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下,研學教育如何突圍

2020-12-1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採訪對象: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研學部經理 張明霞

 研學教育企業要積極主動的狀態調整

 記者:您認為疫情對研學實踐教育有哪些長遠影響?研學基地、營地及有關校外場所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影響?

張明霞:我覺得這個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談,一個是積極影響,一個是消極影響。消極影響從目前來看至少今年的研學實踐教育的大規模組織會明顯減少,一來學生學業的繁重,學校對戶外實踐有可能在教學目標裡會排後一些,甚至成忽略狀態;二來從家長角度來講,得重新看待這幾個月網課的效果,思想不容易統一,所以無論從官方,還是營地、基地、青少年活動中心,當然還有其餘的社會輔導機構來講,都會有阻礙。

積極影響,就是研學實踐教育的宗旨和目的,還有意義更加成為了開展研學活動的衡量標尺了。這次的疫情讓學生們改變了什麼?家長改變了什麼?學校改變了什麼?考慮這些,重新思考實踐教育,我覺得會更加寬泛一些。

如何應對,加強自身管理和內部培訓。這是難得的一個給自己補鈣的階段,應該認真對待,做出計劃,不管什麼方式,不要浪費這段時間。

記者:疫情給研學實踐教育內容和管理有哪些啟發?應如何重新思考實踐行為教育?

張明霞:內容可以側重加入一些價值觀的導向問題,心理抗壓方面的,人生觀的問題,不只要有技能和動手,更要有思想內在的升華,思政方面的寓教於樂的內容,家國情懷方面的內容。

管理可以從從事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人」思想教育抓起,不只注重技能,也注重思政。

研學教育行業應對策略

記者: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有沒有必要開發線上產品?

張明霞:有必要開發線上產品,電子產品當家的時代,5G網絡即將普及的時代,研學產品的線上開發有效彌補線下實踐教育的不足。比如疫情的這段網課學習時間,除學習之外的孩子幹什麼,如果有好的研學產品,家長喜歡與孩子共同交流討論。

記者:趁此機會,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在哪些方面發力?

張明霞:研學課程繼續升級,打造精品;研學線路優化,研學實踐靈活安排,時間安排要緊湊。研學產品的研發重在首位,內容為王的時代,研學實踐也如此吧。

記者:請您判斷一下疫情後的研學市場的變化,研學基地和營地應如何在良莠不齊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張明霞:做好硬軟體的兩手抓,向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斷靠近,品牌宣傳要強化,接待更規範,形式多樣化,公益要為先,收穫要超值。

記者:您認為研學基地和營地應該有哪些風險防控能力?

