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興老劉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希望你們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的!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歸隱,和歸去、隱沒、消失,等等,有牽連。但按照《易經》的思想,這又是無法避免的。有來必有去,有得必有失,有明必有暗,有生必有死……歸隱,同時是一個自然的話題。雁來了,雁又去了,這是歸;花開了,花又落了,這是歸;人來了,人又走了,也是歸。剪不斷的煙雨濛濛,數不清的花蕾粉紅;綠樹掩隱林中小徑,雀鳥快活是林中的精靈。但當青果代替花蕾的時候,春天已經悄然離去…
春天不知帳然,悵然的是留戀春天的人。當累累的葡萄呈現瑩瑩的淡紫,當串串的荔枝映紅了晚霞,夏天已經完成使命,在人們品嘗甜美的時候消失……夏天沒有遺憾,遺憾的是朦望蕭瑟的人。當光滑的額頭不再光滑,修起了歲月的溝壑;當濃密的黑髮不再濃密,還未聰明但已經絕頂;青春就已經歸隱了……這,就是人生。
《易經》說的「歸」,則有婚嫁的意思。嫁,也是歸,也是一種人生的歸宿。天地不交合,就不會有萬物;男女不婚嫁,就不能傳宗接代。嫁,是天經地義。在古代,女人的婚嫁被看成是最大的「歸去」,所以有許多的講究。比如,女人的主動,就違反了夫唱要隨的原則,被認為不正,以致兇險。不像現在的女人,在山坡上高鹼:愛你愛到天荒地老,要啃就啃你一口。春秋時代,還流行正夫人的妹妹從姐姐嫁去為妾的風俗。雖說衰的身份低下,不像正夫人,但只要堅守本分,也不會有災難。
想嫁的人,往往嫁不出去;不急於嫁人的,往往就有許多人登門說親。用這個事例想說明的是,歸,不是歸隱的路。表面的華麗,並非內在的圓滿。身份高貴,品行高尚,而衣著樸素,則有圓月的光輝。如果是女人,如果想嫁人,品德永遠比打扮重要。這是古人說「歸」的要義。前進到了盡頭,就要返回了。山登上了頂巔,就要下來了。
人到了老年,就要離開工作退休了。有才華的人出現,你就要主動讓位了。這都是歸隱!歸隱既是無奈,也是美德;更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事。有過一個著名的公報,說:儘管我們國家的制度不同,但我們的目的地是相同的。我們都是要把我們的國家與人民帶到一個富裕與文明的未來。這叫殊途問歸。當你要歸隱的時候,你要擊高歌。歌唱自然而然,歌唱韻味悠長。既然,一切事物和人,都回到應該回到的地方——歸隱。那我們何不目光放遠,事先籌謀?
《周易》中的智慧高深,但想要讀懂卻並不容易,老劉身邊的朋友經常會跟我抱怨,說《易經》全篇都是古文,艱深晦澀,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
每次遇到這種問題,我總是向他們推薦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我老爹已經看了不下10遍了,經常對我念叨說這本彩圖的周易讓他受益匪淺。
很多人看過之後也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
600多幅彩圖,按圖索驥,用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掌握精髓。
下面是購買連結:書不貴,一次讀懂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讓成功多一次可能!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