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不高雅?汪曾祺: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

2020-12-23 阿蘇讀傳記

年少時讀汪曾祺的作品,總覺得看不下去,總覺得不如武俠小說來得精彩。年歲漸長,也不記得什麼時候又開始讀汪曾祺的作品,卻開始覺得他的句子舒服,不端不裝。

雖然還是喜歡看各類武俠小說,但也不影響我去喜愛這個有趣的老頭。有時看著他品茶,品酒,品美食,就想著自己也來模仿著做一遍。有點類似少年時的追星,只是偶像不同。這可以說是由於有了一定人生閱歷變得成熟,還是說我已經老了?其實怎樣說都無所謂,反正我現在就是喜歡讀他的文字。

這個年,宅在家裡,除了吃喝拉撒睡,我的主要時間還是東翻翻西翻翻。汪曾祺的作品,有事沒事就拿起來翻幾頁。好似「相見亦無事,別後常思量」的朋友,見面了,嘮幾句,有的話聽過了,再聽一遍也不嫌膩。

特別喜歡他代言梔子花的那一段。許多文人雅士認為梔子花香太濃,不夠高雅。於是,汪曾祺代言梔子花懟文人雅士:「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過不過癮?帶不帶勁?物各有性。不偏執,不霸道,誰還沒點個性呢!人家不把我當回事,我自己把自己當回事;人家太把我當回事,我不把自己當回事。香臭自知,兩全其美。

因為喜歡讀汪曾祺,所以這幾日就常常想著,如果能去高郵一趟就好了。不是因為高郵的鴨蛋,而是因為高郵是汪曾祺的故鄉,還因為汪曾祺的小說中那麼濃厚的高郵情懷,讓我對高郵有一種特別溫暖的印象。當然也就是想想而已,因為武漢肺炎,全中國人民除醫護人員外,像我這樣幫不上忙的都得宅家。去不了高郵,也沒有多大關係,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著吹著那裡的風,喝著那裡的水,吃著那裡的魚蝦,也是自得其樂的。

現在中學課本裡,有汪曾祺的《昆明的雨》、《金嶽霖先生》,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是特別喜歡,這是正常的。用汪曾祺代言的梔子花來解釋,「不喜歡,不需要理由」。欣賞,是個性化的事情,牛不喝水強按頭,效果好不到哪裡去。反過來說,自己喜歡的,一定要讓別人跟著喜歡,這樣霸道,也沒多少意思。

喜歡讀就讀,喜歡寫就寫。文字有用,當不得飯吃,沒有它呢又不行。比如現在,窩在家裡,靠它找樂子,但肚子餓了,還得吃飯。我早上吃好了,書房裡窩著看幾頁;中飯吃好了,再書房裡窩著看幾頁;晚上,估計也還是這樣。高興就行。

如果能出門,就弄點肉末、油條回來,依葫蘆畫瓢,做個汪菜「回鍋油條」,和汪曾祺文字裡的比較一下酥脆程度,用一個自由爛漫的姿態一大口下去,看是否真的「嚼之聲動十裡」。出不了門,也難不住我,不吃就是了。

這幾天來,最動我心的,是汪曾祺的《跑警報》。不是我希望真有警報學著去跑一跑躲一躲,而是汪曾祺寫得實在有趣有用。日本鬼子的警報來了,那必須得跑啊。跑警報,本來是抱頭鼠竄狼狽至極的,但不妨礙人為找樂子啊!

跑警報路上,男生準備好零食,約上心儀的女生一起跑,興許就能跑出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當然,也有一些戀愛對象在跑警報的路上被別人約走了,自然令當事者惆悵,防空洞裡有妙聯為證——「人生幾何 戀愛三角」。

而汪曾祺介紹的另一副對聯——「見機而作 入土為安」,就寫出了當年跑警報的從容。當年的警報分為三種,先是預行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的飛機已經開始起飛。汪曾祺所在的西南聯大學生聽到預行警報一般是正常上課的的。第2種是空襲警報,大概是表示日本的飛機已經進入雲南省,但並不代表會到昆明。這時,西南聯大師生才走出校門,走去郊外防空洞。第3種是緊急警報,這表示日本飛機是朝著昆明來的。但很多人聽到了緊急警報還是依然在防空洞外看書,閒聊,打橋牌,因為很多時候日本飛機還有可能折飛別處去了。直到看到飛機飛來,才一骨碌站起身,下溝,進洞。這就是「見機而作,入土為安」。宅家無聊,有時就想像著這跑警報,跑得也是相當歡樂刺激的。

