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充滿愁緒的一首詞,全文一氣呵成,讓人感同身受

2021-01-11 韶華趣談歷史

很多人年少時,未經苦難,不懂悲涼,卻偏偏最愛說愁。或許是源自無處安放的青春,抑制不住的荷爾蒙,或是急功近利的期盼。明明是不諳世事的一張白紙,卻生怕別人說自己淺薄,急著裝出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為賦新詞強說愁」。

進人了人生的秋冬季節,最愛的卻是回憶,回想山花爛漫之時,少年臉上的純淨。如果一夜之間回到了生命的起點,理想的車輪剛剛吱吱呀呀地運轉起來,那該多好。今天分享一首辛棄疾的《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向來喜歡用典,肚子裡沒有幾兩墨水便無法全然參透,但這首卻例外,寫得一氣呵成、明白如白話,婦孺皆可讀懂。此時的辛棄疾已從官場退隱,半生飽經辛酸,鬱鬱寡歡,無法排解。回望血氣方剛的少年時代,不免有感而發。細細體味,字裡行間浸透了愁緒,寄託了他的身世之感。

假如時間倒回,才知道小時候哪裡知道什麼叫愁

時光逝去之後,人們最愛想的一件事也許是一一假如時間倒回。青春的美與哀愁本是一體的,青春是生澀的,充滿了苦惱與迷惘。但也只有對未來不著邊際的憧憬和心底惶惶的不確定,才算是青春時代最值得珍藏的記憶。經歷了宦海沉浮、人世滄桑後,已明白何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悲若喜了。回望記憶中那張皺緊眉頭的青澀臉龐,不禁輕輕搖頭,那時的自己怎懂苦難。

少年辛棄疾卻懂得「愁」,愁自滿腔抱負

辛棄疾也考過金朝的科舉,但名落孫山。據說,這並非他水平不夠,而是他根本就是考著玩的,壓根兒不想為金人效力。也有記載說,他參加考試是為了進京刺探情報,與他同路的,是党懷英。只是,最後党懷英中進士後忘記了驅逐胡虜、統一中原的心願,為名利所牽絆。辛棄疾則堅守了理想,並為之奮鬥和惆悵了一生。

儘管很多人一回望青春,就會想到狂放不羈、自由自在、為所欲為,但我想,對於辛棄疾,這樣的詞語未必準確。少年辛棄疾也懂得「愁」,只是愁自滿腔抱負,想為它尋一個出口。「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所謂「愛上層樓」,指的是古人每每「登高」,就意味著詩興大發,有萬千胸臆要抒發。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又不想與人訴說了

真正嘗到了愁滋味時,反而不願絮絮叨叨,說與人聽了,一切只是放在心裡,自己默默承受。世事難言,年華已老,多說無用。有些心緒還是留於自己心中較為適宜,知心人無須訴說也能體味,異路人道盡肺腑也難共鳴。

嘗盡人生百味,歷經世間滄桑之後,才知道理想和現實之間橫亙著多麼深的鴻溝。執著神勇如辛棄疾,也無力改變現狀。無論是四世同堂,還是寄情山水,都抹不去靈魂深處的那抹愁。欲說還休,只能吐出一句「天涼好個秋」。可見,生之艱難與不如意,已到了無法言說的地步。

辛棄疾的愁是壯志難酬,是時代的悲壯回聲

辛棄疾的愁不是過好小日子、養活老婆孩子的個人追求。讀辛棄疾的詞作,常有迴腸盪氣、慷慨激越的熱血沸騰。古時的詞,即是今日的流行歌曲,如果這樣對接,那就可以理解為,辛棄疾不以兒女情長、傷春悲秋為主風,而是演繹著更宏大的主題,用文字演繹時代的旋律,使千年之後的我們能感同身受。

