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回國的留學生:有人覺得「回來也不錯」,專家稱留學黃金期...

2020-12-22 騰訊網

劃重點:

  • 1由於很多國家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表現不佳,也有學生正考慮取消留學計劃,或者延期一年入學。甚至在那些已經在異國學習的留學生中,已有一些人在回國後決定不再出去了。
  • 2「現在,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基本上過去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關於留學黃金期已經結束的觀點引發了輿論熱議。他說,很可能未來各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排外、種族歧視等我們或許不習慣的東西都會出現,未來中國的留學生將很可能面對更多的風險。
  • 3冉維則提到,留學依然性價比很高且不可替代,因為中國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使得留學依舊是一種核心剛需。高考要考一個名校「太難了」,他大概算過,全國一萬個考生中前6、7名有機會上清華、北大的本科,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全球排名實際上與清華、北大差不多,但入讀的難度要低很多。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中國新聞周刊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3月下旬的時候,美國新冠感染確診人數還未超過5萬,劉亞剛剛收穫被美國大學錄取的喜悅。他即將加入的喬治亞理工學院給新生們召開線上會議,認為8月正常開學不是沒有可能,最壞的結果就是先線下授課一個學期。但現在,已接近6月,他找不到開放的使領館辦籤證,學校依舊沒有更確切的說法,開學變得遙遙無期了。

想回國的、想赴美留學的,學生與家長在太平洋兩岸各自焦灼。這個秋天的入學季,對很多留學生來說,將變得不太一樣。新東方前途留學英國部總監馬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往年這個時間,秋季入學的學生們大多都在準備語言考試以及入讀前的其他準備工作,但現在語言成績考試取消、學校關閉或推遲開學等狀況,給今年秋季入學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由於很多國家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表現不佳,也有學生正考慮取消留學計劃,或者延期一年入學。甚至在那些已經在異國學習的留學生中,已有一些人在回國後決定不再出去了。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提出建議,因疫情回國終止學業的留學生,可以通過高職高專擴招計劃,解決繼續學習的問題。「主要問題在於未完成學業的本科階段留學生,想回國完成學業,要麼選擇國家自學考試,要麼進入開放大學註冊入學,要進入普通高校,只能重新參加統一高考或者參加成人高考。對這些留學生來說,相當於在國外就學的經歷全部歸零,十分不合理,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倪閩景表示,「建議教育部重新制定一個政策來解決這部分學生的需要。」

「回來好像也不錯」

4月初孩子學校停課後,葉璇決定把在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公立學校上初中的兒子接回來。但她此次並不是將兒子暫時帶回來「避風頭」,而是要中止孩子的留學計劃——現在,她剛剛聯繫上廈門的一所私立學校,等兒子面試通過便會在此繼續學業。

疫情期間,無數小留學生紛紛尋求回國,身為海關部門員工的葉璇,也曾穿著防護服在一線工作,親眼看到那麼多孩子忍受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奔波、輾轉多個城市只為回到家人身邊。她有些感慨, 「自己的國家也挺不錯的,身邊很多在海外經商的朋友也開始對國內更有信心了。」

吳泰南的兩個兒子都在奧地利公立學校上學,一個小學二年級,另一個初三。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在異國,他在北京經商,一年只有兩次團圓的機會。一家人長久分居不是辦法,但如果不是疫情,他與妻子可能不會這麼快決定將孩子接回國。

他的大兒子在那邊上了三年初中,剛花了一兩年適應德語授課便又要轉學,回來後從初一開始,意味著留了兩級。起初,孩子不願意回來,要做通他的思想工作,而且要銜接上落下的語文、數學等功課,做這個決定沒那麼容易。因此,當三月中旬有航班從奧地利回國時,他們還沒有下定決心,但到了4月15號再有航班時,他們就不再糾結了。

回來後,因為擔心公立學校的進度快,兒子跟不上,吳泰南便在北京為他找了一家私立學校。一個私立教育諮詢機構的文章稱,類似這樣中途暫停或放棄孩子留學計劃的家庭還有很多,針對這類學生,北京目前至少有四所私立學校願意接收。

張欣悅的三個孩子都曾經或正在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上學,一個上小學,一個上高二,另一個剛剛進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因都有美國綠卡,孩子們在國際學校讀完高中後去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便是自然而然的。疫情沒有讓她們一家改變留學規劃。但張欣悅說,身邊有一小部分家長開始考慮國內和亞洲的學校,覺得沒必要去那麼遠,因為天高地遠,如果遇到什麼緊急情況就很難辦。