《跑警報》結尾一點都不含蓄,汪曾祺說:

日本人派飛機來轟炸昆明,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軍事意義,用意不過是嚇唬嚇唬昆明人,施加威脅,使人產生恐懼。但他們不知道中國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彈性的,不那麼容易被嚇得魂不附體。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於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徵不服的。

就像現在,病毒肆虐,必須得宅家。但宅家又如何?出不了門,但靜坐冥想、神遊八荒,切磋廚藝,遊戲看書,動靜之妙,都由自己掌握啊。好好閉關一個月,興許還能走出一代大俠。再看看網絡上那些花樣百出的宅家絕招,可見大家還是相當「皮實」的,對待當下的瘟疫,很多人還是有這種永遠不會被徵服的「不在乎」的精神。畢竟,過不了多久,梔子花還是會香得「碰鼻子」的,痛痛快快,撣都撣不開。

相關焦點

  • 汪曾祺: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
    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 汪曾祺《人間草木》:人間煙火,無非就是平淡且溫馨
    你以為他是個學渣,不,他是沈從文先生的愛徒,沈從文對他頗為看重,曾經給這位同學的課堂寫作給出了120分的罕見高分,要知道當時的滿分才是100分,沈從文曾經到處跟人炫耀自己的愛徒:汪曾祺的文章寫的比我好。他是西南聯大最為玩世不恭的學生,也是西南聯大最為知名的才子之一。
  • 梔子花開有何魔力?三位文人情迷「初戀花」,寫下千古好詩文
    趣話文史,共讀好書,歡迎關注我的帳號:春深讀書。導語:「難捨的你,害羞的女孩,就象一陣清香縈繞在我的心懷。梔子花開,如此可愛,揮揮手告別歡樂和無奈」……這首《梔子花開》,唱出了初戀的憂傷和芬芳。以生花妙筆,書寫恬淡豁達的詩意人生——汪曾祺與《梔子花》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一書裡寫了篇《梔子花》:「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 汪曾祺——人間之味
    因為學生覺得汪曾祺對這一階段的葡萄的描寫很像一個剛剛生產完的婦人。將葡萄寫成人,是因為在汪曾祺的心中,一草一木都和人一樣,它們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它們同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如「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 懷念汪曾祺|如果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讀一讀汪曾祺
    他喜歡吃,他筆下的文字,讓你發現,人間草木皆可愛。如果你覺得生活沒意思,那你就讀一讀汪曾祺吧!「一定要,愛著點什麼」網友戲水常留說:每當發覺日子過得疲憊懶怠的時候,我就會扎進汪曾祺的書裡找,那種漫漶著世間萬物為我所愛的熱情。在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皆有一種可愛的光輝。
  • 汪曾祺: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歲朝清供》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 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關於臭豆腐的那些事兒——「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有一位同志,南京人。愛人到南京出差,問她要帶什麼東西。『臭豆腐』。她愛人買了些,帶到火車上,車廂都大叫:『這是什麼味道』!」,還有另一段文字「我們在長沙,想嘗嘗火宮殿的臭豆腐,尋味跟蹤,臭味漸濃。『快了,快到了,聞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個公共廁所!
  • 夏日炎炎,何不看看汪曾祺爽利文字下的美食
    汪曾祺說,「我認為作家的職責是給讀者以喜悅,讓讀者感覺到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欣賞。的。這樣他就會覺得自己也應該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優美一些,更有詩意一些。」大多數人對汪曾祺的印象大概始於課本裡那篇《端午的鴨蛋》,我也不能免俗。
  • 汪曾祺的幸福生活:和我門外的花兒坐一會兒
    汪曾祺在他的《人間草木》一書裡說道,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人間草木深。他鍾情著這塵世上每一株帶著煙火氣的花草樹木。他說,如果你來訪,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兒坐一會兒。母親去後,小房子空了起來,但是那叢海棠每到秋天依舊獨自開放。母親養病的小房子外有一個小天井,靠牆有一個秋葉形的花壇,不知道是誰種了兩三棵秋海棠,也沒人管它,它在秋天竟也開花,花色蒼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我看到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
