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容易喜歡上一個人,你可能在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Cyte

編輯 / KY主創們

英文裡有個單詞,叫crush。如果查字典,它會告訴你,這是「壓碎、碾碎、壓垮」的意思。後來我到了美國,才知道它作為名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短暫地、熱烈地但又是羞澀地愛戀」。

——劉瑜《送你一顆子彈》

曾經,後臺有粉絲留言和我們說:

「我很容易心動,好像長得好看的都可以,我是不是太花心了?」

「容易喜歡,也容易失去興趣,往往都到不了要互相了解要交往,就『移情別戀』了。這又是為什麼啊?」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覺得自己好像很容易喜歡上別人是怎麼一回事。首先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自測,看看你是否有過或正在經歷這樣的心動體驗:

在Ta身邊時:

突然看到ta的時候你會害羞緊張,情不自禁地傻笑

和ta四目相對的時候心跳加速,甚至感到暈眩

不確定要保持多少距離才是恰當的,但心裡很希望和ta有肢體接觸

在聊天的時候想給ta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意耍寶裝酷就是想吸引ta的注意

雖然一大群人都在一起,但眼裡只看得到ta,其他人都自動變成了背景

你會比平時更在意自己的外表,見面之前會精心打扮,相處時也會忍不住整理自己的髮型、著裝

不在Ta身邊時:

ta的身影在你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和別人聊天時經常會提起ta,有時自己都沒察覺到

你會為ta改變自己以往的行為模式或習慣,比如繞遠路只為和ta偶遇,刻意去培養和ta一樣的興趣愛好,只為和ta有更多共同話題

你會做和ta有關的白日夢,幻想和ta在一起時的場景

聽音樂、看電影、看書時引動情思,都會讓你想起ta

任何與ta有關的東西都讓你魂牽夢縈

看到這裡,你腦海裡浮現的那個人是誰呢?如果你看著這些描述想到了某個人,毫無疑問,you have a crush on him/her!

01.

什麼是Crush?

Crush這個詞的最初來源,是指19世紀擁擠的社交聚會或舞蹈。都市詞典給crush的定義是「和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感到極具吸引力和獨一無二的強烈渴望」。如果要把crush翻譯成中文,我們會想到心動、迷戀、暗戀、痴迷等很多詞語,但好像沒有一個能精準形容crush的意味,即對某個求而不得的人,無法言喻的、短暫而強烈的痴迷。

我們可能會覺得crush的感受是複雜的,說不清道不明,但從概念上,crush可以被簡單分成四個類型:

友情式(The Friendly/Platonic Crush):你想無條件地信任ta,想和ta成為最親密、最特別的好朋友,但你並不想和ta上床。這種特殊的友情式的聯結和性慾無關,所以又稱作「柏拉圖式crush」。

崇拜式(The Admiration Crush):你崇拜那些才華出眾的名人,或十分仰慕有的老師,你會覺得ta的魅力勢不可擋,但當你們處於一種平等的關係中,你對ta又會心生敬畏,這種crush就可能會慢慢消退。

喜新厭舊式(The Passing Crush):常常會發生在你已經有另一半的情況下;你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出現的人,看到ta你覺得很興奮、被吸引,甚至還會覺得你們有曖昧的可能。

羅曼蒂克式(The Romantic Crush):你渴望和ta牽手、擁抱和接吻,是一種想和ta成為戀人並伴隨性幻想的迷戀。

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哪一種crush,在關係上都是單向的,都由我指向對方:雖然我與ta沒有太多交集,但我還是感覺到被ta吸引。這樣的單箭頭決定了crush很難持續太長時間,也意味著我們會極度渴望獲得對方的感情回饋,因此容易陷入強烈的痴迷。

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明白,crush與真正的喜歡還有一段距離。那麼,crush和喜歡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一方面,Crush似乎比真正的喜歡要迅速很多。有時,我們還不是很了解crush的對象,就義無反顧地說自己已經「墜入愛河」。

Crush和喜歡的另一個顯著不同就是crush來自於幻想(fantasy)。我們往往覺得crush的對象是完美的,甚至不需要基於現實的聯繫和交往,你就可以無條件地信任ta,持續地關注ta,不由自主地想ta,幻想和ta在一起的各種場景,在腦海裡和對方共度一生。

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其實並不真正了解我們crush的那個人。我們似乎急於在ta身上找到某些和自我產生聯繫的屬性。我們將自己的價值觀、戀愛觀投射出去,欲望得以寄托在現實的載體身上。幻想有多浪漫,Crush就有多容易。

但是,在感到心動不能自已的時間裡,我們需要喚回一些理智,去辨別我們到底只是在想像一段關係,還是渴望真正的親密。

02.

