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不出村,有事當日辦 這個村的「紅色警務」 村民都說好!

2020-12-22 中國長安網

各族村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鹽鹼地上建起小康村,過上「口袋裡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以「紅色文化」聞名全國。

如今,這個「明星村」又多了一張「新名片」——「紅色警務」。

今年4月28日,潘招友向辦事群眾推廣「新疆公安APP」,同時讓群眾關注「平安尉犁」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尉犁縣公安局發布的便民利民措施。李新安攝

「花式」為民服務

便民利民惠民,是「紅色警務」的鮮明特徵。隨著「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層延伸,2019年6月,興平派出所在達西村行政服務大廳設立便民窗口,警務室民警、村幹部輪流值守,為村民提供公安、民政、人社等8大類100多項事務的預約、代辦、上門服務。截至目前,累計辦理各類業務3200餘件。辦事不出村,有事當日辦,村民紛紛點讚。

作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達西村近年來著力發展「紅色旅遊」,遊客日益增多,「人在囧途」也不時上演。警務室建立微信群,在每個旅遊景點張貼二維碼,遊客掃碼入群,即可享受民警提供的「VIP服務」:道路問詢、醫療救助、尋人尋物及安全提示。

2019年11月12日,潘招友組織達西村警務室警民服務小分隊前往轄區困難群眾家開展幫扶活動。李新安攝

潘招友是興平派出所副所長、達西村警務室民警。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有人在達西風情街撿到一個錢包,送至警務室。潘招友根據錢包裡的身份證信息,5分鐘就聯繫上了失主,失主一臉不可思議,「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丟的!」

針對農村易發、多發的婚姻家庭、生產經營等糾紛,達西村警務室建立聯動聯調工作機制,力求7日內解決。

「我蓋自家院牆,關你啥事?」「牆把我家窗戶擋住了,趕緊拆掉!」今年3月,村民李文龍和吐遜·艾力吵翻了。

潘招友拉上調解員去現場,一個講物權法有關相鄰權的規定,一個講「民族團結,鄰裡和睦,共建和諧家園」,最後還是潘招友出主意,李文龍出錢在吐遜家另一面牆上開了一扇窗,兩家和好如初。

兩口子鬧離婚,婦聯得出面;宅基地邊界起爭議,國土資源所要核查;合同履行出問題,司法所來釋法……民警主導,人民調解員參與,職能部門提供專業意見,講道理、說情理、釋法理。

2019年以來,達西村警務室主持調解矛盾糾紛近百起,涉案金額近百萬元,調解成功率100%。

除了日常工作,警務室還提供「帶貨」服務。

今年6月中旬,輔警阿爾孜古麗·木鐵力甫去村民古麗尼莎·薩依木家走訪,看到院子裡落滿了熟透的杏子,一問,老人腿腳不便,無力採摘。阿爾孜古麗在杏樹下拍了幾張照片,發了條朋友圈:「邊摘邊吃,約嗎?」兩天後,杏子被採摘一空,古麗尼莎「坐收」4300元。

村民西爾艾力·吐遜的饢店生意不好,潘招友幫他找銷路,一個月賣出2000個饢。

警務室還聯繫電商協會,讓土特產「觸電上網」,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今年,達西村人均收入預計達3.4萬元。

凝聚「紅色力量」

「紅色堡壘」是推行「紅色警務」的有力後盾。2017年,達西村警務室黨支部牽頭,聯合尉犁縣委組織部駐達西村「訪惠聚」工作隊、尉犁縣公安局、冀商銀行尉犁縣支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尉犁分公司成立「黨建聯盟」,整合各單位服務內容、服務資源,為鄉村振興「加油」。

強化防控保平安,惠民政策落實到位,為產業發展提供貸款和技術支持……4個黨支部擰成一股繩,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在「紅色堡壘」的帶動下,更多「紅色力量」不斷匯聚,持續釋放鄉村治理新動能。

2019年10月,151名「達西義警」上崗。他們來自村裡的黨員先鋒隊、愛民服務隊、巾幗英豪隊、應急救援隊,當中有村幹部、返鄉大學生、個體經營戶、外賣小哥。達西村警務室制定「便民+公益」服務清單,組織「達西義警」開展治安巡邏、糾紛調處、交通勸導、法治宣傳。

2019年10月的一天,拾花工華某不慎走失,僱主陳某報案後,警務室召集「達西義警」,走進千畝棉田搜尋,3小時後終於找到了華某。

買買提·艾合買提主動清理垃圾箱外溢的汙物,耿濤購買3.2噸煤送給困難群眾……黨員作表率,群眾齊參與,「達西義警」不斷發展壯大,其中包括30多名創業致富帶頭人,他們為58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群眾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快樂,群眾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幸福。」這是「達西義警」對2000多名村民的承諾。

