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六月不斷更#九臺農商銀行籃球隊,什麼時候CBA聯盟中有這支球隊?這是我在寫上一篇文章《CBA重啟在即,12支球隊全華班,廣東和八一或許是最大受益者》查看CBA官網時的疑惑,通過進一步查閱發現,九臺農商銀行籃球隊其實是老牌俱樂部吉林東北虎所屬的球隊,球隊名稱已經改變過多次,現在的名稱就叫九臺農商銀行籃球隊。
根據CBA官網上的資料,小編發現,除了九臺農商銀行籃球隊以外,另外的19支球隊的名稱也都經歷過多次變更,其中大家熟悉的吉林隊和新疆隊甚至改過十一次名字,讓人有點無所適從,畢竟CBA聯賽的歷史也僅僅只有25年。那麼,CBA球隊為什麼頻繁的改名稱呢?
其實,CBA的球隊頻繁換隊名的主要原因是贊助商的不斷變化。目前CBA球隊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籃協分成、贊助商和門票三大方面,其中籃協分成採用的是平均主義,所有球隊都一樣,而門票收入又很少,所以球隊的贊助商收入就顯得格外重要,哪個贊助商給的價錢高就用哪個贊助商。而贊助商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追求的是廣告效應的最大化,把廣告商的名字加到球隊名稱裡無疑是最好方式,所以就出現了類似九臺農商銀行籃球隊的名稱。
除了贊助商的影響外,CBA球隊的出身可能也是導致球隊名稱頻繁改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CBA球隊都是出身籃協和地方國企的共建,其所有權都歸中國籃協,即使是CBA公司成立以後,籃協也仍然是各球隊的最大股東。但是籃協並沒有太多的錢可以投入到球隊中,而其他小股東的股份和話語權很小,並不願意大量持續的投入。籃協和其他股東缺錢但有冠名權,贊助商有錢卻無冠名權,兩者各有所求,一旦價格合理,球隊改名稱就在所難免了。
雖然改名能夠為球隊帶來不菲的收入,緩解財政困境,但是頻繁改名導致許多球迷根本沒辦法記住隊名,無法讓對球隊產生歸屬感和歷史感,這對球隊乃至CBA聯賽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如何平衡由改名稱帶來的利和弊,可能是擺在CBA公司和球隊面前的問題之一。
當然,目前CBA聯賽還處於初始階段,推廣以及商業價值開發還很不到位,隨著聯賽商業潛力的進一步挖掘,收入將大幅增加和來源多樣化,球隊也會加強自身品牌的建設,屆時頻繁改名稱的現象將不復存在了。對此,各位網友怎麼看?歡迎大家一起分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