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板鴨與桂花鹽水鴨(《中國吃》系列)

2021-02-16 宅門食味

若論吃鴨子舉城邑之盛,當屬南北兩京。一個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另一個則是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金粉所凝的南京。

老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及全聚德掛爐烤鴨自前清起已是名噪京師、譽滿海外了,而南京板鴨也有500年產銷歷史可案,明清兩代上呈進御而呼為「貢鴨」,士紳間相互饋贈而雅稱「官禮」;鹽水鴨的製作歷史相傳亦不下三、四百年。

據清末民初陳作霖《金陵物產風土誌》載:

「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麼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蓄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殺而去其毛,生鬻諸市,謂之水晶鴨;舉叉火炙,皮紅不焦,謂之燒鴨;塗醬於膚,煮使味透,謂之醬鴨;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至冬則鹽漬,日久呼為板鴨,遠方人喜購之,以為饋獻。」

醃製板鴨需在每年小雪至次年清明之間,立春以前醃製名曰「臘板鴨」,立春以後醃製則曰「春板鴨」,質量當以前者為佳。

選材取「肉嫩、膘肥、脂白」為度,體重須在1800千克以上。從選料、製作到烹調成熟有一套傳統的方法與要求,即「鴨要肥,餵稻穀,炒鹽醃,清滷復,烘得幹,焐得足,皮白、肉紅、骨頭酥。」

蒸熟後的板鴨有酥、香、板、嫩的特點,宜作冷盤,也可與山藥、蘿蔔、冬筍等蔬菜清燉,而頭頸及架子骨則是燉湯的妙品。

清代鹽商童嶽薦編撰的《調鼎集》載有「煨三鴨」(「家鴨配野鴨、板鴨、醬釉、酒釀、蔥、姜、青菜頭同煨。」)及「套鴨」(「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二法,均以板鴨入饌。

創立於1866年(清穆宗同治五年)的清真韓復興板鴨店在民國既享有「首度唯一、六朝佳品」的美譽,當屬業界翹楚。


板鴨畢竟食用起來不大方便,需要烹調、蒸煮,這鹽水鴨繼而後來居上,深得人心了。

據民國張通之《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鹽水鴨是先用椒鹽醃製,再在滷水裡先浸後煮而成。

因為農曆八、九月桂花盛開時製作得最好,故而又稱「桂花鴨」,其特點是皮色乳白,肉質紅潤,肥而不膩,香、酥、嫩兼具。

現醃現制,即買即食,煞是方便。


相傳南京人嗜鴨與明初定都南京有關。馬皇后系教門中人,洪武年間大批穆斯林遷入,並大興土木,一時間城西清真寺院林立,教門館子也如雨後春筍遍布坊巷。

教門館子葷腥菜除了牛羊肉,就要數鴨子為最。

回民素以講究衛生而著稱,食材處理乾淨利落,加之手藝精良,料理入味,地處天子腳下、皇城根兒,一來二去,便馳名宇內了。


記得小辰光計劃經濟的年月,商品都是統籌的,憑票供應,尤其包括民以為天的食品。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每年夏秋父親用省下來的糧票換回的半袋子花生。那會兒土特產不僅產於產地,也售於產地,很多沒有經見過的食品都是有賴父親出差後帶回。

如北京的果脯,連冬瓜條都別樣好吃;海南的椰子醬、椰角糖,甜膩至極;廣州蓮香樓的蓮蓉月餅,較之上海杏花樓還要個大、皮薄、餡美,才算得正宗廣式月餅。

「油炸蠔」罐頭因為被擠壓過而特價處理,帶回了很多,那個滋味美到無法描述,至今也沒有找尋到這個罐頭哪裡有售;當然也包括南京板鴨與鹽水鴨。


等到自己參加工作,有了收入則常去南京買書。回程之前總要去大三元買點豆沙餡的糕團和薩琪瑪、上長江南北貨商店買一隻桂花鹽水鴨帶回與家人分享。

始終覺得板鴨過於油膩,與自己無緣,而這「緣」也的確來過一回,且也是終生難忘。

那還是城市內尚有村莊的90年代中期,成家以前,欲方便讀書,效顰先賢小隱於野,便租下某村落自建小二樓的底層兩個套間,做起了齋翁。

深秋入住,未幾則木葉盡脫、冬雪飄搖。正餐兩頓都是和房東搭夥,好在冬天一個火鍋足矣。

我負責買回牛肉、大腸等熟食及豆腐、油果,對方則提供自己種的稻米及蔬菜,一瓶「分金亭」白酒兩人分飲,痛且快哉!

