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既是個名詞,也是個動詞。如果是動詞的話,其詞面意思,就是勞作和行動。
人類從非洲大草原走出來,就離不開勞動,尤其是直立行走後,騰出的雙手,就是為勞動而準備的。
勞動,主要是指體力活動,但同時,也指智力活動。
勞動,是在人類基因中就已經寫好的密碼。人類從小嬰兒起,就知道手拿各種工具,去探索世界。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想自己用勺子自己吃;還拿不動笤帚的孩子,就想自己拿笤帚像大人那樣去掃地。孩子長大以後,受到的教育和薰陶不同,對勞動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這與基因無關,而與教養有關。
勞動,是一種傳統美德。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人們都喜歡勤勞的人,沒有人喜歡連油瓶倒了都不願扶一把的人。因為,勞動是一種美德,所以,才有了人們爭當勞動模範的社會風氣 ,才有了辛勤勞作、不怕辛苦的勤勞之家的美譽。
勞動,尤其是辛勤勞動,是致富的最好途徑。一些辛苦工作的人,收入一定比懶惰的人高,生活也不會差到那裡。村裡的一位鄉黨,人懶嘴笨,整天在村裡遊蕩,看誰家有事搭帳篷待客,他既不去幫忙幹活,也不會封禮,只會白吃白喝幾天,還對別人說,他又賺了幾天,殊不知,他的光景是越過越差。一個巷子裡,人家都是高門大屋,而他家還是六十年代的土胚茅房。魯迅先生說出了勞動與成就的關係,他說「偉大的成績和辛勤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
勞動,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每年,農民們春耕秋收,每到秋收季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前幾天回村,一位發小剛從桃樹地裡回來,在路上,我們見面了,我問起他今年桃的收成怎麼樣,他高興地對我說,今年能賣好幾萬,那種幸福、那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勞動,還是一個人延年益壽的路徑。在我國的長壽之鄉,廣西的巴馬,隨處可見八十多歲的老人,仍然在地裡幹活的身影。城裡的老人,每天去公園、廣場鍛鍊,哪有在空氣新鮮的地裡幹活,舒展筋骨來的自然和愜意。當然,這種勞動,是老人力所能及的勞動,是儘自己能力的一種活動。
勞動是光榮的,也是偉大的,讓我們每個人都熱愛勞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