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半生扶貧緣 一生扶貧情|餘慶縣扶貧開發服務中心...

2020-12-15 天眼新聞

2005年8月,餘慶縣農業產業化建設辦公室撤銷,我被安排到縣農業辦公室工作,從此,便與扶貧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而立之年到知天命之年,幹扶貧轉眼已有十六年,是餘慶縣扶貧辦幹部中,從事扶貧資歷最長的人,近三十年工齡,一大半都交給了扶貧,見證了餘慶扶貧的點點滴滴。同事們都說:我是餘慶扶貧的老兵、活檔案。

初識扶貧,十分感謝夏坤勝老大哥,在他的幫助下,我很快入了門。還記得他當時給我講的兩句話:扶貧是天下第一難。扶貧資金是藥水泡過的,一定要堅持原則。現在回想起來,確是肺腑之言。扶貧工作難不難,大家的感觸也許比我更深,我不再贅述。扶貧工作十六年,天天和資金打交道,我曾和朋友笑談,別看我官小,每年經手出去的扶貧資金都有好幾千萬呢。十六年裡,我始終謹記這一金玉良言,讓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發揮它應該發揮的效益。 扶貧工作辛苦,頂烈日、冒風雨、披星月、常加班,是扶貧幹部的工作常態。因為忙,因為經常加班,冷落了親人,冷落了朋友。有人說,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你別說還真的是,幹部們不是在走訪貧困群眾的路上,還是在走訪貧困群眾的路上。填寫表格、核對數據、錄入系統,大量的數據和表格讓人頭暈眼花。

還記得2014年對貧困戶建檔立卡時,反覆比對數據,讓我這個不會編寫命令的小白,居然也學會了簡單的程序命令編寫,可見脫貧攻堅磨鍊人。那時,連續沒日沒夜的比對修改數據,整個右手都麻木,點滑鼠的食指已不會彎曲。那一年,為了查看馬龍村委會到通木坪的路能不能修,我們硬是沿著小路,頂著烈日連續步行四個小時。為了尋找水源,我們在獅山村、先鋒村沿著幾近九十度的陡坡爬行,一路上驚險不斷。一分付出一分收穫。2014年,我被評為遵義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同年4月,升任縣扶貧開發服務中心主任;2017年1月,任縣扶貧辦副主任;2020年9月,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我媳婦常講,看你這麼累,別傻了,換個工作,不幹扶貧了行不行。她心疼我,我知道。其實,內心講我也捨不得我的扶貧工作,這不是傻。只有幹過扶貧工作的人才懂得,那滿滿的成就感,是難以被取代的。還記得,迎春村至魁龍村的馬路修通後,一位群眾拉著我的手,連聲說感謝黨感謝政府,我養的豬能夠拉出去賣了。他給我講,沒有路,要賣豬就得請人幫忙把豬抬到鎮上去,把菸酒生活這些除開,沒得錢賺了。那時,我感覺我幹了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成就感油然而生。老百姓是質樸的,你對他的好、對他的恩情都會記得牢牢的,在光輝走訪一位老農,問他對三改一化項目的實施滿不滿意,這個老人回答:黨和政府對我們這麼好,這都還不滿意,怕不是要上天邁。每每聽到這些純樸的回答,看著他們的改變,看著他們一步步擺脫貧困,我覺得我的工作很有意義,真的值了。十六年扶貧,是我一生最充實的經歷、最寶貴的財富、最美好的回憶。

如今,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這決不是終點,邁向幸福美好生活是我們終生追求的目標,我當以此為新起點,踏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徵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洪飛

