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後主一首《浪淘沙》,寫盡心中千縷哀愁,所讀之人無不感同身受

2021-01-19 愛聊歷史吧

李後主李煜是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最後一位國君。後來在被宋朝滅國之後,就被宋太祖俘虜到了汴京。宋太祖並沒有殺他,將他軟禁一段時間後,給他安排過官銜,還曾經封李煜為違命候。

李煜在中國的詩詞文化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後世人稱為千古詞帝。因為曾經身為一國之主,他既經歷了一國之主的榮耀時刻,也經歷了亡國之後的悽涼,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感覺到濃濃的悲傷之感。

這樣的人生經歷,為李煜後來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為他詞中的悲傷之感,大多源自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讀他的詞,總能讓人感同身受地陷入悲傷中。

開寶八年,李煜因為兵敗,無奈之下只能歸順宋朝。歸順之後,雖然沒有取他的性命,但是他也被宋太宗軟禁在汴京。在被軟禁的這段時間裡,他曾經創下了一首傷心之詞,字裡行間皆充滿了哀愁和寂寞之情。就是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當他想送到汴京之後,他居住的地方,被朝廷安排了一個老兵把守。朝廷限制他與外人,有過多接觸。曾經的一代帝王,就這樣被監禁了起來,難免讓人唏噓不已。

這與他身為帝王之時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所以這首詞中,他是以一個亡國之君的立場,來描述了自己曾經的生活。「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在這首詞的開篇,他這樣寫道。曾經的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只會讓自己越發地哀嘆不已。

即便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色,也難以排解心中的愁苦。那簡單幾個字,寫盡了身為一個亡國之君的無奈和悲傷。就算是同一片風景,在兩個時期觀看,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我們都以為好的風景,可以排遣人們的煩心愁苦。其實在這首詞中,李煜告訴後人,並非如此。他在詞中說道,秋風庭院也是非常不錯的景色。可是,卻沒有人會來欣賞。就算是原本景色秀麗的庭院,當下還是一個賞月的好時機,也並不會有人來。

對比他在前句之中,所講述的熱鬧景象。我們更可以感受到,他在兩種時期所經歷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情景。曾經萬人簇擁的君王,最終只剩一個人深鎖庭院之中。

「秋風庭院蘚侵階」,在這一句話裡,詞人形容了已經略顯悽涼的庭院風景。本身庭院就很是悽冷,臺上布滿了青苔。我們都明白,只有人煙稀少的地方,才會經常有青苔長出。這就可以看出,李煜在被監禁期間的落寞的生活狀態。

「一任珠簾閒不捲,終日誰來」,因為這個院子,整日裡也沒有人來。所以,就算是門前的珠簾,也實在不必花心思將它捲起。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在庭院之中,獨自徘徊的李後主。

他那一聲愁苦的嘆息,落寞的身影,在庭院之中,顯得那樣的令人感傷。讓讀到這首詞的人,忍不住被他的生活情形所觸動,竟然生出一絲不忍來。

接著,李煜就描述了另外的一番景象。「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將盒子上的鐵鎖鏈也漸漸沉默,最終被埋在了江底。就算曾經有著如此豪邁的氣勢,現也看不見了。

在這一句裡,充滿了李煜的不甘心。無可奈何,天氣逐漸地變冷了。所有的景象漸漸的都變得虛無起來。這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孤寂,無聲。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愛聊歷史吧總結:李後主這短短的一首詞,通篇不過才只有幾十個字。但是,每一個字似乎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他濃濃的傷懷和孤寂。在這首詩的一開篇,只一句「往事只堪哀」,就已經點明了。作者對於現狀的無奈,和對往事的回憶。

在被軟禁的這一段時間裡,雖然曾經有過一段非常繁華和富貴的生活,但是伴隨著這一切的煙消雲散。當他成為亡國之君的那一刻起,留給他的便只剩下深深的無奈,和滿腹空有餘恨的感傷。