張欣悅認識一位孩子在英國讀高一的母親。因疫情學校突然解散,這位母親輾轉聯繫了許多當地朋友才找到人暫時把孩子安置妥當,這讓她意識到孩子作為國際學生處境的不確定性。她向張欣悅吐槽說,「千萬不要太早把孩子送到國外!」

一年多前,把孩子送到加拿大上初中時,葉璇覺得孩子以後就會一路在國外求學、就業,但現在,做出回國讀書的決定後,她的想法隨之變了。她希望兒子至少初中階段要適應國內的教育模式,對於更長遠的規劃,她覺得順其自然就好。「我其實還是想讓他留在國內,因為我覺得現在國內發展前景也不錯,機會也多,反正最後都是要工作的。」

「留學黃金期」已經結束?

北京工業大學準大三學生程絮在她大一下半學期的時候,非常渴望去英國留學,並為此在大二一整年裡非常努力地提高績點。她對留學的優勢想得很清楚:比起擠破頭在考研大軍中突圍只為考取一個國內名校,英美一個國際排名前50的學校申請難度要低得多,而且一年制的研究生也很節約時間成本。

但只過了一年,她就改變了想法,逐漸被家人和老師們說服,認為在國外留學後很難留下來,國內的資源、人脈卻可能有利於以後在國內的就業,身邊很多留學的人也都回國工作了。而疫情則讓她感覺,除了僅僅看到留學對未來可能帶來的益處,還要考慮安全以及可能的種族偏見等問題。她已經開始拿起考研數學習題,原本要考的雅思則擱置了。

「現在,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已經基本上過去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何帆關於留學黃金期已經結束的觀點引發了輿論熱議。他說,很可能未來各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排外、種族歧視等我們或許不習慣的東西都會出現,未來中國的留學生將很可能面對更多的風險。

(5月1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卡塔利娜·佩雷斯(前右)接過鄰居「頒發」的畢業證書複印件。卡塔利娜·佩雷斯是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學生,因新冠疫情無法實現參加畢業典禮的夢想。鄰居們為她舉辦了一場家門口的畢業典禮,幫她彌補畢業典禮取消的遺憾。圖/路透)

對於offer在手的劉亞來說,他的風險更具體一些。這位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今年年初拿到了多所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確定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供應鏈工程項目,本來8月入學,但3月學校給出了幾個方案:可能第一個學期會採用線上上課的方式,在該校與天津大學在深圳合辦的一個校區統一上網課,或者學生申請延遲一年入學,但如果選擇推遲的人很多的話,學校可能無法保證錄取,可能會將推遲的學生與下一屆的申請者比較,擇優錄取。

劉亞分析,前一種方案意味著本來就只有12個月的海外學習經歷要被壓縮,為他正式入學後融入學校與社會帶來困難,不利於畢業後想在那邊短期工作一兩年的計劃;第二種方案則存在錄取風險,而且空出的這一年,無論是想再找實習還是找工作也都因為錯過招聘季而顯得尷尬。即便今年8月能如期入學,但如果當地疫情沒有完全消除的話,劉亞也擔心被感染的風險,且國內外的疫情新聞給他一種印象,那就是國外對中國人開始不那麼不友好了。

像劉亞一樣,今年秋季入學的準留學生們都在觀望與左右權衡。一位今年2、3月拿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金融學博士錄取的學生說,因為疫情,她的家人不希望她今年再去留學,她可能會選擇至少再推遲半年或一年的時間入讀,但那時候博導是否還會給她留一個名額也不一定,也就是說她可能還需要再次申請。她想過最壞的情況——如果疫情反覆,那麼她會選擇申請香港學校。

張欣悅上高二的二兒子需要在今年11月之前完成美國高校的申請,近期希望能夠再刷一次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分數,但考點遲遲未開放,不過她說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太大。由於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美國高校在招生政策和入學安排上紛紛做出了靈活調整,比如放棄一些成績的要求、舉行線上考試來考察候選人的英文流利程度等等。

新航道首席留學專家冉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實際上申請去國外讀本科的學生,因為疫情改變計劃的還比較少,因為這類學生大部分在高中甚至更早的時候,已經選擇了國際學校或者是高中的國際部,也就是說放棄了高考那條賽道,臨時改變升學計劃並不那麼容易。

