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雙如意耳浮雕聚寶盆(香爐)

2021-02-17 萬喜國際

萬喜國際拍賣近日有幸徵集到一件「乾隆年制雙如意耳浮雕聚寶盆(香爐)」。此爐造型端莊典雅,線條規整有序,銅質黃燦若金,叩之聲如玉罄,可見其銅緊密程度。外觀雕琢很細膩,內側很光滑,刻有「金鯉戲水」圖案,看上去栩栩如生。銅器之製作與使用,唯中華興盛最早,其製造歷時之長,文化內涵之深,延續之廣,均舉世無雙。早至青銅時代,銅器便已大量應用,歷代文獻所載的銅器有兩種基本功用,一為「納、入」,即盛裝物件;二為「設」。即陳設布列。《禮記·禮器》說得很明確:「三牲魚臘,四海九州島島之美味,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鄭玄註:「金照物,金有兩義,先入後設。」納是銅器的第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納的基本目的是「示和」。所納對象即「所實之物」,而其分別將「所實之物」納入鼎簋尊彝等各類器物中之後,作以調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晏嬰說:「……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反覆申明用青銅器調濟容物,「和五味」以「示和」的基本內涵。以「濟其不及,以洩其過」,最終實現」和人心」,「成其政」。故陳設穩重端莊之精銅重器,實在是在於表率天下,整肅人心,合眾之力,承其德政之意,而此件乾隆雙如意耳浮雕聚寶盆(香爐),正是綿延中國數千年之銅鑄禮器的經典傳承,與禮佛意願的完美結合。

聚寶盆:傳說,是中國民間故事中的一個寶物。傳說明初沈萬三致富原因是由於擁有聚寶盆。這個典故來自於周人龍的《挑燈集異》:「明初沈萬三微時,見漁翁持青蛙百餘,將事銼剞,以鏹買之,縱於池中。嗣後喧鳴達旦,貼耳不能寐,晨往驅之,見蛙俱環踞一瓦盆,異之,將歸以為浣手器。萬三妻偶遺一銀釵於盆中,銀釵盈滿,不可數計,以錢銀試之亦如是,由是財雄天下。」

