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喧囂,你讓自己靜下來的方法是哪一種?
有的人獨飲品茗就能使身心安寧,
有的人行書創作也能讓內心平和,
也有人選擇避世江湖寄情山水,
而有的人則喜歡焚一縷馨香,讓身心得以平靜。
香爐是最常見的焚香器具,外形各式各樣。
爐蓋、爐耳、爐身、爐腿、爐座等不同的搭配,都有其深刻的意義,僅爐蓋,這其中的學問就已經很深。
古人用的香爐大多都是有爐蓋的,為的是讓香氣在爐內能有一個迴轉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使香氣在爐內充分融合,而現在大多數人焚香,為了方便,就直接用香插或者簡易香器焚香,雖然也能達到靜心的效果,但整體來說少了很多講究。
漢代·博山爐
爐蓋的一切要從漢代開始說起。
漢代開始,爐蓋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制,香爐鼻祖博山爐,它蓋高而尖,鏤空,利用山勢的層層交疊出煙,孔則開在爐蓋的曲折隱蔽處,平視是看不見空隙的。
當爐腹內燃燒香料時,煙氣就會從鏤空的山形蓋子上縈繞盤旋散出,仙氣繚繞,給人置身仙境的感覺。
唐李白《楊叛兒》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記述的都是博山爐薰香時香菸繚繞的迷人意境。
博山爐精雕細鏤,藏著不少古人的巧思,當時的制爐技藝就已經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唐代·金屬香爐
唐代的香爐較之宋代已有很大不同,爐蓋多變成了穹窿式圓頂,有雍容華貴之態。
各種花草紋飾圖案,蓋頂有瑞獸等裝飾,即便與爐身各為一體也氣勢十足,組合在一起更是錦上添花。
唐代金屬香爐多用於佛教活動中,此作蓋鈕就是以蓮花形態,象徵不垢淨土,蓋身裝飾鏤空如意雲紋,寓意吉祥如意。
宋代·香獸
在宋朝,宋代的薰香器具在繼承前朝的基礎上更加豐富多彩,常有創新。
當時比較流行鴨、獸造型的燻爐,多以金屬製造,稱為「獸爐」,亦稱「香獸」。
獸形香爐也被指作 「香獸」狻猊、麒麟、鳧鴨、麋鹿之類,都是吉祥的動物。
焚香時,煙霧從香獸的嘴部和腳邊的孔中緩緩飄出,似有家中守護瑞獸之感,宋人的香事有許多意境和靈動的趣味。
明代·宣德爐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官鑄的一種銅香爐,是宮廷焚香供記神佛的專用香爐。
宣德爐一般都是無蓋的,爐型造型簡潔,銅質精純,不附著,不贅飾。
宣德爐包括鬲式爐、衝耳爐、橋耳爐、魚耳爐、馬槽爐、蚰龍耳爐、戟耳爐、板耳爐、筒式爐等。
宣德爐使用極難得的風磨銅,加一些金銀等貴重金屬,經過多次反覆精煉而成。
明爐重韻,色彩奇妙,即便是長時間放在火上或扔在汙泥中,拭去泥汙,也與從前—樣。
各朝代在香爐設計上都有著精緻和繁複的小心思,靜心體味總有不一樣的理解。
想了解更多香道知識嗎?歡迎關注我,每天學習更多靠譜、專業知識!
#香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