眾多國內外公衛專家與科學家都對疫情預測不樂觀,有些人認為新冠病毒將要存在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堅持要出去留學的家庭該如何應對?張欣悅說她沒想過,與同班的很多家長一樣,她相信,到了明年秋季,兒子該去美國入學的時候,疫情會向比較樂觀的方向發展。

(4月22日,加拿大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一家中國航空公司的值機區域醒目地張貼著健康碼等入境防疫信息。有「全副武裝」做好防護措施的乘客準備辦理飛赴中國的值機手續。乘客中的大多數為中國留學生。攝影/本刊記者 餘瑞冬)

重新看待留學

對於很多在財政收入上依賴國際學生的歐美高校來說,疫情造成的波動使得許多學校更殷勤地拋出了橄欖枝。馬星說,英國大約有12萬名中國學生,他們的學費是各大學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疫情後,英國學校紛紛出臺更利於留學生的特殊安排,例如越來越多的院校除了認可雅思成績以外,也開始認可託福、PTE、Duolingo等語言成績,知名的女王大學甚至接受中國的英語四六級成績配讀語言課。

冉維也注意到,以前他們機構服務的學生申請後被放在waiting list(等待名單)時,大家就不抱什麼希望了,但今年明顯感到轉為錄取的機率變大了,特別是那些非頂尖的學校,這類學校的生源缺口更大一些。

馬星說,留學機構相比往年來諮詢的人數有所下降,有意向的學生猶豫得也更久,部分家庭會把意向留學國家的防疫措施、疫情進展納入到考慮因素中,短期內留英學生人數可能會下降,留學行業不可避免會受到衝擊,但疫情過後他預測留英人數將回升並穩步增長。

裘有容管理著一家為美國大學提供招生面試服務的機構「初鑑」,她說,雖然中美之間國家關係、經濟形勢等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正在讓赴美留學的決策變得複雜,但家長和學生們還是認為美國那些頂尖的高校提供的是最優質的教育,從她公司的業務量看來,來進行面試的學生數量並未下降。

實際上,兒子選擇在加拿大的留學也沒有完全讓葉璇滿意。她喜歡那邊緊貼實際的教育,但又覺得太過自由的學業氛圍可能給孩子的約束不夠,尤其是自控力較差的學生,而且她也擔心落下孩子的母語教育。她希望兒子回來後,經歷一下中考的壓力會對他成長更有利,如果中考成績如意,就繼續念高中,否則再考慮去國外就讀高中。

吳泰南也持類似看法,他說,比起國內的應試教育,兒子在歐洲接受的教育更實用,但兩種教育各有利弊,就看哪一種更適合自己。

「過去,人們會覺得中國的教育全都不行,必須要換成西方的教育才算好,而現在人們的觀念是『雙軌制』:知道中國的教育裡有一些方面是不行的,也有一些好的部分,而看待西方的教育也同樣如此。」何帆說。

程絮覺得如今留學沒那麼稀罕了,很多普通家庭都能負擔得起,因此留學背景並不能直接提升求職的競爭力。

裘有容也表示,畢業後的就業前景、政治與文化差異、學歷含金量等因素開始介入到這場「是否要去留學」的討論中來。10年前,很多中國家長認為出國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去美國留學可以找到更好、更高薪的工作,但近年來,大家不再盲目出國,會綜合考慮國內的就業機會、創業環境和人際關係等等因素來做這個決定。

(2019年10月19日,2019中國國際教育展在北京舉行,一些學生和家長在美國留學展臺參觀。圖/視覺中國)

但葉璇身邊的很多富有家庭都把孩子送去歐美留學,不是為以後求職「鍍金」,而是為了接觸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教育理念。這些留學生將來都會回國,因為要繼承家業。張欣悅也沒有思考過留學的附加利益或含金量是否在縮小等問題,她只是覺得,培養獨立的個性與多元化的視野是她所看重的,而西方的教育體系更能夠提供這些東西。

冉維則提到,留學依然性價比很高且不可替代,因為中國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使得留學依舊是一種核心剛需。高考要考一個名校「太難了」,即便花費上千萬買到了最受青睞的北京西城區學區房,從這個區的高中考取清華、北大的比例也不高。他大概算過,全國一萬個考生中前6、7名有機會上清華、北大的本科,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全球排名實際上與清華、北大差不多,但入讀的難度要低很多。