相關焦點

  • 雪藏多年的乾隆如意,「重見天日」...驚豔全場!
    2020年四月,乾隆的一件玉如意亮相新加坡拍賣會,引眾人圍觀。該如意被「雪藏」多年,突然出現,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 清乾隆  紅木白玉三鑲山水人物如意仔細看,此件如意柄身為上等紅木,包漿極為漂亮。其間鑲嵌三塊上佳白玉,質地細膩、光澤柔和,其上雕刻人物場景,構圖飽滿,運用浮雕、鏤雕等多種技法,營造出渾厚淳樸之感。
  • 銅香爐的科普知識和鑑定方式
    上品的銅香爐欣賞時有種肅穆、古樸的感覺。儘量避免買器型怪異,僅作工藝品 之用,不足取。古人制爐時必定恭恭敬敬,才能制出端正莊嚴重器。買爐時先從幾米外對香爐看一眼,看看香爐是否端正莊嚴,肅穆古樸。   索耳鬲式爐  三、看款:好的銅香爐,款沒有不精良的,爐好款差的銅香爐盡可放棄。款好的第一標準是清晰。一筆一划必須清晰。筆劃中聯著銅質導致不清晰,致使筆劃不清、缺少、多餘的皆不可取。
  • 香爐的爐耳都有什麼寓意?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我們常見的爐耳有橋耳、衝耳、朝冠耳、象耳、獅首耳、龍耳等等,每一款爐耳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建議轉發收藏本文備用,購買或禮贈香爐時可以拿出來參考。橋耳橋耳爐因雙耳斜朝上立於口沿,正視如拱橋形,故稱橋耳爐。橋是媒介,有通達之意,廣受官商人物偏愛。在《宣德彝器譜》(三卷本)中關於橋耳爐記錄為,宣德皇帝鑄造了三座橋耳爐分別賞賜工部尚書及其左右侍郎。
  • 銅香爐的歷史劫難
    、內用;33、其旋;34、陽春有腳;35、大清乾隆元年恭制;36、巴格仿宣;37、太極含元;38、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沒有御製,此款是官制,還是年份款不詳);39、佃嫋金猊弄水沉;40、明丁菊月闇生制;41、康熙辛亥庚生氏。
  • 銅製香爐實用性最高
    銅香爐用途亦有多種﹐有燻衣銅香爐﹑或陳設銅香爐﹑或敬神供佛銅香爐。銅香爐中最知名的是明朝製造的宣德爐。薰香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薰香爐也叫香燻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薰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薰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
  • 【保利拍賣】如意代麾,兆示吉祥,執此祥瑞,屈闢眾魔.
    如意首為標準的四瓣靈芝雲頭,上面浮雕一條正面五爪蟠龍,龍發成綹狀立於腦後,恰似當風飄拂,叉狀龍角沖天直立,龍睛怒突,眉似火焰,龍鬚翻卷上翹,龍身盤曲夭矯,龍爪回勾似鷹爪,充滿動感,力道十足,神態極盡威武森嚴之勢。在如意頭下方,柄的上部陰刻填金為作於乾隆1771年的御製詩《詠白玉如意》,曰:「盈尺和闐玉,良工琢曲瓊。惟堅待為錯,曰白自含英。底藉公孫辨,還嗤惠子鳴。指揮供代語,靜默足沉情」。
  • 美瓷鑑賞—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
    藏品介紹中文名稱: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英文名稱:Qianlong principal blue ground plus color relief to return to the field
  • 博美2021年網絡同步拍賣會丨《毓秀》——古董珍玩專場
    平口寬折沿,束頸光素,爐腹扁鼓,肩兩側對飾雙朝冠耳,一波三折,剛柔並濟,貌如竹節,並在耳部飾以竹葉,虛實相生,寫實巧妙。足部踞地有力,亦作竹節之狀,形異而力毅,莊重闊達之感畢現,三足之上巧設竹枝若干攀附,自然蔓延伸展至腹,精巧靈動。腹下環收,中央方框內減地陽文「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書,鑄後精修,結字方正嚴謹,字風沉穩,筆畫粗韌,乃清早期所流行的榜書風格,也稱擘窠大字。
  • 不同的方形石雕香爐的選擇
    香爐是寺廟,道觀必備的一種石雕作品,寺廟的石雕香爐有兩個用途,第一個用於燒紙,第二個,用於燒香,燒紙的香爐為煉丹爐款式,上面有鼎,而燒香的則不需要。而方形的石雕香爐一般就是用於燒香的,方形石雕香爐也有分帶蓋的和無蓋的,造型上也是有一定的不同。
  • 沿用千年的中國傳統如意紋,起源卻有3種說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跟「如意」有關的物件。像小孩出生時,長輩會送上一把如意鎖,希望孩子一生平安順遂,如意吉祥。如意(梵語叫阿那律)是一種器物,起源於「爪仗」。如意紋的起源說關於如意紋的起源,不少學者經過研究,提出了3種說法:1、西方起源說。這種說法認為如意紋是起源於地中海及西亞的心形渦卷紋樣。心形渦卷紋樣的心形結構由棗椰紋和忍冬花瓣構成,並帶有扇形葉片和雙渦卷。2、中國起源說。
  • 淺談各朝香爐文化發展之爐蓋的巧思
    香爐是最常見的焚香器具,外形各式各樣。爐蓋、爐耳、爐身、爐腿、爐座等不同的搭配,都有其深刻的意義,僅爐蓋,這其中的學問就已經很深。古人用的香爐大多都是有爐蓋的,為的是讓香氣在爐內能有一個迴轉的過程。唐李白《楊叛兒》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記述的都是博山爐薰香時香菸繚繞的迷人意境。博山爐精雕細鏤,藏著不少古人的巧思,當時的制爐技藝就已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 請說銅爐器,爐耳知氣韻
    爐耳造型的存在一方面豐富了爐身的造型,起到了美觀和裝飾的作用;另一方面,爐耳也有各不相同的寓意,從而從某個側面表明了這尊香爐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沖天耳,原先是皇家專用,用來顯示皇家氣度。衝耳爐一般多為乳足,衝耳立於爐口,雙耳沖天,故而得名。
  • 乾隆黃花梨浮雕龍紋轎子你坐過嗎?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後方空城失守。有民間毛賊與宮內太監勾接,裡應外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這一龐然大物盜出。為防官方追查,毛賊們與太監訂立了攻守同盟,並承諾保證太監家眷榮華富貴。寶貝到手後,毛賊們連夜輾轉藏匿於京城西郊臥佛寺,待皇帝駕崩、改朝換代並不再追查之後,這輛老爺龍轎才重見天日,並在民間視為無價之寶。
  • 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
    而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雖然做太子那麼多年但是仍然沒有學到乾隆瓷器的優點,嘉慶朝的青花瓷器胎釉青花都開始出現下滑,讓中國古代瓷器整體走向了下坡路,那麼清代乾隆和嘉慶青花瓷器有什麼不同,如何鑑別。乾隆青花使用浙料,青花色調變化很大,青花發色鮮亮明麗,嘉慶青花色調灰暗,青花發色不穩定。2.乾隆青花瓷器胎質堅緻細密,釉色細白光潔,有漿白釉,一部分釉面出現了橘皮紋,說明瓷器質量已經開始出現下降,這是衰落的開始,橘皮紋也成為鑑定乾隆瓷器方法之一。嘉慶瓷器胎質粗松,瓷器上手比較輕,胎釉稀薄,白中閃灰泛青,光潔度也變差了。
  • 解讀中國瓷器年款
    佳士得倫敦南肯辛頓於2017年5月12日舉行的中國瓷器、工藝品及紡織品拍賣中呈獻此拍品。舉例而言,上圖的六字年款「大明嘉靖年制」指此品制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而「大清雍正年制」則指制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前者署於一個青花天馬紋罐的底部,後者則署於一個青花梵文碗底部。
  • 尋爐記——揭秘香爐歷史及其鑄造特點
    唐宋時期,工藝製造業水平更加發達,所以香爐的造型和工藝也越發精細化和多元化,舊禮器,三足鼎式香爐是北宋復古的產物香爐作為審美對象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宋元時期,以青瓷香爐和窯變釉香爐為主,元代香爐不脫宋代風尚,數量與品種繁多,以中小型香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