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好狠心!4月大女嬰住院,父母直接「送去火葬場」蓋棺等死

2020-12-12 籃囚l

越南:好狠心!4月大女嬰住院,父母直接「送去火葬場」蓋棺等死

親生骨肉還沒斷氣,竟有父母會將孩子放進棺材裡等死!越南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重病,在醫院動了兩次手術,醫生要父母做好心理準備。沒想到,父母不只心理做好準備,實際行動也開始準備後事,直接將女嬰送到火葬場、放進棺材裡,讓她獨自等死!

據越南媒體《kenh14》報導,越南警方前(26日)公布這起案件的詳細案情,女嬰的父母分別是30歲、25歲,女嬰出生後身體出問題,在胡志明市第一兒童醫院接受了17天的治療,期間動了2次手術。醫生表示,女嬰的預後狀況不佳,後來又住了13天醫院,所以告知她的父母,要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父母想了想,告知醫院「想帶孩子出院」,理由是要帶她到廟裡,祈求讓孩子活下去。不過,實際上他們卻把女嬰送到火葬場!工作人員表示,看到父母將女嬰放進棺材、蓋起來,但女嬰當時明明就還在呼吸,讓他整個看傻眼。

火葬場當天下午就叫救護車將女嬰送回醫院,但是經過急救,她還是在晚間過世。一名曾經在殯儀館工作的人火化師表示,越南醫生如果叫家屬做好心理準備,通常都很準確。許多人表示女嬰的父母這樣做沒有道德感,但也能理解他們的痛苦。