就在接受採訪的前一天,程絮接到留學中介的電話,對方說,與她持有類似想法的人很多,都準備放棄留學計劃,轉而加入考研,因此現在反而是出去留學的好時機。她想了一想,這種好機會也不一定非要放棄,但如果真的去留學,她肯定是不考慮英國和美國了,「英美太可怕了,像新加坡這種接近中國文化的地方我覺得就挺不錯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院長克雷格·卡爾霍恩(Craig Calhoun)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疫情加劇了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多年來越發強烈的一種感覺,英國不是什麼好地方,美國也有點糟糕。」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葉璇、吳泰南、張欣悅、劉亞、程絮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在白俄羅斯中國留學生為何無人因疫情回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少海外中國留學生出於安全考慮選擇回國。不過,在東歐國家白俄羅斯,中國留學生卻異常「淡定」。截至3月27日,白俄羅斯已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4例。同日,記者從中國駐白俄羅斯使館獲悉,在白中國留學生沒有人因為疫情回國。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 歐洲回來應該什麼待遇?部分回國留學生太囂張,網友:建議遣返!
    近期,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不少省份也都開始著手準備學生的開學工作。但是與此同時,國外不少地區也爆發了疫情,為了自身安全,不少國外留學生決定返回國內。在留學生等海外華僑回國過程中,為了使國內疫情得到控制,需要對其進行隔離,以保證他們自身和其他人的安全。
  • 留學生注意!國外回來的留學生如何回國轉接國內大學!
    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的影響,今年有很多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以及準備出國留學沒參加高考的學生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去還留的問題。科德-風景首先,國內跟國外之間不存在bai學分相互承認之類的協議,要回國讀大學只能是從新參加高考,上大學。其次,國內沒有哪個大學接收國外轉學回來的,因為國內大學需要經過普通高考錄取才會有學籍。
  • 女留學生萬字長文談離美回國原因: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
  • 留學生回國是「千裡送毒」嗎?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歸或留的難題留學生到底要不要回來呢?幾位在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的留學生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四川姑娘陳俊豪正在雪梨大學讀研究生,今年6月即將畢業。義大利留學生王熠(化名)同樣選擇不回國,稱是縝密分析後做出的理性選擇。在他看來,單獨居住,可自我隔離,保證完成學業;義大利疫情嚴峻,回國路上要面對諸多風險;轉機路途遙遠風險大;回國後需隔離14天耽誤時間,而返意時間又不能確定。
  • 「歐洲回國就這待遇?」「不喝白開水」留學生本來就「優越」
    最近由於我們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國內疫情得到很好控制,但是國外尤其是歐美由於不重視越來越嚴重,已經大流行。我國在國外的大量留學生存在很大風險:疫情蔓延感染的風險以及受外國人種族歧視。留學生紛紛回國,他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應該歡迎。
  • 鍾南山首次談留學經歷,被挽留卻毅然回國!3點值得留學生反思!
    面對挽留,鍾南山說出了這樣的話:「國家這麼困難還給我們機會出去留學,從來沒想過不回來。學了以後就得回來提高我們國家的科學水平,當時就是這樣單純的想法。」「愛國主義精神,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就像我父親說過,人的一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留下點什麼就不算白活。」
  • 日本大學因疫情取消外國人入學資格,在日留學生該怎麼辦?
    隨著疫情不斷蔓延,新冠病毒肺炎已成為了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日本也在遭受著疫情的襲擊,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這其中,海外留學生更是受到了極大的衝擊。3月20日,日本山口大學稱今年4月原本有87名留學生入學就讀,但目前至少有32人已提出退學申請。廣島市立大學也表示,收到了10名交換留學生的延期入學和退學申請。位於廣島的福山大學本年度春季新學期預定有44名留學生入學,但有20人至今仍未拿到留學籤證。
  • 留學生回國有什麼大學收?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在外留學的同學都收到了影響,被迫退學歸國,家長也陷入了焦慮,留學生回國有什麼大學收?今天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解答。 當前我們國內的疫情算是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雖然前幾天河北再次出現了本土確診病例,但是大部分城市的人生活也回到正軌。
  • 瑞士留學生歸國訪談:冒著危險回國的留學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留學生過得可謂是「緊張動蕩」。疫情之初,身在國外的他們為祖國揪心,紛紛捐款捐物;身在國內的學生又為返校擔憂,害怕無法正常完成學業。而近日,隨著全球疫情的升級,中國留學生又面臨新的「艱難抉擇」——是否需要回國。
