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執壺

2021-01-19 鷹擊長空竹均樓

由於琺瑯彩運筆難度大,清代又創立粉彩,之後很多瓷器上既有琺瑯彩也有粉彩,有的還有五彩。因此有些大咖們把琺瑯彩粉彩都具備的瓷器稱為「洋彩」。只是這樣的說法本身不完善,也沒有獲得官方認可,我們今天這件就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結合的一件瓷器。

這對執壺上面那件是我朋友的,下面這件是我的。幾年前朋友在一個網拍上遇到,只是價格太高,只好跟我拼組拍下來的。壺身最大直徑約12釐米,高約10釐米左右。兩把壺畫工、畫法、燒制手法完全一致,僅僅畫片內容略有區別。就以我的那把壺作為參考吧,我的那把更有嚼頭。這把壺的全稱應該是「乾隆青花款琺瑯彩粉彩歲寒三友喜上眉梢執壺」,因為畫片內容複雜,所以名字比較長,這也是乾隆瓷器特點之一。壺的特別之處在於「歲寒三友」的表現手法與傳統不一樣。壺嘴用竹節表示,壺把則用松樹的樹幹代替。梅花貫穿整個壺身,壺蓋上用梅樁當壺鈕,非常特別,也很漂亮。

我們看看這兩張照片,第一張是故宮館藏康熙民窯青花歲寒三友執壺,已經採用這樣的表現手法,只是還保留了點傳統技法,壺嘴是竹節,竹葉畫在壺身;松樹樹幹作壺把,還不忘在壺身上帶上松針;梅花畫在壺蓋上,用彎曲的梅枝作壺鈕,畫面有點不倫不類,這就是民窯特點,畫工也比較粗糙。下面是大英博物館館藏雍正琺瑯彩歲寒三友橄欖瓶。圖片看上去很大,實際上很小,大概也只有十幾釐米高,跟一個成年人的手掌差不多。這件是傳統的畫法,竹子、梅花、松樹相映得彰,這件是雍正琺瑯彩中的極品,畫工極其精緻,非常漂亮。雍正琺瑯彩最漂亮、存世量最多的可能就在大英博物館了,當年列強入侵帶出去的。

從上往下看 ,先看看壺蓋上的梅樁,三張照片從不同角度拍,希望能看得更清楚些。梅樁和部分梅枝是瓷塑,料是粉彩,應該是空心的,蓋很輕,其他的梅枝和梅花是用琺瑯彩畫在壺蓋上,與瓷塑完美的融為一體,彩料有油光點,因為琺瑯彩中含有進口的「多爾納門油」,可以從視覺初步判斷是琺瑯彩,後面會給出圖片證明。而梅樁側光有七彩蛤蜊光,可惜拍不下來,回頭補上圖片佐證。壺蓋燒制難度很大,因為壺鈕的瓷塑與壺蓋上的梅枝是不同彩料,收縮比不同,居然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太神奇了。

壺身圖片,挑了一個比對圖,臺北故宮館藏琺瑯彩執壺,全名圖片上有。我們看看梅花的樹幹,有點色差,還是能看得出來彩料完全一致,臺北那件是視頻截圖,所以顏色更接近實物。這種彩在琺瑯彩中叫「苦綠」,現在仿不了,所有的綠彩都仿不到位。再看一張局部放大圖片。

老樹梅幹,梅枝遒勁,梅花飽滿,上面的梅花側光有油光點,這是琺瑯彩的鑑定技巧之一。梅花花蕊也是自然寫實,別小看花蕊,很難燒制,現在的仿品大多數是出窯以後用膠水之類的後補畫上去的。早幾年,我們教別人鑑定的時候都是用這個作為其中一個鑑定技巧:那就是正面花朵不能出現有花無蕊。這幾年不行了,後點的花蕊也容易讓人打眼。

這件是景德鎮仿古瓷,仿雍正畫風,款是他們自己的堂號,畫工非常細膩,只是比起古人來還是差的有點遠,這件要一兩萬塊錢,很貴很貴。釉面也不一樣,反光有點刺眼,這就是俗稱「賊光」。

