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一項非常大眾的鍛鍊方式,具有場地要求低,時間自由等優點,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選擇在任何時間跑步,根據條件選擇路跑或者在塑膠跑道跑步。然而,跑步雖然是很多人都做過的運動,卻有很多人忽視了跑步中的小問題,導致實際鍛鍊效果並不理想,接下來就逐個介紹。
第一,穿合適的鞋
千萬不要忽視一雙輕便鞋子的重要性,尤其是經常路跑的群體,如果穿鞋底比較硬的鞋,很可能會造成對膝蓋的損傷。曾經就有跑步愛好者,一直在塑膠跑道跑步,轉為路跑之後一段時間,出現膝蓋不適,檢查發現膝蓋韌帶以及半月板輕微損傷。因此,跑步時選擇一雙運動鞋,能夠很好的避免受傷,並且讓跑步更輕快。
第二,注意跑動中的放鬆
在跑一類的運動當中,放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謂放鬆能力,通俗的講就是在蹬地之後的擺動階段,這時候腿是要保持放鬆狀態的,如果肌肉一直緊繃,會很容易的感到疲勞,腿部酸脹,這是因為在擺動過程中,由於某些肌肉群保持收縮狀態,得不到休息,導致疲勞的加速。這種感覺在1000米測試的時候尤為明顯,由於心理的緊張感加上肌肉持續緊繃,會讓腿部不適更加強烈。當你有意識的去使腿部蹬地、放鬆、蹬地、放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感受到跑步的快樂。
第三,呼吸均勻,適合自己
在長時間的跑步當中,呼吸均勻是非常重要的。有氧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必須保證充足的攝氧量來維持肌肉的持續工作。雖說每個人的心肺功能水平不同,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呼吸的技巧。
例如,有人習慣三步一吸氣,三步一呼氣的節奏,而有的就是兩步一吸,兩步一呼。並沒有明確哪一種呼吸方式最有效,而是自己在平常的跑步當中,選擇能夠讓自己跑步節奏更好,更輕鬆有力的一種呼吸方式。調整好呼吸節奏,能夠讓身體的心肺功能得到更好的鍛鍊。
第四,堅持
任何運動想要有明顯的效果都需要長期的堅持,並且遵循人體運動的漸進性。跑步的距離應逐步的延長,一公裡、1.5公裡、兩公裡逐步的增加。就鍛鍊效果而言,重要的不是一次跑多遠的距離,而是每天的堅持。一次性進行大強度運動並不能有明顯的效果,反而會造成運動疲勞甚至厭倦,因此在平時的跑步鍛鍊中,要根據自己的鍛鍊水平來做,逐漸的增加,狀態好就多跑,狀態差就少一點,讓身體和心理都從跑步中得到愉悅。
以上僅為個人經驗,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