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是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聖地及歷史名城—耶路撒冷

2020-12-23 騰訊網

耶路撒冷是一個宗教聖地,是猶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的聖地,被以上三大宗教視為聖城。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同時視為首都,目前由以色列實際控制。耶路撒冷著名景點有猶太教的哭牆和聖殿山、穆斯林的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以及基督徒的聖墓教堂和苦路。

耶路撒冷除了是一個宗教聖地外,還是一座歷史名城,這個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挖下去都可以挖到歷史,近如奧斯曼帝國、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遠如猶大王國、巴比倫王國、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當然,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命運多舛的城市,耶路撒冷在歷史上多次被外族人破壞,也多次重新修建,既是世界矚目也是命運多舛。

耶路撒冷是音譯過來,「撒冷」的意思是和平,「耶路」的意思是 城市,合起來就是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在很早以前,是沒有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亞美尼亞人,這裡最早唯有猶太人。公元前13世紀末期,猶太人各部落遷入定居,之後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來希伯來王國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大兩個國度。再之後,北方的以色列被亞述徵服,南方的猶大被巴比倫人徵服,耶路撒冷城牆被拆除,大量的寶藏被帶往巴比倫。

再後來,在波斯的居魯士大帝消滅巴比倫後,猶太人獲得了重建耶路撒冷的允許。公元前516年,猶太人重建了耶路撒冷,再次便恢復了耶路撒冷的繁榮。後來羅馬人又徵服了這裡,耶路撒冷又成為羅馬帝國猶太省的首府,就是在羅馬人統治期間一個叫做猶大的人為了金錢出賣了耶穌,使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橄欖山上被捕,最後被釘死在城郊的十字架上。耶穌之死,就意味著耶路撒冷也成為所有基督教徒(包括東正教)心中的聖城。

後來因為猶太人的不斷反抗,羅馬皇帝於是將這座城徹底剷平,並在原址上新建了一座羅馬新城市,這裡的猶太人,則全部被趕出出去,耶路撒冷此時已不再屬於猶太人。到了4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又把這裡變成了一個基督教的聖地,城市因此隨之復活,雖然猶太人依舊不被允許居住,但被允許可以在每年的特定時間到一處叫做西牆的地方,盡情哭泣一把。隨著統治者對宗教信仰的寬容,在一百年後,甚至有猶太人被允許回到耶路撒冷居住。

再後來,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人成為這裡的新統治者,此後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同樣將這裡視為聖地,他們認為穆罕默德曾在一個夜裡,從麥加來到耶路撒冷聖殿山,而後由此升到了天堂,見到了古代的先知們。今日耶路撒冷聖殿山上,尚有兩座清真寺,就是為了紀念此事而建。甚至寺裡還有一塊登霄石,據說是穆罕穆德出發之際所在的位置。再後來,基督教世界又發動了十字軍東徵,公元1099年,他們攻陷耶路撒冷,重新奪回了聖城和主的聖墓。但百餘年後,埃及的薩拉丁,又奪回了耶路撒冷。

公元200年前,耶路撒冷僅僅是一座人口不到八千的小城市,但即便如此,宗教信仰的不同仍讓這座城市格外引人注目。也就是從這個年代開始,大批猶太人開始逐漸回歸此地,因為極端正統派的猶太老人,都希望死後能安葬在這裡的橄欖山上。也有大批基督教的傳教士來到這裡,希望能把伊斯蘭教徒和猶太人轉化到自己這邊,如此便可以加速耶穌再次降臨人間。

於是猶太人、俄羅斯東正教會,開始在城外營建大樓和居民區,這些建築連接起來,便成為了耶路撒冷的新城。而老城區,則演變為一個窮人的聚集所。1917年,英國人打敗土耳其人,控制了耶路撒冷。但是這裡該歸誰所有,卻成了大難題。最終猶太人說服了國際聯盟,批准託管巴勒斯坦的英國殖民地,這也助力了猶太國家的重建。

1939年二戰前夕,英國曾公布了一革方案,準備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給一個阿拉伯人佔多數的當地政府,猶太人可在該政府管轄下高度自治。但隨後大家都知道,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大批猶太人逃亡到這裡,加上戰爭結束之後德國集中營解放的幾十萬猶太囚徒也來到這裡,使得這裡的猶太人越來越多,問題越來越棘手。

