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哈爾濱人,我覺得北京的東北菜都是扯犢子 | 夜行食錄005

2021-02-17 魔宙

大家好,我是徐浪,最近我特想寫點家鄉的吃的,於是我回了趟哈爾濱,吃了幾十家館子,寫了這篇夜行食錄。

北京所有東北館子裡,都有一東北沒有的菜——「亂燉」或「東北大亂燉」。

 

第一次見這菜,我先亂了,打電話給幾個朋友,確認都沒吃過「亂燉」或「瞎jb燉」之類的,才放下心。

 

作為一個哈爾濱人,我覺得北京的東北菜,就沒有正宗又好吃的,連哈爾濱駐京辦做的都有問題。

 

但後來發現,這是一外地人的共性。

重慶的說火鍋麻不行,湖南的說剁椒有問題,陝西的抱怨肉夾饃,湖北的總罵熱乾麵,河南來的朋友從不吃燴麵,內蒙來的夥伴不愛點羊肉。

直到今年1月份,刷到陳曉卿的一條微博。

我忽然明白,可能食物和人,是「身土不二」的關係——家鄉菜,只有在家鄉吃,才能對味,才能找到食物的根。

 

這個月,我帶著助手周庸,回到哈爾濱,從道外開始,找東北菜的根。

 

32年,只賣這七個菜

道外,哈爾濱最老的城區,老館子和本地小吃,基本都發源於此——不整百年老店那些虛的,三十年以上的老店,道外有的是。

 

這些飯店,一般讓人記住的,都是特色菜,比如張包鋪的排骨包子,榮華炸雞的炸雞。

 

只有老萬飯館例外,比飯店更傳奇的,是老闆萬成利(老萬)本人。

 這家飯店的門臉兒特別破

對老萬,很多本地人的評價都是隔路(有個性)。

 

老萬飯館——環境賊破,只有七個菜:溜腰花、溜肝尖、溜肥腸,溜三樣、炒肺子、溜燒鱈魚塊和豬頭肉拍黃瓜。

 

腰花特嫩,肥腸特香,每次來,我都能吃兩碗米飯。

 

溜肥腸

人來的少時,老萬不讓多點菜,想跟他家喝點酒,老萬也往出攆人,不讓喝。

 

但這個隔路老頭,對待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孫紅雷回哈爾濱時,想吃口他家的菜,為了躲著人,想要包場,老萬說啥不同意,告訴他別來。有高官來吃飯,老萬覺得不順眼,一樣往出攆。

 

這次去吃飯,我跟老萬的現任「主廚」——老萬他女婿聊了聊,他說打這家飯店開業時,老萬就這麼隔路。

 

老萬的女婿,王堅

1986年,老萬不再承包龍江鍋爐廠的食堂,在道外十七道街,開了這家飯店,後來十七道街拆遷,建了馬克威大廈,老萬把飯店遷到了豐潤街上。

 

一開始,老萬不止做下水,也做些豬手燻醬之類的,但很快他發現,早上沒時間處理兩鍋東西,但如果把其他東西和下水一起煮,會串味兒,影響下水味道的純粹。

 

在其他人想著怎麼弄新菜吸引顧客時,老萬開始做減法,只留下做的最好,口碑最屌的幾道菜。

 

王堅在後廚炒菜

老萬對食材很挑剔,每天早上,會自己去備貨,賣下水的人,想要吃下水,都會到老萬這兒來吃——他們最知道老萬用的什麼料。

 

如果當天沒找到新鮮的食材,老萬寧可不做這道菜,女婿繼承他的飯店時,他告訴女婿,食材不好,寧可不賣。

 

客人這次來沒吃到,下次還會來,這次來沒吃好,就再也不會來了。

 

在老萬的飯店,親戚會因為喝酒和鋪張浪費,被趕出去,帶父母來吃飯的,會先給上菜,而且能喝到老萬自己喝的茶葉。

 

在老萬餐廳吃飯的食客

他有套自己的原則,用來對待世界。

 

老萬的女婿王堅,是鄰居家的孩子,和老萬閨女從小就認識,倆人青梅竹馬。

 

他開始和老丈人學做菜時,老萬跟他解釋了一下,為什麼就做這七道菜:「一個廚師,你會做什麼,就做什麼。」

 

「錢不是一個人賺的,你夠吃飯就可以了,幹這行是個苦行業,不是大富大貴的行業,你要賺錢,別幹這個,這個只能讓你養家餬口。」

 

他當時覺得老頭傻,放著錢不賺幹嘛啊,但每天都做同樣的七個菜,做了十幾年後,他理解了嶽父:「做事越多,越雜,以人短暫的生命周期,肯定做不好。」

 

