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長沙」的小康新傳奇

2020-12-16 長沙新聞網

  湖南人是「吃貨」,也是「玩家」。湖南人民的小康,藏匿在街頭巷尾,也藏匿在各種特色吃食中。

  比如,湖南長沙,有一條最能代表「老長沙」、最具煙火氣的街巷——太平老街,這裡經年保持著「愈夜愈美麗」的傳奇。但凡走一遍,都不難體驗到當地人的小康生活「幸福感」。

  「管家」當道,夜經濟拉動疫情後時代繁華

  在長沙天心區太平老街的一端,「蹲點」著湖南省首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這裡設立的「夜間管家」,為市民提供著便民醫療、公共雨傘、充電器、衛生間、信息諮詢等服務,營造著溫暖安全的夜經濟環境。

  「管家」當道,在包括太平老街在內的當地五一商圈,就已培育出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等40多個網紅打卡點。

  夜經濟能讓消費從時間到空間都得到延伸,也因此成為疫情後時代各地提振消費市場的「法寶」。長沙活躍的夜經濟元素,讓其成功問鼎「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多有影響力?揀最近的說,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端午節旅遊消費預測報告》裡,它位列「全國夜間旅遊熱門城市榜」榜首。即便晚上10時,美團平臺都有近一半的長沙商家在線營業,見證這裡的夜經濟之火爆。

  長沙夜經濟最集中與活躍的天心區,正雄心勃勃地擬打造成中部地區夜經濟示範區。「在我們這裡,夜食、夜購、夜遊、夜娛、夜讀等多元並存。同時,還率先在中部地區應用5G,推動傳統百貨及線下餐飲、商超等實體企業,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發展線上消費。有序發展夜經濟,在當前對保就業也有積極作用。」天心區區長黃滔說。

  不止於此。為加速夜經濟發展,長沙未來還擬培育引進高技術服務業、移動網際網路手遊及網路遊戲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長沙,促進文化、動漫、影視作品與遊戲互相融合開發、產品聯動,拓展「手遊」經濟。

  「辣不怕,不怕辣」,湖南人因辣致富

  「朝天椒是本地品種,墨西哥椒最辣,牛角椒清炒最好吃……」在湖南郴州汝城大坪鎮產業扶貧基地裡,當地縣委副書記何青松說起縣裡種植的26個品種辣椒,激情四溢。

  他的激動不難理解。愛吃辣的湖南人,靠著辣也能脫貧致富。在汝城縣,17000多戶貧困戶都有種植辣椒,每戶通過辣椒這一項目,年增收就在8000元左右。小辣椒是縣裡妥妥的「金鑰匙」。

  「原來農戶也種辣椒,但模式小、亂、散,所以總是增產不增收。為推動產業發展,我們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農戶種植、合作社組織管理、公司保底收購的分工合作和共同發展。」何青松說。

  如今,汝城辣椒遍布全國各地。一業帶動、萬人脫貧,小辣椒種出了大產業!就連當地年輕人也按捺不住,回村裡種上了辣椒創起了業。

  大坪鎮溪頭村80後村民宋柳兵,大學畢業後曾在上海蘇州等地工作。已是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他,2016年賣掉上海的住房,回了鄉。他說:「在政府幫助下,我們如今實現了辣椒的規模化種植和精細化管理,辣椒品質上乘,完全不愁賣。如今的收入比在上海工作時還多,還能在家照顧年邁父母,太幸福了!」

  玩轉吃食,小龍蝦也瘋狂

  能致富的還有湖南口味蝦。

  「慢點出水,小心蝦跑掉了!」湖南郴州北湖區華塘鎮吳山村,一場龍蝦爭霸賽如火如荼。

  大賽組織者是南裕小龍蝦養殖基地老闆羅瓊,一名退伍軍人。

  2017年,羅瓊辭去事業單位工作,回母親家鄉創業。「村裡這幾年發展特別好,政府政策對農業支持力度很大,土地流轉工作也十分到位,讓我們創業者完全沒後顧之憂。」

  如今,羅瓊的龍蝦養殖基地已有200餘畝,配套餐廳也成了網紅打卡地。產業的發展,為當地村民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達幾萬元。據介紹,去年,基地營收300多萬元,今年有望突破400萬元。

