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瓷鑑賞—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

2020-12-14 高端古玩收藏圈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陶瓷古國,瓷器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一些簡單的彩繪藝術。再由原始的彩陶至我國的漆器,魏晉南北朝的青瓷發展到唐代三彩陶的盛行等。陶工們長期辛勤製作與經驗的積累,使陶瓷裝飾技法不斷豐富。景德鎮被稱為瓷都,具有淵遠的文化歷史。它有四大名瓷包括:粉彩、青花、顏色釉、雕塑,而粉彩作為四大名瓷之一,以豐富的表現形式,特有的藝術風格而獨樹一幟。在《陶雅》稱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粉彩作為我國陶瓷藝苑中的奇葩,永遠煥發著特有的光彩。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乾隆本金藍地加彩浮雕歸田園居紋梅瓶

英文名稱:Qianlong principal blue ground plus color relief to return to the field yuju grain plum bottle

類別:瓷器

規格:一件(高47.6釐米,直徑24釐米)

品相:美品

《歸園田居》是晉宋時期(南朝宋)文學家陶淵明的組詩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第二首詩著意寫出鄉居生活的寧靜,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表現了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詩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風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對歸隱的自豪。第四首寫作者親自參加勞動和對勞動的熱愛,表明他不但沒有因早出晚歸地辛苦勞動而減少對勞動的興趣,反而加深了他對勞動的感情,堅定了他終生歸耕的決心。第五首詩講述了作者耕種歸來的活動,表達其欣然自得之情,內蘊醇厚,情感真摯。第六首詩講述了詩人一天的勞動生活,最後揭示其勞動的體驗、田居的用心。末首諸家以為非陶詩,而蘇軾以為陶作,並評曰:「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

這件瓷器有五彩的硬度,琺瑯彩的亮麗,表面浮雕,又有漆器的藝術風格在釐米,以藍為天,黑為上紅,粉,橙表現花卉,幾間房屋坐落其中,為眾山環抱,一副與世隔絕的景象,是一副萬人嚮往的桃園生活,此瓷器工藝複雜,工序較多,製作極其困難,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底部為古幣型底,形似一個古錢幣,外圓內方,內方孔內落款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陽刻款,字體精美,落款居中,是官窯器的特徵,而古幣自古象徵著招財進寶,瓶頸畫芭蕉葉,寓意長壽,瓶肩與瓶足畫牡丹富貴紋,整體色彩斑斕,立體感很強,為觀賞之精品瓷器,關注小編,鑑賞更多精美瓷器。

