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

2020-12-18 騰訊網

By 超神經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關鍵詞:虛擬偶像 AI 感知技術 語音合成

近幾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明星選秀節目,將蔡徐坤、楊超越、孟美岐等一眾年輕人推上舞臺。

短短數月,經紀公司配合媒體、平臺,只要運營得當,就能將他們塑造成千萬粉絲追捧的人氣明星,代言、商演、片約源源不斷,身價水漲船高。

這些「造星盛會」在短期甚至就能開發出上億的商業價值,社會影響也與日俱增。

為了提高話題度與影響力,這些節目也在不斷追求創新

由於主要是面向年輕人市場,節目組也注意到了正在迅速崛起的二次元市場,嘗試將二次元虛擬偶像引入節目。

在央視最新打造的選秀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中,有一位 AI 打造的虛擬選手「翎」參賽。

右下角(圖九)便是神秘的 AI 虛擬選手翎

AI 選手的加入,讓觀眾對這一節目多了一份期待。有 AI 技術加持的虛擬偶像,影響力又能否比肩真人明星?

打破次元壁,AI 小姐姐加入選秀大戰

丹鳳眼,柳葉眉,瓜子臉,丸子頭,復古風的服裝,這個用 AI 技術打造的虛擬偶像翎,無論容貌還是衣著打扮,都被賦予濃濃的中國特色。她的名字來自於京劇花翎中的翎,她的愛好是京劇、毛筆書法與太極。

翎之所以集眾多中國傳統元素於一身,是因為從誕生之初,翎的製作團隊就是希望藉助科技力量,來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

自 5 月宣布出道以來,翎就開通了個人微博帳號,隔三差五發布一些小日常。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翎的微博相冊集

目前已經在微博收穫 6 萬多個粉絲

從翎發布的動態來看,她有著豐富的日常生活,喜歡擺拍 po 美照,生活有聲有色,儼然一位真實的網紅小姐姐。

不僅如此,她還加入了真人選秀的隊伍。

在《上線吧!華彩少年》宣傳片中,翎的表情自然生動,面部細節放大之後也非常逼真,每根髮絲,甚至是唇紋,都清晰可見。

在計算機技術全方位打造下,翎的人物形象十分飽滿

能夠打造出如此逼真的虛擬形象,還要歸功於日益強大的 AI 技術。

AI 感知與合成技術,打造虛擬偶像

根據翎的製作公司魔琺科技介紹,打造虛擬數字人的必備條件,是全方位的 AI 感知與合成技術。

為了能夠讓其表現出與真實人類一樣的表情、神態,團隊運用了全棧式端到端 AI 表演動畫技術:

通過真人演員表演實時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情、眼神、身體動作、手指動作等,並實時驅動到 3D 虛擬角色上來,生成高質量的表演動畫效果。

得益於實時動作捕捉技術的發展

眼神、手指上的細微動作也能捕捉

與最早期的一些虛擬人物不同,翎的聲音並不是簡單的配音,而是基於實時 TTSA(Text to Speech and Animation,文本轉語音和動畫)技術以及深度學習技術,可基於文本實時自動生成虛擬數字人的語音和動畫數據。

此外,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臉表情/人體動作識別等技術,還為虛擬數字人翎增添了情緒感知、交互的能力。

因此,翎的背後,實際上是超寫實數字人的智能掃描、建模和綁定、動畫、解算和渲染等一系列技術。

正是依託於這些人工智慧技術,二次元中的紙片人開始變得立體,營銷價值也進一步提升。

新一代虛擬偶像突破了傳統虛擬人物表情呆板、動作僵硬的限制,不僅擁有了無限接近真實人類的外形、動作表情,而且也擁有了交互能力,進而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商業應用場景。

不止是唱跳,虛擬偶像市場潛力巨大

事實上,在翎之前,虛擬偶像早已走進商業界和大眾的生活。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已經有很多受到關注的虛擬偶像、虛擬 KOL。

日本初音未來:御宅族的完美愛豆

要說虛擬偶像的先例,初音未來必須擁有姓名。

2007 年誕生的初音未來,至今已經有十三年歷史。她當年以一個虛擬歌姬的身份出道,到現在已為全世界所熟知。

初音未來已在全球舉辦了近 50 場專場演唱會

據「初音未來之父」伊藤博之介紹,他們最初出於將人的歌聲變為虛擬樂器的目的,採用了山葉開發的 VOCALOID(電子音樂語音合成軟體)技術,然後收錄日本聲優藤田咲的聲音為音源,最後賦予其虛擬形象,初音未來就這樣誕生了。

