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萬物至此皆盛。小暑節氣剛過,八裡臺鎮南義村的葡萄青翠欲滴,漿果期的顆顆果珠忙趁細雨的潤澤,積蓄營養,期待膨果期的「華麗變身」……
晌午時分,綠意盎然的葡萄藤蔓下,有近20年種植經驗的張海亮大爺在自家2畝多的果園、12條壟田間忙碌地穿梭著。他告訴記者,現在葡萄正處於漿果期向膨果期過渡的關鍵節點,生長勢頭正勁。每天,他要從早晨5點到晚上8點,在葡萄園裡查看葡萄的長勢情況。
張海亮大爺笑著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葡萄品質,漿果期要盯住疏枝打杈,剔除發育不好的果粒。打杈能夠有效保持葡萄的養分不流失,保持充足的營養,容不得半點馬虎。今年由於天氣影響,藤條在春天『扶上架』時,很快就脫離了『休眠』狀態,舒展枝葉,生長態勢喜人,加上近期雨水充足,喝足了水分和養分的葡萄比往年掛果多,肯定是個豐收年。」
待地面乾爽後,包括張海亮在內的果農們將抓緊時間跟進殺菌作業,預防炭疽病、白腐病的侵襲,同時還要將藤蔓修剪為約2米,每株葉片約10片,只有這樣的植株才能充分吸納陽光的照射。不過幾日,膨果中的葡萄體型將增加3倍,顏色也愈加紅潤。這一步步嫻熟的田間管理經驗一方面是果農們日積月累摸索出來的,另一方面得益於合作社幫扶的功勞。
津南區八裡臺鎮南義村,是津南區有名的葡萄之鄉。葡萄主要品種為津玫瑰香,此外還嘗試引進了巨峰、紅提、黑提等多樣化品種,深受群眾喜愛。
為讓「南義葡萄」發展成為本地的地理標誌產品,2019年,藉助新一輪市級結對幫扶困難村契機,南義村的義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為更好地發揮資源統籌作用,合作社邀請到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著眼葡萄種植瓶頸,手把手教授果農們種植經驗。同時,南義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人居環境,通過修整道路,疏通溝渠等工程,順暢了交通,也補齊了灌溉、排澇短板。如今,南義村葡萄的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300餘畝,從事種植的果農也有百餘戶,畝均葡萄產量達到3500至4000斤。預計今年南義葡萄的收成將有望突破5000斤。
為了讓南義葡萄這一「老字號」 農特產品煥發新光彩,區、鎮、村三級在擴寬銷售渠道、增加新品種、增設採摘體驗等方面做了大量嘗試。處在鄉村脫貧向鄉村振興的「換擋」期,果農們也紛紛獻出了「錦囊妙計」,讓「南義葡萄」飄香萬家。
張海亮大爺指著一旁蔬菜園裡橘色、綠色、紅色的果蔬,告訴記者:「除了種葡萄,家家還利用田間空地,『見縫插針』地種上些多元化的蔬菜,例如茄子、西紅柿、豆角、黃瓜、辣椒……到了葡萄採摘季,顧客如果對蔬菜感興趣,我們還會送上一些,但如果訂購量大了,我們就象徵性地收些費用了。」
近年來,以葡萄為吸引點,南義村在打造葡萄經濟、葡萄品牌、葡萄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連續舉辦了四屆南義葡萄嘉年華主題農事節慶活動,每年吸引數萬遊客到場,受到廣泛的好評。
南義村藉助葡萄種植,不斷擴寬產業振興思路,以做大做強做精特色農產品為目標,探索出了一條變葡萄單一產業為集採摘體驗、多元經營、兄弟村聯動為一體的「套餐式」農業增收之道,讓小葡萄串成大產業,創造「葡萄+」的更大「版圖」。
八裡臺鎮南義村黨總支書記趙英皓說,除攜手農戶大膽嘗試採摘農業外,還要搞「活」多元化種植,與西小站村打造的文化旅遊產業相結合,大力打造田園風光,形成生態旅遊的互補態勢,滿足遊客對綠色田園生活的嚮往。
(文章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