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地處丹江口水庫東岸的河南省淅川縣馬蹬鎮葛家溝山坡上,一株株新栽的松柏、五角楓鋪排至山頂,在黑石狹縫中挺拔屹立。
「過去,這裡『石頭山連山,山上石頭連』,是重度石漠化區域。」1月11日,淅川縣林業局局長劉定洲介紹,石漠化荒坡土地退化、貯水能力差、巖層漏水性強,由此引起缺水乾旱,水土流失嚴重,陷入山窮、水枯、林衰、土瘦的惡性循環。在淅川,石漠化土地面積達125萬畝,其中,55萬畝為重度石漠化區域。
石頭山上栽樹,咋栽、能活嗎?「跟我來!」面對記者的疑問,劉定洲說。沿著蠶叢鳥道轉入山坳,只見近百人「之」字排開,從山腳蜿蜒到山頂,把每一顆樹苗、每一袋土、每一塊石頭你傳我、我傳他傳送到山頂。
「石頭山上造林可艱辛呢!沒有土,我們組織群眾肩挑人抬,一袋袋搬運上山;沒有水,我們在山上用石頭圍堰,鋪上塑料布,分級提灌;為了確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衝走,我們扛來一塊塊石頭,在每一棵樹苗根部壘起月牙形圍擋。」劉定洲說,「運苗移土,陸地上的交通方式都得用,隨著山路越來越陡峭,四輪貨車換成三輪農用車,後改成兩輪摩託,最後全是人力上。」
「受丹江口水庫影響,這裡氣候溫潤,四季都可以造林。只要有土、有水、有陽光,不管條件怎樣險惡,樹苗都能生長!」葛家溝造林隊長李國峰說,儘管如此,也不能圖快圖省事兒。樹坑選在石頭縫隙之間,樹根抓不住地就活不長;封土不嚴實,樹苗水分流失太快會旱死……今年是李國峰在石頭山上種樹的第16個年頭,16年來,他吃住都在山上,先後綠化7個山頭,累計3萬餘畝。
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國家生態安全戰略要地,肩負著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重任。「丹江水清不清澈,關鍵看淅川的山綠不綠。」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介紹,為了綠化荒山,涵養水源,淅川創新造林機制,採取市場化運作、合同化造林模式,與企業和造林大戶籤訂造林合同,按成活率兌付造林資金,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統計顯示,近年來,淅川每年新造林面積10萬畝以上,連年穩居全省縣級造林第一,森林覆蓋率達到45.3%,53.2萬畝荒山重披綠裝。
一邊「栽」一邊「管」,一邊「造」一邊「護」。
「茫茫林海,如果沒有專業護林員,各種隱患可能會瞬間將多年心血付之一炬。」拿上柴刀,翁建民一邊巡山一邊介紹。
翁建民原是一名軍人,1990年退伍後,轉業成為淅川縣林業局一名護林員,管護著西簧鄉6萬多畝山林。30年來,他每天走40多裡山路,硬是在山林中踏出一條條小道。
三分栽種,七分管護。翁建民說,每天得巡山,看看有沒有盜樹的、砍柴的,有沒有火情隱患。攀爬陡峭的山路,年過半百的他氣不喘,腿不軟。
「以前,這裡偷盜林木的事件時有發生,對盜伐者,我們毫不留情。」翁建民講述了20年前的事。
2000年前後,山區農民開始發展袋料香菇,需要採伐林木做原料,親屬找到他,希望通融一下。「不中,這可是涵養南水北調水源的林子!」翁建民斷然回絕。朋友因為蓋房子缺兩根房梁,放了兩顆樹。翁建民知道後,硬是罰了款,「越是親戚越要罰重一點兒。」
對親戚朋友都毫不留情的翁建民讓周邊群眾望而生畏,在他的努力下,西簧鄉林場年年無盜伐林木案件發生。
種好、管護好生態林,築起清水北送的綠色屏障;栽好、培育好經濟林,為庫區群眾增收致富帶來希望。淅川是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縣裡把林業發展融入脫貧攻堅大局,突出「短、中、長」三線戰略,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
「短線」以項目見成效。淅川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的區位優勢,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每年爭取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項目資金3600多萬元,將項目資金向貧困戶傾斜,聘請2939名貧困群眾成為公益護林員,年收入不低於貧困線。同時,鼓勵引導造林專業隊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目前活躍在全縣造林一線的2000多名造林隊員中,有不少來自貧困家庭。
「中線」以產業打基礎。渠首所在地九重鎮張河村引進仁和康源公司,流轉荒坡地6000畝發展軟籽石榴,承包託管、返租倒包帶富農戶;毛堂鄉廟溝村58歲的村民閆國生在縣林業局的支持下,在荒坡上種植大櫻桃600餘畝,帶動村內近百戶貧困家庭年增收2000元以上;西簧鄉、滔河鄉、寺灣鎮種植6萬餘畝薄殼核桃,當地1500多戶貧困群眾變身產業工人……如今,70餘家企業入駐淅川投資生態農業,3萬餘貧困人口捧起「生態碗」,吃上「生態飯」。
「長線」以旅遊管長遠。近年來,因水而興的淅川利用森林資源優勢,堅持全域旅遊思路,「以林強旅、林旅融合」,目前已培育森林鄉村20個,鄉村旅遊示範村36個,建成林旅融合示範園40個,1.1萬多戶貧困戶依靠「綠水青山」端上了「金飯碗」。「咱這兒山青、水甜,生態環境好!是個休息養生的好地方。」在大石橋鄉,橫溝村民趙新敏立足村內90%的森林覆蓋率,用活生態優勢,做活鄉村旅遊,靠林業生態喚醒了「鳳凰古寨」。每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村內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
山因林而綠、民因林而富、村因林而美、水因林而清。截至2019年底,淅川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0.66%降至0.9%,2020年2月已正式脫貧摘帽。丹江口水庫最新一期監測結果顯示:水質持續向好,109項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Ⅱ類標準,其中常規項目95%以上符合Ⅰ類標準,特定項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質標準。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