獨愛辛棄疾的鐵血,認為他是雄才與偉略兼具的真男子。辛棄疾的喜愛者,更願意親切地稱他為「稼軒」,這個名字更加順口,有一種朋友間的親近感。

稼軒不是躲在角落裡發牢騷的憤青,他是敢想敢為的行動者,曾經躋身主流的開拓者,他有氣吞山河的勇氣和拼勁,他的愁不是平安盛世裡的對月空吟,而是亂世裡的金戈鐵馬、顛沛流離。這樣的男人,獨具一種魅力,這種吸引是紮實而厚重的,不是淺薄的費洛蒙揮發,而是讓人真心想要接近,讀懂他的故事。即使是時光不能倒流,也要自己坐下來,手端一杯烈酒,細細品讀稼軒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用如今流行的「暖男」一詞,來形容蘇軾、秦觀、柳永等人應該都挺恰當,因為他們寵妻寵得都很明顯。但若是把這個詞和向來被稱作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連在一起,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奇怪。但在辛棄疾一生所作的600多首作品中,仍舊有這們一首與眾不同的詞,名叫《浣溪沙·壽內子》。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其妻範如玉的,為了慶祝她生辰特意所作。
  • 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李清照詞裡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女子的愁;南唐後主李煜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君王的愁;陸遊也曾寫「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這是與愛情有關的愁。古往今來,無論浪漫主義詩人或是現實主義詩人,無論豪放派詞人或是婉約派詞人,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憂愁」,縱然豁達豪邁如辛棄疾也無例外!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小說,詩詞往往不需要慷慨激昂的豪言,也不用費盡心思的布局。只需小小情趣透過筆尖流露,就能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復,讓人難以忘懷,浮想聯翩。大氣磅礴的文筆其實就是一種帶有韻味的文筆,也可以說是一種有意境的畫面。
  • 辛棄疾愁緒最深的一首詞,內心有萬般愁苦卻不能說
    在歷朝歷代文人的詩文裡,秋也意味著悲,固有「悲秋」一說,唐詩、宋詞、元曲中借秋抒發情懷的名篇亦不勝枚舉,如柳永的「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欄橈」、 李清照的「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辛棄疾的「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等,說不完、道不盡的愁苦。讀書的時候看到這些詩詞,偶爾也會覺得自己跟作者有同樣的體會,也愁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超然的一首詞,節奏明快,充滿樂趣!
    宋朝最著名的兩位詞人,非蘇軾和辛棄疾莫屬(並稱為蘇辛)。這兩位詞人,都是偉大的豪放派詞人,著有許多名篇。本篇主要介紹辛棄疾的詞作。辛棄疾是一個將士,曾經南徵北戰,頗有男子氣概,其許多詩歌之中均體現了這種豪氣。豪放派詩人不是都寫豪放詞,偶爾也會寫婉約詞。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辛棄疾一首出神入化的詞,開篇諷刺,讀完才知道是經典
    而且在辛棄疾的詞當中,我們還經常能夠發現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作品。就如同我們非常熟悉的,「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像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還有「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不同的心境,辛棄疾就會用上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書寫。所以,我們之所以稱讚辛棄疾作詞了不得,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他對於每種風格的詞作,都可以信手拈來。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卻一開頭就出神入化,讀後大呼過癮
    他便是南宋時期的辛棄疾,現存宋詞629首。而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的蘇軾僅有362首。當然本文不是要比較他們現存宋詞的數量多少,而是以此來說明我們從課本上所熟知的宋詞是九牛一毛。也就是說辛棄疾、蘇軾等詞人還有很多冷門的詞作,值得我們去品讀。本文就讓我們先從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滿江紅·點火櫻桃》,來共同品讀它的藝術魅力。首先,這首詞是辛棄疾的一首政治抒情詞。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通常在人們眼中,辛棄疾是一位慷慨豪放的詞人,也是一位威武生猛的英雄。其實,鐵骨硬漢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 辛棄疾這詞共10句就有7個問句,個個問的刁鑽,一氣呵成勢如破竹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熱鬧非凡,但濟南有兩位詞人,是世人無法忽視的存在,他們就是「濟南二安」,女的是千古才女李清照,男的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世人都說詞國皇后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一代宗師,她的浪漫和悽美令人心醉;而詞中之龍辛棄疾則是豪放派大伽,他的慷慨豪邁令人振奮。
