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回國是「千裡送毒」嗎?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2020-12-12 中國新聞周刊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海外留學生遭遇兩難選擇。留則面臨病毒威脅,擔憂感染後能否得到很好的救治;歸則路途漫漫,面臨諸多不確定風險,甚至被指責為「千裡送毒」。

他們如何抉擇,又如何看待這樣的言論?數位留學生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講述了自己的看法。

歸或留的難題

留學生到底要不要回來呢?幾位在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和英國的留學生分別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四川姑娘陳俊豪正在雪梨大學讀研究生,今年6月即將畢業。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前澳大利亞的防疫措施逐步加強,諸多大型活動已經取消,如復活節、F1方程式賽車等。

又因為工作和學校都還在繼續,所以暫時沒有回國計劃。據其了解,當地已經取消了所有的航班,澳大利亞也禁止澳洲人出境旅遊,因此有人擔心現在不回國,以後可能回不去了。

陳俊豪表示不擔心,「不管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需要,國家一定會設法把人平安接回去」。

義大利留學生王熠(化名)同樣選擇不回國,稱是縝密分析後做出的理性選擇。

在他看來,單獨居住,可自我隔離,保證完成學業;義大利疫情嚴峻,回國路上要面對諸多風險;轉機路途遙遠風險大;回國後需隔離14天耽誤時間,而返意時間又不能確定。

西班牙留學生趙倩(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所在的馬德裡是西班牙的重災區,之所以留守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一是回國比較麻煩,路上怕感染,不想給家裡增加負擔,而且國內機場人也很多。另一方面她認為只要不出門就可以,超市物品比較充足,糧食也未漲價,當地防疫措施在加強。

與上述選擇不同,英國的留學生居世寧選擇了回國。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其很早就注意了這次疫情,家人與其考慮是一致的,回國更安全。

居世寧在英國愛丁堡的一所大學留學,主修房地產投資。他的回國經歷也頗為曲折,由於沒有直飛,3月12日從英國出發飛到法國,3月13日從法國飛臺北,3月14日從臺北到上海。

到上海之後,因為他是江蘇連雲港人,所以又被江蘇當地政府接走統一隔離。目前正處於隔離期。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不管歸還是留,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境外有著龐大的留學生群體。據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數據,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

從國內防疫的角度看,3月19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顯示,僅18日一天,新增34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可以說,當前的疫情防控,嚴防輸入性病例「防止倒灌」已成為重中之重。而海外留學生又是歸國的主力軍,自然格外受到關注。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不過,最近出現了個別歸國人員瞞報謊報個人情況,不配合防疫安排等問題,引發輿論關注。

3月中旬,一位來自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黎女士攜丈夫兒子乘國航飛回北京。她自稱在美3次申請核酸檢測被拒,但知情人士稱其確診後私自回國未如實申報,目前她已被立案偵查。

稍早前,郭某從境外疫區國家回到河南鄭州,不僅未如實申報,而且還隱瞞旅行史,致使多達11個城市的43位密切接觸者被隔離。

還有義大利歸國留學生為喝礦泉水衝闖隔離點;澳籍華人女子返京後拒絕隔離外出跑步,被稱為「豪橫女」......

諸如此類,無疑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而短期內類似問題的密集出現,不免將歸國群體包括留學生等裹挾其中,甚至不乏指責與一些尖刻評論,稱其為「千裡投毒」。

多位留學生表示上述這些只是個例,不能以個體行為代表群體,更不能汙名化留學生。他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對國內的輿論其實都很關注。

「海外的留學生,尤其有那種家國情懷。尤其不能接受的是,網際網路上有人將其稱為千裡送毒,他們說的最多的兩個字是『寒心』」。居世寧介紹,早前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他所在的愛丁堡地區就有留學生組織捐款,購買口罩等醫療物資,其本人還捐了100英鎊。

陳俊豪、趙倩等也都表示,他們所在地區都有華人、留學生組織募捐,有的還規模頗大。網上也有人戲言稱,新冠疫情中國打了上半場,歐美打了下半場,而留學生打了全場。

不過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留學生索要喝礦泉水為例,一位曾在澳洲留學的女生認為,喝礦泉水可能只是在國外養成的習慣,因為在澳大利亞確實很少有人喝開水,溝通存在問題。

但她也同時強調,無論在哪裡,遵守防疫抗疫規定都是留學生應該遵守的規矩和義務。留學生趙倩還認為,有的媒體在報導上也存在標籤化的問題,「個人不能代表群體」。

誠如有評論稱,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籤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費用問題存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網際網路上就留學生回國後隔離是否免費也存爭議。

以北京為例,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集中隔離觀察期間,隔離人員費用需要自理。

按此規定,留學生從境外返京顯然也是境外進京人員。1月21日,國家衛健委已明確,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防控。

《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

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法律角度去看,如果是政府強制隔離,政府應當承擔費用。政府可以採用取消航班、限制入境和關閉邊境的措施,阻止境外人員入境。「不管是法律層面還是法理層面,讓被強制隔離的人購買強制待遇都是說不通的。」