我問王堅什麼時候出師的,他說從做菜的味道不變了開始——老萬告訴他,一個廚師,合不合格,就看做十盤菜,是否一個味。

 

老萬留給王堅的,除了廚藝,還有一套班底。

 

雖然整個飯店沒幾桌,但光改刀的師傅,就有三個人,切腰子的專門切腰子,切肝的專門切肝——他們都在這兒幹十幾年了。

溜腰花


我問王堅,覺得他和老萬誰做的好吃,他想了想,說除了老萬,他誰也不服。

 

周庸吃了王堅炒的菜,說擦,他就已經炒的這麼好吃了,那老萬炒的得多好吃啊。

 

我說肯定好吃啊,一個人每天就弄這幾個菜,弄了十多年肯定好吃,等弄了三十年,那可能又是另外一個境界了。

 

周庸點點頭:「中華老當家。」

 

有些特別老的食客,能吃出王堅和老萬炒菜的區別,覺得味道變了,和老萬倆風格。

 

但他們依然到這兒來吃飯,說還是比別人家好吃。

 

溜三樣

有二十多家電視臺,來採訪過王堅,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想通過怎麼樣的努力,把老口味傳承下去。

 

王堅說白扯,咋努力也沒用,百分之百也繼承不下來,每個廚師做菜味道不可能完全一樣,只有用心做飯,好吃,是真的。

 

這時周庸打岔,說你和你嶽父是不是很投緣啊?

 

王堅說對,我倆頭都挺圓的。

 

我算了一下時間,我開始在老萬家吃飯時,基本就是王堅在做飯了——我可能從來沒吃過老萬親手炒的菜,但王堅炒的菜,就是我記憶裡老萬的味道。

 

而且還是那麼好吃。

 

廚房雖破,菜確實好吃

走之前,我問王堅將來怎麼辦,還有人能像他繼承老萬一樣,把這事幹下去麼?

王堅說:「我還是很直溜兒(身體好)的,能幹挺些年。現在就想幹一件事,就是把住幾個拿手的菜,把店傳承到個50年100年的。」

 

堅決不做外賣,每一個菜最好的時候,就是出鍋之後五分鐘

 

和老萬一直在做減法,只剩七個菜不同,春香雞館一直在做加法。

 

做雞37年,比肯德基還專業

春香雞館,81年開始營業,最開始只有兩道菜,紅燜雞和清燉雞。

 

最早開店的老太太,是現任店主梁大偉的姑奶奶,後來因為搬家去北京,留下燉雞的方子,把春香雞館盤給了一個親戚。

春香雞館的炸雞

這個親戚幹了一段時間,又把店盤給了梁大偉——他小時候跟著父母,來春香雞館談親戚吃飯時,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接收這家店。

 

梁大偉接手春香雞館,也有十幾年了,除了原始配方店紅燜雞和清燉雞,他又研究了很多新的,和雞有關的菜,有的還拿了獎。

 

春香雞館獲得過很多獎


現在,他自己研發的乾鍋小笨雞,日常銷量遠遠超過清燉雞和紅燜雞,他經營這家店的年頭,也超過了自己的姑奶奶。

 

他從沒想過繼承老牌子,並把它發揚光大,就想把菜兒做好了,顧客吃滿意了就行。

 

哈爾濱專門做雞的館子很少,我印象裡就這一家,一直到98年,中央大街開了哈爾濱第一家肯德基,算是又有一家專門做雞的店了,雖然是快餐。

 

他家賣了21年盒飯,餓了就想吃

 

尹記是家半地下的餐廳,不熟的人不太敢進

在哈爾濱本地的快餐裡,我最喜歡尹記。

 

第一次去尹記,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帶我去的,我當時剛打完球,特別餓,上車後問他,有沒有啥菜特別硬的地方推薦。

 

哈爾濱的計程車司機,好繞道,喜拼車,唯一的優點,就是知道哪兒好吃。

 

師傅繞了遠道,拉我來到尹記,說這是他中午買盒飯的地方,店裡吃飯的人太多,他都是拎出來在車裡吃。

 

我雖然很懷疑,一家半地下的破快餐,能有多好吃,但還是進去吃了——這一吃就是十多年。

 

尹記的豆角,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豆角,湯汁完全沁到豆角裡,一口下去,味道特別濃鬱。

 

用東北話形容,就是爛烀。

 

周庸是個不愛吃豆角的人,我帶他去尹記,他自己吃了兩盤豆角。

 

