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推薦的小兒積食水,聰明媽媽學一學,孩子不積食少生病!

2020-12-12 葉醫生在科普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飲食也在發生變化,有些小孩過早地接觸到一些不適合他們的食物,就會出現很多以往沒有出現的問題,有些父母抱怨,以前生活條件那麼差,吃不飽穿不暖的,也沒現在孩子這麼多病!

其實問題也就出在這,現在的孩子每餐有魚肉,營養花樣多,零食不離手,上一餐還沒消化完,下一餐又來了,而且每餐都是色香味俱全,孩子很容易出現肚子脹、消化不良等問題。

孩子積食時,身體會有這幾個變化,家長要當心

1、舌苔變白:其實孩子若有積食,不光舌苔會變白,還會呈現出厚膩的狀態,孩子舌苔中間對應的是中焦脾土,如果有積食,舌苔中間的位置就會有變化。

2、睡眠不安穩:所謂食不和則臥不安,如果孩子突然睡眠變得不安穩了,夜裡翻來覆去,鬧覺嚴重,還有的孩子喜歡趴睡,都要考慮一下是否積食了。

3、情緒變化:孩子脾氣變得暴躁,粘人,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想要發火,每天要大哭大鬧好幾次,尤其是之前不這樣,最近突然的情緒不穩定,也要考慮積食的原因。

4、食慾變化:食欲不振是積食比較初期的變化,一般來講小孩是比較愛吃飯的,但是若是突然食欲不振,不愛吃飯了,或者吃飯時間變長,原本一頓飯20分鐘能吃完,現在要40分鐘了,孩子則有可能是積食了。

5、有口氣:有的父母會用孩子的口氣來判斷消化情況,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後聞一下孩子的口氣,如果有比較重的酸腐氣味,則是積食的表現,要注意素食,促消化。

羅大倫推薦的小兒積食水,聰明媽媽學一學,孩子不積食少生病!

1蘇葉熬水

用蘇葉給孩子熬水能夠促進消化,緩解積食所引起的不適,如果孩子年紀比較小,不超過3歲,蘇葉的用量是3克,如果是3歲以上,甚至孩子五六歲了,就可以用6克的蘇葉,同時還可以加入1克的橘皮,注意用幹的橘皮,不要用我們平時吃的桔子皮,放在一起給孩子煮水喝,3歲以下一天喝90到120毫升都可以,分幾次喝完。

剩下的渣可以再繼續煮一煮給孩子泡腳,注意給孩子泡腳的水不要太熱,尤其是冬季的時候。

給孩子熬水喝的時候開鍋之後煮三五分鐘就可以了,這是入肺經的藥,取其輕清之氣,不需要煮太久。

2、柳果刺鋅

這是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整體性質比較溫和,口感孩子也能接受,柳果刺鋅中主要是用柳果、猴頭菇、山楂3味食材為主,配以麥芽、山藥、雞內金、橘皮、金銀花等為輔,促進食物消化,加快腸胃蠕動,減少積食對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市面上很多消食藥都是寒涼性質的,消洩力度過大,不適合寶寶嬌嫩的脾胃,柳果刺鋅是針對孩子而研發的,其原方出自明代醫家萬全的《育嬰秘訣》,整體是在顧護孩子脾胃的基礎上去調節積食的,而且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夠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所以家長可以放心給孩子喝。

積食的寶寶,日常堅持這幾點

中醫上講「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了解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就知道當孩子積食有脾虛,咳嗽痰多等情況時,應該注意哪些了。

不吃甜食,因為甜味會導致脾氣壅滯,反而生痰,也不利於化痰

肉蛋也要少吃,這類食物不利於消化,會讓脾胃的負擔進一步加重,導致積食更嚴重,脾生痰也會增多;

奶製品也不要吃,從中醫上來講,奶製品屬於養陰類的食物,會生痰,當然哺乳期的寶寶除外,這類小寶寶的主食是奶類,自然不能規避;

七分飽,吃得過多會使食物積滯脾胃,生痰化熱;

