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歷史130:劉邦知道好歹,蕭何舉薦韓信他就用了

2020-12-16 繽紛歷史清清講

各路義軍都對項羽沒根沒據的分封惱火異常,劉邦心裡不服,但苦於自己實力不濟沒法反抗,這下好了,蕭何給他推薦了韓信,開始了反擊項羽的行動

劉邦自己本事不大,但知道好歹,蕭何舉薦韓信他就用了

04:48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劉邦沒能如願佔據關中地區稱王,而是被項羽封到了當時被認為荒蠻的巴蜀當了漢王,非常氣憤,但在蕭何的勸說下,認清了目前還沒有能力跟項羽對抗,還不是翻臉的時候,只得接受。

但他忍下這口氣,不代表別人也願意屈從。

在原來齊國地界,項羽封了膠東、齊和濟北三個封國,統稱三齊。這裡原來的各種勢力錯綜複雜,項羽不但沒有安撫,反而因為分封引起了新的矛盾,原來的大佬田榮率先挑事,武力統一了三齊,自立為齊王。在反秦戰爭中有功卻沒能得到分封的彭越、陳餘等,都投靠了田榮。之後彭越進攻項羽的西楚,陳餘進攻張耳的常山國。反秦戰爭的帷幕剛落下,諸侯戰爭的烽火便點燃了。

項羽不能容忍這種挑戰自己權威的行為,起兵就去平叛。但他太迷信武力了,暴虐的性格一點沒改,擊敗田榮後,本來局面挺好,可他一路燒殺搶掠,把投降的士兵全都活埋了,結果當地其他的勢力聚集起來擁立田榮的弟弟田橫繼續對抗,一時間項羽陷入了無休止的戰爭泥淖中。

這時候傳來消息,說漢王劉邦,趁著項羽平定三齊的機會,先是攻滅了三秦,奪取了關中,然後向東討伐西楚。各路地方武裝投靠他的非常多,居然集結了五十六萬人馬,把項羽的國都彭城給攻破了。

劉邦怎麼突然有了底氣跟項羽對抗了呢?原來他得到了一個人——韓信。

劉邦到巴蜀就封的時候,張良因為是原來韓國的王族,念著舊情就去輔佐新的韓王了,劉邦缺少了這位戰略大師,只得暫時在巴蜀安靜的當他的漢王。

劉邦的手下幾乎都來自楚國,很不願意呆在遠離家鄉的巴蜀,有不少私自就逃跑了,結果有一天有人報信,說丞相蕭何也逃跑了。

蕭何可是劉邦的左右手,他逃跑讓劉邦非常惱怒。可沒幾天蕭何回來了,劉邦又高興又生氣,問他,你不是逃走了嗎,還回來幹嘛。

蕭何說我可不是逃跑,我是去追一個逃跑的人回來。

劉邦說那麼多將軍逃走,也沒見你著急上火,這人誰啊,還值得你親自去追。蕭何說我追的人是治粟都尉韓信。治粟都尉就是個管糧草的中級官員,劉邦說我當什麼大人物呢。

蕭何說,其他逃跑的那些將軍,都是平庸之輩,一抓一大把,韓信可是國士無雙啊。你要就想窩在這裡當漢王,那你用不上他,但如果你想雄霸天下,那只有韓信能幫你做到。

劉邦當然想爭奪天下,就說那你把他喊來我跟他聊聊。

蕭何說這不行,你現在要任用他做全軍的統帥啊。這個級別的人才,你可不能像原來那樣對人傲慢無禮,必須要有儀式感,選良辰吉日,築高臺,拜將授印。只有這樣,才能樹立他在軍隊中的絕對權威,才能幫你成就大事。

劉邦就這點好,別人說的對他馬上聽從照辦,不會因為自己是領導就認為自己比手下更有高度,更有見識,而是很願意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是骨子裡很謙虛,不是裝出來的。

