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對象: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研學部經理 張明霞
研學教育企業要積極主動的狀態調整
記者:您認為疫情對研學實踐教育有哪些長遠影響?研學基地、營地及有關校外場所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影響?
張明霞:我覺得這個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個是積極影響,一個是消極影響。消極影響從目前來看至少今年的研學實踐教育的大規模組織會明顯減少,一來學生學業的繁重,學校對戶外實踐有可能在教學目標裡會排後一些,甚至成忽略狀態;二來從家長角度來講,得重新看待這幾個月網課的效果,思想不容易統一,所以無論從官方,還是營地、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當然還有其餘的社會輔導機構來講,都會有阻礙。
積極影響,就是研學實踐教育的宗旨和目的,還有意義更加成為了開展研學活動的衡量標尺了。這次的疫情讓學生們改變了什麼?家長改變了什麼?學校改變了什麼?考慮這些,重新思考實踐教育,我覺得會更加寬泛一些。
如何應對,加強自身管理和內部培訓。這是難得的一個給自己補鈣的階段,應該認真對待,做出計劃,不管什麼方式,不要浪費這段時間。
記者:疫情給研學實踐教育內容和管理有哪些啟發?應如何重新思考實踐行為教育?
張明霞:內容可以側重加入一些價值觀的導向問題,心理抗壓方面的,人生觀的問題,不只要有技能和動手,更要有思想內在的升華,思政方面的寓教於樂的內容,家國情懷方面的內容。
管理可以從從事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人」思想教育抓起,不只注重技能,也注重思政。
研學教育行業應對策略
記者: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有沒有必要開發線上產品?
張明霞:有必要開發線上產品,電子產品當家的時代,5G網絡即將普及的時代,研學產品的線上開發有效彌補線下實踐教育的不足。比如疫情的這段網課學習時間,除學習之外的孩子幹什麼,如果有好的研學產品,家長喜歡與孩子共同交流討論。
記者:趁此機會,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在哪些方面發力?
張明霞:研學課程繼續升級,打造精品;研學線路優化,研學實踐靈活安排,時間安排要緊湊。研學產品的研發重在首位,內容為王的時代,研學實踐也如此吧。
記者:請您判斷一下疫情後的研學市場的變化,研學基地和營地應如何在良莠不齊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張明霞:做好硬軟體的兩手抓,向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斷靠近,品牌宣傳要強化,接待更規範,形式多樣化,公益要為先,收穫要超值。
記者: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應該有哪些風險防控能力?
張明霞:強化保險意識,現在的保險門類很多,除學生人身以外,還有房屋建築方面。學會多條腿走路,不只有接待能力,還有輸出能力,研學內容和研學產品還是最主要的提升方面。(文字整理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