出道之後,初音未來吸引了一大批電子音樂愛好者,引領了一波電子音樂創作熱潮。初音未來的迅速走紅,超出了製作團隊預期。

很快,她開始在全球各地舉辦演唱會,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

從 2009 年起,初音未來就在全球各地舉辦全息演唱會

目前,初音未來在全球擁有的粉絲數量超 1 億。僅在中國各個社交平臺,粉絲總數就近千萬。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初音未來在 2007- 2012 年,帶動了超過 100 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6.32 億元)的消費市場,到 2017 年,僅僅一年就創造了 100 億日元的市場。同時,她在國內商業領域也做得風生水起。

今年 6 月,已經積累了大量粉絲基礎的初音未來,走進淘寶直播間,開啟了直播帶貨之路。

不到半天時間,她的人氣就超過 270 萬。在 618 明星排行榜上,初音未來超越王一博、朱一龍等頂級流量榮登榜首。她的初次試水成功,也讓人們意識到,虛擬偶像直播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美國 Lil Miquela:年輕人熱愛的時尚達人

在網紅經濟的發源地美國,虛擬偶像也早已加入時尚網紅博主的隊伍。

以 Lil Miquela 為例,她於 2016 年 4 月 23 日首次在 Instagram 現身,發布了第一條帖子,從此出道。

作為 Instagram 上的第一位虛擬大 V

Lil Miquela引爆了美國虛擬偶像市場

Lil Miquela 的形象融合了青少年潮流偶像和 Instagram 網紅的招牌元素:小麥色肌膚、小雀斑、標誌性的哪吒頭髮型,以及最時興的街頭風穿搭,這位計算機合成的虛擬網紅,漂亮、時尚且帶有一絲神秘感,深受年輕人喜歡。

2017 年 8 月,Lil Miquela 發布了首支單曲《Not Mine》,當月就衝到了 Spotify 的熱門榜單第 8 位,同期,由她「參演」的 MV 登上時代廣場的廣告牌。

出道沒多久的她,很快就身兼多職,歌手、演員、模特、網紅博主等,影響力迅速崛起。2018 年,她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網絡最具影響力人士」之一。

她不斷接到時尚品牌的廣告邀約,登上時尚雜誌,還應 Prada 邀請,以照片的形式「現身」2018 年秋冬米蘭時裝周。

Lil Miquela 作為 Prada 代言人

以照片形式參加米蘭時裝周

截至今年 10 月底,Lil Miquela在 instagram 上已坐擁 210 多萬粉絲,累計有超過 280 萬粉絲。

Lil Miquela 能夠吸引眾多粉絲的關鍵,並不僅僅在於她的外形形象、歌曲作品等,而是她被賦予了「人」的情感與意識。她不僅引領審美和消費,還熱衷於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對公共事件的觀點,話題涵蓋種族平權、女權主義、控槍問題等。

一位 Lil Miquela 的粉絲表示,「我根本不介意 Miquela 是假的。我看她和看其他博主差不多,都是一樣的現實生活中也見不到。所以只要她能產出足夠真實的內容就行。」