  長沙望城盤龍嶺村,也通過土地流轉,鼓勵引導了5宗土地經營權使用者轉型,以荷花種植為主,配套養殖小龍蝦、魚等,大力發展「荷花+」等特色生態立體種養產業。

  這裡,不僅打造了藍天白雲、鷗鷺荷花、人工溼地為一體的千畝荷花景觀,還培育了湘蓮藕尖、蓮蓬和魚蝦等特色產品。

  特別是盤龍嶺的「荷花蝦」,「傍」上了全國聞名的網紅店長沙文和友,達成了供銷協議。據介紹,去年「荷花蝦」銷量達1000萬元,預計今年產值都能達1200萬元。較之傳統的水稻種植,每畝土地增加收益達2000—3000元。

  「再過一個月,翠冠梨就成熟了。往年,50多萬斤梨上市,不到兩周就銷售一空。」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堰頭村支部書記賀光權向科技日報記者「炫耀」著,順便「掐指一算」,光梨園今年就能有800萬元收益。

  2011年以前,堰頭村還是個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電的「三不通」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近年來,堰頭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勢產業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村裡實現脫貧,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可達3萬多元。

  「我和丈夫都在村裡企業上班,每月每人大概有2700元左右工資。閒暇時,還能借村裡的旅遊產業賣點兒土特產,也有一定收入。」村民李小蘭說。(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陳 曦 崔 爽)