  • 辛棄疾的這首詞,被當作「情詩」,寫出人生境界,叫人拍手叫絕
    生活有很人可能會疑惑,通透的人生究竟是怎樣的,其實這其中的道理也並不是什麼絕大的奧妙,只要是可以真正地把握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那在任何人生難題中都可以需找到真正正確的答案。雖然說這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太過於玄妙,但這其中的道理卻並不是那麼晦澀難懂。
  • 張孝祥的一首水調歌頭,舒捲自如,一氣呵成,更充滿了浪漫與豪情
    不說嶽飛、文天祥,也不提辛棄疾和陸遊,南宋時還有一位50多歲的書生也臨危受命,卻高唱凱歌。另一位才子有感於他的事跡,也躍躍欲試。下面介紹張孝祥的一首水調歌頭,舒捲自如,一氣呵成,更充滿了浪漫與豪情。水調歌頭·和龐佑父宋代:張孝祥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 李清照滿腹愁緒,寫了一首傷感詞,開篇14個字,成為詞中「另類」
    說到李清照,想來大多數人是不陌生的,對於這樣一位如此出眾的女性詞人,對她的印象我一直都是充滿了好感,在我眼中,李清照的一生是坎坎坷坷,沉沉浮浮。也許這就是時代的原因從而造就了多情的才女。不同於男性文章的大開大合,或豪放,或濃烈,讓人讀後倍感衝擊。雖然也有一些男性的文學創作是婉轉之作,但是卻與女性的想法不同,這是男性創作的本身缺陷。就像是寫愁緒,李煜是婉轉詞人,在困居汴梁之時,李煜心有所感,心中愁苦,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
  • 李後主一首《浪淘沙》,寫盡心中千縷哀愁,所讀之人無不感同身受
    李煜在中國的詩詞文化之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後世人稱為千古詞帝。因為曾經身為一國之主,他既經歷了一國之主的榮耀時刻,也經歷了亡國之後的悽涼,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感覺到濃濃的悲傷之感。這樣的人生經歷,為李煜後來的詩詞創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為他詞中的悲傷之感,大多源自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讀他的詞,總能讓人感同身受地陷入悲傷中。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雖然辛棄疾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不如意,作為當時堅定的主戰派,他一直堅持收復北方的失地,但是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卻是一味講和,這也使得辛棄疾一直是被人壓制,始終是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內心痛苦不已,所以後來他被人彈劾,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饒。
  • 辛棄疾最孤寂的一首詞,孤寂的讓人心疼,最後一句已成經典
    辛棄疾就像南宋時期出現的一匹「戰狼」,他年少成名,之後一直不被重視,費盡心血向當時的朝廷提出的抗金政策,也一直不被採納。自己滿懷壯志而老大無成,心中悲憤無法抒發。、一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 辛棄疾很豪放的一首詞,中間13字氣壯山河,卻透露著濃濃的悲涼
    一方面是混亂的時代給了英雄舞臺,另一方面也是時代改變了一些人的特性,讓本不是英雄的人變成了英雄,它們兩個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關係。既然有英雄生在適合的時代,也一定有一些潛在的英雄生錯了時代,他們與時代相抗爭的歷史,將會變成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悲劇。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他便是和蘇軾齊名的辛棄疾,56歲的他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這首詞名為《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可以說,辛棄疾詞風的全面都達到了同時代的高峰。在辛棄疾這麼多的詞作中,如果讓每個人選出一首自己喜歡的詞作的話,要做出這樣的一個選擇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辛棄疾《賀新郎》·詞意圖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問題,還是辛棄疾本人最具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