相關焦點

  • 墜樓女嬰父親現身醫院,稱因輿論壓力被迫住院,自言重男輕女
    題目: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父親稱由於輿論壓力被迫住院,自言自語近日,河北石家莊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被親生母親從五樓摔下,受傷後,父親一直拒絕住院,還聲稱「在家養就好」。這件事曝光後在網絡上引起了輿論的關注,當地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將女嬰送往醫院救治,現在並沒有大礙,但仍可能留下後遺症。一開始,每個人都認為女嬰的父親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才放棄把孩子送去看病的,但是結果顯示我們都錯了。
  • 石家莊女嬰墜樓事件追蹤:女嬰或有後遺症 其父重男輕女
    石家莊女嬰墜樓事件追蹤:女嬰或有後遺症 其父重男輕女時間:2020-12-09 14:40   來源:上海熱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石家莊女嬰墜樓事件追蹤:女嬰或有後遺症 其父重男輕女 近日,河北石家莊4個月大女嬰被母親扔下樓一事,引發網友強烈關注,大家在譴責其父親不負責任的同時,最擔心的還是女嬰的安危
  • 4個月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父親自言重男輕女
    「經過檢查,發現女嬰顱內有出血情況,從神經系統的損傷角度來看屬於重度損傷,「還是比較嚴重的,存在留有後遺症的可能。」」近日,一則河北石家莊4個月大的女嬰從5樓墜落受傷後,父親拒絕讓孩子住院治療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據了解,孩子墜落後被送往醫院救治,經診斷,腦部、肺部、腎部等多處受傷。
  • 石家莊4個月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父親自言重男輕女
    近日,石家莊橋西區康泰園小區一名出生僅4個月的女嬰從5樓墜落,父親拒絕送醫治療事件引發網友持續關注。12月8日,石家莊市橋西區友誼街道辦事處發布通報稱,墜樓女嬰已被送往兒童醫院住院治療,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 石家莊4個月女嬰墜樓:對不配做父母的人,真沒辦法了嗎
    河北石家莊,一名4個多月大的女嬰從5樓墜落,因為落在1樓上方的防護網,孩子萬幸保住了生命。這一驚險事件還有更令人錯愕的細節:孩子已是二次墜樓,父親多次拒絕救治……輿論一片譁然,憤恨的網友們也在思考一個法律問題:對那些「不配」做父母的人,真的拿他們沒有辦法?
  • 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其父稱因輿論壓力被迫住院,自言重男輕女
    文/小何社會論標題: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其父稱因輿論壓力被迫住院,自言重男輕女近期,河北石家莊一4個月大的女嬰被親母從五樓扔下受傷,其父一直拒絕住院治療此事被曝光後在網上引發輿論,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及時將女嬰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現已無大礙,但還是有可能留下後遺症。起初,大家都以為女嬰父親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才放棄將孩子送醫治療,但結果顯示我們都錯了。
  • ...最新消息:墜樓女嬰父親因輿論壓力才讓住院 墜樓女嬰或有後遺症...
    河北石家莊,一名4個多月大的女嬰從5樓墜落,因為落在1樓上方的防護網,孩子萬幸保住了生命。  這一驚險事件還有更令人錯愕的細節:孩子已是二次墜樓,父親多次拒絕救治……輿論一片譁然,憤恨的網友們也在思考一個法律問題:對那些「不配」做父母的人,真的拿他們沒有辦法?
  • 女嬰墜樓受傷,父親拒絕住院治療!稱「一般三樓是摔不死人的」
    近日,河北石家莊 一名4個月女嬰從5樓墜落受傷 父親拒絕住院治療,並稱「養養就好了」>11月30日,河北石家莊 一段視頻顯示 一名女嬰全身赤裸 只穿了一個紙尿褲 被一位快遞員發現後將其抱起 現場群眾表示 「女嬰是從5樓墜落的」
  • 狠心父母將剛出生不久的女嬰放進手提袋遺棄田邊溝渠
    狠心父母將剛出生不久的女嬰放進手提袋遺棄田邊溝渠!據報導,12月12日上午7時50分許,溫州樂清柳市分局接到報警稱,湖西村一田邊溝渠中有一個嬰兒。接到報警後,民警不到十分鐘就趕到現場。醫護人員給女嬰洗了個澡,又交給民警。目前,嬰兒被民警送到當地的婦幼保健院照顧,民政部門也啟動救助程序。警方正在積極尋找嬰兒的父母。看著嬰兒,心裡真是又心痛又憐愛!都說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爸媽、長輩的心肝寶貝,但是我們也總會看到有遺棄嬰兒的新聞,有些遺棄的地方還比較偏僻,等到發現時孩子已經死亡了。真是讓人感到心寒。
  • 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父親自言重男輕女,女嬰已是先後兩次墜樓
    12月8日,石家莊市橋西區友誼街道辦事處回應女嬰從5樓墜落,父親拒絕送醫治療事件發布通報稱,目前墜樓女嬰已被送往兒童醫院住院治療,生命體徵平穩。石家莊4個月墜樓女嬰所居住小區然而據住在此地多年的鄰裡反映,11月30日女嬰的墜樓事件,已經是第二次發生了。
  • 零下25度,2月大女嬰被遺棄馬路邊,網友: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父母
    可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一些父母,卻做出了有違天性、違背人倫的事情。 日前,在吉林雙遼市一2個月大的女嬰被扔在馬路邊上,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據了解,當時,當地氣溫低達零下25度,女嬰被人發現的時候全身冰涼。幸虧被及時發現,送往了當地派出所,所幸的是,女嬰除了渾身冰冷,並沒有其他問題。
  • 4個月墜樓女嬰或留後遺症,母親精神異常,父親:有兒子就有後了
    12月9日,據新京報報導,近日,石家莊橋西區康泰園小區一名出生僅4個月的女嬰從5樓墜落,父親拒絕送醫,引發網友持續關注。目前孩子已住院治療,醫生表示女嬰神經系統重度損傷,未來可能留下後遺症。據悉,孩子母親患有精神病,女嬰剛出生時就曾被其扔下。
  • 4個月女嬰墜樓,「不是第一次了」
    近日,河北石家莊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先後兩次墜樓,被送醫後,女嬰父親放棄治療。女嬰母親被指有精神疾病。針對該事件,12月8日,石家莊市橋西區政府通報稱,公安機關已經立案,按程序對女嬰母親魏某開展精神疾病司法鑑定。相關部門已經啟動社會救助程序。
  • 愚昧父母,墜樓女嬰父親拒絕治療:醫院細菌多,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墜樓受傷女嬰父親回應拒絕治療:醫院細菌多,最好的醫生是自己。12月6日,河北石家莊,4個月女嬰從5樓墜落受傷,父親拒絕治療。一位愛心媽媽稱,孩子腦部、腎部、肺部多處受傷,因監護人不願治療,想幫也幫不了。孩子父親認為,醫院細菌太集中,自己會嬰兒護理,受傷就該多睡覺。
  • 墜樓女嬰父親發聲:因輿論壓力才讓住院,跟著我沒那麼多毛病
    墜樓女嬰父親發聲:因輿論壓力才讓住院,跟著我沒那麼多毛病。墜樓女嬰父親拒收愛心衣物。12月9日,河北石家莊,4個月墜樓女嬰父親現身兒童醫院。該父親稱,孩子跟著自己也沒那麼多毛病,因輿論壓力才被迫住院。有愛心人士給孩子送來衣物,女嬰父親拒絕接受。
  • 「被墜樓」的女嬰背後,是不配為人的父母
    當你試圖從零散的採訪報導中抽絲剝繭,會發現可以拼湊出這樣一個「問題家庭」的圖景——女嬰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在女兒出生不久後曾將其扔下樓,此次女嬰二度墜樓後,該女子已被送去治療;除了墜樓女嬰,這家很可能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大女兒,曾被母親趕出家門,在寒冬的室外待了一夜,目前疑似由祖父母照顧
  • 「女嬰墜樓」暴露父母監護失靈,國家幹預如何及時有效處置?
    」,此時應該排除女嬰父母的監護● 這個案例表明,國家對父母監護的幹預在實踐層面又往前走了一步,但是怎麼才能走得更順暢,還需要更加明確的指引近日,河北省石家莊橋西區康泰園小區一名出生僅4個月的女嬰從5樓墜落,父親拒絕送醫治療事件引發網友高度關注。
  • 河北石家莊4個月墜樓女嬰或留下後遺症
    近日,石家莊橋西區康泰園小區一名出生僅4個月的女嬰從5樓墜落,父親拒絕送醫治療事件引發網友持續關注。12月8日,石家莊市橋西區友誼街道辦事處發布通報稱,墜樓女嬰已被送往兒童醫院住院治療,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 墜樓女嬰或有後遺症 其父重男輕女其母精神異常
    關於此次女嬰墜樓的原因,12月8日,鄭某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自己的妻子魏某「愛鬧脾氣,可能是她發脾氣的時候不小心扔下去的。」女嬰家所在的小區是個老小區,據住在此地多年的街坊鄰裡反映,11月30日的墜樓事件,已經是第二次發生了。住在同單元4樓的住戶周清(化名)回憶,孩子剛出生六七天時就墜過一次樓,當時樓下還沒裝防護網,女嬰直接掉到一樓的小院裡。
  • 石家莊女嬰幾次被扔下樓,背後其父母不配為人,最新情況
    其父親還自稱是學中醫的,給孩子吃壯骨顆粒和薏米粉,每次給女嬰灌將近一斤的奶粉,導致女嬰一直吐奶。 於此同時,居委會每次介入想將孩子媽媽送去精神病院,均被孩子爸爸拒絕,捐款、捐助什麼東西他都不要。但是相關部門不能因為遭到當事人拒絕而放棄救助,政府和社會的救助會一直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