有一回雪下得大,風卷鵝毛、目不能張、人鳥俱寂,村口的熟食攤早沒了蹤影,這才想起不久前單位發放的一隻南京板鴨來。

忙不迭將翅膀及腿肉切作一碟放入大灶與稻米同煮,頭頸、脯肉及架子骨與豆腐、矮腳黃一鍋清燉。

片刻工夫,香氣四溢、祥雲滿屋,頓生年節之歡。

這柴火大灶煮出的農家新米原本就有異香況味,加之溢出的有蔥、姜、白糖、紹酒調味的板鴨油脂,奇香撲鼻、甘腴糯爽。

而蒸透了的腿肉一經走油,嫩中藏韌、綿裡蓄精、纏舌系齒、入腹猶唇。

一鍋濃湯也是白如牛乳、稠若玉髓、明珠齏粉、曇花夜出。

那一夜酒足飯飽、餚羹淨盡,而戶外白雪紛飛,朔風不止,自己裹進被筒裡,恍如被無數片潔白的羽毛所覆蓋,向著一個有光的夢境前行。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都說南京著名特產桂花鹽水鴨好吃,丹陽人笑了!
    鹽滷鴨,幾乎是大家去南京都會帶回的特產,在這裡,我要大聲告訴,丹陽人就別帶了因為↓↓↓丹陽就有地道又好吃的桂花風味鹽滷鴨>鹽滷鴨是南京著名的傳統特產,迄今為止已有三百年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風味,風靡海內外。
  • 鹽語搶購——金陵桂花鹽水鴨
    古都南京向以鴨餚馳譽海內,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南京是我國著名三大火爐之一,酷熱乾燥,鴨子性涼滋陰,是陰虛體質之人首選聖品。清末文人袁枚在《白門食譜》中解釋其名:「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由此而得名。本次鹽語給大家帶來的美食就是金陵桂花鹽水鴨。
  • 歷史故事——朱元璋與南京鹽水鴨
    朱元璋在世期間,不僅留下洞林寺、廬山竹林寺、觀星樓、南京花牌樓、南京老城南、皇帝井、品蟹亭、明功臣墓這些歷史遺蹟。還留下四菜一湯、糊羹、粉子饃、捆香蹄、垛子羊肉、鳳陽釀豆腐、費縣山楂、南京鹽水鴨這些美食。今天,我們就說說朱元璋與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有什麼關係?
  • 南京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屬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又叫桂花鴨,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配方解密】桂花鹽水鴨
    秋桂花香人慾醉 春江水暖鴨先知 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六朝古都——南京,與「鴨」有緣
    據清·乾隆《江寧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業。……江寧特產也。"南京板鴨馳名中外,它是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
  • 南京為什麼會被稱為鴨都,因為鴨子這麼美味,南京人都愛吃呀
    關於南京人喜歡吃鴨子,網絡上早有戲謔:「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古都金陵,如今因為對鴨子的狂熱而被稱為「鴨都」。南京人熱愛吃鴨,精於吃鴨,大事小事都要吃鴨,於是在國人心中,南京人x鴨子成為了一對牢牢鎖死的cp,鎖上的鑰匙也已經被南京人燉著鴨子吃掉了。
  • 南京無處不吃鴨,南京鴨無處不可吃
    南京的鴨子很苦惱,被金陵王氣加持過的它們,註定鴨生轟轟烈烈。除了「鴨界F4」的鹽水鴨、烤鴨、醬鴨、板鴨外,大量從鴨子身上衍生出來的美食也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裡生了根,每一種都是不一樣的風味。鹽水鴨看起來製作工藝簡單不複雜,但是要做出一隻真正讓人看得起的鴨子,可不要因為它工序不複雜而偷懶,少一個步驟,欠一點火候,都完不成一隻真正的鹽水鴨。鹽水鴨中最出名的還是桂花鴨,倒不是說鴨中多了桂花做輔料,而是每年八月桂花開時的鹽水鴨最肥美,色味俱佳,因此得名桂花鴨。
  • 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離開南京
    ▣ 公號:簡書(jianshuio)在中國人的美食印象裡,當提到鴨子的時候,首先都會想到三種鴨子:北京烤鴨,武漢周黑鴨和南京鹽水鴨。家裡來客人了,斬只鴨子吃。不知道今天該吃啥,斬只鴨子吃。明天過節了,斬只鴨子吃。好久沒吃鴨子了,斬只鴨子來吃。什麼?你去斬鴨子啊,那我也順便斬一隻吧。連出去踏青,南京人帶的都不是零食,而是由鴨頭鴨胗鴨脖組成的掌中寶。用《唐伯虎點秋香》裡的話來說:鴨子真的是居家旅行必備的好東西。
  • 乖乖,這個鹽水鴨,更是沒話說的!
    ,朋友請吃飯,上了一道鹽水鴨且是主菜,吃了幾塊,感覺就是一個鹹字,事後我想,我們從鄉下到大城市來,朋友請吃飯,怎麼會上這麼一個鹹鹹的鹽水鴨?金陵鹽水鴨,又叫南京鹽水鴨,從菜餚的地方特色看,南京自古以來就以製作鴨子而大享盛名,不管是金陵烤鴨、南京板鴨還是南京鹽水鴨,尤其是今年以來,金陵飯店,大打鹽水鴨的品牌,遂使南京鹽水鴨的名聲更加超過南京的板鴨,南京烤鴨,而蜚聲中國。
  • 老南京八大特產,吃貨千萬不要錯過!