相關焦點

  • 【尋味長沙】穿越古今的美食——老長沙味道伍厚德堂
    近年長沙餐飲,最受矚目,最為大多數餐飲人追逐的,不是新化邵陽的鐵血湘菜,不是湘西的土匪湘菜,甚至也不是環洞庭的湖區湘菜,最受人推崇的,當屬老長沙湘味文化。長沙人骨子裡有一股懷舊的情懷,尤其是長沙土著,他們熱衷於弘揚自己熟悉的生活風物,來懷念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吃喝盛世。於是,他們把他們成長年代的長沙風俗稱為老長沙。
  • 老長沙丨這14個長沙話知識點能知道10個就算老長沙了
    後來把與女性有性關係的男同志叫畫鬍子,長沙人喜歡用「駝」,很形象,把麗嘎爛畫鬍子背噠跑。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一些東西,也挺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啊。老長沙丨這些長沙話形容詞能知道60%以上的是厲害的老口子老長沙丨長沙話形容詞大全,能知道80%以上的是真正的老口子老長沙丨南二環、樹木嶺旁邊的雅塘村發展簡史,這是138路起點站
  • 陳先樞:老長沙的故事讓我著迷——長沙十大優秀自媒體評選參評代表
    30多年的執著,熟悉長沙城的一街一巷,陳先樞說,老長沙的故事讓我著迷。一街一巷,關乎老長沙的記憶太平老街街景(組圖)。晟龍/攝「長沙有千多條老街,一個略顯單瘦的漢子騎著自行車,一條街一條街地尋訪著,時而停在一塊斷碑前,時而又在一個破舊的門樓下張望,間或,眼睛裡進了灰塵,他揉一揉。
  • 印章裡的長沙老地名,你認得多少
    《別讓老地名不經意間悄悄溜走》後續 印章裡的長沙老地名,你認得多少 2014年12月21日 圖/記者陳勇     本報長沙訊  平地一聲雷、一步兩搭橋、縣正街、望麓園、寶南街……這些承載了老長沙人記憶的老地名,隨著時光流逝,不少都已經或面臨消失。城市面貌的變化帶來的不僅僅是名稱的更替,更是記憶的遠離。12月20日上午,長沙名勝地名篆刻作品展在湖南圖書館開幕。
  • 看老地圖裡藏著的老長沙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 通訊員 鄒瑜)9月2日,湖南地圖出版社向長沙圖書館捐贈了一批珍貴的地圖文獻。今後,長圖將不定期舉辦各類主題地圖特展,讓更多市民從地圖中了解長沙的歷史變遷。這批地圖真實地記錄了不同歷史年代的長沙城市風貌,串聯起來便是長沙發展變遷的極佳見證物。 以地名變遷為例,老地圖上的許多地名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記者在1942年的《長沙新市區界限圖》上看到,湘江中標示著水陸洲、牛頭洲、傅家洲,如今前兩者早已統稱為橘子洲;城東的馬王堆曾名「馬皇堆」;河西有兩個望城坡,除了桃花嶺北麓、今汽車西站所在的望城坡外,在嶽麓山南麓竟然還有一個。
  • 喚起「納涼」記憶 《老長沙》10組雕塑合璧
    至此,《老長沙》10組雕塑合璧,向來來往往的現代都市人生動地訴說著當年的老長沙故事。&nbsp&nbsp&nbsp&nbsp10組《老長沙》雕塑有雷宜鋅創作的《納涼》&nbsp&nbsp&nbsp&nbsp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建成後,長沙市政府委託雷宜鋅組織省內雕塑家,精心創作了反映老長沙民風民俗的雕塑《老長沙》。
  • 滿滿的都是童年回憶,那些老長沙的樣子,你不該忘記!
    而那些老長沙的回憶也更多的只能保留在老長沙的記憶當中。現在的提及長沙,更多的是芒果臺、茶顏悅色這些網紅品牌。外地遊客只知道長沙的臭豆腐、茶顏悅色、太平街。卻不知道有個馬王堆、白沙井。城市建設越來越快,歷史痕跡逐漸消失在老長沙的視線中。
  • 《納涼》回來了 黃興南路步行街10組「老長沙」雕塑合璧
    至此,《老長沙》10組雕塑合璧,向來來往往的現代都市人生動地訴說著當年的老長沙故事。9月2日下午,經過雷宜鋅重新復原創作的雕塑《納涼》,在步行街安裝完成。至此,《老長沙》10組雕塑全部回到了步行街。3年前曾回到步行街的《納涼》竟是山寨作品黃興南路商業步行街建成後,長沙市政府委託雷宜鋅組織省內雕塑家,精心創作了反映老長沙民風民俗的風情雕塑《老長沙》。
  • 長沙楊裕興,老長沙的記憶!
    子承父業,得家傳之經營之要到,更潛心創新和發展,新品種層出不窮,父輩傳承的「楊裕興」麵食業得以發揚光大。1936年底—1937年「楊裕興」麵館青石橋分店(現解放西路153號)籌措開業,僱工40餘人,日銷售額達400銀元。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楊裕興麵館三興街、青石橋二店俱毀於一旦。火災後,老店得以重建,分店搭棚復業。1945年。
  • 老長沙丨90後的長沙人有90%不說這8個長沙話