張明霞:強化保險意識,現在的保險門類很多,除學生人身以外,還有房屋建築方面。學會多條腿走路,不只有接待能力,還有輸出能力,研學內容和研學產品還是最主要的提升方面。(文字整理 王旭)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的教育培訓如何突圍?
    正如鴻文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趙錫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線下課程教育被叫停,對線下培訓機構而言,出現了一定的危機,同時也是生機,表面看來,無法線下教學,大家都無法營業,實質上對於小、微型機構影響特別大,因為它們沒有儲備和準備,轉線上很慢。」
  • 研學實踐: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研學導師如何完善綜合實踐課程
    9月6日,由汕頭市教育局主辦、廣東汕頭華僑中學承辦的汕頭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暨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機器人競技項目線下交流活動在汕頭僑中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行。來自市直和金平區、龍湖區、澄海區20所學校的35個隊伍進行了輪式技能、輪式挑戰、無人機編程闖關、無人機陸空協同等項目的競技交流活動。
  • 深耕細分領域,重慶探程如何破局地質研學?
    如何在模式中創新突圍?細分領域、精耕細作,既是公開的破局錦囊,更是研學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政策利好支撐:研學企業切入細分領域自2016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後,一大波研學利好政策接踵而至,隨即研學相關公司如雨後春筍湧現。
  • 清軟海芯董事長彭世春出席中小學研學教育博覽會
    12月15日,第六屆中國研學旅行年會暨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教育博覽會在四川綿陽舉辦,來自全國研學旅行機構、全國研學基地營地以及研學教育機構的從業者300餘人參會,圍繞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方向展開深入探討交流,共同就推進中國研學教育行業穩步發展建言獻策。
  • 中城振興:解讀《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
    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近日印發《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提出將加快推動自然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逐步把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融入中小學校教育。
  • 兩會專題丨顧祥林:高校「重啟」之後,科研教育如何「突圍」?
    兩會專題丨顧祥林:高校「重啟」之後,科研教育如何「突圍」?在復工復產復學的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市委副主委、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將高校「重啟」之後如何「突圍」的問題帶上了全國「兩會」。「在這次疫情中,同濟一直在致力於疫苗研發,但上海P3實驗室太少了,目前只有復旦大學有,交大和同濟等都沒有,影響到實驗進度。」顧祥林感嘆道。
  • 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年終特稿)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香港12月24日電 題: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近90%教育培訓機構陷生存危機,線下教育又該何去何從?是危機還是...
    2020年對於教育培訓機構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生存考驗,最大的問題不是賺錢、盈利,更多的是如何轉變思路活下來。 教育機構生存艱難 因為疫情,全國各地的教育培訓機構基本在疫情開始前就已經停止教學,最多是完成年前的寒假課程。本以為年後再招生開課,哪想到時間就已經到了6月中旬。
  • 武漢舌尖上的研學教育
    在武漢,有一些中小學校,嘗試推出「田間·舌間·田間」三間教育。當研學旅行遇上食物教育,會碰出怎樣的火花?舌尖:品嘗勞動果實最光榮研學旅行,未必要遠行才有收穫,身邊也有各種活教材。鄔家墩小學校長李娜認為:研學不在乎遠近,而在乎研究了什麼,收穫了什麼,不要讓學生們只惦記著遠方,而忽視了身邊的學問。
  • 疫情之下,矽基智能助力在線教育營銷獲客突圍!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在線教育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營銷機遇和挑戰, 矽基智能旗下產品—矽信智能營銷平臺提供多場景自動化營銷模式和AI整體營銷解決方案可以助力在線教育企業營銷突圍,精準獲客,實現疫情期間企業也能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 華興玻璃:疫情下如何做到全國基地不停工?|品質革命與市場突圍
    ■編者按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作為民營經濟大市的佛山,在疫情下彰顯發展韌性。2020年,在佛山市政府的指導下,佛山市工商聯聯合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團隊和南方日報共同組建專題調研組,聚焦「品質革命與市場突圍」開展調研,今年先後通過實地調研、座談會的方式對話43家佛山企業。
  • 寓教於「遊」 清遠研學旅行按下「快進鍵」
    隨著暑假的到來,因疫情而沉寂許久的清遠旅遊也迎來了旺季。其中,研學旅行項目作為旅遊產業儘快恢復元氣的利器,備受青睞。旅遊是一項周期性相對較強的產業,,而學生群體則擁有假期旅遊時間窗口。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清遠,如何將全省幾十萬考生轉化為遊客,成為旅遊業界當下的重要課題。
  • 清流資本張貝妮:疫情之下,在線編程教育如何突圍?
    回看2019年創投圈的投融資風向,雖然資本市場日趨冷靜,但對在線教育中STEAM領域的關注仍十分緊密,該領域仍頻頻曝出融資消息。2020年開年,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VIPCODE、小碼王等仍接連傳出融資消息,可見2020年的在線編程在資本眼中仍然備受期待。那麼大格局下,什麼樣的教育企業將會獲得資本持續青睞?又或者,教育企業應該如何抓住這次在線教育轉型風口?
  • 研學對於學生教育的意義
    可以說,研學,在我國的教育部門眼裡已經逐漸成為了學生的一堂必修課,但是因為推廣的力度不夠、要求不夠,在諸多老師、同學與家長們的眼裡,研學旅行還是比較另類的。那麼,研學旅行對於學生教育的意義究竟在哪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旅遊更是被歐美等國家作為學校系統內能拓寬大中小學生視野、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見,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古代還是現代,研學旅行作為培養品格、陶冶情操的作用是被廣泛承認的。
  • 汴梁教育|翰園研學精彩亮相開封市中小學研學推進會
    12月16日下午,由開封市教育體育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召開的2020年開封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推進會在「小宋城」舉行,開封市教育體育局總督學宋祥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楊曉偉以及各縣區教體局、文旅局主管領導、中小學校校長、研學旅行基地和景區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 「消失」的暑期研學和營地項目
    在這個「迷你版」暑假裡,不少家庭的出行計劃被疫情打亂,國際遊學首當其衝。以線下體驗和實地探訪為場景,研學項目和營地教育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加速進程中,像是一個旁觀者,不少企業選擇關停止損或者暫時轉行。然而,它們的未來,只有等待疫情退去這一條路嗎?
  • 疫情之下,線下教育機構如何快速轉型線上?
    2月6日,獲得場景視頻CEO\聯合創始人董世永,在饅頭商學院進行了一場主題為「疫情之下,線下機構如何快速轉線上」的公益直播講座,吸引了大量的教育圈從業者前來觀看、交流。識別上方二維碼進群觀看回放2020年開端,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給教育行業的線下培訓帶來「迎頭痛擊」,全國多地教育部門宣布中小學延期開學,全國多數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暫停線下課程。
  • 教育部: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
    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導各地豐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12月2日,教育部答覆《關於完善研學旅遊市場秩序的提案》中表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各地根據《意見》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 疫情打亂的畢業季 大學生如何突圍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疫情打亂的畢業季 大學生如何突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內各地高校開學時間一再推遲,對於本該從2月就馬不停蹄完成畢業課題、找工作或出國留學的874萬名大學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意料之外的考驗。
  • 王翌:疫情下的在線教育 如何抓住革新機會?
    「黑天鵝」新型肺炎疫情來襲,讓2020年的開端蒙上一層陰影。在疫情籠罩下,國內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餐飲、娛樂、旅遊等行業首當其衝。然而,在抗擊疫情期間,因受全民宅家自我隔離的影響,人們滿足自身學習、娛樂等需求的模式也由線下轉為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