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2020-12-23 網易新聞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乾隆琺瑯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琺瑯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巔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遊園罐是其代表。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作成裝飾性的工藝品。隨著東西貿易交往的頻繁,尤其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平定臺灣以後,禁海開放,西洋製品開始湧入,西洋琺瑯便由廣州等港口傳入中國,並就地設廠研製,稱之為洋瓷,宮中則稱其為廣琺瑯。當時,廣州的產品多保留著西方文化的韻味,由於燒造技術不高,釉料呈色不穩定。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聘請法蘭西畫琺瑯藝人陳忠信來京,在內廷琺瑯處指導燒造畫琺瑯器。其式樣、圖案主要是中國風格,少有西方畫琺瑯的特點。

1、綠松地琺瑯彩雙耳花口賞瓶

此件綠松地琺瑯彩雙耳花口賞瓶,花形撇口束頸,肩飾雙如意耳。口沿描金,通體施松石綠地,繪寶相花和雲蝠壽桃紋,寓意福壽安康; 底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整器造型規整,紋飾繁縟,繪畫精工,層次分明,盡顯皇家氣派,並保存完整,彌足珍貴。

2、掐絲琺瑯彩雙耳葫蘆瓶

明掐絲琺瑯葫蘆式扁瓶是銅胎,圓唇口,壺身上截圓而下斂,下截圓而扁平,器側鑲鍍金雲紋式耳,長方而四角圓之矮足。器內露胎,器表藍地,上腹及下腹的兩側飾番蓮紋;下腹前後壺面布雲紋錦,一面飾壽山福海、桃樹、仙鶴銜桃及宮殿屋簷等紋,寓意海屋添壽;另面為梅竹、仙山、祥雲和瑞鹿,竹諧音祝,梅花是正月盛開的花卉,寓意祝賀新春;又組合背面的仙鶴,表示鹿鶴(六)同春,意謂天下皆春,欣欣向榮。

3、清雍正琺瑯彩描金山水人物紋碗

器型典雅富貴,造型優美、畫工熟練、描繪精緻、色澤鮮明;釉面光凈瑩潤,胎質細膩,品質堪稱絕倫。琺瑯彩描金器是中國彩繪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種,由於其燒造數量少,而且當時僅供皇帝秘玩,故顯得異常珍貴!
此琺瑯彩描金山水人物紋碗,作為清代宮廷御用器物,存世極少,難得一見,可謂是價值連城,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非常難得,值得收藏!

