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人活一世累不累,我覺得太累了,倒不是我這副身體「累」,是這顆「心」特別「累」。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周邊存在太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了,比方說一點,大家從小到大都面臨的問題,就是和別人「比較」,自己不去「比較」可別人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並且長時間影響下自己同樣如此,為了迎合別人而做出一些自己不太願意做的事情,這樣活著「太累」。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擁有一般的「樸素」思維。在一個團隊裡,如果很多人都做同樣的事情,但他們行為的那個事情自己是不太願意去進行的,請問這件事情你做不做。很簡單的例子,工作時同事們喜歡喝「奶茶」於是點了些,但自身不太願意喝這些,並且每天都輪著來,眼看大家都「點」過了,輪到自己了,怎麼辦,大多數人肯定選擇「點」了,大家開心嘛,但這樣的行為自己確實不怎麼願意做,這樣很「累」。
長此以往地進行,自己必然受別人影響,慢慢忘掉了自己本來的那顆心,忘掉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在外貌是一副模樣,在家裡又是一副模樣。千萬別以為人生可以和電視劇裡一樣,電視劇是演給人們看的,雖說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不錯,但很多人的一生都活在「套子」裡,無法順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一少部分人可以展現真實的「自己」,但同樣他們也有其他的煩惱,心中還是會「很累」。
為什麼會那麼「累」,因為「不輕鬆」。雖然活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需要處理很多問題,需要面對很多未知的事情,但是這不代表我們不能做「自己」。首先我們得明白一件事情,人這一生為何而來,也就是自己這一生的方向和目標,把這個弄清楚,生活才不會迷茫,心中才會有方向,才能往更為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當心中有了方向之後,那麼把自己的時間和經歷都投入到這個事情中,這樣一來自己便可以做回自己,可以為自己而活。
因此,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無法在外界做「自己」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心中沒有方向,是迷茫的。我們看一個人的成長,基本上都是被安排好的,小時候在父母面前長大,然後上學,然後畢業工作等等。而人的迷茫期往往就在畢業工作之後的那段時間,這個事情特別迷茫因為心中沒有了方向,自己迷失了,於是無法做回自己了,在一個團隊裡為了不讓自己被孤立,於是做出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所以做了別人眼中的「自己」。
當然還有一個層次的原因,與不熟悉的人打交道在中國固有文化裡面需要謹慎,因此小心一些,用一個「虛假」的自己去面對這些人也並非不可,但長時間下來消耗自己的意志,這對自己而言也絕非好事。所以說無論如何,不願向生活低頭的人需要找到自己心中的方向,圍繞這個方向前進努力,這樣才可以做到「表裡如一」,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把自身的價值體現出來,才可以面向給為廣闊的未來。
所以說,選擇做「自己」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這個選擇權一直都在「我」的手上,最關鍵的是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事情,把所有精力往這個地方使,如此一來生活有了價值,人生有了意義,心中有了方向,自己便是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活在當下,不會胡思亂想,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