尹記的豆角,我的最愛

從1997年開店到現在,尹記都沒換過廚師,連很多服務員,都是十幾年的老員工。

 

很多人會特意打車來尹記吃飯,我這次去吃飯時,有個阿姨打包了十幾份菜,說要去上海看女兒——女兒就想吃這個。

 

我想這姑娘一定是餓了,因為我每次餓的時候,就想吃尹記的豆角、排骨、紅燜肉和蘇波湯。

 

紅燜排骨

沒吃過的朋友可能不理解,我做個比喻——餓時吃尹記,就像特別口渴時,喝一罐冰鎮的可口可樂。

 

特別解饞。

 

我和老闆聊過一次,問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會不會影響他的生意,老闆特自信,說不擔心,本地口味就是本地口味,永遠都不會變。

 

開店之前,老闆在和員工交流

如果用尹記,作為哈爾濱本地口味的標準,那本地口味,就是以肉為主,重油鹽——對身體不好,但就是解饞。

 

40年來,用30種香料做扒肉

 

老道外的很多飯店,都這麼破

比尹記更重油鹽的,是扒肉——哈爾濱很多老字號扒肉,很多人來旅遊時,都會按著攻略去吃,但扒肉並不是哈爾濱本地的食物,是天津的。

 

哈爾濱最早的一家扒肉,叫武鋼扒肉,已經開了四十年。

 

店主楊武鋼的姥姥,是闖關東時從天津來的,隨身帶來的,還有天津四扒的祖傳秘方。

 

楊武鋼當完知青,從鄉下返城,和母親把這個方子改良了一下,讓扒肉更合本地人口味後,開了這家扒肉店。

 

我的朋友們,對這家店褒貶不一,愛吃的特愛吃,不愛吃的說太鹹,就著米飯都吃不下去。

 

周庸第一次吃完,喝了兩瓶礦泉水——我是個吃的很淡的人,我也不是很愛吃。

 

武鋼的扒肘子

但我能get到它好吃的地方,拋開鹹淡不說,武鋼扒肉的肘子肉非常嫩,肉皮入口即化,而且是用三十多種香料醬出來的,味道非常豐富。

 

如果你平時吃的比較鹹,肯定會愛吃這家店。

 

楊武鋼這兩年身體不好,看店的一直都是妹妹楊月麗,一家人的一生,基本都是圍著這家扒肉店。

 

我問她,就沒想過幹點別的麼,她說沒想過:「沒啥能耐,只能幹這個,就幹到頭兒,再說我不想幹,跟前總來吃飯那幫人不能讓啊,那都是老顧客了。」

「我最愛聽的話,就是他們說你家肉真好吃,感覺一天沒白忙乎。」

 

武鋼扒肉的後廚

我和周庸離開店裡時,進來了幾個快手主播——這家四十年的老店,最近在快手上成為了網紅店,很多吃飯的人,都是看了快手來的。

 

希望他們能多賺點錢,開的再久一點。

 

23年,5塊錢一碗的蘭州拉麵

 

這碗面才5塊錢

像武鋼扒肉一樣,哈爾濱有很多舶來的食物,慢慢被轉化成本地的口味,然後又衝出了東北——比如說楊國福麻辣燙。

 

我親眼所見,它是怎麼從普通的麻辣燙,一點點變成自選模式的骨湯麻辣燙,然後衝出了哈爾濱,佔領全國,接著又衝出了中國。

 

現在,我看著一挑香牛肉麵,就像看見了當年的楊國福——雖然一挑香的年頭,比楊國福長多了。

 

一挑香牛肉麵後廚

95年,50歲的老爺子,在哈爾濱太平區的標誌建築,角樓邊上,開了家蘭州拉麵,因為經濟實惠,特受歡迎。

 

這家老店,現在已經隨著角樓一起被扒了——連太平區,都被取消了。

 

但牛肉麵幾年的經營,把口碑留了下來,直到今天,一挑香牛肉麵都很便宜,小碗5塊,大碗6塊,肉單點,15一盤,因為長時間醬制,特別爛烀。

牛肉和牛筋,十五一盤 

老爺子退休後,他的子女們開始用現代化的運營手段,把蘭州拉麵變成了一挑香牛肉麵,開分店,招加盟商。

 

一挑香牛肉麵正門

到今天為止,一挑香牛肉麵已經開了四家直營分店,和十來家加盟店。

 

但所有的分店,除了每天早上從老店運來的牛肉外,其他食物水準,都和老店有差距——即使這樣,這些店的生意也一直很好,就像當年的楊國福。

 

24年,每天燉60斤牛肉

 

