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蒼朮、白朮不分,《神農本草經》只載「術」:」術,味苦,溫。主風寒溼痺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生山谷「。至陶弘景《本草經集注》,將術分為赤白兩種「術乃兩種,白朮葉大有毛作椏,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無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
蒼朮的產地,陶弘景認為「今處處有,以蔣山、白山、茅山者為勝「。陶弘景常年隱居茅山,煉丹修道,曾以茅山蒼朮製作術煎、術蒸贈於友人。後代本草典籍也多以茅山所產為佳,特稱之「茅蒼朮」。
泰同和本草工作室加工的平胃散,四種原料中,厚樸已在湖北恩施有固定渠道;陳皮一直是廣東新會十五年左右的老陳皮,這幾年雖然價格漲了不少,但採購沒有太大困難;炙甘草只用內蒙阿拉善野生甘草炮製,目前的小批量使用,這幾年供應也還穩定;蒼朮最早是用河南野生蒼朮,去年開始使用湖北英山GAP基地的英山蒼朮(也有批次會是英山野生品)。
一直有一個願望,如果能再把蒼朮升級為道地茅蒼朮,就可以加工出」頂配「版的平胃散了。但幾年下來,通過各種渠道,都沒有找到茅山所產蒼朮,有人告訴我,茅山蒼朮作為商品,已絕跡多年。難道,加工頂配版平胃散這個願望,只能是一個遙遠的夢了?
2016年元旦,利用假期,我專門來到茅山,一方面休息遊玩,一方面實地考查,希望能找到傳說中的茅蒼朮。
茅山古稱句曲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離南京、鎮江都不太遠,為道教名山,被列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相傳在漢代,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來此採藥煉丹,濟世救民,故後世稱做茅山。東晉葛洪曾在茅山抱樸峰修煉,著成《抱樸子》,南北朝陶弘景曾在這裡隱居40餘年,梁武帝常派使者來向其請教國家大事,有」山中宰相「的美名。
這幾天天氣不太好,全國各地都是重度霧霾天,這片深山也未能倖免,薄霧蒙蒙。
按照經驗,我們沿著山邊,順著偏僻的鄉道,希望能找到幾個山村,村子裡一般會有熟悉當地藥材的老人。不過幾十裡路下來,沒有看到村落,偶而能看到的建築,多是新開發的房產或養生中心。
在鄉道的盡頭,是一段未修好的土路,往右一轉,豁然開朗,原來是一處新修的道觀,道家師父注重養生,十道九醫,問問觀裡的師父,也許能找到點線索?
與觀裡道長交談得知,這裡是江蘇省唯一的一處坤道院,去年張至順道長曾在這裡傳道。
突然想起,去年春天李醫生曾說起張道長在茅山,我們還準備與油麻菜約個時間一起來看師父,但後來未能成行。道長夏天已仙去,無意中來茅山第一站,卻是去年想來而未來的地方。
談起蒼朮,觀裡有道長熟悉,」你說是石門蒼朮吧,只是現在少了,也沒有人挖,如果你十月份來,在山上還能看到「。
第二天一早,我先遊覽茅山景區,景區不大,乘著景區專門的交通車,半天基本可以遊完主要景點。
從茅山頂宮(九霄萬福宮)下來,有一條步道,走的人不多,非常幽靜。
沿途有以葛洪、陶弘景命名的小亭。
山腳下的喜客泉,用力拍拍手,就神奇地會有水泡從池底冒出來
華陽洞,相傳是曾隱弘景修行之所,指示牌上介紹,這裡的磁場很特殊
走馬觀花看過景點, 我繼續尋找蒼朮之旅。下山路上,一邊走一邊問,路邊土特產店出售的多是茅山老鵝和金蟬花、葛粉等,了解茅蒼朮的人不多。午飯時,又與飯店老闆聊起,老闆解釋,因為景區開發,山裡村子多已搬遷,現在山裡沒有人採藥種藥,不過前幾年曾聽說幾十公裡外,有一個村子有人種過藥材,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蒼朮、現在還有沒有。
飯店老闆講的藥材,會不會是茅蒼朮呢?既然有線索,就要去找。一路詢問,幾次錯路,半下午時,終於找到了曾有人種藥材的村子。樹林深處,稀疏有幾戶人家。
」蒼朮?不知道。我們這裡沒有人種藥材。我家是村子最後一家,再往裡就沒有路了「,我有些失望了。
從村頭返回的路上,一位背著鋤頭的老農從田裡歸來。」你找種藥材的?走錯路了。在你進村時另一條岔路上,有一處石頭房子——他們也是幫別人種的。「
沿另一條岔路過去,路口有一輛車子正在調頭,我向開車的年輕人打聽。他告訴我「就是這裡,種蒼朮的是我奶奶」。
老人介紹,蒼朮是城裡一位老闆五六年前種下的,種植面積不多,平時由她負責照看。我說想去看一下,老人帶上鋤頭,陪我來到蒼朮種植的地方。
蒼朮種在山腳下一片玉蘭林裡,地上部分已枯萎,從地上殘留的枝葉來看,數量確實不多。
應我們的要求,老人幫我們挖出一棵
敲開板結的泥土,是一團聚集在一起的蒼朮塊根,掰開斷面,白色的肉質裡,紅棕色的「硃砂點」非常明顯,嘗一口,是又苦又辛的味道。
我說想買一些帶回,老人說「不知道老闆賣不賣。你把電話留給我,我問下老闆,賣的話再打你電話」。
PS:
兩周後,老人打電話給我「問過老闆了,他現在不賣」。
看樣子,下次有機會,還得再去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