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葡萄「串」起鄉村振興「幸福密碼」
葡萄熟了,人們享受收穫的喜悅 資料圖片
眼下正是濱海新區茶澱街葡萄豐收的季節,在茶澱街各村,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果農們忙著採摘、銷售,收購商進進出出,忙個不停。多年來,茶澱街因地制宜,把一串串葡萄發展成為特色產業,不但摸索出了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還讓鄉親們過上了「城裡人都嚮往的生活」。
玫瑰香葡萄成特色產業
「我們的葡萄全部都是按照無公害標準種植的,葡萄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果粒緊實、含糖量高,細細品嘗有一股淡淡的玫瑰香味,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葡萄品種之一。」後沽村葡萄種植戶李桂清拿起一串串葡萄高興地說道。半個世紀以來,茶澱人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再加上科學的種植技術,令「茶澱」葡萄在國內各類評比中屢獲殊榮,並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特供果品。如今,茶澱玫瑰香葡萄早已香飄華夏,成為濱海新區乃至天津的一張「名片」。
推介是提升品牌效應的最佳手段。「請進來」也是一種推介。茶澱街每年舉辦「葡萄節」,今年將舉辦第十三屆濱海茶澱葡萄文化旅遊節。茶澱街將各地的朋友都邀請過來採摘葡萄、品嘗葡萄,並通過精心策劃的一系列葡萄宣傳促銷活動,借活動打品牌、作推廣。「走出去」也是一種推介。茶澱街重點培養了一批葡萄經紀人,依託營銷能人帶動,積極開拓外銷市場,主攻大型超市和水果批發市場,實現鮮果定點直銷、品牌銷售,廣泛開闢品牌銷售渠道。提升茶澱葡萄科技含量,打造世界葡萄品牌,以玫瑰香葡萄為主的綠色產業鏈得到迅速發展,形成了公司聯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銷一體化格局,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實現了農民增收。
科技改變傳統種植方式
「多虧了田老師,要不然我的葡萄就要絕收了。」葡萄種植戶張寶金在種植大棚葡萄的過程中遭遇了葡萄爛根,眼看就要絕收。茶澱街葡萄種植協會趕緊幫忙聯繫田淑芬進行指導,緊急施救,使葡萄轉危為安。
田淑芬是天津農學院園藝園林學院教授、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常務副會長,也是天津千餘名農業科技特派員中的一員。茶澱街有種葡萄的傳統,家家戶戶都會種葡萄,而傳統的粗放式種植並不增收。多年前,田淑芬在村裡推廣葡萄套袋種植,村民並不買帳。後來田淑芬自掏腰包買來葡萄袋送給大家,有的村民採納了她的建議。不久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讓沒套袋的葡萄大部分絕收,而套袋的卻損失不大。此後,遇上關於葡萄的問題,大伙兒都相信田淑芬。田淑芬指導葡萄種植戶開展對葡萄的「計劃生育」,進行疏花疏果,並讓一根枝條只掛一串果,這樣種出來的葡萄更能保證品質。
如今,茶澱葡萄產業不再簡單追求規模和數量,而是順應現代農業發展方向,集中精力在現代種植技術、資金扶持、市場開拓上下苦功,推動「小葡萄」實現大升級。茶澱街不斷提升環境基礎設施,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開展與葡萄有關的技術研發,建設無公害綠色葡萄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葡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走出一條生態立街、科技興街、葡萄強街的發展之路。
多渠道銷售實現農民增收
「以前總是不好運,賣不出好價錢。但是這幾年不一樣了,順豐不止幫咱運了出去,還為咱提供種植指導服務,買過嘗過的都說好,全是回頭客。」茶澱街果農李先生這樣說道。近年來,茶澱街致力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民致富相結合,大力實施國家級「玫瑰香葡萄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制定相關種植技術規範,使茶澱的玫瑰香葡萄種植始終處於國內先進水平。以玫瑰香葡萄地理標誌保護為契機,大力推行「地理標誌+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提高農產品市場化組織能力。先後成立了天津茶澱葡萄產銷公司和葡萄種植業協會,組建了60個葡萄銷售貨棧和兩個葡萄生產合作社。
濱海新區葡萄種植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葡萄因其易損壞的特性對物流運輸要求極高,也給茶澱玫瑰香葡萄走出天津、走向全國帶來難題。根據實際需求與特點,協會和順豐速運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順豐從產端出發,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智慧農業+智慧物流」一站式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切實幫助茶澱玫瑰香葡萄產出來、運出去、賣得好。2020年至今,已成功帶動當地葡萄銷量1.6萬公斤。
茶澱街還組織農超對接,建設茶澱牌玫瑰香葡萄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產供銷一條龍,利用電子商務、團購等方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葡萄旅遊、葡萄酒釀造、葡萄深加工,小葡萄撬動大產業的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記者 劉芸)
(責編:李丹、張靜淇)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詳細】
15個委辦局曬出「民生成績單」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後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