歡迎收藏愛好者的關注,一起了解藏品知識信息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天價」背後的秘密
    在2019年底佳士得香港「圓夢」專賣場上,一件「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拍賣出8720萬港幣的天價。一個碗賣出了近億元,不得不讓人驚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碗?琺瑯彩瓷為何這麼值錢?這件藏品的收藏價值又在哪裡?
  • 清 乾隆 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執壺
    由於琺瑯彩運筆難度大,清代又創立粉彩,之後很多瓷器上既有琺瑯彩也有粉彩,有的還有五彩。因此有些大咖們把琺瑯彩粉彩都具備的瓷器稱為「洋彩」。只是這樣的說法本身不完善,也沒有獲得官方認可,我們今天這件就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結合的一件瓷器。
  • 鳳凰老江專訪:宮廷琺瑯彩國寶守護人王輝
    王輝從2004年至2009年經過長達五年的艱苦研究、多方論證、反覆燒制,依照清宮琺瑯彩製作工藝成功複製「清乾隆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據悉,我國燒造彩瓷的歷史有1700多年,在明清時期達到歷史的巔峰,呈現五彩繽紛百花爭豔的新局面,其中有一株美麗典雅,血統高貴的奇葩——清宮琺瑯彩,被譽為「彩瓷皇后」。琺瑯彩因是康乾盛世專為清宮皇帝及宮中之用燒造的御用珍品,又稱宮廷琺瑯彩,因釉料昂貴,燒制數量有限,故彌足珍貴。宮廷琺瑯彩的生產歷史很短,流傳下來的作品更是十分稀少。
  • 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
    但是,古瓷器也分門別類,種類繁多,那麼,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下面,我們就談五種最值得收藏的五種古代瓷器。由於明代以前的瓷器在國內是禁止拍賣和交易的,我們只談明清兩朝的瓷器。
  • 窮人的瓷器:藏在琺瑯壺裡的秘信
    西爾維家的琺瑯咖啡壺店也正是源自於這個時代。 西爾維父子在他們位於Vernaison市場的店裡,照片拍攝於2015年,現在老西爾維已經把跳蚤市場的店面交給了兒子打理 起初老西爾維因為喜歡而開始收集琺瑯器皿,那時候人們管琺瑯叫窮人的瓷器,因為價格低廉
  • 神秘的紫禁城燒造|達官貴人都鮮少見的瓷器:琺瑯彩
    那麼琺瑯彩這個外國名憑什麼能在我們中國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首先在康熙的授意下,琺瑯彩在北京故宮紫禁城燒造成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瓷器是在皇宮燒造的,琺瑯彩屬於空前絕後的,琺瑯彩這一概念剛進入中國的時候還是金屬胎,不是瓷胎。
  • 一口氣讀懂中國瓷器
    那麼瓷器為何有如此大的口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瓷器 中國自古被稱為瓷之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燒出瓷器的國家。 ▲在十六世紀西方畫中出現的青花瓷 《眾神的歡宴》喬凡尼·貝利尼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瓷器的發展史,透過朝代風格的盤點,教你一眼識別不同朝代的瓷器特點
  • 【泓茂首拍】觀道——古董珍玩專場|琺瑯|瓷器|青花|青釉|壽字紋...
    這種包袱盒是源於對包袱的模仿,而中國古代在青銅器上就有類似繩紋分裝飾風格。以錦袱包裹為裝飾題材肇始於清雍正年間,以瓷器最為多見,金銀器包袱紋極少,參見《故宮經典清宮包裝圖典》第102頁,故宮博物院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 光緒瓷器有沒有收藏價值
    景德鎮瓷器業同樣也在進步和發展,許多戰爭和動蕩對於生產技術的發展有影響但絕沒有停頓。從實際器物和有記錄的景德鎮瓷器來說,光緒一朝也有著自己的輝煌和貢獻。那麼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光緒瓷器的亮點和不足,以及相關的歷史原因:
  • 琺瑯工藝文化,有一種令人著迷的美!
    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瑯。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準,改定為琺瑯,以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是以礦物質的矽、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其琺瑯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經烘燒而成為琺瑯製品。
  • 為什麼再好的畫家也不愛在瓷器上畫畫?
    瓷器、繪畫這兩種藝術大家很熟悉。但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好奇:為什麼同樣的題材,畫在瓷器上好像不如畫在紙、絹上那麼……好看了?難道是因為沒碰見好的瓷器嗎?不是!等你見到好瓷器,拿出來與同題材的畫作比,你還是會覺得瓷畫不夠檔次。
  • 琺瑯之美
    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瑯。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 《五牛圖》琺瑯瓷 故宮博物院「官窯」瓷器修復人:陽士琦大師「牛」作
    《五牛圖》琺瑯瓷選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唐朝韓滉創作的《五牛圖》為藍本,原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有了當代景德鎮超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水準,堪稱中國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並有「福牛納福」、「祿牛納福」、「壽牛納福」、「禧牛納福」、「財牛納福」,是祈求富貴吉祥、平安如意的寓意。帶《五牛圖》琺瑯瓷回家,相當於把勤懇、好運、財氣、運氣、如意帶回家!五牛戲水圖有很好的開運祈福調理風水的作用,五牛戲水在風水上有牛市的意思。
  • 讀懂這篇,你也是鑑別粉彩琺瑯彩的專家了(新手必看系列)
    關鍵詞:琺瑯彩,粉彩眾所周知,琺瑯彩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極為珍貴的瓷器品種,有著極高的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只在宮廷內燒造也是琺瑯彩獨有的「享受」,對比其他名瓷,這既是琺瑯彩的身份顯示,也是他名貴的原因。琺瑯彩創燒於康熙,興盛於乾隆。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青花加彩是瓷器中的一種裝飾手法,屬於釉下青花和釉上紅彩相結合而成的瓷器品種,是釉下高溫釉和釉上低溫釉二次燒造而成,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是元代青花釉裡紅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鬥彩瓷器和青花礬紅、青花釉裡紅瓷器,這種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歷朝歷代喜歡,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光緒時期都有燒造。
  • 【鑑別】釉上彩、釉下彩和鬥彩
    過去稱釉上彩為「表繪」,釉下彩則為「裡繪」。雖然它們所應用的化學試劑在相當範圍內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它們的調製、應用和煅燒情況就有顯著的差異。他們丟掉了使用許多世紀的刻花刀、印花模,把我國人民最善於駕馭的毛筆用到瓷器上,使它顯示出獨特的功能。
  • 康熙千葉蓮碗為何珍貴,碗上蓮花不僅有故事,而且因一件事絕跡了
    你可知道康熙琺瑯彩千葉蓮碗為什麼能夠賣到這麼貴的價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琺瑯。「琺瑯」又稱為稱「佛郎」、「法藍」。依據其加工工藝的不同,又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如果說寶石是天賜的精彩,那琺瑯絕對是手作的尤物。人們痴迷寶石,並熱衷於用這種閃閃發亮的石頭來裝飾自己,但寶石的採集不受人為控制,在這種背景下,一種表面裝飾技藝——琺瑯應運而生。琺瑯製品曾風靡清朝康、雍、乾三代,按照製作技法分,主要有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前者以北京的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為代表,後者則以廣州琺瑯為代表。南北兩地工藝各有特色,同為中國傳統琺瑯工藝的兩大瑰寶,享譽中外。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一、彩粉藝術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出現在古彩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彩瓷,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粉彩瓷色色澤比較柔潤,畫面比較具有玻璃質感,繪製工藝複雜粉彩瓷色色澤比較的柔潤,粉彩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玻璃白」,一般的粉彩的作品當中,花卉的花朵、枝幹等等都會去採用這一個效果。
  • 雍正瓷器,一次看過癮!
    清雍正朝的官窯瓷器,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即便時間僅存13年,但瓷器技藝精湛絕妙,無與倫比。【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  琺瑯彩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釐米,口徑14.6釐米,足徑6釐米。  碗撇口,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以琺瑯彩描繪梅花兩株,枝幹蒼老虯勁,設色嬌豔。樹下牡丹花朵怒放。一側墨彩題「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七言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