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賽場外的「好故事」 |「好記者」付饒繼續前行的動力
編者按:在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選拔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們深情講述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而在緊張激烈的角逐背後又有哪些令人難忘的瞬間呢?今天,中國海洋石油報記者付饒與大家分享他從比賽中汲取到的前行動力。
8月10日參加全國行業類媒體「好記者講好故事」初賽,8月19日參加複賽,9月22日參加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比賽,並獲評優秀選手,作為中國海洋石油報社第一個參加此項活動的記者,感觸非常多。
我的身後是海洋石油人的支持
中國海洋石油報的記者既是一名記者,又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一名員工。這讓我們在媒體圈中顯得有點「特殊」,也正是出於這個特殊屬性,我猜想,我們所接觸的一些故事,與其他同行的故事基本不可能有同質化的問題。同時,我也渴望藉講故事的過程,讓媒體同仁和公眾了解海洋石油工業。於是,看到比賽的通知後,我決定報名。
我進一步思索,想以「維護海洋權益」作為主題,進而選取「海洋石油981在中建南作業」「周守為院士關注南海權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在《深海法》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三個故事來講述。這三個故事都是我從採訪得來的。在這期間,報社的沙林總編指導我修改了稿件,領導的重視讓我更加認真地對待比賽,我準備了ppt及配樂。同事趙亮、王凌竹、莫江江、羅雲丹在比賽過程中也給予我大力支持。他們或是提供照片素材,或是幫我製作ppt,或是在初賽複賽時幫我播放ppt以便我心無旁騖地講故事,或是到現場觀看、給我鼓勵。
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選材的主旋律和獨特性推動著我一步步往前走著,幸運地拿到了參加全國比賽的入場券。
從記者同仁那裡汲取力量
參加比賽的過程其實是一次次受教育的過程,同仁們的故事讓我一次次被震撼。有20年從業經驗的中國邊防警察報社記者陳莉在禁毒火線採訪,負傷之際不忘記錄現場;央視《遠方的家》欄目記者蔡麗娜採訪邊防戰士,手很自然地伸到戰士的洗腳水中試水溫……
同仁們的資歷也令我難以望其項背。河南日報社總編室編輯、記者劉洋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上海廣播電視臺節目監製、主持人白瑞兩次獲得「金話筒獎」……還有的選手已經是國內知名的媒體人,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海陽工作室總監海陽,我是海陽老師《海陽現場秀》的忠實聽眾,能作為同行一起餐敘、互加微信,是一種奇妙的感受。
比賽中的互助無處不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廣播電視臺記者王旖旎不僅在比賽時幫我播放ppt,還在比賽後幫我保管證書、成績,並郵寄給我;還有許多同場參賽的同仁默契拍攝下我的參賽瞬間發送給我。
比賽間隙的餐敘,我從各位前輩同仁身上學到了記者的為人處世之道,他們的今天或許就是我的明天。大家也談到「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傳統媒體影響力的式微,但更多的是身處其中的個體的成長,有時是可以「逆周期」的。不可否認,參加比賽後我對記者職業的認同感更加增強了。
距離第一次站在賽場已經整整兩個月了,參加「好記者講好故事」比賽的經歷將成為我職業生涯的一個亮點。
我演講稿的最後一段寫道:「能夠支持像我一樣的年輕從業者繼續前行的,除了為國找油、能源報國的石油精神外,還有開發藍色國土、維護海洋權益的自豪。」這句話寫給聽眾,更寫給我自己。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粗製濫造情懷耗盡 國產青春片何去何從? 經歷了近三年的井噴,題材泛濫、故事狗血、製作粗糙的青春片,終於在一片吐槽聲中逐漸失去了關注熱度,甚至被業內認定為一個註定失敗的類型。國產青春片未來出路何在?【詳細】
自媒體智能分發平臺蜂起 內容爭奪激烈 如果說2015年是新聞客戶端的高峰年,那麼2016年各大網站掀起了自媒體智能分發平臺的熱潮。進入2016年以來,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各大網站、平臺等對內容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內容創業者的影響如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