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爐中的傳奇,至今各大博物館所藏之爐沒有一件被公認是宣德之爐

2020-12-26 晶哥聊古玩

#宣德爐#說起明朝歷史

多數人不如清代的熟

這有一定程度要拜流行小說和電視劇所賜

「八王奪嫡」

讓康熙和他那一群才華橫溢

野心勃勃的不省心兒子成了明星

熱播宮鬥劇又讓不少人

尤其是女人熟悉了雍正、乾隆

連帶著鈕鈷祿氏、烏拉那拉氏

一部《大明風華》

明宣宗朱瞻基成了熱點

還有他那造反奪權的爺爺成祖朱棣

他那在位不足一年的爹仁宗朱高熾

說起宣宗,其實很能耐。不但執政了得,還是個在藝術方面頗有造詣的「文青」。宣宗期間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是鄭和下西洋,還有宣德爐。

有一個共識,所謂的「宣德爐」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明宣德年間所燒鑄的銅爐。這是一段近乎於傳說的奇事。據說宣德年間,朱瞻基下令參照宋代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用暹羅進貢的優質風磨銅,反覆提煉8次,乃至12次,鑄造出3000件銅爐,反覆煅燒12次的銅爐據說有珠玉般的寶光。

其實,這批宣德年燒制的銅爐是神龍不見,《明史》中找不到對於這批宣德爐的記載,至今各大博物館藏的宣德爐也沒有一件被公認是屬於宣德年間燒制的這批銅爐。

說「宣德爐」,更多的是指流行於明清的文玩銅香爐。那批宣德三年謎一般的銅爐燒鑄成後,後世皆有仿製,質量良莠不齊,但「宣德爐」就成了銅香爐的一個籠統的稱謂。

好的宣銅爐銅質精純,色澤潤美,包漿溫潤清和,散發著簡約、貴氣、大方的氣質。文人雅士以銅爐焚香伴左右,風雅非常。

宣銅爐款式多樣,有仿青銅器的鼎式、鬲式、簋式,也有仿宋瓷的蚰耳式等,還有缽盂式,海棠式等。

宣德銅爐中,還有一種迷你爐,叫「小宣銅彝爐」。這種迷你爐大的口徑不逾八釐米,小的甚至不足三釐米,形制多樣,小巧可喜。

文獻中關於小宣銅彝爐的記載,可在明人的筆記、小說、戲劇中見到。文人士夫們結伴郊遊,山宿在外,必帶備具匣,小宣銅彝爐就是備具匣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可以把玩、焚香、品香。那是一種無比風雅閒適的生活情趣。

