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出:「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滷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湯劑的質量與煎煮藥物的用具、水量、火候、時間和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只有正確掌握中藥煎煮方法,才能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煲藥吧。
1、煎藥用具
以砂鍋、瓦罐、不鏽鋼鍋為好,忌用鋁、鐵鍋。
2、煎藥用水
煎藥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如自來水、蒸餾水等。不得直接使用山泉水。
3、煎藥水量
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2-5釐米為宜。花、草類藥物或煎煮時間較長的應酌量加水或遵醫囑。經驗做法:用手把飲片壓著,水剛好浸過手背面即可。
4、浸泡時間
用冷水浸泡不少於30分鐘。質地堅硬的藥材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藥材不需要清洗,用浸泡的水直接煎煮)
5、煎藥火候
煎藥先用武火(大火)煎至沸騰,再改用文火(小火)煎煮至規定時間。
6、煎藥時間
一般藥物煮沸後再文火煎20-30分鐘;第二煎的煎煮時間比第一煎的時間略短。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沸後再文火煎15-20分鐘;滋補藥用武火沸騰後再文火慢煎40-60分鐘。
7、煎煮次數
每劑藥一般應煎煮兩次,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
8、煎取藥量
兒童服用一般煎100-200毫升,成人服用量一般煎300-500毫升。
9、服用方法
每天一劑,分早、晚2次溫服(飯後一小時),特殊情況遵醫囑。
【 特殊煎煮方法 】
有些中藥因其所含成分的特殊性,為了充分發揮其療效,需要特殊煎煮後才可以服用。
1、先煎
礦物、貝殼等藥物應先煎30分鐘後(含毒性成分藥物需先煎約1小時),再與其它藥按常規煎煮方法同煎。
2、後下
常規藥煎至預定時間,再投下同煎5分鐘即可。
3、烊化
膠類藥物宜加少量水隔水加熱融化後,再與煎好的藥液一起兌付。
4、衝服
用煎好的藥液或開水衝服。
5、包煎
裝入布袋或紗布紮緊後,再與其他藥物同煎。
6、另煎
貴重藥物一般宜另外單獨煎煮,再與其他煎好的藥液一起合併服用。
END
參考資料:
視頻來源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