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肖 朱康琪】中國女排讓人振奮的點,不僅僅在於《奪冠》。
這部正在上映中的電影如其所說,講述中國女排近40年來的傳奇經歷,從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的高光表現令人讚嘆,然而,令人遺憾的一點是,電影卻沒有拍出在無數球迷心中最最經典與熱血的那一幕:
2004年雅典奪冠的那場比賽……
提起中國女排,不少人想到的第一個詞兒恐怕就是「五連冠」。
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的最後一場比賽,中國隊七戰七捷,奪得冠軍,從此開啟了中國女排史上的燃情歲月。
幾年間,中國女排湧現出無數優秀的運動員,她們刻苦訓練、頑強拼搏自信地出現在體育舞臺上為國爭光,也創造了世界佳話:
1982年,世錦賽冠軍;
1984年,奧運會冠軍;
1985年,世界盃冠軍;
1986年,世錦賽冠軍。
中國隊隊員相互祝賀勝利,本文圖均自新華社
在那個經濟尚不發達、信息略顯閉塞的年代,五連冠的成績傳回神州大地,激勵了不少年輕人,讓他們看到青年人的朝氣與希望,也是在那時候,女排精神被提起,從此成為了一個符號般的存在。
然而,一片歡呼聲中,「危機」早已埋下。
就是在那幾年,冠軍球員相繼退役,教練換了三次,1986年,堅守到最後的郎平也退役去北師大攻讀英語專業,後又赴美留學,女排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拿下銅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小組賽三戰皆敗,最終只獲得第7名……
「五連冠」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神話」,中國女排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期——進入90年代,古巴女排進入了全盛時期。
在這個階段,中國女排並非「坐以待斃」,她們也曾努力過。
只是,失敗了。
1995年,郎平被排協聘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她率領隊員們接連獲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1998年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亞軍,但中國女排始終未能重返世界冠軍的領獎臺,1998年,郎平辭職。
廣大球迷再次倍感失落。
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拿下第5名,球迷的心幾乎宕到谷底,有不少人一度追問:
中國女排時代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嗎?
2001年,名不見經傳的陳忠和「臨危受命」,成為國家女排隊主教練。
他一上來就頒布了27條鐵律,「運動員應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完成訓練計劃規定的內容」「每遲到1分鐘……罰全體隊員課後加練10分鐘。」女排隊員們要嚴格按照這些規則進行訓練,他還先後啟用了趙蕊蕊、馮坤、楊昊等一批年輕球員。
這些看起來大膽果敢的改革方式真的能帶中國女排走出低迷期嗎?
當時,沒有人敢肯定。
而2年後,答案變了。
2003年日本世界盃,中國女排大勝日本女排,收穫了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
2004年雅典奧運會,靠著一記奇蹟般的反轉,中國女排大獲全勝,同時收穫的還有那個後來被無數次提起、名副其實的名字——黃金一代。
當年3月,當時被譽為「世界第一副攻」、在世界盃上捧回「最佳扣球獎」的趙蕊蕊突然在訓練中骨折,給志在重奪奧運冠軍的中國女排重重一擊,中國隊臨時調來了以快速靈活見長的副攻張萍。
在雅典奧運會首場比賽面對美國時,趙蕊蕊只上場了三分鐘就舊傷重發。
前兩局的比賽中,中國隊0-2落後俄羅斯,此時俄羅斯隊隊員臉上都已經洋溢出喜悅的神情,仿佛冠軍近在咫尺。
最後階段,張萍打出了運動生涯中最為出色的一場球,強勢逆轉場上局面,最終中國隊3:2戰勝俄羅斯幫助中國女排邁過了首關,並最終拿下當年奧運會冠軍。
近20年之後,中國女排終於重新在奧運會舞臺上舉起了獎盃。
這一幕讓多少電視機前的觀眾多年胸中積壓的「怨氣」一吐為快,他們的瘋狂吶喊,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喜悅。
後來,決賽場上的這一幕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1981年到2004年,20多年時間裡,人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站上頂峰,從高處跌落,又重新爬起的沉浮。
2004年至今,又是一個近20年時間,中國女排又經歷過新的起伏,換教練、新隊員上場,只有堅持從來沒有改變,去年,她們更進一步,拿下了11連貫,這一次,人們看到的是不驕不躁與熱血。
2004年雅典賽場的高光時刻不止於此。那一年,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郭晶晶獲得女子單人3米板冠軍與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張怡寧拿到女子單打項目的金牌,又與王楠合作拿到雙打項目的冠軍,成為鄧亞萍、王楠之後又一位在一屆奧運會上收穫兩枚金牌的女子桌球選手……
那一年,他們在國際賽場上告訴世界:中國人,可以的!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