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鹽鹼地上建起小康村,過上「口袋裡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以「紅色文化」聞名全國。
如今,這個「明星村」又多了一張「新名片」——「紅色警務」。
今年4月28日,潘招友向辦事群眾推廣「新疆公安APP」,同時讓群眾關注「平安尉犁」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尉犁縣公安局發布的便民利民措施。李新安攝
「花式」為民服務
便民利民惠民,是「紅色警務」的鮮明特徵。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2019年6月,興平派出所在達西村行政服務大廳設立便民窗口,警務室民警、村幹部輪流值守,為村民提供公安、民政、人社等8大類100多項事務的預約、代辦、上門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辦理各類業務3200餘件。辦事不出村,有事當日辦,村民紛紛點讚。
作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達西村近年來著力發展「紅色旅遊」,遊客日益增多,「人在囧途」也不時上演。警務室建立微信群,在每個旅遊景點張貼二維碼,遊客掃碼入群,即可享受民警提供的「VIP服務」:道路問詢、醫療救助、尋人尋物及安全提示。
2019年11月12日,潘招友組織達西村警務室警民服務小分隊前往轄區困難群眾家開展幫扶活動。李新安攝
潘招友是興平派出所副所長、達西村警務室民警。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有人在達西風情街撿到一個錢包,送至警務室。潘招友根據錢包裡的身份證信息,5分鐘就聯繫上了失主,失主一臉不可思議,「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丟的!」
針對農村易發、多發的婚姻家庭、生產經營等糾紛,達西村警務室建立聯動聯調工作機制,力求7日內解決。
「我蓋自家院牆,關你啥事?」「牆把我家窗戶擋住了,趕緊拆掉!」今年3月,村民李文龍和吐遜·艾力吵翻了。
潘招友拉上調解員去現場,一個講物權法有關相鄰權的規定,一個講「民族團結,鄰裡和睦,共建和諧家園」,最後還是潘招友出主意,李文龍出錢在吐遜家另一面牆上開了一扇窗,兩家和好如初。
兩口子鬧離婚,婦聯得出面;宅基地邊界起爭議,國土資源所要核查;合同履行出問題,司法所來釋法……民警主導,人民調解員參與,職能部門提供專業意見,講道理、說情理、釋法理。
2019年以來,達西村警務室主持調解矛盾糾紛近百起,涉案金額近百萬元,調解成功率100%。
除了日常工作,警務室還提供「帶貨」服務。
今年6月中旬,輔警阿爾孜古麗·木鐵力甫去村民古麗尼莎·薩依木家走訪,看到院子裡落滿了熟透的杏子,一問,老人腿腳不便,無力採摘。阿爾孜古麗在杏樹下拍了幾張照片,發了條朋友圈:「邊摘邊吃,約嗎?」兩天後,杏子被採摘一空,古麗尼莎「坐收」4300元。
村民西爾艾力·吐遜的饢店生意不好,潘招友幫他找銷路,一個月賣出2000個饢。
警務室還聯繫電商協會,讓土特產「觸電上網」,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今年,達西村人均收入預計達3.4萬元。
凝聚「紅色力量」
「紅色堡壘」是推行「紅色警務」的有力後盾。2017年,達西村警務室黨支部牽頭,聯合尉犁縣委組織部駐達西村「訪惠聚」工作隊、尉犁縣公安局、冀商銀行尉犁縣支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尉犁分公司成立「黨建聯盟」,整合各單位服務內容、服務資源,為鄉村振興「加油」。
強化防控保平安,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為產業發展提供貸款和技術支持……4個黨支部擰成一股繩,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在「紅色堡壘」的帶動下,更多「紅色力量」不斷匯聚,持續釋放鄉村治理新動能。
2019年10月,151名「達西義警」上崗。他們來自村裡的黨員先鋒隊、愛民服務隊、巾幗英豪隊、應急救援隊,當中有村幹部、返鄉大學生、個體經營戶、外賣小哥。達西村警務室制定「便民+公益」服務清單,組織「達西義警」開展治安巡邏、糾紛調處、交通勸導、法治宣傳。
2019年10月的一天,拾花工華某不慎走失,僱主陳某報案後,警務室召集「達西義警」,走進千畝棉田搜尋,3小時後終於找到了華某。
買買提·艾合買提主動清理垃圾箱外溢的汙物,耿濤購買3.2噸煤送給困難群眾……黨員作表率,群眾齊參與,「達西義警」不斷發展壯大,其中包括30多名創業致富帶頭人,他們為58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快樂,群眾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這是「達西義警」對2000多名村民的承諾。
近年來,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警務」,達西村警務室先後獲得「全疆優秀警務室」「自治區平安創建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達西村保持刑事案件零發生,治安案件逐年下降,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