這名律師表示,即使採取關閉邊境等措施,國家也有義務將滯留在國外的,有回國需求的人接回國內。

北京律眾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吳萌律師則不這樣認為。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所謂提供生活保障,應當理解為「保障作為正常人可以生存下去的基本條件」,而不是「保障費用」。

他表示,對於中國國籍人員目前歸國,由於疫情管理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國內調整了隔離人員的費用承擔方式,也沒有違反目前的法律規定。

相關焦點

  • 馬布裡回國表現對比拜耳跑步女表現,結論是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王猛所說和馬政委差距大的就是「拜耳跑步女」,澳大利亞籍華人,就職於德國拜耳公司,這位大姐回國後「積極向上」,努力鍛鍊身體,在全民隔離的大背景下出門跑步,其精神著實可嘉。更為難得的是這娘們被志願者阻止後仍舊扭著自己的粗腰,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繼續奔跑,我就想問一句:「您這是演奔跑吧兄弟呢?還是演爸爸去哪了?」
  • 1.5萬留學生包機背後,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留學生不都是許可馨
    近來,包機接1.5萬英國小留學生回國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表示,這些孩子平均年齡才14歲,大半還是小學生,去英國留學不過是為了獲得綠卡而已,不值得同情。但桃子以為,對待這件事切不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留學生裡面,確實有許可馨這樣這樣的害群之馬,但並非所有的留學生都是這樣。
  • 「萬裡投毒」惡言當止,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但由於個別歸國同胞瞞報病情、不配合疫情工作人員的管理、不居家隔離等事件被網友爆出,一時間,網上對歸國同胞們的牴觸心理越來越強烈,「萬裡投毒」等言論甚囂塵上。網友們的焦慮可以理解,畢竟為了控制疫情,全國上下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好不容易才走到疫情得到初步遏制的緊要關頭,萬萬不可因為輸入性感染病例而前功盡棄。
  • 留學生回國是「千裡投毒」?這種言論才有毒
    輾轉8000公裡,歷時30小時,義大利留學生小楊終於回到了家鄉上海。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發布的回國Vlog竟成了輿論的眾矢之的。有人甚至在評論中直接稱他「回國添亂」「千裡投毒」。對此,小楊很委屈:「不是所有留學生都會瞞報,我們不該被惡意攻擊。」
  • 蔡英文心狠手辣,一竿子打沉了整船人
    如今的臺灣就像一艏漂行在大海上的航船,一直以來,船上有藍綠兩個家庭可以通過投票pk等方式輪流坐座,按說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應該團結共事、合力划槳把船開得穩穩噹噹的,而如今,蔡英文一上臺就下黑手把國民黨的韓國瑜趕了下臺,從表面上看,民進黨由此排除了異己,打了一個大勝仗,然而,讓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一陣不按套路出牌的拳打腳踢,給這條船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險
  • 「當初我也給祖國捐款了,為什麼現在要被罵千裡投毒呢?」
    作者:白鹿、張昕 最近,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而國外的疫情開始蔓延肆虐,很多海外華人和留學生選擇緊急回國。,嚇得我把狀態都刪了……難道因為一些個體漠視規則的行為,就要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嗎?我真的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這種因為個例的負面影響,就標籤化甚至汙名化某個群體的行為,大概可以用社會認同理論來解釋。 一、社會認同理論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 ...一竿子打沉了整船人|許昆源|國民黨|蔡英文|民進黨|韓國瑜|臺灣
    中國有句話叫「最毒婦人心」。此言送給蔡英文絕不為過。中國還有句話叫「頭髮長見識短」,此言送給蔡英文也十分貼切。為什麼這麼說?如今的臺灣就像一艏漂行在大海上的航船,一直以來,船上有藍綠兩個家庭可以通過投票pk等方式輪流坐座,按說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應該團結共事、合力划槳把船開得穩穩噹噹的,而如今,蔡英文一上臺就下黑手把國民黨的韓國瑜趕了下臺,從表面上看,民進黨由此排除了異己,打了一個大勝仗,然而,讓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一陣不按套路出牌的拳打腳踢,給這條船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險。
  • 在美小留學生包機回國5人確診?他們都是我們的「未來」嗎?
    美國紐約機場,一群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的中國在美小留學生在排隊等候包機。仔細看這些孩子,只比他們矮一點的行李箱和背後碩大的書包足以說明,這群孩子的回國之路註定會異常艱辛。除了紐約飛廣州的包機,還有一趟包機是從舊金山直飛上海,總共接回384人。
  • 留學生"跑毒"回國繞道非洲 被帶去逛窯子搞特殊按摩
    直飛航班每天都有2/3被取消,屏幕上是一大片無法點選的灰色;票販子都開價5萬元上下,還不包退改籤 —— 就算我願意割肉,也不能把錢扔給來路不明的票源。  事先預定的酒店沒人等在門口,我一時間有點茫然。他們有的乾脆在機場幹坐了17個小時,沒手機信號,沒熱水,人擠人。即便等待時間超過了14個小時,埃航現在也不向轉機旅客提供免費酒店了,且持中國護照者不能出轉機候機區。