為什麼我很容易看上一個人?

每個人都有發生crush的獨特原因。我們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當ta們遇上crush的時候都是因為什麼,得到了各種各樣的回答,比如:

「長的好看,眼睛裡有星星,笑容像小太陽」

「聲音好聽」

「好聞的味道」

「對體貼照顧得恰到好處的類型沒有抵抗力」

「氣質好,如沐春風的感覺」

但這些主觀因素都只是crush的觸發點。其背後的發生機制可以從生理和認知兩個方面來解釋。

在生理機制上,crush的發生經常讓我們體會到那種神魂顛倒、心跳加速的感受。這種情緒和注意力水平的變化,來自於多巴胺(dopamine)在刺激後葉催產素(oxytocin)的分泌。Crush的對象沒有回應我們,但多巴胺會給我們神經遞質的獎勵,讓我們戀戀不捨。

從認知的角度也可以解釋crush的發生。在我們的認知網絡中,過去習得的經驗、記憶、偏好其實早就暗中指導我們的注意選擇。舉例來說,過去你覺得主動向別人微笑的人是溫柔的,是在釋放善意。那麼,當某個主動向你微笑的人出現時,你會不自覺地更多地去注意ta。

這種知覺加工的自動化過程快到你無法察覺。在那一刻,你只會覺得愛情來了,心中像有幾百隻蝴蝶在翩翩起舞(butterflies-in-the-stomach feeling)。

*為什麼有些人更容易陷入crush?

那麼,為什麼一些人比起周圍人更容易陷入crush呢?這或許與個體在青春期的發展有關。

調查顯示,人們第一次的crush常常發生在青少年早期。青少年處在性懵懂的階段,crush的體驗使得ta們能夠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親密關係和性衝動(Lewandowski, 2011)。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青春期嘗試建立親密關係時遭受挫折,例如被有好感的人拒絕、被同學起鬨說閒話,甚至遭到更嚴重的打擊,那麼,當ta進入成年期,就會比周圍人更可能發生crush。

成年後的crush像是一種「固著(fixation)」。由於在青春期備受打擊,個體的性心理發展水平可能出現了停滯。即使生理上早已長大成人,ta依然會持續採取青春期階段對於親密關係及性慾的滿足方式,試圖修復過去的創傷,或是彌補曾經的遺憾。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些特別容易陷入crush的人,可能是在逃避真正的親密關係。Crush背後的心理需求,是害怕表白失敗,是畏懼面對現有關係中的坎坷,是擔心關係建立又破裂,更可能是抗拒幻想覆滅後的殘酷現實。我們一廂情願地去解讀對方,浪漫化對方再平常不過的行為舉止,誤以為關係在推進,其實不然。

03.

遭遇了Crush,該怎麼辦?

通過前兩部分的內容,你可能發現自己正處於crush中,被這種求而不得的心情折磨著;你清楚地知道這不是愛情,想要控制它,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或者,你經常進入crush的狀態,又很快脫離,但就是沒法和對方真的開始戀愛;你想要從crush開始發展一段親密關係。

針對這兩種情況,要如何應對呢?我們在下文中分別進行探討。

1.被crush困擾,如何控制這種情愫?

