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著力把荒山劣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以「三大行動」為抓手打好消滅荒山攻堅戰,走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實施土地整治行動 打響特色濟林果牌
實施土地整治1.27萬畝、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5800畝、開展林業陡坡地生態治理3000畝、實施低效林改造1萬畝……據了解,永仁縣財政每年還安排不少於5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大力發展芒果、油橄欖、蠶桑等重點產業,提質增效早熟板慄、核桃等傳統產業。
目前,永仁縣經濟林果種植面積突破53萬畝,實現農業人口人均擁有6畝以上經濟林果;綠色食品認證達22個,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4戶,有家庭農場173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01個。
尤為一提的是,永仁縣還被國內外油橄欖專家列為中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永仁松露獲批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雲南名牌產品,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申報已通過審查。
實施荒山流轉行動 打造「綠色銀行」
為把荒山變為「聚寶盆」,永仁縣通過荒山流轉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如永仁哲林芒果公司與永定林場流轉荒山1.2萬畝,與周邊的3個村委會14個村民流轉集體荒山2.98萬畝,建成4萬畝晚熟芒果基地。628戶農戶每年租金收入達756萬元,3個村委會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9.5萬元;以及永定、維的等鄉鎮流轉荒山5千餘畝,建成4個太陽能併網光伏電站,投產總裝機規模達175兆瓦,累計實現產值14.08億元,增加周邊4個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1502萬元。
同時,永仁縣還利用鄉村公房屋頂及周邊空地,投資3889萬元建成98個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通過與貧困戶收益分紅,直接帶動全縣1327戶3988人貧困人口脫貧。讓昔日荒山成為村集體、村民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
實施荒山綠化行動 打造生態文明城市
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49%。並成功創建成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雲南永仁金沙江國家森林公園,省級生態文明縣通過省級審查待命名,省級森林縣城、美麗縣城、「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正全力推進。
2017年、2018年,縣域經濟考評在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縣連續排名前十位;全縣環境質量、生態功能、宜居水平一直保持在優良等次。
雲南網通訊員 倪亞琪 鄧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