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當年和梁啓超蔡鍔合作討伐袁世凱的有個遵義人

2021-02-13 遵義晚報

近日,遵義老城柿花園蹇氏後裔蹇建,向我們提供了關於蹇念益的三件歷史資料,其中民國老照片兩張,墓志銘拓片一幀。蹇念益何許人也?他可是垂名中國近代史的人物,可惜遵義文史界一直沒有找到他的照片,在《遵義市(今紅花崗區)志》人物傳中,頭像只好留白。歷時多年,蹇念益的照片終於面世,且來歷非同尋常。

(1914年,進步黨邀人在北京合影,前排左一蔡鍔、左四梁啓超,後排左一蹇念益)

提及遵義蹇姓家族,眾人可能會不約而同想到近代文壇前輩、著名文學家蹇先艾,在此姓甚少的遵義城裡,兩人有關係嗎?沒錯,論輩分,蹇念益是蹇先艾的親叔父。為了解更多蹇念益的故事,遵義晚報記者採訪了遵義文史專家李連昌,也查閱了由《貴州地方志》副總纂陳福桐和歷史學家楊祖愷等人提供的寶貴資料。

蹇念益1876年生,號季常,遵義老城人,其父蹇洗任江北同知(知府副職)。蹇念益幼年隨父讀書四川,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父死後,他返遵主持家中內外事務。二十一年,遵義大旱,受川東兵備道員黎庶昌囑託,他由重慶運糧返遵賑災,不避嫌怨,精心籌劃,使賑災富有成效。

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喪權辱國,大批有志青年紛紛出國留學,探求強國之道。蹇念益東渡日本,留學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法,以出眾的組織能力當選中國留學生總幹事。回國後,辛亥革命爆發,北方黨派林立。蹇念益入國民協進會,任常務幹事。不久,國民協進會與國民公會等合為統一黨,即轉入統一黨。民國二年(1913年)2月,他當選為國會議員;5月,統一黨與梁啓超的共和黨合為進步黨,因此,蹇念益與梁啓超更為接近。  

一時之間,梁啓超的謀劃,均由蹇念益決斷,故有「梁謀蹇斷」之說。民國四年,袁世凱稱帝活動越演越烈。

蹇念益與蔡鄂往返京、津間,與梁啓超密謀反袁。隨即與蔡鄂、梁啓超、戴勘、王伯群、陳國祥、湯覺頓於天津密會,即著名的「天津七人會議」,會議策劃了武裝討伐袁世凱恢復共和的方案。決定將西南滇、黔兩省作為武力討袁的基地,蔡鍔負責雲南,戴戡和王伯群負責貴州,梁啓超、蹇念益在京策應。接著雲南、貴州率先通電起義,其他省也相繼宣布獨立,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中取消帝制,鬱鬱而終。歷史上稱之為再造共和的「護國運動」。

    最近,年近6旬的蹇建先生,得知本報開辦「老照片?遵義事」欄目後,就給李連昌先生傳來了3件關於蹇念益的珍貴歷史資料,並委託他轉交於我們。很明顯,同為蹇姓,蹇建應就是蹇念益後人,然而非也,他的祖上與蹇念益是親兄弟,雖為同姓宗親,但這支後裔一直生活在貴陽。

「第一張老照片,是1914年進步黨要人在北京的合影,由蔡鍔的曾外孫袁泉所收藏,後提供給蹇建,歷100多年後重新面世,極為珍稀。」前排左起為蔡鍔、王家襄、湯化龍、梁啓超、林長民、陳敬第;後排左起:蹇念益、湯覺頓、籍忠寅、周大烈、陳國祥、黃遠庸、黃群,李連昌先生細數照片中人物,告訴記者,他們都曾是風雲一時的人物。上世紀末《遵義市志》出版,人物傳記都配有頭像,因為沒有蹇念益的影像資料,所以人物傳中只有遺憾留白。

     而另一張合影,是上世紀30年代蹇念益的後人在北京拍攝,蹇建正是從北京蹇念益後人那裡得到的這兩張老照片。遺憾的是,拍照時蹇念益已去世,照片中未出現他的身影。

通過蹇建,我們得知蹇念益後人均受到過很好的教育,長子蹇先器,日本千葉醫科大學畢業,次子蹇先達,美國埃渥瓦大學畢業,孫子和孫女現都定居北京。

老照片的故事講完了,但此前,我們提到蹇建不僅提供了照片,還有一張蹇念益的墓志銘拓片,它的來歷不小。不久前,北京市海澱區青龍橋出土了蹇念益的墓志銘,因他歷史功績突出,墓志銘由新中國的人大副委員長陳敬第撰文,民國副議長陳陶遺書寫,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篆蓋(墓志銘的封蓋),所以出土後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由於蹇念益的這塊墓志銘意義重大,是遵義的名碑之一,蹇建好不容易才從國家博物館取得拓片,他將其轉贈李連昌先生,希望留在蹇念益的故鄉。李連昌按照墓志銘兩尺見方的標準尺寸,經過十多天的篆刻,現已將一千二百多字的楷體墓志銘刻於碑上,擬送遵義博物館收藏。

