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中國女排奧運登頂,遠比電影《奪冠》更感人

2020-12-10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朱康琪】中國女排讓人振奮的點,不僅僅在於《奪冠》。

這部正在上映中的電影如其所說,講述中國女排近40年來的傳奇經歷,從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的高光表現令人讚嘆,然而,令人遺憾的一點是,電影卻沒有拍出在無數球迷心中最最經典與熱血的那一幕:

2004年雅典奪冠的那場比賽……

提起中國女排,不少人想到的第一個詞兒恐怕就是「五連冠」。

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的最後一場比賽,中國隊七戰七捷,奪得冠軍,從此開啟了中國女排史上的燃情歲月。

幾年間,中國女排湧現出無數優秀的運動員,她們刻苦訓練、頑強拼搏自信地出現在體育舞臺上為國爭光,也創造了世界佳話:

1982年,世錦賽冠軍;

1984年,奧運會冠軍;

1985年,世界盃冠軍;

1986年,世錦賽冠軍。

中國隊隊員相互祝賀勝利,本文圖均自新華社

在那個經濟尚不發達、信息略顯閉塞的年代,五連冠的成績傳回神州大地,激勵了不少年輕人,讓他們看到青年人的朝氣與希望,也是在那時候,女排精神被提起,從此成為了一個符號般的存在。

然而,一片歡呼聲中,「危機」早已埋下。

就是在那幾年,冠軍球員相繼退役,教練換了三次,1986年,堅守到最後的郎平也退役去北師大攻讀英語專業,後又赴美留學,女排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拿下銅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小組賽三戰皆敗,最終只獲得第7名……

「五連冠」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神話」,中國女排進入了漫長的等待期——進入90年代,古巴女排進入了全盛時期。

在這個階段,中國女排並非「坐以待斃」,她們也曾努力過。

只是,失敗了。

1995年,郎平被排協聘為中國女排主教練,她率領隊員們接連獲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1998年第13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亞軍,但中國女排始終未能重返世界冠軍的領獎臺,1998年,郎平辭職。

廣大球迷再次倍感失落。

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拿下第5名,球迷的心幾乎宕到谷底,有不少人一度追問:

中國女排時代就這樣一去不復返了嗎?

2001年,名不見經傳的陳忠和「臨危受命」,成為國家女排隊主教練。

他一上來就頒布了27條鐵律,「運動員應不折不扣地按要求完成訓練計劃規定的內容」「每遲到1分鐘……罰全體隊員課後加練10分鐘。」女排隊員們要嚴格按照這些規則進行訓練,他還先後啟用了趙蕊蕊、馮坤、楊昊等一批年輕球員。

這些看起來大膽果敢的改革方式真的能帶中國女排走出低迷期嗎?

當時,沒有人敢肯定。

而2年後,答案變了。

2003年日本世界盃,中國女排大勝日本女排,收穫了闊別17年的世界冠軍。

2004年雅典奧運會,靠著一記奇蹟般的反轉,中國女排大獲全勝,同時收穫的還有那個後來被無數次提起、名副其實的名字——黃金一代。

當年3月,當時被譽為「世界第一副攻」、在世界盃上捧回「最佳扣球獎」的趙蕊蕊突然在訓練中骨折,給志在重奪奧運冠軍的中國女排重重一擊,中國隊臨時調來了以快速靈活見長的副攻張萍。

在雅典奧運會首場比賽面對美國時,趙蕊蕊只上場了三分鐘就舊傷重發。

前兩局的比賽中,中國隊0-2落後俄羅斯,此時俄羅斯隊隊員臉上都已經洋溢出喜悅的神情,仿佛冠軍近在咫尺。

最後階段,張萍打出了運動生涯中最為出色的一場球,強勢逆轉場上局面,最終中國隊3:2戰勝俄羅斯幫助中國女排邁過了首關,並最終拿下當年奧運會冠軍。

近20年之後,中國女排終於重新在奧運會舞臺上舉起了獎盃。

這一幕讓多少電視機前的觀眾多年胸中積壓的「怨氣」一吐為快,他們的瘋狂吶喊,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喜悅。

後來,決賽場上的這一幕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1981年到2004年,20多年時間裡,人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站上頂峰,從高處跌落,又重新爬起的沉浮。