適當吃些白蘿蔔,或用白蘿蔔煮水,白蘿蔔入肺經,有通氣化痰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小兒積食最怕「一種水」,若孩子愛喝,衝走積食,脾胃越來越好
    孩子脾胃健康不健康,是每一位家長都很重視的「大事」。看著孩子吃得香的樣子,家長都會感覺到欣慰,但是,因為孩子年紀小,對飲食的控制力很弱,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就會敞開肚子一個勁的吃,一不注意就積食了。千萬不要小瞧積食對孩子身體的影響,孩子積食就想是一根「導火索」,稍微不注意,就能夠迅速的引起其他的問題,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影響。
  • 3種零食正在偷走孩子的身高,易積食不長個,提醒:9歲前要少吃
    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積食的情況,媽媽們也常常為了孩子反覆積食而犯愁,而孩子之所以發生積食,跟平時的飲食息息相關。一、醫生提醒:3種零食正在偷走孩子的身高,易積食不長個,9歲前要少吃1、油炸零食:現在油炸零食很多孩子都喜歡吃,但是油炸零食的熱量和脂肪都比較高,也沒有什麼營養,若是吃多了容易增加孩子脾胃的負擔,消化不良。
  • 橘皮和它是「絕配」,泡水喝點,調脾健胃,積食不來少生病
    橘皮和它是「絕配」,泡水喝點,調脾健胃,積食不來少生病《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個方子,對於小兒積食百試不爽,它就是猴菇鋅棘,其中添加了牛磺酸,低聚半乳糖等微量元素,有助於胃液的分泌和提高腸道菌群的活性,加速食物消化。葡萄糖酸鋅還能夠促進身體鈣的吸收,促進骨骼發育。
  • 9歲男孩一年長高20公分,父母分享:多做3事,孩子不積食長個快
    而翰翰之所以之前很瘦小矮小,是因為積食導致脾胃差而引起的,因為餵養不當,不注重飲食,翰翰一直不愛吃飯,胃口比較差,而且舌苔總是厚厚白白的,還有很重的口氣,不是經常腹痛,就是經常感冒發燒。後面翰翰的父母帶去檢查,才知道翰翰已經是長期積食,導致的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吸收不了營養,所以才不長個,體抗力差,總是生病。
  • 為什麼孩子總是生病?醫生忠告:和運動少無關,父母這習慣是禍首
    許多父母和老人都會經常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愛生病,整天感冒發燒的,家裡的藥都一箱一箱的了,以前條件那麼差也沒有這麼多孩子生病,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在中醫上看來,孩子容易生病與脾胃相關,積食導致脾虛,而脾虛生百病。
  •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愛積食生病的娃記住這原則!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燻烤傷脾胃;這個中醫育兒歌裡基本講出了育兒的最關鍵地方,飲食搭配,調理脾胃,少吃不合適的藥。在中醫上看來,百病之源是積食,冬季生病的孩子最多,因為冬季積食的孩子最多,孩子一旦積食,父母不會處理,就很容易生病了,而且冬季氣候乾燥寒冷,易感外邪。
  • 6歲女童身高1米41,醫生:別讓娃積食,3個好習慣孩子少生病
    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花才6歲,去學校報導,引起了同學老是的注意,原因是小花才一年級身高就一米四一了,遠遠超過了全班的同學,比男同學還高。經過了解後才知道,小花這孩子從小很少生病,更是沒有住過院,偶爾有幾次感冒,也是自然好了,很少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常生病發燒、咳嗽、喉嚨發炎等等。於是,大家紛紛問家長,怎麼帶出這麼好的孩子的。原來小花的爸爸是內科醫生,面對大家的疑問,小花爸爸表示,想讓孩子少生病,多吃飯長高個,那就是養好孩子的脾胃,別讓孩子積食!
  • 消食冠軍已公布,不是山楂丸,常吃,消積導滯,孩子或少生病
    小孩的脾十分嬌弱,中醫上講,小兒脾常不足,而脾又是後天之本,若是脾養不好,那孩子肯定就經常生病,導致脾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積食,所以也有積食一來百病生的說法。經常飲食不節,孩子偏食,喜歡吃的食物吃得太多,或者帶著情緒吃飯,日常護理不周,受涼等,都會導致小兒積食。
  • 小兒出現病症90%都因積食,白芝麻和它泡水,是積食脾虛的「宿敵」
    根據2020年大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分析,有超過90%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有積食的情況出現,而且出現小兒積食的幾乎全是8歲年齡以下的兒童,而且積食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有超過75%的孩子感冒,發燒,咳嗽,營養不良,身體發育遲緩都是身體長期積食造成的,家長一定要重視積食,在很大程度上,家長對待積食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身體發育的速度
  • 1「果」是小兒積食的「宿敵」,堅持常喝、做好2事,積食自消