劉邦聽從蕭何的建議,在廣場上築起一座高臺,齋戒沐浴,舉行了隆重完備的儀式,正式拜韓信為大將軍,授予印信,統領全軍。

這次任命讓全體將士相當懵,怎麼突然冒出個誰也沒聽說過的人當全軍統帥呢,這個韓信到底是什麼來歷。

韓信是淮陰人,就是現在江蘇淮安市淮陰區,家裡窮還幹啥啥都不行,到處蹭吃蹭喝的,但其實胸懷大志,很有軍事才能,總想幹出一番大事。

曾經有一次,一個地痞跟他說,看你個子挺大,還總人模狗樣的帶把長劍,你要有膽兒就把我殺了,沒膽兒就從我胯下鑽過去。

韓信覺得犯不上跟這種垃圾人治氣,就從他胯下鑽過去了。成語「胯下之辱」說的就是韓信這種有才能的人在沒有顯達的時候被人鄙視、遭受侮辱的意思,當然只有他這種性格的人,才能做到頭腦冷靜,清楚的知道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

後來韓信加入到項羽的隊伍,當了個小軍官,幾次給項羽出主意,都因為他級別低沒被採納。後來他逃離項羽隨劉邦來到巴蜀,但仍然默默無聞,後來當上了治粟都尉,因為工作的關係跟主管後勤的丞相蕭何有了接觸,這才讓蕭何發現了這個軍事上的曠世奇才。

蕭何曾經向劉邦推薦過韓信,但沒引起劉邦的重視。對前途失去信心的韓信,決定另謀出路。蕭何得知韓信出走,來不及跟劉邦通報,騎上馬就追了出去,力保一定讓劉邦任用他當全軍統帥,這才把韓信給拉了回來。這就是後來戲臺上演繹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橋段。

韓信能從小小的治粟都尉一躍當上全軍統帥,這不但讓周勃、曹參、樊噲等將領心存疑慮,其實劉邦心裡也很沒底。

但韓信肚子裡真有貨,授任儀式一結束,他就幫劉邦細緻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優劣,一番話讓劉邦心花怒放,自此認定了韓信就是全軍統帥的不二人選。

從後來的歷史看,韓信就像是一顆重重的砝碼,在楚漢爭霸戰爭中,把他放在漢王劉邦這邊之後,西楚霸王項羽的失敗,那就是註定了的。

我們來聽聽他都跟劉邦說了些啥。

他先問劉邦,要論勇武和仁慈,您比項羽如何?劉邦沉默了半天說比不上。韓信接著說:我也覺得您比不上。不過……

先說勇武,項羽生氣的時候,就會對人嚴厲呵斥,把人都嚇跑了,他沒有能力任用有才能的將領,所以戰場上只能看到他一個人的勇武,這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再說仁慈,他看起來說話溫和、以禮待人,部下生病了,他可以心疼的流著眼淚悉心照料,可人家有了功勞應當加封爵位的時候,卻把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裡,反覆摩挲得磨掉了稜角,都捨不得給人家,這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啊。

他不佔據關中而是定都彭城,這是多不明智的選擇啊;另外他單憑個人喜好分封天下,也不會讓諸侯信服;他的部隊所過之處,沒有不遭受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都怨恨他,老百姓都不願親近歸附,他已經失掉了全天下的人心了;尤其他不但驅逐了義帝熊心還殺害了他,這更讓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就是個背信棄義的傢伙。

您現在舉賢任能,封賞有功的臣子,然後可以發動正義的戰爭,先奪取關中地區。儘管項羽封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這三秦王佔據了關中,看起來把您牢牢的堵在了巴蜀,但這三個人都是原來秦國的將領,他們投降後,二十萬戰士被坑殺,秦地的老百姓都恨死他們了。而您入關後「約法三章」深得民心,老百姓看把您趕到這裡當漢王都很遺憾,都盼著您打回去呢。所以只要您起兵東進,發一紙檄文就可以平定三秦。