    不知不覺已經2019年了,最大的90後都要進入30歲的門檻了,而90後這一代也是最早接受比較完整的普通話教育的一代,所以很多即使是土生土長的90後長沙人在方言上也與上一輩會出現一些脫節,比如下面這些長沙話,90後經常聽得真不多,日常能自己使用的那就更少了。
  • 看圖猜長沙地名!據說10年以上的老長沙才能猜對90%!
    之所以叫韭菜園,是因為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韭菜地。長沙屬於丘陵地區,池塘、山嶺很多,於是以什麼塘來命名。一說是因當年關羽大戰長沙時在此修建馬圈養馬而得名。一說是朱元璋時代,江西和江浙一帶人,到長沙到處插草為標,佔地為業,其中馬、楊兩姓同時佔了長沙東郊一座山,便有了馬楊山,楊姓糾結於與馬在一起,對楊(羊)不利,遷居他處,馬楊山遂叫馬欄山。
  • 2020年長沙二手房年度總結:老破小還香嗎
    長沙這樣的老破小不在少數,從早年的自建房到XX宿舍的福利房再到XX安置區的回遷房,一大批這樣的老破小,目前還在二手房市場主要流通著。 那麼這些老破小的房子轉手是為什麼呢? 1、地段。老破小基本處於老城區的核心位置。
  • 長沙最有代表性的飯店,開業34年,老長沙人都來這兒吃!
    咱們上次說過長沙最具有代表性的飯店有「謝光頭辣椒炒肉」,但是因為原來的老店已經不知去向,新店也不知哪家才是正宗的,很多打著「謝光頭辣椒炒肉」的招牌,但是味道卻實在不敢恭維。那麼今天咱們再來說一說,長沙最有代表性的飯店。這家飯店應該是最早曉得變通自己格局的飯店,直至今日店裡的生意都十分不錯,老長沙人也基本上都在這兒吃,它就是「天下客」飯店。天下客最早是在1986年就開始經營,最早的時候鋪面只有六張桌子,大小也就三四十平方而已。
  • 長沙到底是誰的長沙?
    並非刻薄到為了一己的審美,或曰情懷,就一廂情願讓城市不向前走,實在是因為領會到很大比重的青春早已與老街老房子合為一體,他們拆掉了,我的青春也死了一大片。其實『老長沙』這個詞彙,不過是熱愛這座城市的情感記憶,並不意味著排外與復古守舊,中國最早的西醫醫院湘雅和聞名海內外的中國Yale——雅禮中學不就是明證嗎?
  • 【老長沙 新味道】方英文:湘水搖青
    【老長沙 新味道】方英文:湘水搖青 2020-10-21 1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長沙丨16條與吃相關的長沙話,衝菜子你知道是什麼嗎?
    長沙話中「鬼」的避諱說法叫「浸老倌」。出魚:長沙舊俗有「六碗菜出魚」的說法,意指宴席上第六道魚。「魚」諧「愚」,故用本詞喻指出醜丟人。廚房師傅:大師傅,廚師。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之前發的一些東西,也挺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 網紅老街玩出新花「young」 「老長沙 新味道」草莓巡遊活動收官
    紅網時刻通訊員林夢絮 長沙報導長沙老街有什麼樣的魅力,連馬雲都忍不住來打卡?2020 年 9 月 19 日,長沙天心區步行街黃興廣場,2020 長沙草莓音樂節 " 老長沙 新味道 " 音樂巡遊活動在這裡舉行,近千名市民齊聲合唱周杰倫的《Mojito》。
  • 用煙火氣記住鄉愁,「柒七酒」餐廳致力於長沙老味道
    「作為一個老長沙人,吃是我最大的愛好,小時候母親用柴火煮飯燒菜的味道,至今是我記憶裡永恆的鄉愁。現在我打造柒七酒餐廳,就是想要喚醒更多人記憶裡老長沙的滋味,用煙火氣來留住鄉愁!」谷偉鋒告訴記者,為了慶祝升級後的「柒七酒」餐廳元旦節開業,餐廳將·每天都會推出一道7.9元的超值特色菜品,每周一輪,來回饋新老食客,共享舌尖上的美味!細節入手,牢抓食品安全生命線「食以安為先,對於我們餐館而言,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生命紅線,任何人都不能觸碰、不可逾越!」
  • 老長沙丨除了女屍,湖南省博物館究竟有什麼好看的?
    重點展品:舊石器遺存、道縣玉蟾巖石器時代遺址、澧縣彭頭山與八十壋新石器時代遺址、黔陽高廟與安鄉湯家崗新石器時代遺址、澧縣城頭山新石器時代城址、望城高沙脊商周遺址、龍山裡耶戰國秦漢城址、長沙古墳垸西漢長沙王室墓、沅陵虎溪山西漢沅陵侯吳陽墓、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商周青銅器陳列這一陳列主要展示了湖南地區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具。
  • 老長沙臭豆腐+老長沙拌粉+兒時醬油飯+小碗滷素捆雞+麻油豬血+時蔬三合
    「黑白電視」知名連鎖特色小吃品牌 7年發展近200家門店名副其實從長沙火遍全國的老長沙小吃頭牌全國首家湖南小吃集成店也是全國第一家首進購物中心的老長沙吃貨鋪無數大牌明星都為它打瘋狂call將濃縮的老長沙街頭巷尾的小吃文化帶到了更多年輕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