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老王又要黑我~他說我窮!「
01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窮得揭不開鍋,為了活命,他曾出家當過和尚,他出家的那個寺廟,叫做「皇覺寺」。
窮屌絲在哪裡都讓人瞧不起,到哪裡都受人欺負,寺廟裡的和尚,同樣有嫌貧愛富的毛病,朱元璋在皇覺寺裡受欺負,便成了家常便飯。
儘管心裡憋屈,但也只能忍氣吞聲,屈辱度日。
有一天,老和尚又來捏這個軟柿子了。
這一回是老鼠咬壞了大殿上的蠟燭,逮不著老鼠,就拿朱元璋出氣,罵他只曉得吃乾飯。
朱元璋心想,蠟燭又不是我咬壞的,與我何幹?
但他又不敢與老和尚頂嘴。
老和尚一走,他也找了個出氣筒——當他看到威風凜凜的伽藍神仿佛正用嘲笑的目光看著他,氣不打一處來,心想你才是個白吃乾飯的東西,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管什麼寺廟,害得老子白挨一頓罵。
他越想越氣,忍不住在迦藍神背後,偷偷寫下「發配三千裡」五個字。
後來的故事,就是神話了—— 幹了這種事,自然耽誤了時間,朱元璋有點急,邊掃邊念叨:「大菩薩、小菩薩,快快站到一邊去,別妨礙我掃地。」
話音剛落,大大小小的菩薩,都自覺地站到掃過的那一邊。
掃完地,朱元璋又說:「大菩薩、小菩薩,地已打掃完畢,就各就位吧。」
大小菩薩們,又聽話地回到原來的位置。
後來,這些事被人告到方丈那裡,方丈來果然看到伽藍神身上有那五個字,又看到朱元璋掃地時「命令」菩薩讓路,本想懲罰他,又覺得這人連菩薩都怕他,還是別惹的好,便藉口寺裡糧食不夠吃,打發他走了。
老王:這都快成神了。
02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自然就有了不少秘書,其中包括生活秘書。
一般情況下,領導的秘書只要把領導伺候好了,將來都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不是升官就是發財。
負責給朱元璋打理容顏的「整容匠」,雖然沒多少文化,但也明白這個道理。
有一天,整容匠替朱元璋修理完指甲,小心翼翼地把剪下來的碎指甲包好,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
朱元璋覺得奇怪,問他想幹啥。
整容匠說此物來自皇上聖體,豈能亂扔?卑職要拿回家去,好好珍藏起來。
朱元璋說你小子休息騙我,你為朕修了十幾年指甲,難不成都珍藏起來了?對方說全都珍藏起來了,一點也不少。
朱元璋不信,派了一個錦衣衛看住整容匠,再派人到他家裡去取指甲。
派去的人果然從整容匠家裡捧來一個紅木匣子,裡面全是朱元璋的碎指甲。
使者還告訴朱元璋,這個紅木匣子是供在佛龕上的,匣子前面燒著香燭。
朱元璋一高興,馬上讓整容匠當了中央機關事務局局長。
老王:變態。
03
朱元璋是個大老粗,卻有著驚人的聯想力。
有一年元宵節,老朱微服出行,到街上去看熱鬧。
他來到南京聚寶門外,看見一戶人家門前掛著一隻彩燈,彩燈上面畫了一個大腳女人,懷裡抱著一個西瓜。
朱元璋頓時臉色大變——「懷」「西」不是「淮西」的諧音嗎?而淮西,是他老家呀。
這幅畫的意思,不是諷刺他老朱的老婆是「淮西大腳婦」嗎?
結果這戶人家慘了,一家九族三百多口全被朱元璋指使錦衣衛殺了個精光,管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一個不留,他家所在那條街上所有的居民,全都被發配到鳥不拉屎的地方充了軍。
04
洪武初年的時候,有人覺得朱元璋「行政苛嚴」,官員們累得很,希望他老人家放寬一點,讓官員們「喘口氣」,最好「無為而治」。
但都知道朱元璋的脾氣,不敢當面提。
於是有人就在城外一座廢棄寺廟的牆壁上,畫了一個布袋和尚,然後在畫的旁邊題了一偈:
大千世界浩茫茫,
收拾都將一袋裝。
畢竟有收還有散,
放寬些子又何妨。
那天朱元璋大概無事可幹,帶人出來溜達,不知不覺就到了這座寺廟,看到了那個和尚和那些字,仔細一看,發現墨痕還是新的,顯然剛畫上去不久。
這簡直是惡毒攻擊黨的領導嘛,一定要嚴肅處理!