  • 「千裡送毒黎女士」中科大畢業,博士學位!網友:高學歷≠高素質
    不少網友稱這位黎女士為「千裡回國送毒黎女士」!事件回顧:黎女士長期定居於美國,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她在已得知自己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之後,不聽美國衛生部門勸告,之意要求回國!並且在登機之前服用退燒藥,達到中國之後,還向有關防疫醫護人員瞞報自己的健康狀況!最終在確診之後,導致全機組人被隔離觀察!
  • 12歲小留學生獨自從西班牙回國,20多小時水米未盡,差點脫水
    不過,對於請求政府包機將未成年留學生集中接回的請求,引發了網友激烈的爭議。其中,大多數網友們並不認同,甚至非常的反感這種要求與做法。有網友甚至直接表示:「不支持也不接受國家包機接留學生回國,遇到困難才想起回國,怎麼好意思?」「國內疫情才控制住,境外輸入壓力特別大,就不要給國家添亂了好嗎?」
  • 這屆網友真有意思:罵回國的華裔和留學生想證明什麼呢?
    看了一圈,原因不外乎這幾個——回國避難還想當豌豆公主這個新聞應該是最出圈的一個了,說的是某澳大利亞籍華人女子回國躲避疫情,不戴口罩在小區跑步,跟民警吵架而且態度極其惡劣。只看視頻的話,每個人都想破口大罵讓她醒醒。
  • 「千裡投毒你最行」應不應該以偏概全
    「建設家鄉你不行,千裡投毒第一名」「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等等這種輿論瀰漫在網絡上,令人擔憂。一名輾轉30小時,行程近8000公裡的留學生從義大利回到了家鄉上海,目前正在一家酒店內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這一切看似平常,但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一段回國的小視頻缺引發了網友強烈的討論。
  • 無意為誰辯護,但還是覺得,不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如果說1月20日之前,由於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嚴重程度認識不足,疫情防控有些鬆懈尚有情可原,那麼,1月20日之後,任何的疏忽、鬆懈都不能被原諒。因為,1月20日,是國家層面對疫情的一個轉折點,民眾也在這一天知道了病毒存在人傳人。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生活在如今美好的時代之中,在美好的社會和國家的找骨子線,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國家的一系列助學的政策,不僅僅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如果成績比較好,甚至能夠享受免學費學習的待遇。但是其中也不能排除有些比較惡劣的學生,但是大多數的留學生終究是好的,在品質之上是沒有問題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概率為何高達81%呢?關於清華大學留學生不回國的概率高達81%這一說法,其實這不是清華大學的官方發不出來的,具體的結果清華大學也沒有給出相關的回覆,但是根據綜合清華大學的相關數據來看,應該會比這個低得多的。
  • 「歐洲回國就這待遇?」「不喝白開水」留學生本來就「優越」
    我國在國外的大量留學生存在很大風險:疫情蔓延感染的風險以及受外國人種族歧視。留學生紛紛回國,他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應該歡迎。國內正處於外防輸入關鍵時刻,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絕大多數人是配合的,然而易出現了少數不配合的人。
  • 小留學生母親請求包機送孩子回國引爭議,怒懟網友:你們就是仇富
    送孩子去國外讀書,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那國外務工人員呢?他們在外打工掙錢不是給自己的孩子能夠帶來更好的條件嗎?1、都是為了孩子,那他們呢?在英國,大概有22萬的留學生,其中有1.5萬的小留學生。不論你是不是有錢,為人父母都想著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環境,更好的未來。那你說,要求政府包機把小留學生接回國,那些在外務工為生活奔波的務工人員到底要不要接回來呢?
  • 農村俗語說:「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到底是什麼意思?
    如果你曾經在農村生活過,就會聽到他們嘴裡經常說一些俗語,有的很有意思,但有些是你乍一聽,根本不明白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的話,比如這句「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句話,畢竟「行千裡」和「吃枸杞」能有什麼聯繫呢?
  • 留學生穿防護服,輾轉四國耗時31小時回國!留學真好嗎?
    這幾天關於中國留學生回國的新聞明顯多了起來,此時他們紛紛選擇回國,不為別的,因為在他們眼裡那些天堂般的國度病毒正在肆虐,原本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祖國卻是最安全的,為了保命還是趕緊回國,哪怕吃再多的苦,花再多的錢也值得。
  • 送英國小留學生回國的包機上,疑似有確診病例,家長後悔了
    讓所有人懸著心的英國小留學生包機回國事件,本來以為隨著包機落地山東,大家都可以緩一口氣,結果是怕什麼來什麼!根據相關部門發布消息,山東省4月4日新增了一名確診患者,患者為男性,16歲,籍貫為福建廈門,此前在英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