最後英國只能把問題提交給聯合國,而聯合國的辦法就是,兩邊分開過,誰也不妨礙誰?至於兩邊都要的耶路撒冷呢,交給聯合國管理下的特別地區,不屬於猶太人國家也不屬於阿拉伯人國家的一部分。很可惜,這個方案隨後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實現。最後和平解決的希望被掐滅,阿拉伯人試圖把猶太人趕下海,結果卻是猶太人反擊,不但擊退了阿拉伯人的進攻,還把整個耶路撒冷都收入自家囊中。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為何是三教聖地
    耶路撒冷,希伯來語意謂和平,歷經滄桑,這裡是三大宗教的誕生地。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在耶路撒冷老城區方圓一公裡之內,漫步老街……聽到天主教堂的鐘聲跟哈裡路亞的聖歌,還有回教穆斯林的祈禱誦經,加上猶太教士的誦經低吟。簡而言之,猶太教衍生出了基督教,隨後又衍生出伊斯蘭教。
  • 耶路撒冷一座被三大宗教供為聖地的城市
    在地中海東岸的猶地亞山上,有一座據今約5000千年左右的古城,它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共同的聖地,這就是聖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古稱,耶布期。此後以色列人進入了迦南,約公元前993年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並在耶路撒冷建立了聖殿。公元前933年,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部的猶太和北部的以色列兩國。這一時期,猶太教形成,因此猶太教認為耶和華把這塊地方,賜給了猶太人的祖先。耶路撒冷聖殿山是猶太教徒最重要的一處聖地,保護著聖所的那座著名的大殿是希律一世於公元前37年在由所羅門建造的第一神殿的廢墟上重新建立的。
  • 一文帶你走過耶路撒冷的三千年
    幾十億人的聖城耶路撒冷不僅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千年古城,而且它還是世界上唯一被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徒共同尊為聖地的地方。對於猶太教徒來說,整個巴勒斯坦都是他們的「聖地」。而在聖地中,耶路撒冷又有著特殊的地位,被稱為「聖地中的聖地」。
  • 3分鐘看懂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歷史上,基督教是古猶太教的一個新興教派。而傳統上猶太教和基督教認為伊斯蘭教是在吸收了猶太教與基督教的經典和教義思想的基礎上創立的,但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對此說法持否定,反認為前二者把古老的一神教內容更改。三者在宗教儀式及歷史依據上具有許多一致性。
  • 以色列計劃翻修東耶路撒冷一處宗教聖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英國媒體報導,耶路撒冷市政府官員3月6日透露,以色列當局初步批准翻修東耶路撒冷一處備受爭議的宗教聖地。上周,耶路撒冷規劃部門通過了該項目,決定翻修耶路撒冷老城Mughrabi城門附近一條土坡路。2004年,這條坡路因暴風雪和地震受損。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三)
    (一) 三教的淵源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起源自古老的猶太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天啟宗教或亞伯拉罕諸教,三者關係非常密切。按照亞伯拉罕諸教的教義,所有的猶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無論民族種族,都將發祥於中東的閃米特人(包括希伯來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亞述人)亞伯拉罕認作祖先,都信仰其經典是神的話語,是唯一真神與人類訂立的契約。唯一真神創造了世界和人類。三教共同信仰猶太教的唯一真神,發源於中東沙漠地區,以希伯來聖經為根基,以耶路撒冷為聖地。
  • 以色列探秘宗教聖地耶路撒冷(一)
    那裡的民族宗教,歷史文化,地理地貌,戰爭衝突,生活狀態等等,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如果從書本和媒體獲得的知識信息能夠與實際場景物件結合起來,就能讓我更好地了解這個地方。這個國慶長假期間的以色列約旦之行讓我的願望得以實現。耶路撒冷的主要遊覽區在老城和位於老城南邊的錫安山及東邊的橄欖山。我們最先去的是錫安山。錫安山(Mount of Zion)既是猶太教也是基督教的重要聖地。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3者有何聯繫?系出同源,信仰同一個神。怎麼回事呢?公元前18世紀,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摒棄數量極多的原始宗教,確立唯一信奉的神~上帝。公元前14世紀,猶太人的一位民族英雄~摩西創立猶太教,制定猶太教教義,並將上帝稱之為~「雅衛」。
  • 三個宗教與獨特歷史傳說,給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賦予了傳奇色彩
    文/小八以色列有個「和平之都」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宗教聖地,在舊城區,主要居住著伊斯蘭教的教徒、基督教徒、猶太人等等,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這裡的宗教,竟然有三個宗教共同存在,是一個聖地,通常一個地區起主導作用的只有一個宗教,但在這裡,卻是三個宗教共同朝奉,而他們都能夠和平共處,實屬難得
  • 耶路撒冷三千年用不著讀一整本書,讀一篇文章就夠了|文史宴
