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私家車普及率已經非常高,而在開車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到導航,目前有很多導航系統,比如高德導航,百度導航,谷歌導航等等,在這裡面高德的市場份額是比較高的。
比如根據易觀的分析報告數據顯示,高德軟體以25.0%的綜合優勢位居中國手機地圖導航客戶端市場排名榜首;而在導航市場上,高德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38.9%,遙遙領先位於冠軍位置;另外在地圖市場上,高德地圖Q3市場份額為也達到24.4% ,與谷歌地圖市場份額27%之間的差距僅為2.6%。
不過雖然目前高德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覆蓋的用戶的群體非常廣,但是高德基本上都是給大家免費使用的,平時大家開車出門使用手機高德進行導航,大家不用支付費用。
看到這估計很多用戶都納悶了,既然高德免費給大家使用,那他靠什麼來賺錢呢?難道高德是一款公益的軟體嗎?當然不是。
在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就意味著現金,對高德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高德坐擁龐大用戶數量他根本就不愁沒錢賺。
首先目前高德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賺錢。
在網際網路時代只要有流量就可以賺錢,對於高德來說也是一樣道理,高德目前賺錢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項:
1、廣告費。
相信經常使用高德地圖的人會發現高德地圖上是有很多廣告的,對高德這種用戶龐大的軟體來說,這些廣告費可不便宜。
而且廣告費目前也是很多網際網路主要的盈利模式,像百度或者其他自媒體平臺,大部分收入來源都是靠廣告費,所以目前廣告費也是高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2、流量入口。
目前高德地圖的活躍用戶接近10億,這是非常龐大一個用戶群體了,正因為作用巨大的流量,所以很多商家都會找到高德地圖合作。
所以我們打開高德地圖頁面的時候會看到很多商家,另外在我們搜索關鍵信息的時候,高德地圖也會給大家推薦一些商家,其實這些商家都是支付一定的流量入口費才能夠在前面展示出來的。
比如我們到一個城市搜索酒店,高德地圖就會把那些合作的酒店優先推薦給大家,搜索餐飲,他也會把那些合作的餐飲店優先推給大家,對於其他商品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目前高德地圖合作的商家基本上涵蓋了吃、住、行、遊、購娛各個領域。
而這些商家想要排名靠前一點,他們就得通過競價,誰出的錢高誰就可以排名更靠前,這也是高德地圖比較重要的一筆收入來源。
3、自營業務。
除了跟第三方合作之外,高德地圖目前也有自己的一些業務,比如高德打車,其實就是以高德地圖作為一個流量入口開展起來的。
4、導航服務費。
目前我國的汽車保有量是非常大的,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經達到3.65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達到2.75億輛,這些汽車大部分都會用到導航。
而目前高德地圖會跟一些汽車廠家合作,在他們售賣新汽車的時候會預裝高德地圖,用戶可以免費使用1~3年,但在這期間實際上汽車廠家已經為大家買單了,汽車廠家每裝一部高德地圖,都會向高德地圖支付一定的費用的。
免費期到之後,如果用戶想繼續使用高德地圖,也要向他們支付一筆費用,這些導航服務費也能夠給高德創造不少的收入。
其次,阿里從來不奢望通過高德賺錢,高德只是作為阿里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設施而已。
2014年阿里花11億美元收購高德地圖,但過去幾年時間,高德地圖其實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雖然目前高德地圖有龐大的用戶量,至今仍然沒有實現盈利,每年仍然需要阿里補貼大量的資金,才能夠正常運營下去。
比如2019年阿里的創新型業務虧損累計達到150億元,而這些創新型業務就包括高德地圖,釘釘,天貓精靈這些業務。
那既然高德地圖持續虧損,而且虧損的額度並不小,為什麼阿里巴巴還一直在補貼著他呢?難道阿里巴巴在真的在做公益?
當然不是,阿里巴巴之所以花巨資收購高德地圖,並每年給予大量的補貼,這裡面是有他們戰略考慮的,那就是把高德地圖當作一個網絡基礎設施來對待。
在新零售時代以及大數據時代,位置服務會顯得非常重要。
而目前這兩個領域都是阿里重點發力的地方,在這種背景之下,高德地圖就可以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給阿里的其他平臺提供流量支持和位置支持。
一方面是高德地圖擁有上10億活躍用戶,他們可以給阿里其他平臺導流,另一方面,高德地圖利用他們的地圖服務,可以為阿里的其他平臺提供更加優質的導航、定位等服務,比如阿里的餓了麼、菜鳥物流都是基於高德地圖進行的。
而且未來隨著新零售不斷深入,線上線下結合會更加緊密,到時地圖服務會顯得更為重要,比如高德地圖不僅可以協助這些新零售進行線下發展,更關鍵的是高德地圖可以利用自己的龐大用戶為阿里提供大量的數據參考,比用戶的出行行為,用戶的購買行為等等,從而促進阿里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這反過來又可以推動他們新零售和電商業務的發展。
所以高德地圖對於阿里的重要性不能用金錢去衡量,有些東西它是不能靠盈利來判斷的,也正因為如此,即便高德地圖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但是阿里仍然願意花巨額資金去養他。