如果你正被crush所困擾,感到萬分痛苦,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建議:

有意識地告訴自己,crush只是幻想。對方並沒有真的參與你的生活,而你也可以克制自己的行為;

尋找替代活動轉移注意力,比如去做運動,促進身體釋放多巴胺,令自己感到愉悅;

問問自己,你眼下生活的重心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專注於自己眼前的生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crush的感覺就會消退。

需要留意的一點是,僅僅是在心理層面上產生crush,不一定會造成破壞。特別是針對有伴侶卻crush on其他人的情況,crush並不意味著精神出軌。有研究顯示,對於那些已有穩定關係卻受到別人吸引過的女性來說,crush並沒有對她們原本的戀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增強了她們對自己伴侶的渴望(Mullinax et al., 2015)。

所以,我們選擇控制crush,也不代表crush本身是不好的,更不代表你犯了任何錯誤。相反,在行為層面上克制自己,是理性的體現。你可以通過冥想、身心運動、書寫練習等方式,引導自己接納現狀,直到這份心情隨時間淡化。

2. 想要發展crush,如何向前一步?

Crush並不會自然而然發展成一段親密關係。有文獻指出,大部分年輕人表示他們的crush對象都是偶然認識,接觸到的後來只是發展成為了朋友,很少有人進一步發展到更親密的關係(Oettingen & Mayer, 2002)。

後臺也有很多粉絲袒露心聲說:「crush拖著沒有儘早開始,就會被磨完」、「我不想要crush了,我想要真心實意愛上一個人的感覺啊」。

如果我們不想再停留在crush的狀態,而是決定付諸行動、推進關係,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停止不切實際的幻想,讓飄在空中的內心戲落地。你需要認清你們的關係實際是怎樣的,你與對方究竟有多遠的距離。

接下來,是幾條和對方建立關係的建議:

時刻記得,對方不了解你的crush,也不知道你過去的內心戲;

得體大方地表達你對ta的欣賞,不要指望ta會讀懂你的想法;

從做朋友開始,注意多傾聽對方,了解對方真實的性格、喜好,等等。

儘管crush的實質只是一種幻想,但不可否認的是,crush的過程可以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壓倒一切的、短暫的高度精神愉悅狀態。研究表明,這樣的狀態不僅可以減少我們的孤獨感,也讓我們切實感到自己的存在(Kearns & Creaven, 2016)。Crush提醒了我們,我們的感受可以這樣鮮明、真摯和強烈,我們的生活不是一片貧瘠枯朽的荒原,而是有茂密森林、磅礴瀑布的連綿山脈。

就像劉瑜說的那樣:「當crush來臨的時候,放縱它,但無需試圖抓住它,把它的頭強行按到愛情的糧草當中去。你迷戀這份幻想,但也停留在這份幻想。你看著手中的那根火柴,那麼短,慢慢地燒到了指尖,然後熄滅。熄滅之後,你心存感激,為無邊黑暗裡短暫然而鮮豔的那點火焰。」

References:

How to Recognize That You Have a Crush on Someone. (2019, September 3).

Hurlock, E., & Klein, E. (1934). Adolescent crushes. Child Development, 5, 63–80.

Kearns, S., & Creaven, A. (2016).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regulation: Which strategies explain variability in loneliness?. Personality and Mental Health, 11(1), 64-74.

Lewandowski, G. (2011). The science of relationships. Dubuque, IA: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Co.

Mullinax, M., Barnhart, K. J., Mark, K., & Herbenick, D. (2015). Women’s experiences with feelings and attractions for someone outside their primary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42(5), 431–447.

Oettingen, G., & Mayer, D. (2002). The motivating function of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Expectations versus fantas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 1198–1212.