    這座城市的基本布局便是近現代的耶路撒冷。早先的猶太聖殿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哭牆僅剩下了西牆的一部分 。正 是 這 堵 「 西牆」,成了處於流散狀態的猶太人千百年來的精神寄託,被視為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和猶太民族往日輝煌的象徵。由於猶太人慣於在此哭訴民族苦難,這堵牆又被稱為「哭牆」。
  • 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與麥加,耶路撒冷並稱為伊斯蘭教三大聖地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這座海拔620米的高原山地城市,與麥加,耶路撒冷並稱為「伊斯蘭教三大聖地」,是伊斯蘭教的第二聖城。麥地那地處高原山區,水資源豐富,季節適宜,土地肥沃,遍地良田果園,環境良好,人情淳樸。說它是世外桃源也不為過。
  • 聖地, 耶路撒冷的千年時間軸
    耶路撒冷是個神奇的地方,位於歐洲、亞洲、非洲的最核心之地,也是歐洲為主的西方文明,中國印度為主的東方文明,非洲文明以及埃及為主的非洲文明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同時也是基督教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相爭千年之地,,因而研究它的歷史就變得很有意義。耶路撒冷至今至少4000年的歷史,位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兩河流域,又靠近地中海的海岸線,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旅遊攻略)
    這之後近3000年的漫長歲月之中,在外國佔領和統治下,耶城歷盡磨難和滄桑,幾經興衰。有些統治者在此大興土木,有些統治者進行掠奪和破壞。他們積極確立本民族的勢力範圍,努力傳播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影響。但前進的歷史車輪輾碎了侵略者的美夢,耶城在劫難中逐漸成長、壯大,成為舉世矚目的歷史名城。
  • 以色列耶路撒冷,聖城下的虔誠
    猶太羊皮卷《塔木德》裡寫到:「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而世人則說:「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天使在這裡哭泣,耶穌在這裡受難,18次被戰爭摧毀,18次就地重建,三千年歷史讓它成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共同聖地,面積僅1平方公裡的老城,吸引著世界各地不計其數的教徒前往朝聖膜拜。
  • 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給了耶路撒冷
    當然,耶路撒冷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原因是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的聖地。被稱為「聖城」。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目前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實際控制。
  • 三大宗教聖地——耶路撒冷
    這裡三千年的歷史離不開神聖的宗教信仰,也魔咒一般的離不開血腥的戰爭。古埃及人的入侵,羅馬帝國的徵服,穆斯林聖戰,十字軍東徵,奧特曼帝國一統,每個政權都要在這裡畫上自己的符號。這裡原本應該是和平的中心,但永遠被戰爭困擾,這裡的人民離自己的上帝最近,卻一次又一次的被驅逐,被迫離開自己出家園,這裡就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城市」和「和平」兩個詞根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巴勒斯坦國中部城市,世界聞名的古城。在耶路撒冷城南處有3道明顯的山谷:汲淪谷、欣嫩子谷和泰羅普河谷。汲淪谷經過舊城以東,將橄欖山與城市隔開。
  • 聖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位於近東的黎凡特地區,被譽為三神的宗教聖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聖地,具有很高的宗教象徵意義。耶路撒冷歷史上多次被外族破壞,多次重建;它不僅是世界上發展顯著的城市,也是中國眾多不幸的城市。
  • 為什麼要去一次耶路撒冷?
    點擊以上封面圖一鍵下單新刊「行走耶路撒冷」本文攝影 / 張雷結束耶路撒冷封面故事寫作的那一天,我在伊斯蘭教聖地麥地那拜謁著名的「雙朝向清真寺無論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在早期歷史乃至民族神話方面的重合性,還是由於它所造成的漫長宗教和民族衝突,在這個最早期人類文明和定居城市帶誕生的區域,耶路撒冷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一位1967年六日戰爭後遷居敘利亞的巴勒斯坦老人,曾以溢於言表的激動對我提起他對聖殿山的感情:儘管他的子女如今已去往歐洲,加入了外國國籍。
  • 如果不是美軍在背後支持,以色列沒機會佔領耶路撒冷
    如果不是美軍在背後支持,以色列沒機會佔領耶路撒冷 自古以來,耶路撒冷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宗教聖城。各方利益錯綜複雜,相互傾壓,是一座最不太平的城市。耶路撒冷就好比《史記》裡的秦始皇皇宮"鹹陽"一樣的地位,但是你要搞清楚耶路撒冷在《聖經》《古蘭經》裡出現了很多很多次。
  • 猶太人的猶太文化、猶太宗教
    正如古代希臘社會的多樣性一樣,猶太文化在漫長的歷史和不同的地域中產生了各不相同的特質。例如在啟蒙時代(參見猶太啟蒙運動)前後的歐洲社會,在安達盧斯(伊斯蘭教統治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北非和中東,在印度和中國,乃至現代美國和以色列,許多文化現象已與宗教出現了很大程度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