相關焦點

  • 李煜寫哀愁的《浪淘沙》,開篇五字就悽婉至極,後世詞人無不欽佩
    李煜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卻對政治一竅不通,雖然身為帝王,但是他的一生卻活得並不快樂,在位的時候不問政事,終日醉心於詩詞歌賦,導致南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淪為階下囚。李煜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但是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很高,更是被稱為「詞中之帝」,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所作的每一首詩詞都十分經典,很多流傳至今都無人能超越。
  • 李煜一首《相見歡》,只有短短四句,卻寫盡了人生苦短的哀愁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帝王,在宋朝成立不久以後就投降做了人質,掙來的只不過是被囚禁在深宮之中,被囚禁後,李煜的時光整日就消耗在空曠的小園子裡,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打擊下,寫下了《相見歡》這首詞,以表達自身的苦悶之情。《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五代 ·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 哀愁,是生命在自我觀照時的輕聲嘆息丨周末讀詩
    這是北宋詞人賀鑄的一首詞。據說橫塘是賀鑄在蘇州城外的隱居之所,可以姑妄聽之。江南水鄉,有很多地方都叫橫塘,哪怕僅僅是「橫塘」這個詞,也足以給我們旖旎的想像。「詞」作為一種表演性的詩體,哪怕是唐詩,我們在閱讀時首先要知道,一個作者的文本,永遠大於其自傳。
  • 晏殊頗負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讀起來扣人心弦!
    隨著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相信很多人都被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所圈粉。但歷史上的晏殊更廣為人知的卻是他的文學成就。晏殊五歲能作詩,冠有神童之稱。十四歲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後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亦是江西詞派的領袖,有「宰相詞人」之稱。
  • 古詩文賞析之《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亡國的苦痛和對故國的思念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生理上都時時刻刻在折磨著李後主,即便是在夢中,李後主也惦記著江南的紅牆宮闈,可夢醒之後,一切如煙,無盡的傷感讓李煜寫下了這篇悽涼的哀歌《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辛棄疾充滿愁緒的一首詞,全文一氣呵成,讓人感同身受
    進人了人生的秋冬季節,最愛的卻是回憶,回想山花爛漫之時,少年臉上的純淨。如果一夜之間回到了生命的起點,理想的車輪剛剛吱吱呀呀地運轉起來,那該多好。今天分享一首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蘇軾很美的一首哲理詩,寫盡歲月滄桑,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就像蘇軾所言「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這句詩出自他的《東欄梨花》,,寫盡歲月滄桑,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東欄梨花宋代·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所以古詩詞中的梨花總是帶著幾分哀愁,「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三月芳菲看欲暮,胭脂淚灑梨花雨」……美到了極致,也「愁」到了極點。
  • 蘇軾晚年所創作的一首詞,寫盡人生感悟,所讀之人皆收穫良多
    離別感傷之際,蘇軾寫下一首《臨江仙》來送別好友。「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從這首詩的一開頭,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軾與好友自打在京城分別後,已經有三年沒有見過面了。「嫣然一笑作春溫。」從這一句可以了解到,蘇軾的好友一直奔波在全國各地,雖然歷盡了奔波之苦,但是卻仍舊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蘇軾寫的都是對自己好朋友的讚美。
  • 清之李後主納蘭性德,寥寥數語的一首小詞,道盡了人生惆悵
    這一這首詞的創作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但從作者本身出發,我們可以猜猜得到,多半是因為你詞人,自己的遭遇,失去喜歡的人,或者是與朋友分開,總之是他心中的傷感,為了表達內心的惆悵,才有了這一首詞流傳後世。上片,「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 古詩詞吟唱:李煜《浪淘沙》
    《浪淘沙》詞牌,原是唐朝的教坊名曲,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言情上沒有什麼特出之處。
  • 《李清照詞傳》:半生煙雨,半世桃花,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文/撿書小逸圖源網絡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其實提起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我想大家都會在腦海中浮現幾句這樣的詩: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說宋詞之四十八:品讀李煜之《浪淘沙》
    李煜與周后完整標題:宋詞的那些風流雅事之四十八:皇上至高無上之六李煜一談上節品讀李璟的詞,談及那個五代十國時期,王位的問鼎者逐鹿中原,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戰禍頻發,致使社會一片凋敝,民不聊生。這個常識性的結論是:人是目的,其根本的前提是,當所有人都實現人是目的的前提下,你的人是目的的目標,才能夠真正實現。李璟、李煜是這樣,你,和我,都是這樣。今天品讀李煜的詞。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史稱南唐後主。記得剛開始說宋詞時曾單列一節評說過李煜(參見說宋詞之三:亡國之音),那次是從宋詞起源和雛形期談了李煜詞的特色。今次讀李煜詞,顯然品味的角度不同,生發的感受也不一樣。
  • 李煜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人生悽苦,人間悲觀
    尤其對李後主的詞更是不惜筆墨反覆讚譽。稱其「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赤子之心」、「以血書者」。為何王國維先生如此推崇李煜呢?看完此文,不虛此行。南唐後主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是南唐後主,也是南唐著名詞人。
  • 南唐詞帝李煜最悽美一首詞:雨夜難眠,獨自憑欄,寫盡人生悲歡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一代帝王就此凋零,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李煜被譽為"詞中之帝",平生留下的詞作,不在少數。但是若是輪到悽美,將內心的感情發洩的淋漓盡致,當屬這一首《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著大徹大悟之感,寫盡世間的繁華與落幕
    唐朝那些偉大的詩人,他們都有一個別稱,例如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白居易是「詩魔」等等,這些名稱也是非常的形象,把這些詩人的作品,以及他們的性格概括的非常的傳神,而且這些詩人對於唐詩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如果沒有這些詩人,那不可想像唐詩會是怎樣,也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詩人,我們這些後才有幸讀到眾多經典名篇
  • 李清照很悲苦的一首詞,寫盡人生坎坷,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而同一時期,李清照的丈夫不幸病故,家中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盡,所以李清照這次是孑然一身,在連天烽火中漂泊流離,可謂是歷盡世路崎嶇和人生坎坷。其處境的悽慘,內心的悲苦可想而知。概括來說,李清照便是因為家國之痛,身世之悲而寫下這首平生悲苦之作。
  • ​【人物閱讀】池水風乍起,江水向東流——​馮延巳、李後主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微笑中滿含悲情,歡樂中深藏苦澀,與馮延巳當年在《菩薩蠻》中所詠「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名句,有異曲同工之妙。馮延巳的詞鍊字鍊句,極準確,極生動,極美,極委婉,意境極深沉,後人以「深美閎約」四字形容他的文學成就。
  • 李商隱的一首冷門詩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
    物不平則鳴,不幸的李商隱唯有將他敏感多情的內心掩藏在一首隱晦、迷離、悽美的詩作之中。在晚唐文壇,李商隱的詩總是那麼美,又那麼難懂,讓人嘆息。可是,詩人的內心並不總是這樣幽深複雜。今天,就與大家分享一首李商隱的冷門詩作《東下三旬苦於風土馬上戲作》,只有短短4句,卻寫盡人生的不易與心酸!在李商隱的所有詩作中,這首詩最好懂,卻也最悲傷。
  • 辛棄疾很「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古往今來,豪邁的詩句有不少: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