東北有個詞叫街(gai)溜子,意思是整天跟大街閒逛,對所有東西都很熟的人。

 

我就是個街溜子——不管在哈爾濱還是北京。

 

清真老燒餅店,就是我在溜街時發現的,但熟悉這家店的人,都管他家叫「小藍門」。

 

老闆每年都會重新漆一遍藍色的門

我第一次經過時,看這家飯店招牌老,食客很多,就跑進去吃了一頓——後面幾天,我一直是在他家吃的。

 

他家幾乎什麼都好吃,砂鍋好吃,牛壇肉好吃,尤其是燒餅,外層酥脆,裡面鬆軟,好吃到驚人。

 

這個燒餅外酥裡嫩

這家店的老闆叫賀長山,已經六十了,據老爺子說,他父親的師傅,叫鄭興元,是當年天津有名的大廚,和名廚鄭興文是師兄弟。

 

而鄭興文,發明過一道很出名的東北菜,叫鍋包肉。

 

賀長山做砂鍋和煮肉的方子,就是鄭興元傳下來的,幾十年沒變過。

 

砂鍋裡的丸子都是自己手工打的

同樣不變的,是他在同一家肉鋪,取了24年肉,其他肉鋪用更便宜的價格「撬」他,他從來沒動過心,一天60斤肉,只在最好的肉鋪拿。

 

小藍門的店面,雖然老舊,但特乾淨,老闆娘閒下來時,會把灶臺擦的一點灰都沒有。

 

我和周庸坐在店裡吃砂鍋時,一個年輕的姑娘要一次性筷子,老闆娘告訴她,店裡的筷子每次使用後,都會用烤燒餅的烤箱烤一遍,讓她放心。

 

剛出爐的燒餅

徵得同意後,我和周庸跑到後廚拍照,賀長山老爺子正在醃牛肉——即使像周庸這樣五穀不分,對牛肉完全不懂的人,光看了肉的色澤,都感慨真是好肉。

後臺的牛肉非常新鮮

拍完照,老爺子跟我倆閒聊,說讓我們常來,他打算再幹兩年就不幹了,到時候我們就吃不著了。

 

我說看您挺硬實的,再幹十年沒問題。

 

他搖搖頭,說不成了,我倆已經幹了二十四年了,就算蹲監獄差不多也該釋放了,現在就想有個人,能接他的班,就在這家店幹,讓幾千個老客人都能繼續跟這兒吃飯。

 

賀長山在講過去的歷史

賀長山之前收過徒弟,是一個遠方親戚,花椒大料加多少,手把手把鄭興元傳下的方子教給了他。

 

徒弟學成後,自己出去開店,幹了三年半,把方子賣了。

 

這事老爺子一直不知道,直到在電視上看見徒弟接受採訪,才知道方子被賣了。

 

他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

 

9年,每天500斤骨架

 

鑫鑫的脊骨砂鍋

除了清真砂鍋,哈爾濱漢族人開的砂鍋也不少。

 

三大動力路上,有一家開了九年的鑫鑫砂鍋店,總在排隊,特色是骨架砂鍋,老闆娘每天進貨500斤骨架,下午兩點多就賣沒了。

 

砂鍋用的食材,骨架不能用機器,必須手剁,用大鍋烀一宿,不能用高壓鍋,酸菜得每天自己醃,吃著才夠味。

 

我問老闆娘,吃著有那麼大差距麼,她說當然:「就像手切土豆絲和工具鍤的土豆絲,吃著完全不一樣。」

 

再來張近景

這家砂鍋店,在剛開的前幾年裡,生意並不好,每天備的貨都賣不完。

 

老闆娘堅持扔掉每天剩下的食材,第二天一早上新,給客人吃最新鮮的東西。

 

第一年,每天只有一百多的流水,第二年三四百,第三年七八百,第四年一千多,第五年兩三千,第六年四五千。

 

現在備貨越來越多,但每天都是六點左右就賣光了,再沒出現過剩下扔掉的情況。

 

他家的糖餅也特好吃

周庸特愛吃他家的糖餅,說他媽也會烙,但烙的時候總漏糖。

 

老闆娘說那不中:「糖這東西一漏就黑,我們每天中午都賣兩三百張糖餅,中間只要漏一張,剩下的餅就全黑了。」

 

周庸問怎麼能不黑,老闆娘笑了,說這就是手藝。

 

我問老闆娘,有沒有做大的打算。

 

她說有,能再擴大四五桌就好了,因為中午飯點,等位的人實在太多了。

 

我說不是擴幾桌,是想不想開個大飯店。

 

她說算了,精力不夠,準備再做個幾十年,做成個經典老店,她就滿足了。

 

