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確診之前,我都沒想到會是這樣。」
回憶起這段艱難困苦的過往,鄭煜妍的父親每每都忍不住落淚。
自孩子出生以來,整整一年的漫長時光——她沒能感受父母的擁抱,在大多數痛苦煎熬的日子裡,都是面對著冰冷的儀器、時好時壞的病況、家人們擔驚受怕的目光……以及,對未知世界的無助與恐慌。
這原本是一個平凡幸福的五口之家,爺爺奶奶忙於種田,以務農為生;鄭偉在外打工,而懷孕的妻子柯春燕一心一意在家養胎。他們的家算不上富裕,但日子過得平穩安定,家人之間相處和睦,也從沒有過爭吵。
2019年11月8日,在所有人歡天喜地的期待中,鄭家終於迎來一個新的生命——女兒鄭煜妍。
但飽含喜悅的他們都沒想到,10個月後,一場噩夢就要開始了。
2020年9月,距離鄭煜妍周歲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鄭偉突然發現孩子肚子變大,並伴隨高燒不退的異常症狀。
起初所有人都以為孩子是積食了,稀裡糊塗跑了幾家診所,開了一些治積食的藥,可很長時間也不見好轉。一直持續到10月7日,鄭偉帶鄭煜妍前往黃石三醫院做了B超,醫生說孩子肝脾過大,需要去上級醫院做檢查,他們那邊治不了。
一家人聽到這裡,頓時意識到事態嚴重。緊跟著,10月8日他們將鄭煜妍帶往武漢兒童醫院,做了CT,又抽了血,還做了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檢查,發現孩子腹中竟有個腫瘤狀異物。
「當時我整個人都蒙了。」鄭偉說道,「孩子一直很健康,身體沒什麼問題,怎麼突然就生病了呢?」
鄭煜妍是他們唯一的孩子,剛出生時,全家人就對她寄予了許多希望。鄭偉絲毫不敢耽擱,在醫院的安排下,還不到一歲的鄭煜妍被推入了手術室,於10月14日進行了痛苦的活檢手術。
手術整整持續了3個小時,鄭偉和妻子守在門外,一時只感到心如刀絞,度日如年。
為人父母,他們也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覺得很內疚,很自責。」鄭偉說,「我們沒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也不能代替她受苦受罪。」
儘管活檢手術很成功,鄭煜妍也慢慢甦醒過來,但她的身體實在太脆弱了,身上插滿了管子。手術後傷口慢慢在癒合,她經常會無意識地抓撓自己。
夫妻二人為此徹夜不眠,一邊陪孩子打消炎針,一邊按住她的手不讓亂抓,這些天的焦慮與煎熬無人能體會。
10月17日,活檢結果顯示炎症反應,但具體什麼病依然是一團迷霧。醫生又讓鄭偉帶女兒去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那應該是我第一次崩潰吧。」
剛一來到血液科,醫生就給孩子抽了十二管血。那時手術帶來的創傷還沒恢復,鄭煜妍臉色煞白,小小的身體蜷縮成一團,她還不會說話,只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無助。
鄭偉望著昏迷不醒的女兒,內心焦灼卻無能為力。檢查結果遲遲不出,她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到22號那天刀口直接撐開了,積液瘋狂往外流,孩子連哭出聲的力氣都沒有。
外科醫生趕來做抽水處理,但抽水又不能抽太多,積液裡面全是營養。直到情況稍微有一點好轉,醫生又說要給孩子做骨穿、做基因檢測,可她的身體早已被折磨得千瘡百孔,不成人形了……
「那是我們最迷茫的一段時間。」夫妻二人說道,「心疼到麻木了,看著孩子難受,都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出檢查結果的時候,距離孩子發病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
11月24日,鄭煜妍被確診為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聽到這裡的鄭偉眼前一黑,直接跪倒在地上,整個人幾乎失去知覺。
住院檢查至今,直至出結果之前,已經花去家裡十多萬元。家中老人都是普通農民工,妻子懷孕後沒有上班,全家沒什麼積蓄,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可孩子治療流程還沒開始,便欠下五六萬的債務。整個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鄭偉在外打工,他一邊照顧孩子一邊上班,時常感到力不從心。
醫生說,孩子要先進行幾次化療,後期還有重要的移植手術,治療過程漫長且遙遠,所需的費用更是無法填補的黑洞。而自今年九月以來,昂貴的醫藥費已累積成了債務,不知不覺將這個貧困的家庭壓得支離破碎。
面對今後連飯也吃不起的艱難生活,鄭偉時常感到非常痛苦。一邊是躺在病床上,努力求生的小女兒;一邊是經不住風雨,即將垮塌的家……他迷茫了很長時間,終究選擇努力一把,拼盡全力挽留女兒的生命。
「孩子很小,我們還不能放棄。」鄭偉說道,「本來就該健健康康地長大,不管我們多麼困難,都不能剝奪她成長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