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南京故宮)。朱元璋在世期間,不僅留下洞林寺、廬山竹林寺、觀星樓、南京花牌樓、南京老城南、皇帝井、品蟹亭、明功臣墓這些歷史遺蹟。還留下四菜一湯、糊羹、粉子饃、捆香蹄、垛子羊肉、鳳陽釀豆腐、費縣山楂、南京鹽水鴨這些美食。今天,我們就說說朱元璋與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有什麼關係?
南京號稱「鴨都」,並享有「金陵鴨饌(zhuàn)甲天下」的美譽,南京人素以喜食鴨饌著稱,而今,鴨饌已成為南京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最常見的菜品之一,想加個菜了,必定是去「斬碗鴨子」,臨時來了客人,也得「斬碗鴨子」。南京被稱為我國鴨饌的發祥地,素有「無鴨不成席」一說,南京人對於鴨的喜愛,那是無貧富貴賤之分,有錢人食之不為賤;窮苦人食之也不困難。尋常居家懶得動手或無暇進廚房,隨手買份鹽水鴨或烤鴨,幾乎成為南京隨處可見的民俗小景了。在眾多著名的金陵鴨饌中,烤鴨、鹽水鴨、板鴨、叉烤鴨、鹹鴨肫(zhūn )等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菜品,要說位列第一的鴨饌,金陵鹽水鴨當仁不讓。
鹽水鴨久負盛名,而想要製作正宗的鹽水鴨,就必須選用自然養殖的麻鴨。麻鴨生活在廣闊的湖面上,以湖中的小魚、小蝦和螺螄為食,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的麻鴨精而不肥,肉質柔韌。烹飪這道菜,選用的鴨子通常體重都不能超過4斤,這樣製作出來的鹽水鴨才皮薄肉緊,香氣醇正而濃鬱。按說鹽水鴨一年四季都有,但鴨子在秋天桂花盛開時節最為肥美,《白門食譜》中記載:「南京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此時,鴨肉鮮嫩異常,品質極優,因此人們也將鹽水鴨稱為「桂花鴨」。
製作鹽水鴨需要精細的工序,而鹽水鴨的名字就已經暗含了烹製要點,「鹽」指炒熱的精鹽,「水」意為滷水。製作鹽水鴨,首先挑選一隻肥瘦適中的麻鴨,洗淨後在清水中浸泡,濾出血水,再用中火將花椒、五香粉、精鹽炒熱,分別填入鴨腹、鴨頸,接著用這些輔料擦遍鴨身,放入清滷中醃製4小時,後加入調料在沸水中燜煮,最後取出鴨子瀝去湯汁,冷卻後即可食用。成品的鹽水鴨皮色玉白油潤,肉嫩骨香,異常鮮美可口。
據說當年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在建造中華門時缺少建造用的土,城門樓蓋不起來。有人獻計說,財主沈萬三家裡有個聚寶盆,如果拿來放在城門下,就能使土源源不斷地湧來。於是朱元璋派人向沈萬三商借聚寶盆一用,並承諾用到第二天的五更時一定歸還。聚寶盆拿到工地,果然非常有效。朱元璋甚是喜愛,就不願意歸還沈萬三。他一方面下令更夫打更只能打到四更,不得打五更;另一方面連夜派人把南京城內外的雞全部殺掉,連雞蛋也全部打碎。這樣一來,南京城既沒有五更的更聲,也沒有雞在五更時鳴叫,所以朱元璋就不必歸還沈萬三的聚寶盆了。由於南京城的雞被朱元璋殺光了,南京城沒有了雞吃,就只能吃鴨子了。
沈萬三原名叫做沈富,俗稱萬三,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國首富。他活著的時候,在沈莊、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尤其是江蘇的周莊,沈萬三把他作為立業之地。沈萬三祖上居住在吳興(今浙江湖州)南潯鎮沈家漾,其父為沈祐,家境殷實,沈萬三辦滿月酒時,其父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和金銀珠寶讓其抓取,沈萬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盤。沈萬三不喜歡學習,但特別喜歡跟著管家學算術知識和玩記帳遊戲:管家取來一個陶瓷空酒罈,讓他將零錢放入其中,並建立帳本,不管存還是取都要記帳,沈萬三理財意識由此形成。
管家把這個酒罈戲稱為聚寶盆,沈家人也都跟著這麼叫,據傳沈萬三隻要對著聚寶盆就特別有生意上的靈感。不想沈家突遭水災,妻子染瘟疫而死。沈祐靠一條漁船載著四個兒子,逃荒到周莊。老大和老二不幸夭折,只有老三沈富和老四沈貴長大成人。沈萬三用自己的勤勞墾殖擁有了立業的根本。後來沈萬三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使他的財富的積累更上一個層次。他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同時又把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開展了對外貿易活動,賺取了巨大財富。
當時正值元末戰亂,群雄並起爭奪天,開始沈萬三支持的是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當時,張士誠之所以能固守蘇州長達八個月之久,就是因為得到蘇州富豪們在財力上的支持。作為首富的沈萬三,自是出力最多。為此,張士誠後來特意為他樹碑立傳。
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攻破蘇州,城破後,朱元璋對蘇州的富人甚至老百姓都恨之入骨,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沈萬三隻能向朱元璋獻金以求得太平。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萬三就「助築都城三分之一」,即現今南京城牆的中華門到水西門一段。金陵城原有十三城門,南門叫作聚寶門,據說就是沈萬三築的。沈萬三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在朱元璋的要求,他把從事商業活動的主要地方從蘇州遷至南京。據傳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處都為沈家房宅後院。
據說朱元璋還是烤鴨界的祖師爺。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改變原來用水煮、紅燒、清蒸的製法,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命名為「烤鴨」。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烤鴨技術也隨之帶到了北京。雖然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作為佐證,但是在上世紀50年代末時,據統計全北京的烤鴨師傅比較一致的說法,都認為北京烤鴨源自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