  • 談談英國留學生回國的感受,周到的服務與關懷讓疫情恐慌煙消雲散
    浦東機場但是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都表明大多數國人不願意看到留學生回來的態度。讓本來打算回國避難的留學生顧慮重重。但是,儘管如此,還有許多英國留學生搭乘飛機回來了!一、浙江留學生沈一偉的曲線回國經歷。沈一偉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本來沒打算回國,後來國內疫情好轉,英國首相放出群體免疫的消息。他們就著急了,後來買了票,航班又停了,只好多地輾轉,曲線回國。英國留學生沈一偉就是一個辛運兒,他在3月21日回到了上海,本來心裡非常害怕,但是到達機場後,廣播裡溫暖的中國話讓他消除了顧慮,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
  • 【教育資訊】因疫情國內上網課學歷是否可獲認證?教育部留學服務...
    【教育資訊】因疫情國內上網課學歷是否可獲認證?「歸國熱」下,如何支持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就支持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舉措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將與各個地方政府、留學人員創業園共同探討建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示範基地,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搭建一個好的平臺。
  • 在美小留學生包機回國5人確診?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嗎?
    美國紐約機場,一群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中國在美小留學生在排隊等候包機。仔細看這些孩子,只比他們矮一點的行李箱和背後碩大的書包足以說明,這群孩子的回國之路註定會異常艱辛。除了紐約飛廣州的包機,還有一趟包機是從舊金山直飛上海,總共接回384人。
  • 21名中國留學生被瑞士警方遣返美國,他們真的不該回國嗎?
    美國的疫情越發的嚴重,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每天都在快速的增加。加上最近美國有出現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本就不安全的美國,此時更加的令人擔憂了。疫情和暴亂的雙重壓力下,孩子們根本就無法安心且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回到祖國的懷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21個中國留學生湊在了一起,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 國外疫情超9萬!回程機票18萬?留學生疫情下要不要回國?
    留學生艱難的選擇回國還是留下由於國外疫情的爆發,各國學校紛紛開始停課,這就導致了大部分留學生滯留在國外。而很多想要回國的留學生卻面臨大量的困難問題。可面對這個問題,就有很多人有「不一樣」的看法:堅決反對回國,當初想出去,現在疫情想回來?最好別回來,永遠別回來!國家有難,你還回來嗎?留學生小小年紀,不遠萬裡出國留學,為的是開闊眼界、提高認知。
  • 留學生媽媽坦言:不接留學生回國就是仇富,應該受到特殊待遇!
    留學生媽媽坦言:「不接留學生回國就是仇富,應該受到特殊待遇!」一直以來,中國都以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屹立於世界之林中,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這其中有絕大部分都是出國學習的留學生,他們遠渡重洋,來到陌生的國家,在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的土地上,為了心中的夢想一直在努力奮鬥著。雖然他們離祖國萬裡之遙,但是我們都未曾忘記他們,時刻都在惦念著他們,當他們遇到危險或是想要回到祖國的懷抱時,國家都會第一時間將他們接回來,用行動告訴他們,即便身處異國他鄉,背後依然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支撐著。
  • 留學生近期要不要回國?回國機票貴,充滿變數,留在原地或許更好
    出國留學的人,可謂是天之驕子了。留學生出國前,幾乎需要耗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通過考試去歐美等國家留學。這些人畢業後,進入外企工作也很便利,這些出國求學的人,薪水往往也是讓人咂舌。可能普通人需要工作幾年甚至十多年,才能達到這些人一年的薪酬。所以出國留學,一直被很多家庭熱捧。
  • 教育部:3萬餘崗位「職等」留學回國人員
    中國網北京12月22日訊(記者曾瑞鑫 劉佳)「十三五」期間,我國留學生出現「回流熱潮」。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6至2019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5年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通過留學英才招聘會,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3萬多個就業崗位。
  • 歸國路「人在囧途」 疫情讓留學「降溫」?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近日接受央視採訪時稱,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 萬名小留學生,目前仍滯留英國的詳細人數尚未統計清楚。英國三周前宣布關閉所有學校後,166個小留學生家庭向中國外交部和駐英大使館發聯名信,希望政府能包機,接這些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