    如果外地朋友來了問你,南京有啥東西好吃啊,你回答不上來,那豈不是很尷尬,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老南京的八大特產,居然有一半都是吃的!一:南京鹽水鴨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負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製復滷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 斬個鴨子已成為南京習俗,網友調侃:沒有一隻鴨子能遊過長江
    老字號韓復興南京人吃鴨子已經成了日常,有事沒事「斬個鴨子」。據說,南京人一年吃掉的鴨子在一億隻以上,真的是當之無愧的「鴨都」了,除了鹽水鴨還有板鴨、櫻桃鴨、烤鴨、醬鴨……。因為南京地處長江中下遊,湖泊、水道眾多,為鴨子的養殖提供了天然的有利因素,而鴨子在桂花盛開的中秋時節最為肥美,這個時候稻穀顆粒飽滿,餵養長大的鴨子肉質細膩,醃製的鹽水鴨柔軟而有彈性,口感也極鮮美的,所以,鹽水鴨又叫桂花鴨。南京的江寧湖熟鴨,聽說不僅在稻田飼養還是聽著音樂長大。
  • 「鴨」力不大,鹽水鴨配老滷,價格親民,南京人吃鴨子的確正宗
    上一期說了北京鴨烤北京烤鴨,經過追查才發現北京烤鴨來源於「六朝古都」南京,南京烤鴨可以說是北京烤鴨的前身,今天我們就正式向大家介紹一下南京的鴨子。南京的鴨子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就開始「駐地養鴨」。
  •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
    南京人到底有多喜歡吃鴨!相關數據顯示,南京人一年能吃掉一億多隻鴨子,網友開玩笑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金陵城也被人笑稱「鴨都」。僅2016年南京銷售的鴨子就達到1.56億隻,帶來了91億元的收入。
  • 四川人一年吃3億兔!南京人一年吃1億鴨!西安人:看看我們的
    中國地大物博,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總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幾千年來,由於歷史文化、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個地方形成了專屬的飲食文化,飲食口味也大不相同。比如四川人愛吃兔頭,南京人愛吃烤鴨,西安人愛吃羊肉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南京板鴨
    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南京國子監),琉璃塔(大報恩寺塔),玄色緞子(南京雲錦),鹹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朝廷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由於容易保存,後成為人們的饋贈隹品,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板鴨分為臘板鴨與春板鴨兩種,前者的產季是小雪至立雪,後者是立春至清明,質量以前者為佳。其它還有琵琶鴨、醬鴨等。南京板鴨外形較幹,狀如平板,肉質酥爛細膩,香味濃鬱,故有「幹、板、酥、爛、香」之美譽。
  • 盤點來南京必買的十大特產!每樣都蘊含著當地文化的味道~
    南京雨花茶屬綠茶類,是南京的特產,是20世紀50年代末引種創製的茶中珍品,曾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是中國經典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南京雨花茶是綠茶炒青中的珍品。雨花茶以碧綠的茶色,清雅的香氣、甘醇的滋味聞名。
  • 南京鹽水鴨的正宗做法
    鹽水鴨的做法一 著名南京風味名菜,已有幾百年歷史,流傳至今。以仔鴨為主料,經醃製、風乾、燜、煮而成。此菜皮色乳白,肉質紅潤,肥而不膩,香嫩皆具。以農曆八、九月桂花開時製作的最好,也稱桂花鴨。
  • 到南京跑馬拉松,跑完後吃遍南京
    南京是「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在中國乃至在全世界南京的名氣一點也不比首都北京小。南京的風景很有特色,因古代文化,古詩的名句讓其與南京相得益彰。南京風景因在抗日戰爭中遇到日本軍隊的屠城而哭泣。上次和同事上南京旅遊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三天時間,走馬觀花,看了抗戰紀念館、中山陵、夫子廟、秦淮河畫舫、烏衣巷等地方,根本沒有盡興。吃中午飯的時候,大家七嘴八舌地說南京有板鴨和桂花鴨,吃什麼鴨好?多數人說吃南京板鴨。少數服從多數,最後我們吃的是南京板鴨。
  • 中國八大名鴨菜品,全部吃過的乃真神,此生無憾
    鴨子,作為中國三大家禽之一。在美食界,雖然不能和雞媲美,但它的地位同樣舉足輕重,不可撼搖。中國人養鴨吃肉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早在六朝時期,鴨子已經是飯桌上常見的菜餚。發展至今日,以鴨子為食材做出的菜品已經琳琅滿目。本期老王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中國八大名鴨菜品,它們各有千秋,堪稱鴨中精品,全部吃過的乃真神,此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