2004年至今,又是一個近20年時間,中國女排又經歷過新的起伏,換教練、新隊員上場,只有堅持從來沒有改變,去年,她們更進一步,拿下了11連貫,這一次,人們看到的是不驕不躁與熱血。

2004年雅典賽場的高光時刻不止於此。那一年,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郭晶晶獲得女子單人3米板冠軍與女子雙人3米板冠軍;張怡寧拿到女子單打項目的金牌,又與王楠合作拿到雙打項目的冠軍,成為鄧亞萍、王楠之後又一位在一屆奧運會上收穫兩枚金牌的女子桌球選手……

那一年,他們在國際賽場上告訴世界:中國人,可以的!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2004年的中國女排奧運登頂,遠比電影《奪冠》更感人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朱康琪】中國女排讓人振奮的點,不僅僅在於《奪冠》。這部正在上映中的電影如其所說,講述中國女排近40年來的傳奇經歷,從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女排的高光表現令人讚嘆,然而,令人遺憾的一點是,電影卻沒有拍出在無數球迷心中最最經典與熱血的那一幕:2004年雅典奪冠的那場比賽……
  • 回望奧運 | 歷屆奧運女排冠軍盤點,中國女排三次登頂
    回望奧運 | 歷屆奧運女排冠軍盤點,中國女排三次登頂 1964年排球運動首次亮相日本東京奧運會賽場
  • 歷屆奧運女排冠軍盤點,中國女排三次登頂
    1964年排球運動首次亮相日本東京奧運會賽場。從1964年至今,在女排的奧運賽場上,中國、日本、前蘇聯、古巴、巴西這五支隊伍收穫過冠軍,三次問鼎的中國女排僅次於四次奪冠的前蘇聯,是奧運歷史上奪冠次數第二多的球隊。
  • 2004年,中國女排絕境逆轉俄羅斯最終《奪冠》,我10歲
    而女排同樣巔峰的2004年,詩逸女排記憶起點的2004年被省略了。當然作為一部電影,這樣的安排也無可厚非,畢竟電影是要為故事和主角服務的。 看過《奪冠》的人,詬病《奪冠》最大的地方是《奪冠》為了製造戲劇衝突而放大了一些事情,2008年中國女排的確輸給了美國女排,但那是小組賽,並不能決定女排的未來。但如果單單的站在電影的角度,這個劇情為郎平最終回國執教埋下了伏筆。
  • 2004年,中國女排絕境逆轉俄羅斯最終《奪冠》,我10歲
    《奪冠》是以郎平為主線軸的,時間點在上世紀80年代和北京奧運會以及巴西奧運會,郎平作為3種身份和中國女排發生的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女排同樣巔峰的2004年,詩逸女排記憶起點的2004年被省略了。當然作為一部電影,這樣的安排也無可厚非,畢竟電影是要為故事和主角服務的。
  • 《奪冠》熱映,中國女排前隊長12年的排球生涯,遠比電影更精彩
    隨著中國女排在2015年女排世界盃上奪冠的一鳴驚人,第二年又問鼎女排奧運會冠軍,時刻3年後又以全勝的戰績衛冕女排世界盃冠軍,這一部早於蓄謀已久的中國女排電影《奪冠》,終於在近日熱門上映。在電影裡,人們看到了陳忠和的不凡,領略到了郎平的傳奇,但真正精彩的還是沒有在螢屏上展現出來的,每一位中國女排姑娘艱辛和默默付出的成長曆程。
  • 電影《奪冠》漏掉中國女排重要一冠,奧運冠軍張萍帶大家重拾雅典記憶,並分享趙蕊蕊受傷後自己的心路歷程
    今天,津門奧運冠軍張萍作為特邀嘉賓來到展覽現場,與球迷們一起回憶了 2004 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的過程。而在活動現場,張萍也首次分享了主力副攻趙蕊蕊受傷後,臨危受命的自己當時真實的內心想法。但影片直接跳過中國女排 2004 年雅典奧運會的奪冠時刻,還是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事實上,那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逆轉俄羅斯,時隔20年重奪奧運冠軍的一幕,至今令很多球迷難以忘懷。
  • 2020最值得觀看的電影《奪冠》,中國女排是國家的驕傲
    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和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電影《奪冠》海報中國女排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國家的驕傲,一次次的奪冠,一次次的榮譽和光環,都離不開隊員們的努力和奮鬥,更離不開引路人的悉心教導和指點培訓。
  • 奪冠上映,是不是讓你更愛中國女排了呢?
    奪冠上映,你心中女排是第一球隊嗎?電影《奪冠》上映了,引發了許多觀眾對於中國女排的討論。更是讓人想起了2019年女排奪得十冠王的場景!現在想想還是心潮澎湃!》這部電影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以中國女排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郎平為主線,圍繞著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經典比賽來講故事。
  • 《奪冠(中國女排)》上映,那些電影沒拍出來的真實故事更精彩
    最近院線裡的電影,《奪冠》,即原來的《中國女排》是最熱的電影,排片率超過60%,因為講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每一個中國人都對中國女排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所以這電影的口碑就來個兩極分化,好的說極好,不好的說極不好,很少有中庸的評價。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