上面圖片是臺北故宮館藏「時時報喜」執壺,下面是我朋友的藏品。之所以叫「時時報喜」是因為壺身上有一句雍正的御題詩「靈禽送喜梅花上,一箇(個)一時報一聲」。喜鵲在古代叫靈禽,雍正時期瓷器藝術感很強,畫面布局疏密有致,喜鵲也沒有刻意展現成雙成對,並且展現出各種姿態,在講究喜慶吉利的同時更體現藝術感。乾隆的畫片比較制式化,乾隆朝很多瓷器上出現靈禽大多數都是一對對的。比如喜鵲這樣的靈禽一對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個朝上看,一個朝下看,朝上意味著「歡天」,朝下意味著「喜地」。

這件就更明顯了,既表現「歡天喜地」,又表現「喜上眉梢」,大吉大利的寓意。民間很多家具、房簷、窗花之類的都有這樣的寓意明顯的畫片,古人能接受教育的人非常少,我們的文化就是靠著這些民間藝術一代代傳了幾千年且生生不息。乾隆本應該代表當時藝術欣賞的最高水平,可惜這貨白瞎了好出身。這也說明雍正是真正的藝術品味,而乾隆的審美很有「匠人」氣質。儘管如此,由於乾隆朝瓷器燒制難度特別大,花費巨資才能成品,所以在世界大拍上乾隆瓷器價格永遠都是天價。一看到世界級富豪們的審美跟我一樣俗,心裡就平衡了。

欣賞一下壺把和壺嘴,還有底款。壺把製作真正的匠心獨運。壺把是空心的,所以整個壺很輕很輕。綠色圈子裡面的白色小孔是透氣孔,避免燒制的時候空氣熱脹冷縮出現炸裂。用松樹樹幹做的壺把,工匠們甚至模仿出樹幹上的樹瘤,燒制出樹幹的凹凸不平,讓品茶人的手指恰到好處地拿捏在凹凸處,舒適美觀適用並存,如此匠心也確實只有頂級工匠才能做到。款就不說了,標準的乾隆款,每一期都重點提及,朋友們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玩紫砂壺的朋友都知道,紫砂壺最難處理的就是壺流,也叫壺嘴,壺流中最難的只怕就是竹形壺流了,做的不好特別特別難看,呃,為什麼難看我就不說了。這把竹子壺流不僅漂亮寫實,還很實用。我一同學特別精通茶道,下次請他過來用這壺秀一把。呃,我深吸一口氣從現在開始作心裡準備。

圖片側光放大,喜鵲頭部有很明顯的七彩蛤蜊光,這是鑑定粉彩和琺瑯彩的區別。下圖竹子中間從上到下都有七彩蛤蜊光,並且粉彩顏色豐富漸變、過渡自然。這都是粉彩的典型特徵。

上面是側光拍梅枝和梅花,很明顯梅花有油光點,樹幹沒有任何蛤蜊光,正常情況下綠彩最容易出現七彩蛤蜊光,這是因為這兩種都是琺瑯彩。根據大咖劉越老師觀點,古人調色跟現代人把彩料放在一起調出需要的顏色不同,古人是把琺瑯彩彩料一層層塗色,由顏色疊加成需要的彩,由於琺瑯彩配方失傳,所以已經無法仿製。劉越老師說用二十倍放大鏡看琺瑯彩綠色能看到一條藍色的線,下圖就是用放大鏡拍出來的藍色線條和不同的色階,這也是劉越老師的觀點,琺瑯彩綠色在放大鏡下至少有三種以上的色階,圖片上我們能看到藍色、黃色、黃綠色還有黑色等等。

