳥」,未來或許會著手布局為其打造的遊戲直播等活動內容。
電競戰隊「千鳥」
目前,國內目前的虛擬偶像開發和運營,仍然處於探索階段。無論是動漫IP角色衍生還是藉助電競IP打造,都是通過不同的角度為虛擬偶像領域打下基礎,未來虛擬偶像的邊界會大大拓寬。
市場上,對虛擬偶像這門生意一直有著很大爭議,大家的爭論都聚焦於掙不掙錢。但如果去認真審視的話,會發現虛擬偶像上更深層次在於「文化內涵」的塑造上。這種意義不僅能推動社會文化多元,而且還能幫助企業更懂得年輕人的喜好。
所以,這註定是一場漫長且有價值的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