相關焦點

  • 請說銅爐器,爐耳知氣韻
    「朝冠」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戴的官帽,故而又被稱為「官帽耳爐」,後人把它引申為「加官晉爵、事業亨通」的吉兆。該爐一直是中國香爐的經典款型,於宣德年間重製之後被賞賜給了,翰林院、國子監和附屬機構詹事府的臣下們。
  • 方爐之典型—馬槽爐
    爐及座周身均布滿雪花紛飛般的點金斑。其中爐作鬥形,為民間所稱典型「馬槽爐」器,平口,直身,兩側鑄飾方耳,腹至底減收,平底,底面中央鑄「宣德年制」四字,四角連體鑄「L」形四足。爐座作束腰幾形,面之四角鑄有「L」形內凹以置爐。底中央同鑄「宣德年制」款。
  • 你不會相信國內各博物館收藏的宣德爐,可能沒有一件真正的宣德爐
    收藏不僅僅是收藏一件器物,更多的是收藏一段過往,收藏一種文化。在我國眾多古代藝術品中,能賦予當時的年號,都是百中無一的精品,在明朝我們知道了,成華雞缸杯,今天來擺談擺談宣德爐。宣德爐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 紫錦琳琅——歲末銅爐雜項連拍系列2
    在密教中,金剛杵象徵摧滅煩惱之菩提心,象徵如來金剛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內魔與外道諸魔障。鬲式爐造型可追溯至華夏文明之早期陶鬲,是極有特色的香爐款式,後也稱素圓鼎,頗為後世喜愛。明初時爐為寺院禮佛之器,後經改制,合襠為腹,去耳平口,雙弦為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所中意之制式,尤以宣德制爐為甚。
  • 三足香薰爐
    這是一件民國時期的三足香薰爐(見圖),長12.1釐米,寬9.7釐米,高10.6釐米,與常見的金屬或陶瓷香爐不同,這隻香爐是用竹根精心雕刻而成
  • 淺談各朝香爐文化發展之爐蓋的巧思
    爐蓋、爐耳、爐身、爐腿、爐座等不同的搭配,都有其深刻的意義,僅爐蓋,這其中的學問就已經很深。古人用的香爐大多都是有爐蓋的,為的是讓香氣在爐內能有一個迴轉的過程。唐代·金屬香爐 唐代的香爐較之宋代已有很大不同,爐蓋多變成了穹窿式圓頂,有雍容華貴之態。各種花草紋飾圖案,蓋頂有瑞獸等裝飾,即便與爐身各為一體也氣勢十足,組合在一起更是錦上添花。
  • 器說:宣爐古事∣宣德爐最新分類法
    宣爐就形制上而言,繼承了商周青銅器物、宋代五大窯之代表,少量借取戰漢之形,這種由瓷轉銅的變化,就如同由戰漢銅器轉化為宋瓷一般,傳承就是一種相續,一而三,三而一。如果說宋式爐器是由用到賞的初始,那宣爐則是賞之極致。宣爐的形成,有著偶然,也有必然。偶然者,在於材質,風磨銅當時非我朝所有之物;必然者,帝王好雅,冶銅工藝成熟,香爐使用普及等。如非幾重因緣聚合,也難有宣爐之顯。
  • 爐中沉香火 千年有餘韻 —— 巧奪天工的各種品香器具
    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傾其所有,向天祈福,求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但這同今人所見的香爐還是兩碼事。南宋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古鐘鼎彝器辨》一書中寫到:「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制始於此。」
  • 冬天暖手的小爐:淺談銅手爐
    手爐起源於何時,史料並沒有明確記載,追本溯源可歸結於古代的陶器,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在陶器中保存蘊藏著火種,用來燒烤食物、煮食烹飪、防獸禦寒。直到明代才被廣泛流傳使用,到明代晚期,以張鳴歧為代表的銅手爐藝匠,創造出了手爐史的輝煌,成為藝術寶庫中又一瑰寶。   筆者認為銅手爐是從銅薰爐演變而來。薰爐又名香薰,作薰香之用,將香料燃於爐內,香菸從爐蓋上的縷孔中冒出,散發出濃濃香味。薰爐盛行於漢、魏晉時期。兩漢薰爐多為銅製,並有陶製作的薰爐,瓷薰爐始於東吳,流行於六朝,宋代南北方窯都有薰爐燒造,器形多呈球形、半球形,無底盤。
  • 鹽務廳長得天下第一宣爐,大總統之弟求讓不得,驚天一跪結局意外
    銅爐向來「可舊不可髒」,用棉布擦拭後肉眼即可辨真偽,朱文鈞看中的也是一點。此銅爐雖有浮塵,卻直徑近尺,古意盎然,沒有一點鏽跡。經過棉布擦拭之後,銅色靜穆,精光內含,把玩幾日後,遍體的大金片開始浮現,燦爛奪目。好古之人夢寐以求的「撿漏」出現了,這件直徑盈尺的銅爐,竟是一件萬難一件的明代宣德爐。
  • 方爐之典型——馬槽爐
    馬槽爐取「地方」之意,乃禮地方之爐也。古代鑄爐造鼎素來謹守「天圓地方」的原則,也就是說,祭天多用圓形爐,祭地當用方形爐。該爐的裝飾並不取奢華富麗之物,而是運用具有東方美學神韻的獅耳做裝飾,從而使此爐變現硬朗,氣質突出,
  • 傳世收藏之宣德爐