  • 罵人也要顯得有文化不是?這些不帶一個髒字的文案請你收好。
    1、有些人的臉,醜得像一樁冤案。 ——木心 2、我想啐你,又怕玷汙了我的唾沫。 ——莎士比亞 3、人老就罷了,何苦成精。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2生活,是很好玩的「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一個人的口味嘛,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是不是很美很好玩?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人間至情至性的熱愛。這也是一個命運坎坷的人,閱盡千帆後,所表達出來的樂觀。
  • 這是我認識的魯迅、季羨林嗎?
    安全預警:這些名人語錄千萬不要用在作文中哦1.有些人的臉,醜得像一樁冤案。—— 木心2.我何必想這些屁事,這根本不該是我的事。—— 王小波《三十而立 》3.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魯迅4.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季羨林《清華園日記》5.為什麼你坐在那兒,看上去就像一個沒寫地址的信封?——馬克·吐溫6.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文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 1920年:淡泊率性的純粹文人汪曾祺出生
    但有段時間,汪曾祺窮得沒錢吃飯,還不停地抽菸,臥床不起,生活過得比較頹廢,聞一多見此情形把他訓斥了一通。汪曾祺不服氣,對聞先生參與政治表示不以為然,直率地提出意見。事後,汪曾祺寫信說先生把他「俯衝了一通」,而聞一多回信稱:「你也對我高射了一通。今天晚上你不要出去,我來看你。」師生情誼,可見一斑。
  • 鳳凰單叢茶中的「小清新」香型,夏天梔子花開的香味,聞之難忘
    因為梔的潮汕音和枝是一樣的,因此就常常寫作黃枝香了。3、黃枝香與蜜蘭香,鴨屎香等同為清香型單叢茶。黃梔香,黃枝香,說的便是如同梔子花般的香味。而梔子花,本身就是夏天的花,梔子花香是一種冷香。黃枝香單叢茶的香較之梔子花本身的香,兩相比較,黃枝香更為淡雅含蓄,古典韻味濃厚,這也是單叢茶靈動的精氣所在。幹茶嗅起來好似烘焙奶油時的香氣,細細嗅下又好像帶著點青蘋果的清香味。唯有熱泡之後,才會才會顯現出黃梔子花般的清香,濃鬱卻不膩,聞起來清新高雅,幽香怡人。
  • 你生氣只能罵髒話,作家是真的口吐芬芳,這就是文化人的高級藝術
    他的批判和吐槽總是幽默中帶著深刻,有時候你聽了他的話,明明知道是罵人的,卻還是忍不住要讚嘆一聲:不愧是鍾老啊!其實文人有時候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肅,近代的文人離我們比較近,所以有時候你去看他們的作品、生活,會發現原來他們也有如此接地氣的一面。比如汪曾祺那段著名的梔子花罵人——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人雅士不取,以為品格不高。
  • 從汪曾祺的世界中抽出, 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要把一件事說得有滋有味,得要慢慢地說,不能著急」。散文《葡萄月令》中規中矩從一月開始,「下大雪。果園一片白。聽不到一點聲音。葡萄睡在鋪著白雪的窖裡」。二月裡刮春風,葡萄出窖,到三月上架。細到極致,張弛有度。汪老的文字處處透著時光的韻味。   風格衝淡調和,節奏氣韻生動,但汪曾祺的人物是「貼著寫」,詞句拿捏準確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 養梔子花,入夏前做到「2不,3多」,一年能開200天,爆花滿室香
    ,潔白芬芳的花朵燦爛綻放,沁人的清香撲鼻而來,滿室都是它的香,對於養花人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時光了。進入4月之後,正是梔子花的生長期,家裡的梔子花長得枝繁葉茂,綠油油,還長出了不少小花苞,看著就喜人,眼看就要開花了,但是近來我也收到些花友留言,問為啥別的梔子花,和花市上的梔子花都長出了花苞,而我的一個花苞也不長,其實想讓梔子花多開開,從春開到秋,春天養梔子花,做到「3多,2不動」,入夏就爆花,芬芳滿室香。
  • 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讀汪曾祺先生的字裡人生
    談到先生,首先提到的就是吃,先生講究一茶一飯過一生,始終追求恬淡、寧適的生活方式。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東甜北鹹東辣西酸」,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老味道》端午節應景,那麼不得不提的是鹹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