Sarah G. (2018, December 4). Why Having a Crush Is Good for You.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分手,可能是因為沒有真正在一起過
    對於假性親密關係,心理學家們做出了進一步解釋:作為一種形式上的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由兩人或多人,為了逃避在彼此變親密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不確定性,而共同建立起來的一種防禦機制。因為害怕失去與拒絕,我們開始在潛意識裡拒絕對方「了解真正的自己」,同時也拒絕自己「真的在乎一個人」。在這段看似穩定的關係之中,我們避免彼此走的太近,從而不會讓情感變得太複雜而困擾我們。但是同時,我們也從未獲得過真正的親密關系所帶來的驚喜與感動。
  • 心理學家: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影響著你長大後和戀人的關係
    他們喜歡親密關係,往往溫暖而有愛。 和安全型的人談戀愛,大概是最不會心累的。因為他們不會拒人於千裡之外,也不會過度依賴別人。 安全型的人,他們自帶安全感,也喜歡親密關係,比較容易幸福。甚至,其他兩大類型的人的幸福,都得仰仗安全型的戀人。 依戀類型由童年時期就開始形成,之後慢慢穩固不容易改變。
  • 《親密關係》: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
    1、維持關係的真正動機人的一生從起始開始,當然親密關係也是從家庭開始的。一個人從小的經歷是什麼樣的,從小的家庭環境什麼樣的,會絕大程度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有著深刻的影響,這是不容忽視的。
  • 「我喜歡你可以,你喜歡我,我就逃避」,迴避型依戀人格典型狀態
    戀愛中,有一種人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什麼特徵呢。大概可以這麼理解,我可以喜歡你,但你一喜歡我,我就想逃避。這類人特別容易被理解為「渣男」「渣女」。生活中,有一類人是自己特別矛盾、糾結、擰巴的。他平時想你的時候,後來撩撩你,和你談天說地,歡聲笑語。可是你一旦想要靠近他,他就開始「跑」,逃避一種親密方式。牽手等等情侶親密動作,他內心裡都會有所迴避。也就是說,當雙方開始走近時,他就開始想要逃離。這看起來奇怪,但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狀態,這種人普遍具有「迴避型依戀」人格。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可是現實是,你可以喜歡一個人而低到塵埃裡,但沒有人會喜歡低到塵埃的你,所以,親密關係中的討好型人格,往往受不到伴侶的重視,這也是讓親密關係分崩離析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提起"原生家庭"的時候,更多是把它當成自己身上錯誤行為的主要歸因,把原生家庭的詬病當做是自己逃避問題的理由。
  • 吳國豪:親密關係
    自身在一系列互動中試圖解釋親密關係是一種複雜的、無限可能的捆綁關係,它具有階段性、不穩定性與重複性。在當今時代高速發展的浪潮中,人們的親密關係值得我們去深思。希望通過作品的呈現,引起大眾對身邊人的關注,快速生活的同時要慢下來感受身邊人的愛,給予身邊人的關懷。春熙照相館:畢業創作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創作靈感來自哪裡?
  • 為什麼親密關係越穩固,身材越容易走形?
    為什麼你的身材會走形?因為你有一段可靠的親密關係。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認為,一段穩固的親密關係,能夠讓人感受到穩定的、持久的安全感、歸屬感以及愛。在這方面,女性要比男性有更高的危機意識,哪怕關係再穩固,最先走形的往往是男性。男性對於安全感、歸屬感以及愛的需求要略低於女性,只要男性判斷一段關係基本牢固,身材就會大幅度走形。今天將展開分析,親密關係牢固與否,對身材走形有什麼影響。
  • 明明是喜歡的人,卻要刻意保持距離,你的親密關係裡,隱藏著什麼
    明明是自己喜歡的人,卻刻意保持著很遠的距離。明明自己一個人孤單寂寞,卻不願開始一段美妙的戀情。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會把別人拒之千裡之外,即便這個人,是他們喜歡的類型。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但這種現象,卻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
  • 最好的愛情,是男女雙方在親密關係中共同成長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的花朵最芬芳,但是卻最不容易保鮮,生活中的兩個人相戀容易,相守卻很難,當雙方陷入互相指責、冷暴力和彼此逃避面對感情等問題時,到底如何做才能讓彼此的愛情向良性互動的方向轉變呢?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有困惑,不妨和我一起翻開《與人親密》這本書,書中通過將大量的情感心理學知識和有趣的生活實例相結合,帶我們一起認識親密關係中不斷重複的痛苦模式、愛的吸引力法則和保持甜蜜相處的藝術。
  • 缺愛的人該怎麼維護親密關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那些缺愛的人,這樣的人在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時,經常會嚴格控制另一半,要求另一半時刻報備自己的位置以及狀態。並且還會要求對方24小時準備接聽自己的電話,一旦找不到對方就會情緒失控,甚至還會跑到對方公司、家裡圍追堵截。
