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主李煜是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位國君。後來在被宋朝滅國之後,就被宋太祖俘虜到了汴京。宋太祖並沒有殺他,將他軟禁一段時間後,給他安排過官銜,還曾經封李煜為違命候。
李煜在中國的詩詞文化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後世人稱為千古詞帝。因為曾經身為一國之主,他既經歷了一國之主的榮耀時刻,也經歷了亡國之後的悽涼,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感覺到濃濃的悲傷之感。
這樣的人生經歷,為李煜後來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為他詞中的悲傷之感,大多源自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讀他的詞,總能讓人感同身受地陷入悲傷中。
開寶八年,李煜因為兵敗,無奈之下只能歸順宋朝。歸順之後,雖然沒有取他的性命,但是他也被宋太宗軟禁在汴京。在被軟禁的這段時間裡,他曾經創下了一首傷心之詞,字裡行間皆充滿了哀愁和寂寞之情。就是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當他想送到汴京之後,他居住的地方,被朝廷安排了一個老兵把守。朝廷限制他與外人,有過多接觸。曾經的一代帝王,就這樣被監禁了起來,難免讓人唏噓不已。
這與他身為帝王之時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這首詞中,他是以一個亡國之君的立場,來描述了自己曾經的生活。「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在這首詞的開篇,他這樣寫道。曾經的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只會讓自己越發地哀嘆不已。
即便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也難以排解心中的愁苦。那簡單幾個字,寫盡了身為一個亡國之君的無奈和悲傷。就算是同一片風景,在兩個時期觀看,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我們都以為好的風景,可以排遣人們的煩心愁苦。其實在這首詞中,李煜告訴後人,並非如此。他在詞中說道,秋風庭院也是非常不錯的景色。可是,卻沒有人會來欣賞。就算是原本景色秀麗的庭院,當下還是一個賞月的好時機,也並不會有人來。
對比他在前句之中,所講述的熱鬧景象。我們更可以感受到,他在兩種時期所經歷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情景。曾經萬人簇擁的君王,最終只剩一個人深鎖庭院之中。
「秋風庭院蘚侵階」,在這一句話裡,詞人形容了已經略顯悽涼的庭院風景。本身庭院就很是悽冷,臺上布滿了青苔。我們都明白,只有人煙稀少的地方,才會經常有青苔長出。這就可以看出,李煜在被監禁期間的落寞的生活狀態。
「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因為這個院子,整日裡也沒有人來。所以,就算是門前的珠簾,也實在不必花心思將它捲起。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在庭院之中,獨自徘徊的李後主。
他那一聲愁苦的嘆息,落寞的身影,在庭院之中,顯得那樣的令人感傷。讓讀到這首詞的人,忍不住被他的生活情形所觸動,竟然生出一絲不忍來。
接著,李煜就描述了另外的一番景象。「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將盒子上的鐵鎖鏈也漸漸沉默,最終被埋在了江底。就算曾經有著如此豪邁的氣勢,現也看不見了。
在這一句裡,充滿了李煜的不甘心。無可奈何,天氣逐漸地變冷了。所有的景象漸漸的都變得虛無起來。這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孤寂,無聲。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愛聊歷史吧總結:李後主這短短的一首詞,通篇不過才只有幾十個字。但是,每一個字似乎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濃濃的傷懷和孤寂。在這首詩的一開篇,只一句「往事只堪哀」,就已經點明了。作者對於現狀的無奈,和對往事的回憶。
在被軟禁的這一段時間裡,雖然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繁華和富貴的生活,但是伴隨著這一切的煙消雲散。當他成為亡國之君的那一刻起,留給他的便只剩下深深的無奈,和滿腹空有餘恨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