編輯 孟錦群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陳恩銘:錘鍊...
    我叫陳恩銘,2012 年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最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那時我才知道,鄉鎮工作是多麼不容易,尤其是農業工作更是不易,想要完成好一項工作任務,必須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技術。之後我經常與前輩同事深入田間地頭,翻閱農業書籍,掌握農業動態,不斷提高本領,努力做一個合格的農技工作者。2015 年,我被任命為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扶貧開發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但這並沒有影響我的工作激情,稍加安定我就投入戰鬥。 翻山越嶺,這是我對火把村火把箐組的印象。該村民組只有唯一一條橫臥在懸崖上的山路,從村委會往返就將近三個小時,而且坡陡路滑,出行很不安全。孩子到大寨上學,起早貪黑,要隨身配備手電筒。「要是能把路修好,我們就沒那麼苦啦!」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我是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2017年1月,組織安排我到花山苗族鄉任黨委書記。花山苗族鄉是餘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地處餘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 「我的扶貧故事」陳恩銘:管好用好扶貧資金 持續鞏固脫貧成效
    我叫陳恩銘,2012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便與扶貧工作結下不解之緣。起初我在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開發工作,負責核桃產業項目。新店鎮的核桃種植規模在清鎮市排名第二。在此之後,我經常與前輩同事深入田間,從最基本的農業知識開始學起,翻閱農業書籍,掌握農業動態,不斷提高本領。2015年,我被任命為清鎮市新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主要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從一個「兵」轉變為一個「將」,工作也由單一轉為繁雜,業務工作要做,統籌協調也不能落下。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我下鄉五年多了,孩子上幼兒園時,一直沒有管過,現在兩個孩子,大孩子今年上一年級,還有一個小的孩子,家裡忙不過來經常打電話,我想著把他帶在身邊,最起碼能夠心靜下來,安心工作。"第一書記張小軍說。張小軍今年34歲,2013年考入晉城市水務局工作。2015年,他被委派至陵川縣崇文鎮西龍門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
  • 「我的脫貧故事」三年扶貧情 一生都勻人|都勻市委常委、副市長...
    尤其是針對都勻缺乏造血的產業現狀,發揮對口幫扶的橋梁作用,充分利用東部發達地區的優勢,有的放矢抓產業,下大力抓產業扶貧。我積極引導廣州深圳的企業參與都勻市資源開發,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先後拜訪或溝通協調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港澳臺等90餘家企業赴都勻考察調研,尋求合作項目。
  • 「扶貧故事」再回阜平看扶貧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科協改革進行時陸續為您刊發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 「扶貧故事」王慶多:用心用力用情,紮實開展扶貧工作
    2013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定點扶貧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八年來,礦大人情系都安,助力瑤山,幫助都安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020年6月9日,是第13個國際檔案日,我校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為主題,開展雲端扶貧故事展,凝聚礦大力量,助力都安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2020-11-26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0」就是滿分︱黔西縣新仁鄉扶貧站工作人員趙惠蘭
    我叫趙惠蘭,是新仁鄉扶貧站工作人員,主要負責扶貧系統修改、數據質量提升以及全鄉扶貧工作各類數據的歸統,今天想講述的是扶貧數據小變動背後連接的貧困戶生活大變遷。1172到0。這是全鄉貧困戶戶數的變化。幫扶幹部頂風冒雪走訪看望貧困戶2018年9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發文,黔西等14個貧困縣通過國家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成為貴州省第二批脫貧出列的縣區,正式摘帽。
  • 【我的扶貧故事】旅遊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很榮幸,我有幸在這個充滿機遇與前景的時代,成為這群可愛的人中的一員。我叫周麗,44歲,中共黨員,興義市文體旅廣局職工,旅遊扶貧路上的一個追夢人。  緣牽旅遊,攜手民宿。2012年,我懷著對從事旅遊業夢想的強烈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轉崗到興義市文體旅廣局工作,從此與旅遊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故事丨畢節市金沙縣後山鎮教管中心駱...
    看到「扶貧」這個字眼,許多往事都歷歷在目,我作為幫扶責任人,也親身經歷了許多的幫扶經過。  根據金沙縣後山鎮政府安排,我們教管中心全體同志的幫扶對象都在坎壩村。由於坎壩村地處偏僻的大山深處,我們經常都是分組徒步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2018年3月15日,這對於我來具有特殊意義。這一天,是我50歲生日,也是我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的日子。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石凱:參與扶貧 榮幸之至 2020-11-18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充滿感情的扶貧路|興義市教育局工作人員陳志偉
    那一年是2016,走近興義市滄江鄉新寒村,眼裡是山高谷深,泥濘的進村路,彎彎拐拐,一路上時不時的摩託車起起伏伏,一路行的扶貧小轎車又刮又蹭。男主人和同戶頭小兒子遠出廣東打工,女主人一身乾淨的藍色布依裝,見有人來,趕忙停下手中活把我迎進家中。一張小凳、一杯熱水,一番交流,一聲道別,純樸和熱情盡在不言中。那一年是2017,扶貧一年多,終於見到了男主人。那是在新寨村兩委辦公地,從沒見過的兩人居然像是認識,已通過了無數次電話,趕緊握手招呼。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收穫丨錦屏縣平略鎮巖寨...
    這幾年,我見證了危房改造的實惠,見證了健康扶貧的便利,見證了產業扶貧的優越,見證了貧困群眾搬遷住新房的歡喜,見證了貧困戶脫貧光榮的歡愉……平略鎮巖寨村位於平略鎮西南方,東與八洋村接壤,南與寨早村相鄰,西與平敖村相接,北與永寧村為鄰,轄12個村民小組,全村共351戶1319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470人,貧困發生率為36.04%,至今已全部脫貧。
  • 「我們的扶貧故事」健康扶貧路上,我們做百姓的「守護神」|都勻市...
    我是李付瓊,是都勻市勻東鎮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生。  「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都勻市多策共舉,打好健康扶貧「組合拳」,進一步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幾十年來,國家醫療衛生從無到有,醫療水平從低到高的發展健康扶貧是脫貧攻堅中一項重要工程,只有讓老百姓有謀生的身體素質,才能為脫貧奔小康墊下牢固的基石。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講扶貧故事】張小軍:帶著孩子去扶貧 2020-12-2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