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朱元璋與南京鹽水鴨

2021-02-16 講故事的翁老頭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朱元璋在世期間,不僅留下洞林寺、廬山竹林寺、觀星樓、南京花牌樓、南京老城南、皇帝井、品蟹亭、明功臣墓這些歷史遺蹟。還留下四菜一湯、糊羹、粉子饃、捆香蹄、垛子羊肉、鳳陽釀豆腐、費縣山楂、南京鹽水鴨這些美食。今天,我們就說說朱元璋與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有什麼關係?

南京號稱「鴨都」,並享有「金陵鴨饌(zhuàn)甲天下」的美譽,南京人素以喜食鴨饌著稱,而今,鴨饌已成為南京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最常見的菜品之一,想加個菜了,必定是去「斬碗鴨子」,臨時來了客人,也得「斬碗鴨子」。南京被稱為我國鴨饌的發祥地,素有「無鴨不成席」一說,南京人對於鴨的喜愛,那是無貧富貴賤之分,有錢人食之不為賤;窮苦人食之也不困難。尋常居家懶得動手或無暇進廚房,隨手買份鹽水鴨或烤鴨,幾乎成為南京隨處可見的民俗小景了。在眾多著名的金陵鴨饌中,烤鴨、鹽水鴨、板鴨、叉烤鴨、鹹鴨肫(zhūn )等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菜品,要說位列第一的鴨饌,金陵鹽水鴨當仁不讓。

鹽水鴨久負盛名,而想要製作正宗的鹽水鴨,就必須選用自然養殖的麻鴨。麻鴨生活在廣闊的湖面上,以湖中的小魚、小蝦和螺螄為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的麻鴨精而不肥,肉質柔韌。烹飪這道菜,選用的鴨子通常體重都不能超過4斤,這樣製作出來的鹽水鴨才皮薄肉緊,香氣醇正而濃鬱。按說鹽水鴨一年四季都有,但鴨子在秋天桂花盛開時節最為肥美,《白門食譜》中記載:「南京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此時,鴨肉鮮嫩異常,品質極優,因此人們也將鹽水鴨稱為「桂花鴨」。

製作鹽水鴨需要精細的工序,而鹽水鴨的名字就已經暗含了烹製要點,「鹽」指炒熱的精鹽,「水」意為滷水。製作鹽水鴨,首先挑選一隻肥瘦適中的麻鴨,洗淨後在清水中浸泡,濾出血水,再用中火將花椒、五香粉、精鹽炒熱,分別填入鴨腹、鴨頸,接著用這些輔料擦遍鴨身,放入清滷中醃製4小時,後加入調料在沸水中燜煮,最後取出鴨子瀝去湯汁,冷卻後即可食用。成品的鹽水鴨皮色玉白油潤,肉嫩骨香,異常鮮美可口。

據說當年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在建造中華門時缺少建造用的土,城門樓蓋不起來。有人獻計說,財主沈萬三家裡有個聚寶盆,如果拿來放在城門下,就能使土源源不斷地湧來。於是朱元璋派人向沈萬三商借聚寶盆一用,並承諾用到第二天的五更時一定歸還。聚寶盆拿到工地,果然非常有效。朱元璋甚是喜愛,就不願意歸還沈萬三。他一方面下令更夫打更只能打到四更,不得打五更;另一方面連夜派人把南京城內外的雞全部殺掉,連雞蛋也全部打碎。這樣一來,南京城既沒有五更的更聲,也沒有雞在五更時鳴叫,所以朱元璋就不必歸還沈萬三的聚寶盆了。由於南京城的雞被朱元璋殺光了,南京城沒有了雞吃,就只能吃鴨子了。

沈萬三原名叫做沈富,俗稱萬三,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國首富。他活著的時候,在沈莊、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尤其是江蘇的周莊,沈萬三把他作為立業之地。沈萬三祖上居住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其父為沈祐,家境殷實,沈萬三辦滿月酒時,其父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和金銀珠寶讓其抓取,沈萬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盤。沈萬三不喜歡學習,但特別喜歡跟著管家學算術知識和玩記帳遊戲:管家取來一個陶瓷空酒罈,讓他將零錢放入其中,並建立帳本,不管存還是取都要記帳,沈萬三理財意識由此形成。

管家把這個酒罈戲稱為聚寶盆,沈家人也都跟著這麼叫,據傳沈萬三隻要對著聚寶盆就特別有生意上的靈感。不想沈家突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靠一條漁船載著四個兒子,逃荒到周莊。老大和老二不幸夭折,只有老三沈富和老四沈貴長大成人。沈萬三用自己的勤勞墾殖擁有了立業的根本。後來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使他的財富的積累更上一個層次。他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同時又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開展了對外貿易活動,賺取了巨大財富。