清末民國之初,厚重的遵義文化潤育出來的一批知識分子,紛紛走向振興中華的大舞臺,他們為了國家的發展進步,都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最後客死於京津地區,除了蹇念益,還有有黎淵、劉慶汾、謝方塘等,但目前只發現了蹇念益的墓志銘。

相關焦點

  • 這位護國大將軍,是梁啓超最為得意門生,蔡鍔評價他名垂千古
    論說起西南地區的軍閥,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是蔡鍔將軍,其實還有一個人論才華能力都不輸蔡鍔,他與蔡鍔師出同門,在護國戰爭中更是表現出驚人的能力。 他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戴戡[kān]將軍。戴戡,字循若,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府貴定縣,農民家庭出生。他天資十分的聰慧,小時候就表現出驚人的智力,在貴州當地有神童之稱。
  • 「將才」蔡鍔:從昭威將軍到護國將軍,從北洋直系軍閥到英烈
    從雲南出發,率領了僅僅三千人,便豎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大旗,一路上,這支隊伍不斷壯大,最終徹底地將袁世凱的帝王粉碎,這場護國戰爭轟轟烈烈。誰有能夠想到在最初僅僅只有三千人呢,而蔡鍔則是更加的深藏不露,讓人敬佩。
  • 蔡鍔,艱難的抉擇
    雲南講武堂也就成了西南系軍人的養成所和大本營。蔡鍔是滇軍系統的精神領袖,而他的精神領袖又是梁啓超。梁啓超是袁世凱最捉摸不透的人。袁世凱曾借著梁啓超的進步黨,在政治上排擠了國民黨。但後來又將政黨政治的活動基地——國會,給整個兒解散了。照說,梁啓超手下這些進步黨籍國會議員的金飯碗都給敲掉了。但梁氏還是不緊不慢,不瘟不火。
  • 護國將軍蔡鍔:一生幹了兩件大事,愛過三個女人,享國葬第一人
    因為他的母親在分娩之前做了個夢,夢到在一個長有翠松的山坡上,有一隻白虎溫馴地跑到了自己身邊,這一覺醒來蔡鍔就咕咕墜地了。這艮字是山的意思,很多的很,去掉雙人旁寅是虎的意思,所以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叫做蔡艮寅字松坡。相信大夥也看的出來,能取這樣的名字,那蔡鍔的父親也必然是個文化人。
  • 名動民國的小鳳仙,在蔡鍔將軍去世後,最終下場如何?
    蔡鍔1882年出生於湖南邵陽,家裡是開裁縫店的,所以生活的十分貧苦,為了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用心苦讀。在13歲的時候考中了秀才,之後跟隨梁啓超學習維新知識。之後在梁啓超的引薦下留學日本,學習了很多的現代知識。在1900年的時候回國參加革命,革命失敗之後又去日本留學了四年,在雲南的新軍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 蔡鍔的開掛人生:21歲當旅長,29歲當省長,李宗仁敬他如神明
    蔡,原名艮寅,湖南邵陽人,他的原生家庭並不富足,是個貧苦農家,但是蔡鍔從小就有大志向且聰明機敏,13歲中秀才,15歲入湖南時務學堂,17歲赴日留學,20歲聞名於日本軍校,21歲任協統,29歲已經是名震一方的雲南總督了。這種傳奇一般的人生經歷就像開了掛,卻在34歲最好的時候戛然而止,也為蔡這個人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 他手裡兵馬不足三萬,何以北伐千裡擊敗袁世凱的幾十萬大軍?
    他就是蔡鍔將軍,亦是孫文先生最喜愛的將領。只可惜英年早逝,留下千古遺憾。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 ,漢族,湖南邵陽人。蔡鍔將軍年輕時師從梁啓超、譚嗣同。探求救國救民之道路。後又考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蔡鍔將軍他思想活躍,成績突出,與同學蔣方震、張孝準,同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學成回國後致力於富國強兵的道路。
  • 梁啓超與袁世凱——信札見證中國近代史