中國虛擬偶像:技術與文化推動下的產物

在國內,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擴散,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出一波各具特色的虛擬偶像。從較早出道的洛天依,到近年湧現的微軟小冰、B 站泠鳶yousa、小米的小愛同學等,都在逐漸從「二次元」走向「三次元」世界,吸引更多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虛擬偶像出道,技術「造星」推動下的粉絲經濟|偶像|初音未來|...
    內容提要:虛擬偶像產業起步並不晚,第一個虛擬偶像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誕生。不過,隨著近年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虛擬偶像產業真正迎來爆發期,眾多虛擬偶像打破次元壁,進入三次元世界,成為文娛領域中的新現象。
  • 「魔琺科技」推虛擬偶像出道,「造星」虛擬 KOL翎Ling
    36氪獲悉,由「魔琺科技」與「次世文化」共同打造的網紅翎Ling已於近日出道。翎Ling由「魔琺科技」聯合「次世文化」推出,結合了兩家公司在虛擬內容智能化製作方面的技術背景和泛娛樂領域內容策劃、運營背景。據悉,出道後翎Ling將陸續與vogue等雜誌合作,並進行日更短視頻、直播等線上線下活動。
  • 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虛擬造星風雲從技術實現視角來看,虛擬偶像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將人們想像中的某個形象具現出來,這是數位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 陳根:虛擬偶像進軍綜藝市場,虛擬造星時代已來
    作為國內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的出現是對國內虛擬偶像的一次熱度曝光,也是虛擬偶像綜藝的一次試水。虛擬造星的背後,是以虛擬偶像為載體的商業的進一步發展,是圍繞現實的界線已然模糊。虛擬造星風雲從技術實現視角來看,虛擬偶像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將人們想像中的某個形象具現出來,這是數位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偶像需要被一定數量的人喜愛、追捧和崇拜的基本屬性來看,虛擬偶像是被虛構出來的受到崇拜或摯愛的客體。
  • 虛擬偶像要出道,留給「偶像練習生們」的時間不多了?
    男團選秀出身的張藝興今年在某檔選秀綜藝時就表示,在已經經歷了幾輪選秀以後,市面上已經沒有多少能達到選秀標準的偶像了。畢竟矮子裡面拔高個子,是很難拔出下一個蔡徐坤這樣的頂流的。真人市場的貧瘠讓「造星上癮」的愛奇藝不得不另闢他路。於是,他們將目光瞄準了虛擬偶像。
  • 翎Ling、洛天依等虛擬偶像「出道」常態化,小眾文化破圈進行時?
    然而,「二次元經濟」疊加「粉絲經濟」,並不能簡單的等同於「虛擬偶像經濟」。隨著虛擬技術的提升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許多行業都可以給虛擬偶像更多的發揮空間。而今,除虛擬演出外,虛擬直播、虛擬教育、文旅導遊……甚至是品牌IP的虛擬人物化衍生,虛擬偶像的發展前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從業者看好。
  • 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
    小編:記得關注哦來源:星傳媒黃牛頻出、數據造假……繁榮的粉絲經濟背後藏匿的是一張張交易」暗網「,在全民造星的娛樂時代,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粉絲經濟行穩致遠?隨著粉絲經濟的不斷發展,黃牛倒賣門票、數據造假、盜版猖獗等醜聞也頻頻爆出,如何擠出粉絲經濟中的這些泡沫,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019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推動「粉絲經濟」行穩致遠》一文,文中明確指出,要善用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為「粉絲經濟」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 「永不塌房」的虛擬偶像,粉絲到底在追什麼?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薩勒芬妮完成了誕生-出道-上線遊戲-線下活動的全流程,通過音樂、英雄、皮膚、代言等多重方式進行變現,徹底打破偶像、音樂、遊戲的界限。對於遊戲公司而言,本身已經擁有IP、人物建模等先決條件,推出虛擬偶像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 虛擬偶像發展史:虛擬偶像,會有光明的未來嗎?
    這兩位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和超高人氣,且對虛擬偶像發展的進程和方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7年作為世界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虛擬偶像初音未來誕生了,她的原型是一個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音源庫。她的獨特之處是奠定了虛擬偶像的養成型孵化模式。粉絲直接參與創造價值,並進行線上分享和傳播。
