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河南省公安廳黨委創新推出「一村(格)一警」工作,6年來,以社區民警為主體、社區輔警為補充、社區警務全覆蓋的「一村(格)一警」模式,成為河南公安結合本地實際,發揚「楓橋經驗」的工作建設成果。
村村見警,格格有警,中原處處是「楓」景,為了更好地展現河南「一村(格)一警」工作成效,河南廣播電視臺、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聯合河南省公安廳宣傳處策劃推出《河南好「楓」警》專題報導,聚焦全省17個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的基層民警代表,看他們如何演繹平凡中的溫情,又如何用堅守築起守護群眾安全的牢固屏障。
從剛入職的警察小白到從警二十年的「老警」,從派出所指導員到駐村第一書記,他堅守初心,一步一個腳印,走進了每一位服務對象的心中。在派出所基層民警的崗位上,他和同事們一起保一方平安;做駐村第一書記他帶領村民播下致富的種子,讓貧困村舊貌換新顏,他就是睢縣公安局匡城寺派出所指導員龔廣濤。
指導員操心種辣椒
「辣椒苗從鄉裡領回來了沒?」6月14日,龔廣濤打電話給村民王傳德問種辣椒的事。
「領回來過了,這兩天都已經種上了。」紙坊村村民王傳德在電話裡說。
派出所指導員操心村民種辣椒,全因2017年4月開始,他有了個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近幾年,睢縣著眼經濟作物種植,辣椒就是其中之一。辣椒苗由縣裡委託專業種植公司育苗,免費為村民發放,並在辣椒長成後回收,可以說是包種包銷。
三年多來,在他的努力下,全村已有40戶村民種植80餘畝辣椒。
除此之外,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龔廣濤和村委一起聯繫建設扶貧車間、光伏發電項目,讓村民增加收益。同時動員村裡在外事業有成的村民返鄉創業,促成村裡佔地100多畝、投資上千萬的彩鋼瓦車間投產,為村裡提供了40多個就業崗位,平均月工資2000多元。紙坊村也在2017年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上崗第一天心裡有點亂
如今村裡的變化一目了然,但龔廣濤說起他第一次進駐紙坊村的經歷,還是笑著直搖頭。
2017年4月,睢縣公安局匡城寺派出所指導員龔廣濤被派駐到匡城寺鄉紙坊村任第一書記。接到通知,從警10多年的他雖有些忐忑,但還是帶著滿滿的信心打點行裝走馬上任。
到村委的第一天,龔廣濤想去隔壁人家借把掃帚打掃一下村室,叫了半天門也無人應答,一過路村民醉醺醺地對他說:「別敲了,都打麻將、噴空去了。」聽說他是來駐村的,那人嘿嘿一笑說:「你還是捲鋪蓋走人吧,管不了的,俺村可是『一村兩制』。」
後來他才搞明白這個「一村兩制」是咋回事:村主任已經幹了20多年,仗著資格老、家族勢力大,村裡的大事小事他說了算,時間久了,和村委形成了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的局面。
後來,通過多次促膝長談,村主任的心結終被打開,拍著胸脯對龔廣濤說:「俺村『一村兩制』的局面得改改了。」
駐村雖苦
但苦中有樂
要想發展好,黨支部必須團結有幹勁,龔廣濤決定先從組織建設抓起。通過發展農村黨員,培養村級後備幹部,提高村兩委班子成員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思想信念,逐漸提高了組織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在龔廣濤和全村人的努力下,紙坊村變得有了生機有了活力。如今,孝老尊老的多了,喝酒、賭博的少了,回鄉創業的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小孩樂,大人笑,一派祥和、安寧的景象。
在艱辛曲折的脫貧路上,作為基層民警,龔廣濤說駐村雖苦,但苦中有樂,駐村雖難,但難中有希望。為人民服務是警察的天職,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無怨無悔。
編輯:劉長書
審核:閣 閣、崔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