可是寺裡寺外都找遍了,連一個鬼都沒找到。
朱元璋冷笑一聲,下令一把火把寺廟燒了。
05
一天,言官向朱元璋奏本,反映京城各大衙門政紀鬆懈,官員人浮於事。
當天晚上,朱元璋便親自去調查走訪,吏部戶部禮部等衙門都有人值守,唯獨兵部空無一人。
「給老子把招牌摘了!」朱元璋命令隨行的士兵。
士兵摘下兵部的招牌後,朱元璋又叫他扛走。
但沒走多遠,一個兵部吏員就朝他們跑來:「這是我們的招牌,你為毛扛走?還給我!」
但阻止無效,吏員也搶不過士兵,招牌被扛回皇宮。
第二天,朱元璋問兵部尚書昨天晚上誰在衙門值班,得到的回答是「職方司郎中及其所屬吏卒」。
「來搶招牌的那個小吏是幹啥的?」朱元璋又問,對方回答說「該吏亦屬於職方司」。
朱元璋便下令把那個不值夜班的職方司郎中殺了,其職位由那個搶招牌的小吏接任,又下令兵部不準掛招牌,作為對兵部的處罰。
從那天開始直到永樂皇帝遷都,南京的兵部尚書衙門都沒掛招牌,時間長達40多年。
06
俗話說,有錯就改,善莫大焉,但要皇帝有錯就改,那比登天還難,何況像朱元璋這種出身草根的皇帝,自尊心本來就強,要讓這種人改正錯誤,簡直是對他的侮辱。
一個叫盧熊的,就是由於不懂這個道理,把命都丟了。
盧熊,江蘇崑山人,由於人品文品都不錯,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後被朱元璋派到山東去當兗州知州。
盧熊拿起官印一看,傻了眼——「兗州」成了「袞州」,而這個官印,是根據皇帝的詔書刻制的。
也就是說,朱皇帝字寫錯了,「兗」寫成了「袞」。
不愧是個書呆子,他想也沒想,就給朱元璋上了一份奏章,山東只有兗州,木有袞州,要求皇上更正,重新刻制官印。
朱元璋一看奏章,頓時勃然大怒:「這個姓盧的,也不知吃了幾個豹子膽,竟敢跟朕咬文嚼字!山東有個兗州,難道朕還不知道?兗就是袞,袞就是兗,分明是同一個字,都怪你們這些文人多事,偏偏要把它念成『滾』,是不是想叫老子滾蛋?刑部尚書聽旨,把這個活膩了的傢伙,拖出去斬了!」
可憐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被一個字害了!