當時正值元末戰亂,群雄並起爭奪天,開始沈萬三支持的是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長達八個月之久,就是因為得到蘇州富豪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首富的沈萬三,自是出力最多。為此,張士誠後來特意為他樹碑立傳。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攻破蘇州,城破後,朱元璋對蘇州的富人甚至老百姓都恨之入骨,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沈萬三隻能向朱元璋獻金以求得太平。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金陵城原有十三城門,南門叫作聚寶門,據說就是沈萬三築的。沈萬三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在朱元璋的要求,他把從事商業活動的主要地方從蘇州遷至南京。據傳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處都為沈家房宅後院。

據說朱元璋還是烤鴨界的祖師爺。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改變原來用水煮、紅燒、清蒸的製法,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命名為「烤鴨」。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烤鴨技術也隨之帶到了北京。雖然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作為佐證,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末時,據統計全北京的烤鴨師傅比較一致的說法,都認為北京烤鴨源自南京。

相關焦點

  • 南京鹽水鴨
    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生產的鹽水鴨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後,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的鹽水鴨色味最佳,名為桂花鴨。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金陵鹽水鴨"被評為江蘇十大經典名菜。
  • 乖乖,這個鹽水鴨,更是沒話說的!
    那個年代信息不發達,我們生長在鄉下的人,根本不知道鹽水鴨是南京的特色菜,且有一定的地位。這次青年作家網到南京採風,在南京金陵飯店吃飯,第一道菜就鹽水鴨,感覺這次的鹽水鴨做工更考究,切工也細膩,味道也不錯,記憶非常深刻。
  • 南京板鴨與桂花鹽水鴨(《中國吃》系列)
    一個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另一個則是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金粉所凝的南京。老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及全聚德掛爐烤鴨自前清起已是名噪京師、譽滿海外了,而南京板鴨也有500年產銷歷史可案,明清兩代上呈進御而呼為「貢鴨」,士紳間相互饋贈而雅稱「官禮」;鹽水鴨的製作歷史相傳亦不下三、四百年。
  • 南京鹽水鴨的正宗做法
    鹽水鴨的做法一 著名南京風味名菜,已有幾百年歷史,流傳至今。以仔鴨為主料,經醃製、風乾、燜、煮而成。此菜皮色乳白,肉質紅潤,肥而不膩,香嫩皆具。鹽水鴨的做法二: 1、4-5斤鴨一隻,宰好取出內臟洗淨 2、鹽200克,與20餘粒花椒一粒八角在鍋中炒出香味。 3、將香鹽趁熱抹擦於鴨子內外,肉厚的地方多放鹽多揉擦,讓鹽滲入。 4、取一隻塑料食品袋,把醃好的鴨子及多餘的鹽一併放入。鹽水鴨嘛,鹽少了萬萬不行的。
  • 都說南京著名特產桂花鹽水鴨好吃,丹陽人笑了!
    鹽滷鴨,幾乎是大家去南京都會帶回的特產,在這裡,我要大聲告訴,丹陽人就別帶了因為↓↓↓丹陽就有地道又好吃的桂花風味鹽滷鴨>鹽滷鴨是南京著名的傳統特產,迄今為止已有三百年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風味,風靡海內外。
  • 鹽語搶購——金陵桂花鹽水鴨
    古都南京向以鴨餚馳譽海內,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南京是我國著名三大火爐之一,酷熱乾燥,鴨子性涼滋陰,是陰虛體質之人首選聖品。清末文人袁枚在《白門食譜》中解釋其名:「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由此而得名。本次鹽語給大家帶來的美食就是金陵桂花鹽水鴨。
  • 涉及蟹黃瓜子仁、南京鹽水鴨 江蘇這6批次食品不合格
    荔枝新聞訊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組織的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涉及江蘇省6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包括蟹黃瓜子仁、南京鹽水鴨等
  • 六朝古都——南京,與「鴨」有緣