飯點過後,地上一片狼籍

我和周庸出去的時候,正趕上飯點兒,屋裡一片混亂,骨頭和衛生紙一起在地上滾,門外排了十幾個人,吹著冷風。

 

一哥們正跟自己的女朋友抱怨,說好像上他家吃飯不花錢,全是人,跟搶似的。

 

然而倆人一直排著隊。

 

20年,每天就開6小時的炸串店

 

其實我更愛吃炸蔬菜

和鑫鑫砂鍋一樣,經常排隊的,還有小紅帽炸串店。

 

我之前沒聽過這家店,但一個朋友說,這家店美女特多——周庸聽了就不行了,非得去看看。

 

小紅帽炸串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乾淨和便宜,羊肉串一塊錢一串,豬肉和雞肉五毛一串。

 

他家價格好像還停留在十年前

這樣的價格,我真是很長時間沒見過了。

 

周庸還偷偷問我,說這麼便宜,會不會肉不好,結果這話被老闆「小紅帽」聽見了,他拿出進貨單給我們看,每天都進貨,羊肉多少錢一斤,豬肉多少錢一斤,都是好肉。

 

小紅帽叫祁恩良,二十年前,開始在香坊區的地德裡小學炸串,因為常年戴一紅色的針織帽,被來吃炸串的人,叫做小紅帽。

 

小紅帽「帽叔」

他現在已經不親自炸串了,但每晚都會在店裡坐著,只要戴著帽子跟這兒一坐,就是活招牌——代表著油好肉好,不糊弄人。

 

小紅帽當然也考慮成本,他應對物價上漲的方式,不是漲價,而是串小一點,肉貴了,串就小一點。

 

串小,但一定要用好肉,油用九三豆油,籤子全是一次性的,用完燒毀。

 

小紅帽的兒子,以後要繼承這家店

店裡確實有很多漂亮姑娘,全是熟客,進門都管他叫「帽叔」。

 

周庸拽著我,拿酒過去敬了他一杯,說帽叔,你店裡漂亮姑娘怎麼這麼多?

 

他說你想啊,我從二十年前開始,在小學門口擺攤兒賣炸串。

 

那些孩子到現在,正好都是二三十歲,正是人生最好的時候,又懷念我炸串的味道,總來我店裡吃串,美女自然就多了。

 

選餐的顧客

小紅帽炸串下午四點營業,十點就關門,一天就開六個小時——因為怕影響鄰居休息。

 

十點多時,如果有客人酒沒喝完,帽叔會強行清場,把剩下的啤酒給退了。

 

在帽叔看來,自己的生活已經圓滿了。

 

捲心菜炸好比較酥

我和周庸陪他喝了幾杯後,他和我倆說,炸串選這個職業選對了。

 

他這一輩子,賺錢給兒子買了房,現在孫子也有了,很幸福。

 

看見兒子買房、結婚、不吃苦,這就行了:「對不對孩子們,父母就是這樣的。」

 

周庸問帽叔,他是一直這麼高興麼,他說是,我說那最高興的是什麼時候?

 

他想了想,說有這家店的時候,是人生中最高興的時候。

 

當時他就一個決心,一定要把這家店幹好。

 

老婆和兒子問他,怎麼幹好。

 

他說慢慢幹,把我的炸串事業,一點點的幹好,不著急。

 

像小紅帽炸串這樣有回憶的店,哈爾濱有很多家,比如學府四道街的周哥臭豆腐,已經幹了十七年,服務周圍四所大學,送走了無數畢業生。

 

但最特別的,是一家藏在省體育中心院裡,居民樓裡的冷麵拌飯。

 

20年,運動員的野食堂

 

這個拌飯裡的菜,每種味道都不同

我第一次去這家店時,它沒有名字,就叫冷麵拌飯。

 

這家店的創始人,是個朝鮮族老太太,她丈夫是體育中心的教練,最早就是為運動員開的。

 

為了讓口味正宗,她從雞西找了一個60多歲的朝鮮族老廚師,過來做辣醬和泡菜,為了適應哈爾濱人的口味,把醬的辣度降低了一些。

 

老闆自己醃製的辣白菜

七八年後,老太太的外甥女李莉和李海鷹,接手了這家店,把手藝繼承下來。

 

因為逐漸有名,很多人找她倆商量加盟,但她們不願意,因為沒法保證加盟商不偷工減料。

 

這麼多年,所有的食材都是李莉親手挑的,連大米都是特意從五常運過來的新米。

 

她說自己精力有限,沒想把店發揚光大,守著這個小店,不讓顧客說,你們家做的越來越完(犢子),東西給的少,食材不好了,就行。

 