近年來,通過傳承「紅色基因」、打造「紅色警務」,達西村警務室先後獲得「全疆優秀警務室」「自治區平安創建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達西村保持刑事案件零發生,治安案件逐年下降,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相關焦點

  • 看寧波這個村如何成為「村富美」!
    方家岙村已有760多年的歷史,村子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可謂有山、有水、面向大海,自然稟賦獨特、人文淵源深厚。但村裡人多地少,曾經是象山縣有名的窮村,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從牆頭鎮到方家岙村還是一條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也阻礙了村莊的發展。
  • 紹興這個村每天幾十位村民探望同一位重症病人,只為說一句:「加油...
    這段時間,紹興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區的保潔阿姨覺得很奇怪,自己在該院區工作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幾乎每天都先後有二三十個人來探望同一個病人。這個「大人物」,正是紹興市越城區靈芝街道立岱村婦女主任韓美娥。3月12日,韓美娥在執行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傷勢嚴重,躺進了重症監護室,病危通知書連下了幾次。半個月來,村民們惦記她的病情,紛紛自發來醫院探望。
  • 第一書記行哲:把村事當家事 把村民當親人
    自2019年6月被延安市委網信辦選派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以來,他始終牢記要踏踏實實幹事,認認真真幫扶。他將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把村民的事當自家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從駐村的第一天起,行哲就與村幹部一道逐一走訪了涼水灣村2019年在冊的57戶貧困戶,僅一周時間有關貧困戶的生產生活、耕地種植、牲畜養殖、經濟收入等情況他牢記於心。
  • 「紅色村」的「綠色故事」
    ,這次作為「紅色村」黨建示範村的工程進行重新裝修,把小北山的革命故事、紅色文物進行整合併展覽,在今年「七一」前建成一座小北山革命紀念館,傳承紅色基因,引導、教育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建「紅色村」和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 「這些事不出村就辦了,真方便!」——建勝鎮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12月8日,建勝鎮群勝村村民肖君屹為孩子申請辦理社會保障卡,村委會工作人員告訴她可以幫忙代辦,而她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複印件、戶口本就可以了。第二天,肖君屹接到工作人員電話,稱可以到村委領取社會保障卡了。「村裡幫忙代辦,真是省心省力!」肖君屹笑著說。「今年以來,為更好、更貼心地為群眾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藍山 打造村民「15分鐘辦事圈」
    湖南日報12月1日訊(記者 嚴萬達 通訊員 楊雄春 餘席富)近日,在藍山縣所城鎮高良頭村便民服務中心,56歲的村民朱冬秀5分鐘就完成了養老保險費繳納。以前得花半天時間到鎮上去辦,現在如此順利讓她有些不放心。工作人員笑著告訴她,這是全縣推行的「一門式」服務,就是要讓群眾在家門口辦成事、辦好事。
  • 這個村的村民好幸福,竟有個哆啦A夢般的駐村工作隊員
    「我每天都會提著這個將近10斤重的扶貧專用工具包走村入戶,看看村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覃思紅笑呵呵地說道。他們親切地把這個工具包稱為「百寶袋」。今年43歲的覃思紅,從象州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發展局到崇山村駐村已有2年多,在崇山村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村民家裡有需要修水電、換燈泡的,都習慣找覃思紅。
  • 駐村輔警: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冬天的土卡河寒意逼人,但云南省紅河州綠春邊境管理大隊半坡邊境派出所駐土卡河大橋疫情防控點的輔警王四軍,早已收拾好行裝,開始一天的工作。入村、走訪、幫扶,雖然每天都在進行著重複性的工作,但看到村莊的新面貌、村民的好日子,他說:「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為他們做再多都值得!」作為土生土長的綠春人,王四軍如今已和村民打成一片,吃住都在村裡,除一身警服外,幾乎和村民沒什麼兩樣。
  • 家門口的「辦事神器」來了!茶山18個村(社區)均可實現「足不出村...
    140餘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服務事項均可實現「足不出村」自助辦理群眾只需帶上相關證件資料到附近的「莞家政務」自助終端進行簡單操作即可隨時辦、隨心辦極大地便利了市民群眾可謂是家門口的「辦事神器」!在[請放置敬老優待卡]界面放置好敬老優待卡後,點擊【確認】按鈕,如下圖所示:
  • 有事好商量!花園村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23日,通州區政協委員、先鋒街道花園村黨總支書記周繼忠透露,上次舉行的「有事好商量」活動中,花園新村小區綠化保護提升議題所商量的事項基本落實到位。周繼忠與政協委員、小區樓長、村民代表溝通商量後,共同建議將「花園新村小區綠化保護提升」作為花園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題。4月29日,在周繼忠的召集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協委員、物業辦主任、小區樓長,以及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27人參加商議。達成限定時間內自行剷除亂栽亂種的蔬菜,村幹部宣傳到戶,黨員、樓長帶頭執行的協議。
  • 高士平:駐村龐灣,讓「上訪村」邁向「產業村」
    高士平在介紹村情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8日電「高書記,我家的牛都好著呢,你放心吧!」進村第一天就吃了個「下馬威」。召集村民開會,等了大半天,稀稀拉拉只來了10幾個人,有年長的村民勸他,「龐灣就是這個樣,各種問題你也解決不了,趁早回縣裡去吧……」聽到這話,高士平心裡難受。當時的龐灣村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也是出了名的落後村、上訪村。
  • 局領導班子成員深入村社區督導縣域警務工作
    白果鎮黨委書記朱學鋒從陣地建設、協同配合等方面介紹了白果鎮貫徹落實省、市、縣有關城鄉社區警務工作精神的具體做法,並對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議;王海鷗同志就城鄉社區警務下步工作作了重要強調,並傳達學習劉新良同志在全省市州公安局縣域警務辦主任會議精神。
  • 揭陽這個「紅色堡壘村」,值得一看!
    南僑二校誕生在瑞聯(當時也稱瑞來村、水流埔),並非偶然。早在1925年大革命時期,這裡的村民就開始投身於革命洪流。彭湃、顏漢章、古大存等革命先驅都曾在這裡開展過農民運動。1926年,瑞聯村成立了揭陽縣最早期的農民協會和農民赤衛隊。
  • 溧陽上興鎮永和村試水「村民代表票決制」
    村「兩委」要辦的民生實事,如何與村民迫切需求「合拍」?永和村學習市級民生實事工程全體市級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做法,試水 「民生實事項目村民代表票決制」。集體經濟的『腰包』鼓起來了,村『兩委』就想著多幫村民辦點實事,大家共享發展紅利!」考慮到村財力畢竟有限,很難『全面開花』。如何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憂,把寶貴的資金、資源花在刀刃上、花出實效來,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我們覺得不如讓大家自己做主!
  • 桑植縣洋公潭村:俯下身子為百姓辦實事
    洋公潭村轄10個村民小組,401戶1280人,2017年,陳長江和村支「兩委」成員上任後,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用實際行動做好村民的「服務員」,努力為村民們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生活。洋公潭村2017年底成功脫貧出列,村民人均收入達1.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零躍升至15萬元,昔日落後貧困的村莊正在「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煥發出別樣面貌。
  • 壽光這個村又給村民發錢了!
    壽光這個村又給村民發錢了!聖城街道東關村村民許少德說:「昨天剛發了每人5000元,今天又給老人們發福利,又是月餅,又是茶葉,九月九還發旅遊費,每人300元,相當好,我們這些老年人沒得說。」聖城街道東關村村民張濰仁說:「領了錢大家都高興的不得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錢是年年加,按時分。村民們都很高興。過中秋節,今天來領月餅,年年有,今年比去年分的多,還要好。
  • 河南好楓警|商丘·龔廣濤:20年警察變駐村第一書記 帶村民播下致富...
    村村見警,格格有警,中原處處是「楓」景,為了更好地展現河南「一村(格)一警」工作成效,河南廣播電視臺、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聯合河南省公安廳宣傳處策劃推出《河南好「楓」警》專題報導,聚焦全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的基層民警代表,看他們如何演繹平凡中的溫情,又如何用堅守築起守護群眾安全的牢固屏障。
  • 傳承紅色基因「松山青年」眾籌撐起富村夢
    王世奏(松山青年發起人之一):我童年的快樂時光都在南山頭村。記得讀初中時看到一部電視劇,講述的是一位村幹部帶領村民把一個破落的村莊建設成一個美麗的小康村,當時我就在想什麼時候我的村子也能變成這樣。松山青年公益組織成立以來,村莊的面貌慢慢變好,美譽度和知名度越來越高,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了一幫年輕人為了家鄉建設無償付出的那種激情。也許這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吧。
  • 涪陵這個村脫貧致富有「招數」!令不少人都羨慕不已~
    當地村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由涪陵區委網信辦、區扶貧辦組織開展的「你笑起來真好看——網絡媒體探訪涪陵脫貧攻堅」活動第十二站,來到了江東街道,一起去看看江東街道脫貧攻堅的那些事。一說到江東街道脫貧攻堅工作,不得不提及江東街道太陽村。
  • 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記興國縣傑村鄉和平村黨支部書記範貞秀
    仲夏時節,贛州市興國縣傑村鄉和平村田野裡瀰漫著沁人心脾的稻香,忙於勞作的村民臉上掛滿笑容,傳遞出豐收的喜悅,致富的夢境悄然變成現實。  初見和平村黨支部書記範貞秀時,她剛從田間指導村民如何管理水稻回來,還沒來得及換下滿是泥巴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