    南京板鴨鹽水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的製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 專業師傅分享正宗南京鹽水鴨的做法及醃製配方,還不趕緊收藏學習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加工製作不受限制,一年四季皆可生產,產品嚴格按「炒鹽醃、清滷復、烘得幹、煮得足」的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其特點是醃製期短,復滷期也短,現做現賣。鹽水鴨表皮潔白,鴨肉嬌嫩,入口香醇味美、肥而不膩、鹹度適中,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 【配方解密】桂花鹽水鴨
    秋桂花香人慾醉 春江水暖鴨先知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鴨」力不大,鹽水鴨配老滷,價格親民,南京人吃鴨子的確正宗
    上一期說了北京鴨烤北京烤鴨,經過追查才發現北京烤鴨來源於「六朝古都」南京,南京烤鴨可以說是北京烤鴨的前身,今天我們就正式向大家介紹一下南京的鴨子。南京的鴨子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就開始「駐地養鴨」。
  • 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離開南京
    鴨子很無奈,因為在南京它們不僅充當著硬菜和小吃的角色,還活出了零食的既視感。
  • 南京脫穎而出的古建築,朱元璋為其命名,就藏在南京鬧市中
    它就藏於南京的鬧市秦淮區域,是江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建築群,景區內部坐落於的都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它的歷史是很悠久的,最早的建造時間是春秋時期,在那時是吳王夫差所在這裡修建的冶城。
  • 到南京必須品嘗的美食和值得一去的地方
    金陵城王氣非凡,秦淮河潺潺浩蕩南京自古以來,受各個朝代垂愛這裡見證了刀光劍影的權勢政客、出現了憂感傷懷的文人才子、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煙雨樓臺,還有曼妙溫柔的江南佳麗……南京從來都是中華歷史文明發展中的重要角色
  • 有吃過地道的南京小吃嗎?南京站我們來了!
    內容簡介南京小吃,中國四大小吃之一,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多達百十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態各異,其中代表是秦淮河夫子廟地區,夫子廟秦淮小吃手工精細,造型美觀,選料考究,風味獨特。除夫子廟外,在湖南路、新街口、朝天宮、長樂路、山西路、中央門、惠民橋、燕子磯等地,也逐漸形成了比較集中的點心小吃群。
  • 愛上旅遊,愛上簡單.來南京,跟著棠菓一起去旅行吧!!!
    南京,承載更多的是厚重的歷史與人文。每座山,每條水,每幢建築,仿佛都在述說一段不尋常的歷史。來南京,一定要看看古城牆,登上玄武湖南畔的臺城,這段有600年歷史的城牆,東望鐘山青翠,眼下玄武湖水碧波蕩漾,耳聆雞鳴古寺鐘聲迴蕩,怎能不心潮起伏?
  • 朱元璋選址明孝陵 竟與宋濂遊玩南京鐘山有關?
    宋濂當年聽夏煜講山中老虎的故事,以為是夏煜故意嚇唬他,便不在意,帶著童僕冒雨登上惟秀亭,讚嘆鐘山蔥蘢靈秀。與宋濂當時所見的景象不同,現在的惟秀亭隱秘在梅花林之中,沒有了老虎,只有喜鵲從旁飛過,或站立枝頭,或俯身覓食。我們登上惟秀亭,清風徐徐,好不愜意。在亭子中,我們見到了從南京大學退休的葉教授。葉教授祖籍寧波,1955年來南京求學之後便定居於此。
  • 南京發現朱元璋女兒陵墓,其中還有人居住,就睡在公主的棺材上
    眾所周知,明朝歷史上的中國,曾經出現過十幾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生於貧苦百姓之家的朱元璋,早年為了生存,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歷經世間萬般苦楚與辛酸。後來,朱元璋參加了起義軍,靠著一身本事,最終在群臣的擁護下,登基做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 南京無處不吃鴨,南京鴨無處不可吃
    01 靠一把鹽出圈的鹽水鴨說起南京鴨界名菜,金陵鹽水鴨不得不提。早在六朝時期,南京就開始製作鴨饌,在當時,鹽水鴨就已是南京頗具盛名的菜餚。鹽水鴨製作,材料簡單,最主要的就是鹽。鹽水鴨看起來製作工藝簡單不複雜,但是要做出一隻真正讓人看得起的鴨子,可不要因為它工序不複雜而偷懶,少一個步驟,欠一點火候,都完不成一隻真正的鹽水鴨。鹽水鴨中最出名的還是桂花鴨,倒不是說鴨中多了桂花做輔料,而是每年八月桂花開時的鹽水鴨最肥美,色味俱佳,因此得名桂花鴨。
  • 南京到底有多野?
    哈哈哈,南京人最愛說三個字就是「斬只鴨」!有事沒事,大事小事,都要斬只鴨。就像他們自己所說的: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由此可見,南京人對鴨愛的深沉。南京人熱愛吃鴨,也精於吃鴨。 鹽水鴨在南京,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鹽水鴨!鹽水鴨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成為南京人餐桌上的美食,是南京久負盛名的一種鴨。朱自清曾在《南京》中寫道:南京人都說鹽水鴨好,大約取其嫩、其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