07
江蘇省徐州新沂有道特產,叫「捆香蹄」,據說與朱元璋有關。
這道菜原來不叫「捆香蹄」,而叫「捆豬蹄」,是一個姓王的屠夫發明的。 相傳朱元璋小時候,曾在新沂沈圩他舅舅家放牛,與王屠夫是忘年交,每次放牛回來,王屠夫的熟肉賣不完,都要給他一點,多半是肉少骨頭多的豬蹄。
有一天,一個白髮老頭來吃豬蹄,邊吃邊稱讚味道不錯,就是骨頭太多了,不好啃。
王屠夫聽了老頭的話,便琢磨如何改進。
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豬蹄的皮剝開,骨頭抽調,筋去掉,然後填滿瘦肉,配好香料後用布綑紮起來,最後放進雞湯裡煮,名曰「捆豬蹄」。
這樣整出來的豬蹄,香得不得了,人人愛吃,做再多都不夠賣。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一直記著這道美味,叫王屠夫進宮去,專門給他做。
王屠夫大概明白伴君如伴虎,打死也不去。
朱元璋還算仁慈,沒有殺他,只是以「豬」「朱」同音為由,不準他再做這道菜。
朱元璋心想,老子斷了你的生計,你總得就範。
誰知王屠夫把「豬」字改成「香」字,照做不誤。
與一個屠夫死纏爛打,顯得太沒追求,朱元璋一陣苦笑,只得放過他。
08
朱元璋小時候貪玩,幫舅舅家放牛時,經常和小夥伴們不是玩打仗,就是捉迷藏,「聰明」的牛便趁機幹壞事,把主人家田裡的秧苗吃了差不多半畝。
出了這種事,回去肯定會挨打,朱元璋便把別人家田裡的秧苗,拔了幾十把,補載在被牛吃了的田裡,老遠一看,還真看不出來,他舅舅也沒發現。
沒想到收割時,補載的那半畝稻穀,看起來明顯好於其他田裡的稻穀,產量竟然高了一倍不止。
朱元璋雖然不明白是何道理,但把這事記在了心上。
後來,朱元璋在江南稱王,把這事說給劉伯溫聽。
劉伯溫便用一百畝水田做實驗,一半撒種一半栽種,栽種的那一半,產量果然大大高於撒種。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就下旨全國不準繼續撒種,統統改為栽種,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很多人知道栽秧這種種植方法產生於明朝,卻很少有人知道與朱元璋有關。
09
朱元璋文化水平不高,卻酷愛作詩,早在轉戰江淮時,他就作了一首,差點把一個老和尚嚇死。
那時的朱元璋,沒有後來出名,認識他的人,自然不多。
只不過長相有點奇特,不認識他的人難免要多看一眼。
比如太平府一座寺廟的一個老和尚,喬裝出行到此的朱元璋,便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見朱元璋長相不一般,便纏住他問個不停。
朱元璋不耐煩了,提筆就在牆上來了一首: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
只管嘵嘵問姓名。
老和尚不識朱元璋,卻曉得這些字的意思,當即嚇得尿了褲子——奶奶的,這是反詩啊!
朱元璋一走,老和尚怕受連累,趕緊用水洗了。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還記得這首大作,可是派去查看的人報告說,您的大作早就被人洗掉了。
朱元璋讓人把那個寺廟的和尚押到京城,打算全部殺掉。
殺人之前,他問為什麼要洗掉他的詩,老和尚也在裡面,急中生智,吟詩作答:
御筆題詩不敢留,
留時常恐鬼神愁。
故將法水輕輕洗,
尚有毫光射鬥牛。
朱元璋這才轉怒為喜,把和尚們都放了。
結:
說到朱元璋愛作詩,這裡再送幾首詩~
《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
《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
掃盡殘星與曉月。
《廬山詩》
廬山竹影幾千秋,
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裡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遊。
《詠竹》
雪壓枝頭低,
雖低不著泥。
一朝紅日出,
依舊與天齊。
《東風》
我愛東風從東來,
花心與我一般開。
花成子結因花盛,
春滿乾坤始鳳臺。
《聞人嶺南郊行 》
極目山雲雜曉煙,
女蘿遙護嶺松邊。
陸行盡服嵐霞氣,
水宿頻吞虯蜃涎。
晨仰際峰觀擁日,
暮看臨海泊來船。
信知百越風塵異,
黑髮人居不待年。
《詠燕子磯 》
燕子磯兮一秤砣,
長虹作竿又如何。
天邊彎月是釣鉤,
稱我江山有幾多。
《鐘山》
遊山智盤旋,
俯谷仰奇巔。
松聲細入耳,
雲生水石邊。
敲竹猿長嘯,
臨弆視鹿眠。
白鶴來天翅,
玄羽衣裳鮮。
採芝攜桂子,
任意恣蹁躚。
野人溪外語,
黃鶯囀更便。
山靜鳥歸疾,
林深紫暮煙。
樵還漁罷釣,
暢飲樂吾年。
《無題》
皇帝一十八年冬,
百官筵宴正陽宮。
大明日出照天下,
五湖四海春融融。
《無題》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二聲撅二撅。
三聲四聲天下白,
褪盡殘星與曉月。
《罵文士 》
嘰嘰喳喳幾隻鴉,
滿嘴噴糞叫呱呱。
今日暫別尋開心,
明早個個爛嘴丫。
是有點帝王氣息
因為手握天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