    2020年9月25日,《奪冠》全國公映,兩天票房過億,燃哭無數觀眾。《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 中國女排三次奧運奪冠巧合:楊家將助陣、三人幫、張姑娘致命一擊
    因為疫情東京奧運會延期,明年能不能如期舉行還是不可預知的事情,1964年東京奧運會排球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歷了14屆,女排冠軍被5個國家瓜分,其中前蘇聯拿到4次奧運冠軍,中國女排和古巴女排拿到3次,日本和巴西拿到2次。
  • 原名《中國女排》的排球電影為什麼更名《奪冠》?
    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是近年來深受電影觀眾和廣大排球迷期待、關注的體育電影,尤其是象徵著體育精神的中國女排,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範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春節賀歲的電影《奪冠》在今年春節期間未能如約上映。讓喜愛女排的觀眾們遺憾之下又多了一份期待。
  • 永遠的女排精神——《中國年鑑》四十年全景記錄中國女排「奪冠」歷史
    《奪冠》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歷經浮沉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展現出時代變化中「祖國至上、團結協作女排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象徵,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中華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簡稱《中國年鑑》)作為中國唯一的綜合性國家年鑑,忠實記錄了中國女排近四十年來拼搏奮進的熱血歷程。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七戰七勝的戰績首次榮膺世界冠軍,實現中國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同時也開創了世界女排的一個新紀元。
  • 電影《奪冠》:女排精神是「繼承」還是「重塑」?
    電影《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和頑強的拼搏精神、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影片原定於2020年1月24日上映,但由於爆發疫情,1月23日影片宣布撤檔,於2020年9月25日正式全國公映!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球,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行雲流水的故事線,經久不衰的時代精神,中國女排,只要提起它,似乎無人不熱血,就像是一團火在燃燒,燃燒起14億人的激情歲月。
  • 李鐵:《奪冠》非常感人,向中國女排學習
    北京時間10月7日,昨日,國足全體人員組織觀看了電影《奪冠》,主教練李鐵看完後表示很感動,要學習女排精神。李鐵微博寫到:「下午,全隊觀看了電影《奪冠》,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向中國女排學習!學習女排精神!」
  • 電影《中國女排》更名《奪冠》,大年初一上映
    電影《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今天零點啟動預售。不少球迷直言,走進電影院的不僅僅是觀影觀眾,更有眾多的球迷,電影改名為《奪冠》似乎更加貼切,而女排精神不變。《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
  • 《奪冠》之前,關於中國女排你需要認識的三個人
    》中飾演袁偉民1984年,袁偉民調任國家體委副主任,歷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中國排協主席等,於2004年退休。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登頂冠軍2004年,陳忠和率隊在雅典奧運會獲得女排冠軍,距離中國女排上一個奧運冠軍已經過去20年。
  • 電影《中國女排》改名《奪冠》朱婷哭戲讓網友淚目
    圖片來源: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中新網1月18日電 17日深夜,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電影《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並於18日零時啟動預售。《奪冠》(原《中國女排》)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排國家隊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將於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上映。
  • 中國女排奧運奪冠並非全勝!郎平帶隊小組賽全勝,卻無緣最終冠軍
    中國女排奧運奪冠並非全勝!郎平帶隊小組賽全勝,卻無緣最終冠軍中國女排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連續參加了9屆奧運會,其中奪得了1984年、2004年和2016年3屆奧運會冠軍,但是奧運奪冠並不意味著一場不敗,而且在衝冠的道路上對手絕非軟柿子,中國女排的3次奪冠歷程均在小組賽吃過敗仗,但是淘汰賽發揮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