我很幸運得此寶貝,本期結束了,下一期還有最後一篇琺瑯彩。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清乾隆粉彩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清乾隆粉彩值多少錢?
    因其彩料中含有鉛粉成分而得此名。粉彩需兩次入窯才能燒造成功,首先在1300度以上的高溫下燒成瓷胎,在出窯的白瓷上再進行畫彩,隨後將其放入700~750度的窯內進行二次烘烤後才能製成粉彩成品。由於粉彩在製作時其焙燒溫度比五彩瓷略低,故粉彩要比五彩絢爛許多,色調以淡雅柔麗見長,在視覺上讓人感覺更加溫馨。
  • 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景德鎮是如何將粉彩工藝傳承創新的?
    一、彩粉藝術是清朝的康熙年間出現在古彩基礎上,再受到琺瑯彩繪製工藝影響下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彩瓷,是屬於釉上彩的一種,粉彩瓷色色澤比較柔潤,畫面比較具有玻璃質感,繪製工藝複雜粉彩瓷色色澤比較的柔潤,粉彩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玻璃白」,一般的粉彩的作品當中,花卉的花朵、枝幹等等都會去採用這一個效果。
  • 洋彩非粉彩—臺北故宮裡的乾隆洋彩
    清朝的御用瓷器燒制督陶官曾這樣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瑯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瑯色同。」 清宮琺瑯彩瓷分兩類,一是瓷胎畫琺瑯(琺瑯彩),一是瓷胎洋彩。兩者均是盛清時期宮廷工藝的曠世傑作,深受清高宗寶愛,藏之於乾清宮,供皇帝幾暇賞玩,傳至今日已是極其珍貴稀有的藝術精品。
  • 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
    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清乾隆粉彩描金帶蓋水丞【藏品尺寸】:通高5.5釐米,口徑3.5x2.5釐米,底徑4x3釐米【品相】: 有少許毛口,蓋有一小磕【藏品說明】:《飲流齋說瓷》中云:水中丞又稱之水盅,形狀不一,或方或圓或高或矮,各隨其意匠也。
  • 【鑑別】釉上彩、釉下彩和鬥彩
    清乾隆青花蓮託八寶紋貫耳瓶-北京故宮藏釉下五彩在景德鎮也叫窯彩,是一種釉下高溫燒成的彩繪方法。釉下彩料酌加溶劑就可製成釉上彩料,呈相同或類似的彩色。有很多色彩在高溫的釉下彩是不可能得到的,而釉上彩卻可以得到良好效果。景德鎮的釉上彩名目繁多,歷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運用,腐蝕與假腐蝕,印花和貼花等。
  • 清乾隆粉彩《萬壽連延》葫蘆瓶的寓意你知道嗎?
    清乾隆粉彩《萬壽連延》葫蘆瓶的寓意你知道嗎?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清乾隆粉彩
  • 3000塊的琺瑯和3塊的搪瓷是一回事?
    清 乾隆 掐絲琺瑯爵杯於中國人而言,琺瑯其實是「舶來品」,這種工藝傳到日本也叫七寶燒。清 金胎掐絲琺瑯嵌畫琺瑯執壺 故宮博物典雅大氣的景泰藍,集美術、工藝、雕刻、鑲嵌、玻璃熔煉、冶金等專業技術為一體,曾被稱作「紫禁城皇家寶庫神秘的珍品」,收藏界更是有「收藏若無景泰藍
  • 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特點及真偽鑑定
    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述古瓷史話(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瓷器特點與真偽鑑定,通過本篇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您對清代鼎盛三朝的粉彩瓷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一、 康熙時期粉彩瓷器的特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宮廷匠人在琺瑯彩瓷器的啟發下,創燒了一個新品種-粉彩瓷器。
  • 讀懂這篇,你也是鑑別粉彩琺瑯彩的專家了(新手必看系列)