這一番話鞭辟入裡,劉邦聽後不禁拍手稱好,他馬上下令全軍總動員,準備重新奪回關中,奪取天下。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的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時間:2020-12-16 19:30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蕭何是怎麼與韓信相識的 為什麼蕭何那麼看重韓信?
  • 蕭何月下追韓信
    劉邦所在的沛縣蕭何一早就做了官叫「蕭功曹,管人事的」,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前不是一個遵章守法之人,他曾多次犯法,都是被蕭何救下來(蕭何是一個熟悉秦代法律之人)。等到劉邦做了泗水亭長,蕭何對劉邦的關照就更多了。劉邦對蕭何還是很感激的。劉邦在豐西澤縱徒之後藏在芒碭山裡。當秦朝中央來沛縣考察基層幹部時,每次蕭何都是沛縣第一名,於是中央決定,提拔蕭何,可是讓人意外的是蕭何不走,找各種理由推辭。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蕭何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全靠蕭何的舉薦,蕭何當年一見到韓信就對韓信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和認可足以見蕭何的慧眼識人。可是他的結局也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蕭何此人卻是是有雄才大略可是偏偏跟了一個地痞出生的劉邦,劉邦疑心頗重度量也小,在成為帝王后生怕這些飽學之士謀權篡位,派人時時刻刻緊緊盯著他們一刻不敢鬆懈。
  • 張良、蕭何、韓信,為什麼死的是他?
    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作為君王,劉邦能夠知人善任難能可貴,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但是千萬別忘了:「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但蕭何三次都將劉邦的疑心和顧慮打消了,從而化險為夷、倖免於難。蕭何是怎麼做的呢?前兩次蕭何通過派族中青壯年奔赴前線和捐獻家產打消了劉邦的顧慮。
  • 9 蕭何追韓信
    6.項羽因為韓國重臣張良跟了劉邦,韓王成又沒什麼功勞,所以不讓他回韓國就位,而是帶在自己身邊,等回到彭城,便廢為穰侯,過了些日子,乾脆又把他殺了。7.當初,淮陰人韓信家貧,沒有什麼可稱道的事跡,所以沒有資格被舉薦擔任公職,又沒有什麼謀生的技能,也不會做生意,只能跟著人混吃混喝,人們都很厭惡他。有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旁邊一個洗衣服的老婦,看他餓得可憐,拿飯給他吃。
  • 從遼蕭何月下追韓信瓷枕殘片想到的
    這塊瓷片雖大部已經殘破,但仍可看出,前者韓信騎的是白馬,後者蕭何騎的是黑馬,蕭何馬不停蹄連續趕了一天,終於在一片樹林中追上韓信……瓷畫線條流暢,色彩飽滿,所繪人物、馬與現場感,形象生動,幾乎過眼不忘。配圖2為完整的遼代瓷枕,從比較與對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器物之原貌。
  • 兵仙韓信:胯下之辱「並不辱」,蕭何月下追的韓信「也不驕」
    文|顏小二述哲文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讓人心潮澎湃,然而秦二世而亡,之後楚漢相爭的歷史,也是叫人心潮湧動。劉邦可以勝過力能扛鼎的項羽,若是沒有「韓信」,即便是張良、蕭何、樊噲再能幹,怕是也難以成事。但是讓人唏噓的是,《西漢演義》等別史中曾記載劉邦允諾天下沒有殺死韓信的劍,但最後韓信卻死在呂后手上。
  • 「蕭何月下追韓信」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天意之秦天寶鑑》中,女主角錢小芳穿越而來與歐豪飾演的韓信相知、相愛。劇中女主角錢小芳因為季姜的關係與韓信難捨難分,雖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季姜。但偶然間她通過照心境看到了關於季姜的全部記憶,但季姜的確已經死了,現在的她是錢小芳,不是爽靈受損的季姜。
  • 韓信死前提到一個人,蕭何驚慌失色,劉邦聽後立即下令:煮了他
    大家都知道,劉邦通過眾多將士的幫助,成功地打好了江山,在眾多將士中,蕭何、張良、韓信都是功不可沒的,特別是韓信,為劉邦的成功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既能帶兵打仗,又善於兵法,行軍打仗靠的不只是兵數,更要看謀略,而韓信則是兩者兼備,不可多得。
  • 史上蕭何、韓信、張良怎麼死的?
    一個臣子功勞比皇帝還要大,能賞賜給他什麼?只有兩樣東西,一個是皇位,另外一個就是棺材。那麼歷史上的蕭何、韓信和張良怎麼死的呢?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 歷史上張良,蕭何,韓信是怎麼死的?
    垓下之戰,項羽死了之後,劉邦馬上奪了韓信的兵權,公元前201,劉邦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仰天長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劉邦此時沒有殺他,把他貶為淮陰侯,韓信到底是因為什麼被殺的呢,史記記載,漢10年,公元前196年,也就是劉邦當皇帝後的第五年,一個叫陳希的人造反,自稱代王,陳希有很多軍隊和人馬,號稱英雄豪傑。他走到哪裡跟隨車乘千輛,擁護的人很多。