    因為此信是這期間梁啓超與袁世凱之間,就是否回國任職密集往還的多件電報、書信之一。此信寫好後四天,舊曆十月十日(十一月三十日),梁啓超致內閣電說:「有函託潘達,潘丁艱(即父或母喪),別(即另外)託人。」袁世凱收到電報,正急於知道梁啓超信的詳細內容,於公曆十二月十五、二十一日,通過同朝為官的梁士詒等梁啓超的朋友打聽。
  • 蔡鍔與小鳳仙到底有沒有「驚世之戀」?
    更重要的是,他是蔡鍔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見證者和政治活動參與者、策劃人之一,對蔡鍔和小鳳仙的真實關係最有發言權。正如周鍾嶽批駁王公弢文章所言:「予時在松坡先生幕府,見其治事甚勤,安有……惟逛娼賭,以求消遣之事?」 第二,小鳳仙只是粗通文墨,談不上才女。小鳳仙在蔡鍔逝世後,在八大胡同待了一段時間,後嫁給東北軍一師長(一說旅長),同時移居瀋陽。師長死後,又嫁其廚師陳某。不料陳某也死了,第三次改嫁給喪妻且有四個孩子的李振海。
  • 「護國軍神」蔡鍔,34歲因病病逝後,其後人現在怎麼樣了?
    1915年,袁世凱稱帝。同年11月,蔡鍔秘密離開北平到天津,隨後以治病之名遠赴日本,經臺灣等地於次月中旬到達昆明。他的到來,加快了雲南反袁武裝起義的步伐。25日,蔡鍔與唐繼堯等人宣布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並發動護國戰爭,分別從四川、湘西以及廣西三個方向討伐袁世凱。蔡鍔是第一軍總司令,帶領8000人左右入川,對周邊敵軍發起攻擊。
  • 小鳳仙演戲助蔡鍔出逃,蔡鍔英年早逝,小鳳仙晚年患老年痴呆症
    在封建時期,很多富貴之家不僅有妻,而且有妾。小鳳仙的父親曾經好歹也是個武官,雖然妻子只有一個,但妾室還是有的。小鳳仙的母親就是妾室。 因為小鳳仙的母親只是側室,所以她的大娘就常欺負她們母女。其父去世後,大娘更加不能容忍她們。她們母女只得離開去別處另謀安身之地了。
  • 袁世凱統治時期,其內閣成員都有誰
    王寵惠是法學專家、同盟會員,伍廷芳是清末職業外交官、南方議和首席談判代表、熱心於革命。陳錦濤是財經專家、清末財政高官。袁世凱(1859~1916,河南人)從孫中山手中接任臨時大總統,就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對內閣成員進行了大改組。除副總統黎元洪和教育總長蔡元培留任、王寵惠改任司法總長外,其他的皆換了人。
  • 京城「四大名醫」蕭龍友有多牛?給袁世凱,孫中山,梁啓超看過病
    他是清末京城「四大名醫」之一,擅長治療霍亂,曾給袁世凱、孫中山、梁啓超幾位大人物看過病。遺憾的是,袁世凱和梁啓超不聽他的話,因此丟了性命。
  • 朱德與蔡鍔:相識於雲南,護國運動曾並肩作戰,戰後一別卻成永別
    一、朱德與蔡鍔,一位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的開國元帥;一位是晚清反對封建專制的先驅者之一、護國討袁運動的發起人之人。按理說,如此兩位人物本不該有任何交集。可偏偏,他們倆在雲南相遇了。那是在1911年的3月份,赴日留學的蔡鍔回國的第7個年頭。
  • 小鳳仙長這樣,蔡鍔兩老婆長這樣…
    小鳳仙因為家道敗落,本身就沒受過什麼教育,初見蔡鍔之時相當於還處在初升高的寒假階段,就算當時她還是個在校的中學生,又能有多大學問?所以他倆之間莫說是知音,沒代溝就已經是燒高香了!02不好意思,你被當槍使了既不能看臉也沒法秀才華,蔡鍔卻仍和小鳳仙走到了一起,其中的動機就成為關鍵鏈條。在「鳳救鍔」的版本裡,蔡鍔是想通過逛窯子這種沉湎於酒色的消極行為來迷惑袁世凱,就此認識了小鳳仙。
  • 蔡鍔死後,小鳳仙的結局有多慘?嫁給鍋爐工,在老年痴呆中去世
    蔡鍔將軍一生為國,最終英年早逝,實在讓人惋惜,而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與小鳳仙兩人的愛情也讓人很是感慨,蔡鍔死後,小鳳仙的結局有多慘?嫁給鍋爐工,在老年痴呆中去世。
  • 袁世凱稱帝後,地處邊陲的雲南為何會成為護國運動的發起之地?
    當袁世凱置時代潮流於不顧而稱帝的時候,首先起來反對省份也是雲南。在此過程中,有一個雲南人強勢崛起,主宰雲南政壇十四年,割據一方,雲南儼然成了他的獨立王國。此人便是唐繼堯。而他崛起的源頭,還得從晚清興起的編練新軍潮說起。晚清時期,國力羸弱,深受外國列強的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