  • 被「假性親密關係」榨乾的夫妻,最後都怎樣了?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假性親密關係」。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處於很淺層階段,然後又處於不作為的狀態。這也導致,兩個人的關係:看似親密,實際不熟。01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樂》裡唱到:「我站在你的左側,卻像隔著銀河。」這句歌詞,詮釋出了愛情裡的「假性親密關係」。
  • 人類圖|親密關係|浪漫愛情、婚姻和親密關係的區分「房鼎容原創」
    這些天受邀坐客一個兩性關係的論壇,這一期主要是關於離婚人士。大家眾說紛紜,呈現出婚姻及兩性關係的面面觀,我稍稍為大家做了梳理和區分、做個分享。兩性關係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大家常常沒有搞清楚,就是浪漫愛情不等於親密關係,也不等於婚姻。
  • 假性親密關係:你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情侶,只不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對於這種狀況,有一個專屬名詞——假性親密關係。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是:伴侶雙方利用形式在一起,雖然形式上是親密的,但實際上卻是在迴避真正的親密。所以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而是雙方默認的一種相處狀態和關係。
  • 《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必經的四個階段,你都了解嗎?
    如果生活困惑,不妨來讀一讀《親密關係》。生活裡,這本書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關係導師。1.親密關係的聖杯不管是面對親人、戀人、還是朋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良好的親密關係。就拿找伴侶這一個問題來說,許多人終其一生,花費大量精力去尋找一個靈魂契合的人。尋找、戀愛、結合、分開反覆循環,至死方休。其實在「尋魂關係」的路途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 ,也是尋找一種能讓我們再度陷入熱戀的經驗。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杯一樣,我們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能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 專家解釋何謂假性親密關係你可能是:愛無能
    你是「愛無能」者嗎?夫妻是最親密的人,但貌合神離的夫妻比比皆是,人前人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心底卻不斷迴避對方,兩人之間的關係只能用「這麼近,那麼遠」來形容。而這些深陷假性親密關係的人,就是所謂的愛無能者。
  • 《親密關係》:學會處理親密關係,踏上尋找自我的旅程
    周國平曾說:「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正因如此,大部分人都渴望能擁有親密關係,去擺脫或減輕這種孤獨感。很多人終其一生,花費大量精力去尋覓理想中的親密伴侶,即使最終如願以償,在最初的興奮與希望褪去之後,不滿與掙扎可能隨之而來。兜兜轉轉才發現曾經以為的幸福追求,最後成為了沉重的負擔。因此,很多人不禁心生感慨:「相愛容易,相處難。」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 親密關係中,不要害怕衝突,而不去溝通
    那是一齣喜劇,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吃飽了撐的,當笑話看著,但實際上,從心理上講,他內心的感受是真實的,似乎婚姻裡沒有矛盾,沒有給他帶來快樂。看來好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避免衝突的,而那種沒有衝突的婚姻,也不一定是幸福的。二、在親密關係中,良好的溝通,不可忽視這一原則之前說過,良好的婚姻,衝突是正常現象,衝突本身就是一種溝通。
  • 異性普通朋友,若對方常常在乎你與異性的關係,可能是喜歡上你了
    現在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放了,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或者幾個異性朋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男女之間究竟有沒有純潔的友誼,畢竟異性相吸嘛,很多情侶都是先從異性朋友做起,之後慢慢發展成為戀人關係的。
  • 情侶之間親密關係的六個階段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關係,如友情關係,戀人關係,親情關係,商業關係,合作關係等,而其中有一種關係,不是帶給你最大的痛苦,就是帶給你最大的幸福,這種關係就是親密關係。什麼是親密關係呢?親密關係的六大階段又是什麼呢?
  • 心理學:為什麼人對陌生人「更客氣」,而對親近的人容易「苛責」
    在我的諮詢案例中經常有這樣一個現象,比如最難處理的婆媳關係,可能在過去的婆媳關係中,媳婦經常被針對責難,但是如果這個媳婦在後期相處的過程中越來越有能力,掙錢也越來越多,當她的家庭地位明顯提高了以後,反而被苛責得越來越少了,甚至反而到最後變得特別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