    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更是對孩子寵愛有加,各種零食從不間斷,大魚大肉也是家常便飯,家長經常讓孩子這樣吃,忽略的孩子脾胃的消化能力,時間長了孩子身體很容易積食。小兒積食現在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飲食不健康引起的,孩子的脾胃比較嬌嫩,飲食不當會導致身體消化不良,長期以往會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引起積食。
  • 從業60年兒科教授:常用這物泡水喝,娃不積食,脾胃更好,少生病
    昨天育兒群裡有個家長發了張孩子舌苔的圖,問孩子是不是積食,需不需要吃藥啊?從圖片上看,舌苔中間位置發白變厚,略微有些黃,是積食鬱熱的表現,確實應該調理,但重點是在給孩子調理的同時一定要了解積食的怎麼回事,預防大於治療,尤其對於孩子,我們一定要「治未病」。
  • 首次公開:91歲院士,5個重孫從不積食生病,只因常做2件事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表現出積食的時候就及時幹預,而且積食對孩子日常的成長發育也非常有影響。肖院士,91歲高齡了,研究小兒積食50餘年,發表過數十篇關於小兒養護的文章,但卻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積食的困擾,他深知要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影響。
  • 5歲男娃個頭高,很少跑醫院,奶奶說講究這4事,孩子遠離積食
    瑞瑞媽也不藏著掖著,她告訴寶媽們,說瑞瑞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一個讓家長比較省心的孩子,也很少生病,平時即使是感冒咳嗽啥的,都比較少,就算真的生病了,一般都可以自我恢復。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容易生病,也難好,一直反反覆覆。而瑞瑞之所以能夠那麼健康,瑞瑞的奶奶功不可沒。瑞瑞奶奶退休前是縣城裡面的中醫,對小兒養育很有一套,幫助孩子調理身體,對瑞瑞奶奶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 中醫解讀小兒積食,常用這物泡水喝,趕跑積食,孩子長高個
    關於孩子的脾胃,有一個問題經常出現,就是小孩子特別容易積食,當然這也是小孩子的特點。那麼小兒積食到底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孩子營養過剩或者吃得太多,超過了本身脾胃的工作運轉能力,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漸漸地孩子脾胃功能就會受到損害,時間長了,會導致孩子的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積食,或者說食積。
  • 積食的推拿方法,動態教學圖一學就會
    積食會引起很多的併發症,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大便乾燥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等症狀。 嚴重的甚至引起孩子發燒咳嗽等,長期積食會引發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
  • 5歲男童積食太久身高僅92CM,大夫:這3件事不注意,孩子長不高
    省兒童醫院的田主任檢查了小哲的一系列狀況之後,得出結論,小哲吸收能力非常差,應該是之前積食過很長時間,現在是脾虛的厲害,也就是中醫上面說的無形積,要改變小哲發育遲緩,身形矮小的問題,要先消除積食,提高脾胃功能,這些都做到了,孩子的身高自然也就好了。
  • 關於小兒積食,這4點一定要提醒家長
    紅霞接過體溫計仔細看後說:「來,讓孩子伸來手,讓我摸摸孩子手心、腳心發熱不?」又過了一會兒,紅霞對孟婷說:「從症狀上看,您孩子這次是小兒積食引起的發燒」孟婷詫異的問道:「不會吧?紅霞店長,我孩子每次吃這麼點,怎麼還積食了呢?」
  • 孩子積食老生病,多半是脾臟虛弱,積食的8種危害,家長別忽視
    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對於祖國來說是希望,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但是,要想讓孩子茁壯的成長就需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若孩子的飲食出現了問題,那麼,身體的健康也就會受到困擾。飲食不當很容易導致脾臟虛弱,脾虛就特別的容易積食,積食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 好媽媽勝過好大夫?!咳嗽君來襲第六季 - 拷貝
    專家有話說遇到孩子積食,很多家長就是想再給孩子吃點能「消食」的食物或藥物,其實再好的消食藥也還是要進入胃腸,經過一番周折才能起效,而且過用消食藥反而有損腸胃,小兒推拿的方法反而是此時最好的治療方法,直接通過經絡調理脾胃運化,直接幫腸胃「消食化滯
  • 積食不是「啞巴」,出現5個跡象,十有八九是積食來了
    天氣越來越冷,每天兒科診室裡都擠得滿滿當當的,發燒感冒的孩子,來不及打疫苗就流感了,父母緊張焦慮,又不斷抱怨,孩子一到秋冬季節就整天生病,也不知怎麼回事,免疫力特別差。其實這在中醫上有解釋,積食一來百病生,當孩子經常積食時,他就會經常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