相關焦點

  • 這裡居然出土300多件明代梅瓶......
    梅瓶!」 他們眼前的這個梅瓶通高約60多釐米,瓶體藍釉青翠明麗,瓶上圖案多達8層,最富藝術美感的是腰部所繪的主題圖案。 它就是為後人稱之為「器形、色彩、繪畫三絕」的「青花歲寒三友仙人圖帶蓋大梅瓶」。靖江王陵附近發現的梅瓶中,還沒見過體型這麼大、造型這麼美的!
  • 宋代梅瓶藝術
    宋人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念在梅瓶的造型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簡潔,圓潤,內斂並挺拔剛健的輪廓好似在拉胚塑形時將陶工的人為幹預降到了最低,使之在轉輪與陶工的雙手間自然成型,可謂渾然天成。由於梅瓶在宋代各大窯口均有燒制,加之南北瓷窯制瓷條件的差異,梅瓶的造型在不同地區的窯系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梅瓶的尺度和器身曲線形態兩個方面。
  • 細說乾隆琺瑯彩碗和不同地位的碗與壺
    雍正琺瑯彩瓷藍鵲竹石碗、雍正琺瑯彩瓷五色牡丹碗、雍正琺瑯彩瓷節節報喜把壺、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雍正琺瑯彩瓷玉堂富貴盤、雍正琺瑯彩瓷孔雀圖碗、雍正琺瑯彩瓷五倫圖碗;清乾隆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膳碗、清乾隆琺瑯彩芍藥菊花橄欖瓶、清乾隆 磁胎洋彩汝釉碧桃詩意雙陸瓶、清乾隆琺瑯彩紫地開光靈仙圖瓶。個個價值連城,個個都難得一見。
  • 【鑑別】釉上彩、釉下彩和鬥彩
    清雍正 青花淡描雙勾竹紋梅瓶清乾隆釉裡紅三果紋梅瓶-北京故宮藏在陶瓷器件釉面上(注意不是陶瓷坯體釉面上)進行彩飾並經低溫(約650—850℃)彩燒,使畫面牢固附著釉面的裝飾方法稱為釉上彩。釉下彩料酌加溶劑就可製成釉上彩料,呈相同或類似的彩色。有很多色彩在高溫的釉下彩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釉上彩卻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景德鎮的釉上彩名目繁多,歷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運用,腐蝕與假腐蝕,印花和貼花等。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美瓷鑑賞—均窯方耳三足爐
    >中文名稱:均窯方耳三足爐英文名稱:Square ear tripod furnace類別:瓷器規格:一件品相:美品例如《稗史彙編》認為:「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
  • 乾隆黃花梨浮雕龍紋轎子你坐過嗎?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後方空城失守。有民間毛賊與宮內太監勾接,裡應外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將這一龐然大物盜出。為防官方追查,毛賊們與太監訂立了攻守同盟,並承諾保證太監家眷榮華富貴。寶貝到手後,毛賊們連夜輾轉藏匿於京城西郊臥佛寺,待皇帝駕崩、改朝換代並不再追查之後,這輛老爺龍轎才重見天日,並在民間視為無價之寶。
  • 美瓷鑑賞—大清雍正年制黃釉高足碗
    它是一種以適量的鐵為呈色劑,以鉛為助溶劑,在氧化焰氣氛中燒成的低溫釉瓷。英文名稱:High foot bowl with yellow glaze made in yongzheng years of qing dynasty類別:瓷器規格:一件品相:美品
  • 古代梅瓶百賞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 《午瑞圖》可以看出用梅瓶插花是挺美的但可不要以為梅瓶就是插花的
  • 清代乾隆朝 —— 宮廷御瓷陳設賞析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邵蟄民撰《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記:「清瓷至乾隆而極盛,器式之多亦莫與倫比」。,足見其對宋瓷的喜愛。,其寬腹長頸,頸部自上而下漸次外撇,優雅的曲線上附飾五道弦紋,讓素雅的釉色增添起伏,突出造型的節奏感,這類造型設計是乾隆顏色釉御瓷的一項重要風格。
  • 美瓷鑑賞—劉雨岑花鳥四條屏瓷板畫
    劉雨岑(1904年一1969年),男,原名「玉成」,後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別號「澹湖魚」,安徽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人,珠山八友瓷板畫大師之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世居江西省波陽縣。一九二三年畢業於江西陶業學校,後至景德鎮從事陶瓷藝術創作活動。
  • 【精品推薦】元青花纏枝紋梅瓶
    元青花纏枝紋梅瓶。元青花瓷氣度恢宏,一改宋瓷的精巧秀雅,但元青花出現在陶瓷史上短短100年左右後,一度在中國絕跡。明清600年間,無人知曉世有元青花的存在。 Yuan blue and white entangled branch pattern plum bottle.
  • 清乾隆仿生瓷,惟妙惟肖
    只有到了乾隆時期的唐窯,因景德鎮陶工對釉、彩配方及燒窯技術的熟練掌握,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地仿製各種物品,使象生瓷技術得以升華。象生瓷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誌之一。它是專門為宮廷生產的高級陳設和觀賞品,因此更顯珍貴。
  • 仿啥真像啥,渾然似天成——乾隆時期像生瓷賞析之二
    以瓷胎瓷釉來仿製其他材質的器物,也是像生瓷的特殊品種之一。清清乾隆時期,各種精巧的制瓷工藝至臻巔峰,加之乾隆帝本人亦喜好仿古、奇趣的瓷器藝術,因此,產生了大量巧精緻異常的像生瓷器。其中,以瓷胎瓷釉仿製其他材質的瓷器更是巧奪天工,讓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 烙上乾隆詩句的瓷器
    集15種釉彩、16道紋飾於一身的「大瓷母」即為乾隆朝燒制。這位十全老人好寫詩,成癮成癖。據資料顯示,他一生作詩41800餘首,數量堪與全唐詩一比。有人統計,他89歲遐齡,如果9歲開始作詩,時長80年,平均每天作詩近1.5首,而且是從未間斷,一天不落。
  • 60圖欣賞宋瓷玉壺春瓶、梅瓶、琮式瓶、膽式瓶、紙槌瓶、貫耳瓶
    本文將以60圖介紹宋代玉壺春瓶、梅瓶、琮式瓶、膽式瓶、紙槌瓶等美瓶。 梅瓶 梅瓶是中國古陶瓷中的傳統經典瓶式,始見於唐代,宋代以後開始流行,屬「大瓶」器。 本為盛裝酒水的實用器物,帶有瓶蓋,後漸變為陳設擺件美器。
  • 洋彩非粉彩—臺北故宮裡的乾隆洋彩
    清宮琺瑯彩瓷分兩類,一是瓷胎畫琺瑯(琺瑯彩),一是瓷胎洋彩。兩者均是盛清時期宮廷工藝的曠世傑作,深受清高宗寶愛,藏之於乾清宮,供皇帝幾暇賞玩,傳至今日已是極其珍貴稀有的藝術精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乾隆時期琺瑯彩系瓷器多達五百件以上,多完成於乾隆五至九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