  • 400萬粉絲網紅不是「人」,虛擬主播怎麼C位出道?
    但我還是有很多問號:現在女團出道,這麼迷惑嗎?在 98 年實習生的提醒下,我又一次摸到新世界的大門:有一種偶像,不用唱rap,不用會跳舞,甚至不用露臉,也能原地出道。它就是虛擬主播。去年 3 月,泠鳶yousa開始使用虛擬形象直播, 7 月開始以虛擬形象做線下演出,還加入虛擬藝人團體VirtuaRealStar,並且直接出道了。另一位人氣Vup新科娘,原本是CCTV新科動漫頻道官方擬人形象。她在 2019 年 9 月以虛擬主播的身份正式出道。帶有官方色彩的新科娘,可以說一開始就擁有了絕大多數Vup難以企及的優勢。
  • 出道1個月,國風虛擬偶像翎Ling靠什麼吸引粉絲
    上海木偶劇團作為嘉賓出現在B站直播間,與虛擬偶像「中國絆愛」互動連線,這是劇團首次與二次元人物展開合作。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表示,希望打通兩方粉絲群體,為日後跨界嘗試更多可能。 「騰訊、字節跳動、快手、網易、愛奇藝、B站等平臺都在紛紛加碼虛擬IP為核心的新文創。」柴金祥說。5月18日,翎Ling出道,迄今剛好一個月。
  • B站開啟Vup造星新模式,明星聯手虛擬主播能成為新賽道嗎?
    編輯導語:早在2007年,初音未來就進入人們的視野,初音未來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舉辦演唱會的虛擬偶像,接下來層出不窮的虛擬偶像突破次元壁讓大家接受;本文作者分析了B站當前Vup造型新模式的現狀。
  • 藝恩發布《偶像產業迭代報告》:愛奇藝平臺造星力領先全網
    節目播出期間,愛奇藝聯合農夫山泉等品牌,增加粉絲投票渠道,最終出道男團NINE PERCENT由全民製作人投出的1.8億票共同選出。根植於中國造星環境與條件,愛奇藝創新推出的偶像養成模式,全方位展現偶像在四個月內的蛻變過程,最大化激發出粉絲和用戶參與養成偶像的積極性。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真人藝人經紀與虛擬偶像結合的上一次風口,可以追溯到2016年後偶像行業的「百團大戰」。當時虛擬偶像是一些公司在二次元正起勢的階段,觸及泛二次元人群,形成差異化模式的手段。 隨著2018年的選秀紅利,伴隨韓國練習生模式與中國流量粉絲經濟的融合,本土偶像公司迎來新一輪的成長。與此同時,海外vTuber風口的到來,也讓這種結合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 《鬥羅大陸》人氣角色成團出道背後,虛擬偶像的運營方法論
    12月5日,《鬥羅大陸》動畫在官方微博發布一則預告視頻,人氣女性角色小舞、寧榮榮、朱竹清組團出道,被定位成電音女子偶像組合,身穿短裙式樣的打歌服,像偶像女團一樣以唱跳形式表演了出道單曲《萬華回溯》中的片段。
  • 跟真人一樣的虛擬偶像,正在搶走活人的生意
    當依賴粉絲經濟的真人偶像產業越來越容易陷入危機,部分從業者已在開拓虛擬偶像市場。 廣義上的虛擬偶像,指的是用數字形式呈現的藝人。早期,以歌姬和Vtuber(Virtual YouTuber的縮寫)為主的二次元虛擬偶像,打開了公眾對虛擬人的認知。前者的代表是初音未來、洛天依,基於開放音源,用表演來輸出音樂人的作品。
  • 「洛天依」首登時尚芭莎封面,虛擬偶像的媒介想像與商業藍海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虛擬偶像逐步走向公眾的視野。早在2007年,「初音未來」的正式發行就使得虛擬偶像掀起了一陣追星的熱潮。而在中國,2017年作為國內虛擬偶像爆發之年,一年就有14名虛擬偶像與組合出道,該數字超過往年數量總和。到了2020年,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真實偶像的活動受限,虛擬偶像產業更是處於流量的風口之處,相比以往更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發展。
  • 從虛擬偶像到「網紅」VUP,變現狂歡下的浮士德交易
    文丨翟菜花專欄如果把虛擬偶像對標一般的明星、偶像,那麼後續如雨後春筍般瘋狂竄出的VUP(虛擬主播)們就是如今的個人式網紅、主播,宣誓著虛擬偶像網紅時代來臨。虎牙推出「虛擬歌手百萬buff出道計劃」,正式強推虛擬偶像。
  • 傑尼斯的「藝人+虛擬形象」樣本 :最保守偶像公司如何「虛實結合...
    選擇直播平臺SHOWROOM除了出於對技術支持的考量,也體現出傑尼斯以虛擬偶像為敲門磚,對於直播模式的嘗試。VJP作為SHOWROOM社長擔任製作的項目,同時也獲得了許多SHOWROOM方面的資源傾斜,如日本放送X SHOWROOM的合作sp冠名廣播等。
  • 虛擬偶像崛起:是賣弄概念,還是要顛覆行業?
    出道曲《Black Mamba》MV的首日YouTube播放量高達2142萬,創下了韓團出道史上最快破千萬播放的記錄,無疑是出道即火爆的典範。在肺炎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全球線下演出大規模停擺,娛樂產業的創新模式吸引了更多關注。如今,頭部韓娛公司也加碼入局虛擬偶像領域,這是舊瓶裝新酒兜售概念,還是會註定掀起一場變革性的行業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