李莉吃過很多家的拌飯,但都沒他家的好吃——這我特認同,我從沒吃過比他家好吃的拌飯。

 

我有一些個子矮的朋友,從不來這兒在吃飯,因為壓力太大。

 

跟這兒吃飯的,經常有兩米多的小夥和一米九多的姑娘,即使穿著運動鞋,還比我高半頭。

 

冷麵

有次我正坐在店裡吃冷麵,忽然眼前一暗,我抬頭,發現孫明明(2.36米)坐在我對桌,陽光完全被擋住了。

 

運動員們不僅把他家當飯店,還當成半個家,有時一些年輕的女運動員,因為訓練過猛,身體不舒服,會提前打電話給李莉,李莉會特意讓後廚煮粥她們喝——雖然她們從不賣粥。

因為她們家生意好,院裡忽然多出了好幾家朝鮮菜,為了讓人能分清,李莉把姐姐的名字「海鷹」,加在了冷麵拌飯的前面。

 

不願意做大的店,還有魏家包子

 

30年,沒有菜譜的包子鋪

 

魏家包子,老闆娘潘秋霞50歲左右,國企改制後,她就繼承了家裡的包子鋪。

 

店裡沒有菜譜,客人來了都是直接點,我問為什麼不做個菜譜,店裡的客人插話:「老闆娘的臉就是菜譜」。

 

店裡最受歡迎的包子是豆腐餡,很好吃,比張包鋪好吃。

 

潘秋霞很愛笑,說話的時候,一直在衝著我倆笑——她說每天的心情,都和客人有關,客人賴帳就不高興,和客人聊會天就開心。

 

老闆娘總是笑呵呵的

店裡很破,房子是潘秋霞自己的,我問為什麼不裝修的好一點。

 

她說不想把店做大,也不想重新裝修店面,她說店面好了,有的客人會覺得這家店貴了,不敢進來,現在這樣老客人都會光顧。

 

也沒人嫌棄店裡破,東西好吃就行。

 

食客都是附近的居民,跟這兒吃了幾十年

我問她做了這麼多年包子,覺得味道變了麼,她說變了,以前的豬都是年豬,肉切著都帶油,現在肉不行了,雖然做法沒變,味道還是有變化。

 

正說著味道變了,外面來一哥們,帶著自己的女朋友進來,說看,這就是我小時候吃飯的地方。

 

這哥們點了倆粉條的包子,咬了一口,說操,沒變,味道一點沒變,還是那個味兒。

發麵包子

潘秋霞女兒是學醫的,也沒有繼承包子鋪的打算,我問她以後有啥打算,她說能幹就先幹著,不能幹就再說。

 

燻醬小菜

我找了幾天,還有很多店沒寫進來,但我發現,鍋包肉、小雞燉蘑菇、溜肉段、地三鮮、拉皮,都不能代表東北菜。

 

能代表東北菜的,只能是店和人。

 

他們只做幾樣菜,一做就是幾十年,既好吃,又有回憶。

 

食物如果缺了回憶,味道一定不足。

平時聊起吃的,總按地區分味道,湖南的辣,四川的麻,河南的鹹,廣東的淡。

但這種分法太簡單粗暴。

味道的差別是微妙的,就像方言。

即使是同個地方,隔半個鎮,一座山,口音就不同.食物的味道也是這樣。

不同地方的人聚集在北上廣深,每個都有自己記憶裡的味道,他們會在城市裡,尋找跟家鄉有關的味道——但總是差那麼一點。

具體原因,就像開頭陳曉卿微博裡說的那樣:「好的食物有根,誰也帶不走。」

 

