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可不是只因為電動汽車急加速
總有些朋友會有這樣的感受,不論是坐電動公交車還是電動汽車都會比傳統的燃油車更容易犯噁心胸悶。
有人會認為這是電磁輻射引起的身體不適,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抑或者是其他原因的引起的?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解答下。
1電磁輻射引起身體不適,真的嗎?
所謂的電磁輻射就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對我們生活有影響的電磁輻射分為天然電磁輻射和人為電磁輻射兩種。
像大自然引起的如雷、電一類的電磁輻射屬於天然電磁輻射類。脈衝放電、工頻交變磁場、微波、射頻電磁輻射等則屬於人為電磁輻射,比如微波爐就屬於人為電磁輻射,電動汽車電池以直流方式供電也會產生電磁輻射。
很多人會談「輻射」色變,認為輻射很可怕。因為它最直接的傷害就是人體皮膚和黏膜組織,輕微的症狀表現為眼瞼腫脹、眼睛充血、鼻塞流涕、咽喉不適;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全身皮膚出現反覆蕁麻疹、溼疹、瘙癢等疾病。不過只要是符合正規生產資質的電動汽車是不需要擔心這些的。電池外部都包了用於屏蔽輻射的材料,從技術層面上不應有輻射洩漏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電磁輻射的安全限額要求是100μT,中國也採用了這個標準。而對於電動汽車來說,通常只有在電池組充電時會釋放比較大的電磁輻射(一般也不會到100μT)。
像比亞迪在EMC電磁實驗室就做過關於純電動計程車的電磁輻射測試,純電動計程車在工作情況下,電磁強度最高值僅為1.316μT。此前也有機構測試過雷克薩斯CT200h混動,發現發動機全力為電池組充電時測到了最高輻射值1.4μT。所以由電磁輻射導致坐電動汽車就犯噁心胸悶並不成立。2引起不適,更可能是這些原因
在了解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下什麼是「暈動症」。暈動症是汽車、輪船或飛機運動時所產生的顛簸、搖擺或旋轉等任何形式的加速運動(或者高頻率振動),刺激人體的前庭神經而發生的症狀。具體來說,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它包括三對半規管和前庭的橢圓囊和球囊。半規管內有前庭末梢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的刺激。
當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顛簸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中樞傳遞並感知。當前庭電信號的產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大致了解了這些,我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電動車的加速模式
電動汽車因為是電機加速,一開始就能爆發出最大扭矩,這種急加速會讓人感覺到不舒適。又因為加速過程中幾乎沒有頓挫或是震動感,我們反而更容易出現一種類似於玩跳樓機那種自由落體的感覺;再加之是在車內這種密閉空間感受到的急加速體驗,反覆幾次出現噁心胸悶不奇怪。
▎電動汽車NVH電動車的加速模式通常被理解為導致坐電動汽車就犯噁心胸悶的主要原因,不過電動汽車高配嘯叫問題卻提及不多,其實它也是引起差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根據工作特點,傳統燃油發動機的工作噪音主要處於中低頻範圍,集中在30~200Hz範圍,相比之下,電動汽車的主要噪聲為電磁力和齒輪嚙合導致的更高頻的嘯叫聲,因為其運轉時轉速極高,噪音上到1000Hz也不奇怪。
▲我們以電機噪聲為例,在加速過程中,低速30-70km/h工況下電機嘯叫「蟈蟈」聲會比較明顯,且加速過程中電機高頻音顯著,高速段尤為突出,不可接受。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頻的噪音其實是更明顯且更難接受。我們常說聽見金屬刮玻璃的聲音就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就是因為高頻噪音的影響。對於電動汽車而言,由於沒有內燃機工作噪聲的掩蔽,這些高頻單調噪聲在許多工況下會很顯著,所以會影響人的舒適性體驗並不奇怪。
車聚小結
為什麼坐別的車不暈,坐電動汽車就犯噁心胸悶?好消息是,這並不是因電磁輻射導致的,它更多的原因是電動汽車的工作模式所致。這裡所的「工作模式原因」被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電動汽車的加速模式,一個是電動汽車的高頻噪音。當然了,坐電動汽車就犯噁心胸悶並不絕對,特別是第二個問題隨著研發的逐步深入已經有了改善;加之在日常駕駛中,駕駛電動汽車也不會動不動就急加速,所以電動汽車的使用體驗並沒有那麼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