    並且由於宣德爐缺乏實物、文獻的佐證,明史中也不見記載,現今各大博物館館藏中也沒有一件公認的真正的宣德爐。這3000件宣德爐的真實性尚有待商榷。現在大家所說的宣德爐通常是指流行在明清時期的銅香爐。宣德爐的誕生公元1428年,初登皇位僅三年的朱瞻基承襲先祖之蔭,永宣盛世已初露鋒芒,其時國泰民安,萬朝來拜,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 明代宣德年間設計製造的銅香爐
    宣德三年(1428年)初,明宣宗收到泰國王進貢來的數萬斤精美的「風磨銅」,敕令工部及禮部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等官員,利用貢銅鑄造鼎彝之事。據說,為了保證香爐的質量,煉製時加入了金銀等多種貴重金屬,與銅一起經過十餘次煉製,製成了數百種色澤精美的香爐,史稱宣德爐。.
  • 爐邊漫話之長河說古.西爐篇
    今天我們能見到的爐城最早的老照片就是這位卸任的法國領事拍攝的。據上世紀末專程赴法將方蘇雅拍攝的上千幅老照片和資料搶救回國的殷曉俊先生透露,這個由滇入川到了爐城的法國人,不光是為觀光遊覽拍照片而來。怎樣將法屬越南的鐵路經雲南修到四川、西藏,才是他心中的牽掛之一。這算是我們得知的最早涉及鐵路與西爐的歷史信息。列強瓜分中國日激,為御外侮,國人已覺修建鐵路乃強國富民之策。
  • 古鬲香深 | 龍泉窯鬲式爐漫談
    今所用者皆古之祭器,鼎彛之屬,非香爐也。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中所用香爐也,香爐之制始於此。       ——元末明初曹昭《格古要論》雲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辛苦勒銘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燒香。龍泉窯鬲式爐,俗稱鋼筋爐,歷來被視為龍泉窯經典器型之一。民國時,日本古董商爭相購之(日人呼為「袴腰香爐」,以其造型酷似日本傳統戲劇服裝),一度身價十倍。日本戰前知名古董店「繭山龍泉堂」創始人繭山松太郎,更憑一件南宋龍泉窯青瓷鬲式爐聲名鵲起,奠定基業,傳為藏界佳話。2003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一南宋龍泉窯粉青鬲式爐更以近340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足見其收藏價值之高。
  • 男子買到一件古董灑金爐,含金量高達96%!自信稱全國能排前三
    那麼今天給大家要講的是關於古董灑金爐鑑定的趣事。周先生一上場就表示不會讓大家白等,他自信地介紹這件東西非常不一般,在全國排前三。當時他在杭州認識了一個朋友,有一次去拜訪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爐,對它非常感興趣,問朋友可不可以把它轉讓給自己,朋友猶豫了幾天,花了80萬把它買下。它是一件宣德地灑金壓經爐,重約6斤,其中的黃金就有近兩斤。
  • 銅香爐的歷史劫難
    其實,當時宣爐除了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給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廣泛,然而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包括後仿爐和私款爐),不但失散了,甚至於銷毀,至今宣爐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後仿爐、私款爐亦珍貴。原因是宣爐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間遭到了多種劫難。
  • 爐甘石(歷代本草匯言)
    今之黃銅,皆此物點化也。《造化指南》云:爐甘石受黃金、白銀之氣薰陶,三十年方能結成。以大穢浸及砒煮過,皆可點化,不減三黃。崔昉《外丹本草》云:用銅一斤,爐甘石一斤,煉之即成鍮石一斤半。非石中物取出乎?真鍮石生波斯,如黃金,燒之赤而不黑。【修治】時珍曰:凡用爐甘石,以炭火煅紅,童子小便淬七次,水洗淨,研粉,水飛過,曬用。【氣味】甘,溫,無毒。
  • 焚香撫琴,嫋嫋幽香——和田玉琴爐
    說起香爐,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琴爐,則有不少人感覺陌生。其實,琴爐在文房用具中,也是一件不能缺少的物件。古代文人講究生活情趣,讀書時要燃香,所謂「紅袖添香夜讀書」;彈琴時也要燃香,所謂「高士焚香撫琴」。因此,琴爐便成為文房的重要用具,為彈琴時焚香所專用。
  • 大鬧天宮系列之 太上老君把孫悟空塞進八卦爐,為什麼沒有殺了他
    ,此時,老君出面,說要把他塞進八卦爐中煉化成灰。玉帝當然也能看出來孫悟空沒有被殺死的原因,而他也應該知道老君八卦爐有這項功能。這煉妖所用的八卦爐應該煉化過許多神通廣大的罪仙和其他妖怪的,所以老君這樣提議,玉帝很放心,便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