打賞


長按掃描二維碼


說不定我拖更時


會有些不好意思


世界從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東北瀋陽和哈爾濱哪個城市好?南方人作為旁觀者說說自己的看法
    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吉林省會長春,遼寧省會瀋陽,這三個地兒我都去旅行過幾次。但對於長春只是短暫但停留,不是很熟悉,比較遺憾,希望下次去的時候能待久一些。哈爾濱其實如果是一個吃貨,不管是哈爾濱、長春、還是瀋陽,都值得去,因為這三個城市真的有太多太多的美食,都不會讓你失望。
  • 人迷泛濫!央視投票盤帶過人誰強,C羅多梅西一倍!董路:扯犢子
    人迷泛濫!央視投票盤帶過人誰強,C羅多梅西一倍!董路:扯犢子
  • 中國各地美食小吃之東北菜,小雞燉蘑菇不止是暗號,還是美味
    雖然細分來講有吉菜、遼菜、龍江菜還有以大連為代表的膠東菜,但是作為一個南方人,我怕把這個三個地方的菜搞混淆了,就全部寫在一起。 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廣東的人,其實我是有接觸不少的東北人,性格好容易相處。作為一個只有171的南方人,我特別羨慕羨慕東北的大高個,動不動就一米八以上,站在一起是真的有壓力。
  • 一個非常奇特的城市,在雪國哈爾濱,嘗試東北俄羅斯
    哈爾濱是東北地區黑龍江省的首都,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相鄰,因此哈爾濱也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城市。哈爾濱具有非常俄羅斯樣式,在飲食方面,很多哈爾濱菜是由俄羅斯菜的本土化而成,既有俄羅斯的特點,又有東北菜的風格。在哈爾濱吃俄羅斯有什麼體會?
  • 為什麼東北菜這麼洋氣?
    圖/圖蟲·創意在中國的許多地域飲食文化中,鹹菜多少都有些難登大雅之堂。盤點中俄混血美食時,俄式酸黃瓜的名字也很難被提及。正如白粥鹹菜,是中國人最質樸的餐食,俄式酸黃瓜是俄羅斯人的人生底味。甚至從某種角度而言,逐漸風行的朝鮮菜,也是東北菜的一個組成部分。提及朝鮮半島的典型食物,泡菜是個繞不開的名字。在東北,泡菜有個別稱——辣白菜。大約氣候寒冷的地區,都有醃製鹹菜的習慣。花樣繁多的朝鮮鹹菜,頗受東北人歡迎。在東北,幾乎每個超市都有朝鮮鹹菜的專櫃。
  • 哈爾濱等你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那個有著號稱東北最美冰雪旅遊之城的哈爾濱,冰雪王國的壯麗美景,深深的刻在了每個東北人的心中,對於每個在外拼搏的老哈爾濱人來說,哈爾濱既是一種奇蹟也是一種遺憾。建國初期的哈爾濱有著全中國乃至全東亞地區最強硬的重工業基群,曾憑藉著地理位置的優越,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支持,一路高歌猛進,打造了哈爾濱經濟史上的霸主地位,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重工業的加速轉型,第三產業的興起,東北地區包括哈爾濱在內的重工業企業突然覺得自己不會玩了,產業結構的升級調整之慢,也是近些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長過緩的主要原因。
  • 東北菜味道不差,為啥排不進四大菜系?南方人:東北菜有三點不足
    趙本山在央視春晚上演了二十多年小品,然後再有也不知道哪天能有大結局的《鄉村愛情故事》的十幾年一茬接一茬播放,這些文藝作品都使得我們對東北飲食風格或多或少有了一些認識,不論天南地北還是哪兒的人都能隨口說出幾道東北菜,這幾年很多地方也都有了東北菜餐廳,東北菜以量多味道濃鬱為人們所歡迎,
  • 讓你流哈喇子的東北菜
    ----百度百科可是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片廣袤而偉大滴土地上,孕育了特別好吃的東!北!菜!不信?先憋住口水,跟著瑣瑣往下看!
  • 毛澤東原本想把哈爾濱作為新中國的首都,為何後來改成北京?
    不過,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最早選定的新中國首都並不是古都北京,也不是十三朝古都長安,更不可能是龍盤虎踞的南京,而是有「東方莫斯科」之稱的哈爾濱。隨著解放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被解放,南京、北平、開封、洛陽等城市紛紛在毛澤東眼前浮現,這個時候,哈爾濱自然不是最佳選擇了,最後他的目光鎖定在了北平。北京作為一個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明清兩個朝代都在這裡坐了將近300年的天下,不管是不是迷信,北京是有王氣的。
  • 電視劇《夜行書生》,讓我迷上了一個反派角色李洙赫
    今天姐妹們和我一起來舔顏吸血鬼題材的韓劇——《夜行書生》本來我是衝著李準基去看的,結果我卻被反派實力圈粉了,啊啊啊啊啊!!!,怎麼會這樣,這個反派也太迷人了吧!吹爆反派顏值和身材。劇情透露:金聖烈是一名儒生,他本來打算不久後與心上人明溪成親,卻因為宮中出現血液事件,將重心轉移到對付吸血鬼事件上,可是最後他還是沒有娶到明溪,明溪因他而死。