  • 韓信殺了劉邦的把兄弟,蕭何看懂了裡面的玄機,立馬恭喜劉邦
    聲明: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上一節說到蕭何把韓信追了回來,終於讓劉邦答應拜韓信為大將,並舉行了盛大的拜將儀式,但是在儀式上,有人大聲提出了不滿。那個人是誰呢?樊噲這才知道自己闖了大禍,面前的劉邦不是當年的劉亭長,也不是他連襟兄長,而是堂堂的漢王。你給漢王難堪,不是找死嗎?劉邦回到住處,越想越氣,下令斬首樊噲。這一下,大家都驚呆了,漢王這是要殺人立威呢?可是殺別人可以,樊噲就不行,他性格耿直,和大家關係都挺好,不但和劉邦有兩層關係,還勞苦功高。
  •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
    劉邦上位後,韓信被殺,蕭何下獄,為何唯獨張良能封侯壽終正寢?所謂「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古來不知道多少名臣大將,都是因此而死。比如說,幫漢高祖劉邦拿下天下的韓信,蕭何。漢初三傑中,也就張良最後的結局還算好。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張良這個人很容易衝動,動不動就想著替韓國報仇,在劉邦與項羽奪權的過程中,張良利用他的謀略,幫了劉邦不少忙,立下不少功勞。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怎麼能不擔憂?更何況,韓信三人也的確有不少黑歷史。比如垓下之戰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採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
  • 劉邦能得天下全靠用對張良蕭何韓信?大道至簡的用人方略才是關鍵
    劉邦哈哈大笑道,「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我重用了三個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的張良,保障糧草安撫百姓的蕭何,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只有一位智謀之士範增都不重用,最終被我所擒。」其實,劉邦與王陵兩人講得都對!但又都沒有講到核心問題。
  • 韓信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蕭何、呂后聽後心有餘悸
    而在劉邦取得的這般輝煌戰績之中,韓信作為股肱之臣,可謂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劉邦便稱讚道:「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但是即便如此,在平定天下之後,君王的猜忌之心,韓信這樣一位功勳赫赫的將軍,也終究難逃一死。 公元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御駕親徵,而居於後方的呂雉則與蕭何共謀,在假傳聖旨劉邦平叛歸來,群臣恭賀之下,將韓信召至長樂宮,而後殺害。
  • 蕭何是如何消除劉邦對他的猜忌之心?這點韓信和張良都學不來
    除了朱元璋,其實劉邦也是一樣,他能夠成功建立漢朝,蕭何、韓信、張良三人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就連他本人也曾表示,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天下,就是這三人在助他。韓信深諳用兵之道,幫助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張良善於謀劃,是他的智囊,蕭何為他做好強有力的後盾。
  • 韓信被殺後,蕭何盯著他的遺體冷冷說了四個字,至今被人詬病!
    劉邦見無法交差,被逼無奈之下揭竿而起,在蕭何、曹參和樊噲等人的幫助下攻佔了沛縣。當時手下不過才兩三千人,在眾多反秦力量中毫不起眼。但誰也沒有想到,短短七年之後,劉邦竟然平定了天下,當上了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逆襲成功,有一個人居功至偉,他就是被後人尊稱為「兵仙」的韓信。
  • 劉邦晚年懷疑蕭何,為何看到蕭何「貪汙」後,決定不殺他了
    劉邦這個皇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很高,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草根逆襲成皇帝的人,同時,他也是當了皇帝之後,殺功臣最多的一個人。 當然了劉邦殺的功臣都是異姓王,之所以殺這些異姓王,是因為他們手裡擁有兵權,劉邦怕後代壓制不住他們,他們會造反,顛覆自己的江山。所以,就把他們全部給除去以免後患。
  • 蕭何: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為何成為漢家最大的功臣?
    蕭何為何能得到劉邦這麼大的榮寵,不妨從蕭何的生平中得到些蛛絲馬跡。01早年結交,一心輔佐歷史上關於蕭何的出身沒有任何記載,只知道他生平勤奮好學,尤其對歷代律法頗有研究。之後劉邦被封漢王,無奈進入山高林密的蜀地。在這個節骨眼上,眾位將士眼看遠離故土、晉升無望,就紛紛逃離劉邦,另覓出路。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蕭何結識了韓信,通過與韓信的接觸交流,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像劉邦舉薦,劉邦卻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