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釋義】
連環計是一計累敵,一計攻敵,兩計扣用。兩個以上的計策連用稱連環計,有時並不見得要看用計的數量,而要重視用計的質量。
【原文】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註解】
敵方將帥多,兵力廣,不能力敵。應該運用計策使敵方互相牽制,消除其優勢。將帥巧妙地運用此計,克敵制勝,就如同有上天護佑一樣。
【典型戰例】赤壁之戰
赤壁大戰時,周瑜巧用反間,讓曹操誤殺了熟悉水戰的蔡瑁、張允,又讓龐統向曹操獻上鎖船之計,又用苦肉計讓黃蓋詐降。三計連環,打得曹操大敗而逃。
三十六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釋義】
走為上計指的是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也謂遇到強敵或陷於困境時,以離開迴避為最好的策略。
【原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註解】
全軍退卻,避開強敵。軍隊在左邊紮營,沒有危險,並沒有違背行軍常道。
【典型戰例】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盛,楚將子玉率師攻晉。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個小國出兵,配合楚軍作戰。子玉率部浩浩蕩蕩向曹國進發,此時,晉國剛攻打下曹國,晉文公聞訊,分析了形勢。他對這次戰爭的勝敗沒有把握,楚強晉弱,其勢洶洶,他決定暫時後退,避其鋒芒。對外假意說道:「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以禮相待。我曾與他有約定,將來如我返回晉國,願意兩國修好。如果迫不得已,兩國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現在,子玉伐我,我當實行諾言,先退三舍。」於是,晉文公率軍撤退九十裡,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伏擊楚軍,使子玉大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