  • 哈爾濱飲食「三大怪」,這其中的含義,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理解
    今天小編又來給發布哈爾濱的美食攻略了。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人生最幸福的就是品嘗不同美食的時刻。在哈爾濱,不僅能吃到正宗的俄羅斯大餐,還可以品嘗到口味地道的東北菜和特色小吃。在俄羅斯,每個村莊都配有麵包爐,俄羅斯人家庭日常吃的麵包多是由村裡的麵包房烤制,家裡儲存,吃時切片食用,久之形成了特有的麵包製作技術和風俗。這種大列巴以啤酒花三次發酵,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雜木烘烤,外皮較硬,內芯鬆軟,具有面香、鹽香、酒香和木料的清香,最大的特點是保鮮期長。
  • 哈爾濱:愈寒冷 愈美麗
    太陽島的雪博會是一個雪文化創意集合地,有趣的是,哈爾濱雪雕採用的雪材料並非大家理解的天然雪,而是採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較為堅硬且可塑性強的人造雪。一個個充滿創意構思的雪雕,一幅幅令人驚嘆的宏偉作品,無不令人讚嘆。
  • 來哈爾濱必吃的美食,尤其是最後一種食物,你能買到就很不容易了
    對於哈爾濱當地的美食,我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三天三夜,因為美食實在是太多了。首先說,必須先品嘗一下東北菜,其中鍋包肉是一定要嘗一嘗的。鍋包肉,之前也被稱之為鍋爆肉,是光緒年間始創自哈爾濱道臺府的廚師鄭興文之手。鍋包肉,外皮金黃酥脆,口味酸甜。這道菜可以說是哈爾濱東北菜飯桌上的必點之菜。
  • 作為一個南方人來到哈爾濱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以下就是「時光不在我還在」為大家講解的內容:我湖南人在哈爾濱讀了四年大學,在哈爾濱的時候一直嫌棄哈爾濱,可現在很懷念在哈爾濱的日子。大一剛到的時候8月中下旬,哈爾濱已經20度左右了,高中同學都無比羨慕我穿外套軍訓,哈哈哈哈。然後印象最深的是早上4點左右天就全亮了。
  • 專屬定製冰雪遊,打開哈爾濱冰雪季「高級魔方」
    之所以說只屬於劉女士一家人,是因為這次旅行是專門為他們定製的,行程中每一處精彩都應家庭成員的要求而精心設計,而且充滿了「哈爾濱味道」。雖然三天的哈爾濱冰雪季之旅,劉女士一家需要花費三萬餘元,但是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值得的。哈爾濱,這顆「冰雪之冠上的明珠」,正在以它的獨特魅力吸引著愛它的人紛至沓來。
  • 哈爾濱小夥讓你在湖州也能吃上正宗東北菜,熱情老闆還給你準備了東北大禮包
    湖州的東北菜館不多,想吃到正宗東北菜並不容易。
  • 滾犢子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滾犢子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時間:2019-08-12 15:03   來源:流行語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滾犢子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滾犢子的來源和意思 源於東北話,與滾開的意思類似,但因為有犢子這兩個字,就更強烈地表達了想讓對方走開的意思啦。
  • 【冰城攻略】史上最全哈爾濱吃喝玩樂攻略 球員球迷別錯過!
    賽後,回到哈爾濱的他也在第一時間迎來了一眾好友為其慶功。這一戰也讓他在哈爾濱球迷中的形象越發高大。雖然出生於齊齊哈爾,但哈爾濱對於謝召輝來說早已是他的第二個故鄉。  作為在哈爾濱生活多年的本土吃貨,謝老師今天特此總結出誠意滿滿的【哈爾濱特色美食攻略】,絕非東北美食攻略,絕非哈爾濱一般美食攻略,什麼川魯潮粵火鍋、日料他都不喜歡,唯獨對哈爾濱特色美食一見鍾情。
  • 冰雪大世界,全國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哈爾濱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都說瑞雪兆豐年,這場自然的饋贈也是著實不小,路邊的雪清掃成堆可以直接沒過人的膝蓋,導致教育局臨時下發停課通知,甚至到達哈爾濱中轉的快遞也被停運了。直到近日,交通、學生上學、物流等才逐步恢復正常。隨著全球變暖,近些年東北不少地區出現暖冬的情況,居民「溫暖」過冬的同時,也會多少憂慮這不是一個好的變化。而今年哈爾濱的初雪便如此熱烈,似乎又讓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 東北菜齁鹹,朋友建議改改飲食習慣,可我就是愛吃能咋辦?
    吃了大半輩子的東北菜,今天突然聽一個朋友說,讓我改一改飲食習慣,說東北菜除了膠粘就是齁鹹,菜鳥一聽整個人都不好了,這是啥理論,東北菜雖然鹹了點,可那也都是美味啊,再說了飲食習慣又怎麼是說改就改得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