    關鍵詞:琺瑯彩,粉彩眾所周知,琺瑯彩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極為珍貴的瓷器品種,有著極高的市場價值和收藏價值,只在宮廷內燒造也是琺瑯彩獨有的「享受」,對比其他名瓷,這既是琺瑯彩的身份顯示,也是他名貴的原因。琺瑯彩創燒於康熙,興盛於乾隆。
  • 陸軍士官秘藏乾隆珍品驚現法國300年老牌拍行 Ader
    封面拍品清乾隆洋彩花卉紋螭耳瓶,其形尊貴秀挺,裝飾雍容華麗,施彩富麗濃豔,紋飾繁縟細膩,實為乾隆御窯難得之精品。此外,十九世紀硬木雲龍紋角櫃一對、清光緒青花歲寒三友紋盌、清乾隆剔紅倭角方盒、十九世紀玉雕仕女擺件等亦值得關注。
  • 拍賣場上那些千萬級別的清代粉彩瓷器鑑賞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它們相互襯託,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下拍賣場上部分千萬級別清代粉彩瓷器。
  • 鳳凰老江專訪:宮廷琺瑯彩國寶守護人王輝
    王輝從2004年至2009年經過長達五年的艱苦研究、多方論證、反覆燒制,依照清宮琺瑯彩製作工藝成功複製「清乾隆琺瑯彩芍藥雉雞玉壺春瓶」。據悉,我國燒造彩瓷的歷史有1700多年,在明清時期達到歷史的巔峰,呈現五彩繽紛百花爭豔的新局面,其中有一株美麗典雅,血統高貴的奇葩——清宮琺瑯彩,被譽為「彩瓷皇后」。琺瑯彩因是康乾盛世專為清宮皇帝及宮中之用燒造的御用珍品,又稱宮廷琺瑯彩,因釉料昂貴,燒制數量有限,故彌足珍貴。宮廷琺瑯彩的生產歷史很短,流傳下來的作品更是十分稀少。
  • 看見文物|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
    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清 雍正高39.5釐米,口徑10.0釐米足徑12.3釐米,腹徑18.5釐米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清雍正景德鎮窯粉彩蝠桃紋瓶底部此瓶足脊修胎渾圓光滑,俗稱「泥鰍背」,瓶身形似橄欖,故有橄欖瓶之稱。
  • 請您在家慢慢細賞:獨步天下的雍正粉彩瓷器
    清康熙粉彩花蝶盤 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晚期,在琺瑯彩瓷製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紋飾和施彩風格濃厚康熙官窯粉彩的傳世器物不多,目前僅知故宮博物院所藏幾件花卉紋盤和水丞等。 粉彩以嫻熟的康熙五彩技術為基礎,改單線平塗法為"渲染法",同時借鑑琺瑯彩多色階的配製技法,將含有"砷"元素的白色彩料"玻璃白"與進口"洋彩"融合,使各種彩色產生粉潤柔和的效果,即紅彩變粉紅、綠彩變粉綠、黃彩變淺黃……
  • 馬未都:教你認識粉彩,粉彩佳作賞析
    粉彩描金 紅樓夢人物故事紋橢圓形帶蓋餐盤(清乾隆),觀復博物館收藏。 粉彩紋飾簡介:粉彩器紋飾種類眾多,有山水、花鳥、嬰戲、仕女、花果、花卉、題詩,耕織圖、人物故事、歷史人物、文學人物、神話人物、西洋人物等。
  • 清乾隆仿生瓷,惟妙惟肖
    只有到了乾隆時期的唐窯,因景德鎮陶工對釉、彩配方及燒窯技術的熟練掌握,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地仿製各種物品,使象生瓷技術得以升華。象生瓷的標新立異,是乾隆時期瓷器造型成功的顯著標誌之一。它是專門為宮廷生產的高級陳設和觀賞品,因此更顯珍貴。
  • 細說乾隆琺瑯彩碗和不同地位的碗與壺
    雍正琺瑯彩瓷藍鵲竹石碗、雍正琺瑯彩瓷五色牡丹碗、雍正琺瑯彩瓷節節報喜把壺、雍正琺瑯彩瓷虎丘山水碗、雍正琺瑯彩瓷玉堂富貴盤、雍正琺瑯彩瓷孔雀圖碗、雍正琺瑯彩瓷五倫圖碗;清乾隆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膳碗、清乾隆琺瑯彩芍藥菊花橄欖瓶、清乾隆 磁胎洋彩汝釉碧桃詩意雙陸瓶、清乾隆琺瑯彩紫地開光靈仙圖瓶。個個價值連城,個個都難得一見。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鑑賞】盛世傳承—清三代官窯登峰造極的美!
    清康熙紫紅地琺瑯彩折枝蓮紋瓶-北京故宮清康熙琺瑯彩藍地纏枝牡丹紋碗-北京故宮藏雍正朝瓷器製作之精冠絕於各代。這一時期的粉彩最為突出,大肆盛行,從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清乾隆粉彩鏤空雲龍紋夔鳳耳轉心瓶-北京故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